历史上有哪些机智巧妙的变通?

在井冈山革命时期,跟随主席参加秋收起义的陈伯钧无意中发生枪支走火事件,不幸致战友死亡,在按律当斩的情况下,经过主席作工作和巧妙变通,最终保住了陈伯钧,也让共和国多了一位开国上将。

1928年,正是土地革命的艰难时期,主席根据实际情况在井冈山组建了工农革命军教导队,任命黄埔军校毕业的吕赤和陈伯钧为正副队长。这两位队长是同出黄埔,交情很好,工作配合默契,也经常打打闹闹,亲如兄弟。

当时我军武器弹药匮乏,陈伯钧不知从哪弄了一只名为“曲天”的旧式手枪,很当作宝贝,经常向吕赤炫耀,但这支枪扳机有毛病,总打不响,所以吕赤就调侃他:“你那破枪打不响还不是半斤铁”!这话倒也不假,说得陈伯钧没事就琢磨怎么修好这支枪。

一天,吕赤带领部队去附近打土豪,陈伯钧在家留守,他又开始琢磨修理那只宝贝手枪,捣鼓了半天,这次还真的把枪修得大有好转,这让他十分兴奋。

傍晚时分,吕赤带人回来了,陈伯钧拿着枪兴高采烈的从房间里跑出来,向吕赤显摆:“队长,队长,手枪修好了,这回可不再是半斤铁了”。

他边说边试着扣动枪机,以前很难打响的枪,这次非常灵验,高兴异常的陈伯钧也根本没想到枪膛里是否有子弹,只听“啪”了一声,一颗诡异的弹头竟正中吕赤的头部……。教导队队长当即身亡。

陈伯钧随即被禁闭起来,按照当时的军法,打死人是要偿命的。

主席知道此事非常痛心,折损了一员大将,他对陈伯钧的鲁莽大为恼怒,但他也知道陈伯钧是队伍中最年轻有为的干部之一,如今他打死了吕赤,虽说是无意,但后果严重,如何处置陈伯钧让主席颇有些为难。

思来想去,主席把教导队的书记和士兵委员会主席找来商量,他说:“陈伯钧打死了吕赤,同志们都在议论,要他抵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死了一个好同志,如果再拿一个好同志去抵命,对革命有利还是无利?他既然不是有意伤人,我看还是不要他偿命为好,要让活着的同志去完成死了的同志未完成的工作,你们士兵委员会讨论一下,看看我的意见是否可行”?

后来,经过大家集体商议,采纳了主席的建议,最终给了陈伯钧降职记过和打手心100板子的处分。

当时红军在井冈山处境艰难,正是用人之际,连折大将必然对军心、士气造成影响,主席对这件事情的处理非常圆满,巧妙的变通不仅让人信服,而且还充满人情味,也为革命保留了一名勇将。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在这里我就再讲一个关于机智变通的小故事,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据《三国志·吴书十九》记载,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有一次参加吴王孙权的宴会,在宴会期间,孙权可能是想逗大家开心,增加宴会气氛,就命人牵了一头驴进来,并且跑过去仔细的看了一下,然后命人拿来笔墨,并在驴脸上写下“诸葛子瑜”四个大字。因为诸葛瑾长着一张大长脸,而人们形容脸长,又往往说成“驴脸。”在座的人,看到以后,都轰然大笑。而这个时候,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就来到孙权身边,跪下说:“请借笔一用,加两个字,”大家都很好奇呀,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于是,孙权将笔给他。诸葛恪拿起笔就在孙权写的字下面加上“之驴”二字,连起来读就是:“诸葛子瑜之驴”,大家看到之后,举坐皆欢,都赞赏不已,孙权也连连夸赞诸葛恪聪明,于是,就将这头驴赏给了诸葛恪。

《三国志·吴书十九》原文记载:

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 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随手加了两个字,净赚一头驴,同时还让他老爸从窘状中解脱了出来。多么机智的变通啊!

【启示意义】: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让自己处于被动时,只要肯动脑筋,也许一个巧妙的点子,一个机智的变通,就能让自己走出困境,摆脱窘迫,迎来新生。希望我的回答你还满意!

Hash:7fa92d90f7726daec3dfda9e2f6fdb584291f30a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