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关旅游景点大全 三道关介绍

导读:三道关旅游景点大全 三道关介绍 1. 三道关介绍 2. 三道关是什么意思 3. 三道关是哪里 4. 三道两道关 5. 三关的位置 6. 三道关图片 7. 三道关有什么好玩的 8. 三道关景区 9. 三道关的位置

1. 三道关介绍

  三道关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于市区西北,距市区20多公里,旅游区中心坐标:东经129。41,北纬44。20。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公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体按照风景资源类型特点进行分类,可分以下几个类型:一、地貌景观:岱王砬子、一线天、小石林、夫妻石、鸡冠砬子、仙人洞、鱼石、飞来石、骆驼峰。二、森林景观:红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灌木林、落叶松纯林、红松纯林、樟子松纯林。三、水文景观:三岔河、育林站、半拉窝、蛤蟆塘四个主要沟系、鸳鸯湖、溪流、山涧。四、冰雪景观:林海雪原、南湖雪景等。五、生物景观:黑熊、野猪、狍子、飞龙等、刺五加、山野菜、野果、蘑菇、木耳等。六、人文景观:金代长城、三道关古墓、古城驿道、蛤蟆塘遗址、观音庙、景观亭等。  交通:距主要交通干线301国道15公里,鹤大公路10公里。道路为柏油路面。  营业时间:每年4月15日—10月15日。  门票:50元/人(团队30元/人)。  市内交通:由牡丹江市内乘车30分钟至三道关国家级森林公园,然后步行参观游玩。

2. 三道关是什么意思

335党建是指基层党组织建设,三个五是指五有五坚持,5带头具体如下。在组织建设上实现5个一。

1是有一间活动的房子,2是有一枚支部的章子,3是有一本党建的册子,4是有一个记录的本子。

5是有一套资料的盒子。

二、在开展活动上。落实5,坚持。

1是坚持党建税后同步,2是坚持遂起结对帮扶,3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4是坚持培养发展党员,5是坚持开展创先争优,三、在发挥作用上做到5带头,1是带头学习政治业务,2是带头创造优异成绩,3是带头服务人民群众,4是带头遵守法纪制度。

5是带头树立良好风气。

3. 三道关是哪里

三道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北。因由长城外向里设关三道而得名。关建于明洪武年间。  第一道关仅存遗址可辨。第二道关为正关,居峪谷之间。两侧山崖陡峭,巨石嵯岈。石砌长城由上而下,似倒挂于高峰之上,十分险峻。第三道关是用块石于沟谷之中横砌的一道障墙,作拦截用,原墙上设有一座石砌拱门,今拱门已成豁口,但墙体尚残存

4. 三道两道关

在学校带红色的三条杠是大队长。应该说是白底红条队标志。 小队长戴的是一条杠的白底红条队标志、 中队长戴的是两条杠的白底红条队标志、 大队长带的就是三条杠的白底红条队标志了。 另外有些学生干部也带有杠的白底红条队标志,不要搞混了。

5. 三关的位置

“狼牙关”是古代的说法,现在叫做“杀虎口”,位于今山西省右玉县,具体在县城西北30千米处。

一、“狼牙关”的不同叫法

“狼牙关”这个地方,是古长城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这里,在春秋的时候时叫做“参合口”,秦、汉、隋沿用此名。

在唐朝的时候叫做“白狼关”,在宋朝时叫做“狼牙关”。

明朝的时候,在此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当时更名为“杀胡口”。明朝初,蒙古鞑靼、瓦刺等部多次以此为突破点南侵中原,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起名“杀胡口”。同时,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筑关口城堡,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名“平集堡”,两堡之间形成中关。中关的“通顺桥”是走西口的别离桥和平安桥,每当正月初三人们要在此设祭,祈愿他乡亲人平安。中关东西筑墙相连,这样杀虎口由杀虎口堡、中关、平集堡三部分组成。

清 为缓和内地与北方草原民族的矛盾,康熙皇帝亲笔将“杀胡口”改为“杀虎口”。此后,“杀虎口”一名沿用至今。

这里是兵家扼守的要塞。战国、汉、北魏等时期,都有大将从这里挺进大漠,驰骋疆场。清代以后,这里通往口外、通往河套平原、蒙古高原乃至更远的地方。《朔平府志》记载:杀虎口“其地内拱神京,外控大漠,实三晋之要冲,北门之扃钥也”。

二、杀虎口是“走西口”的代表地点

有一首著名的民歌叫做《走西口》。所谓走西口,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事件。清末年间,口外蒙古地区地广人稀,清政府出于移民实边的考虑,逐渐放宽政策,鼓励放垦蒙地、发展农业,又因晋陕一带连年战事,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无数的山西人、陕西人等背井离乡,踏上了北上西口的艰辛之路。据资料记载,走西口的历史可以从清中期一直延伸到民国年间,有200多年的时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

那么,走西口的西口到底是指哪里呢?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蒙古地区从事农业、商品贸易的地方,大致位置就是如今的呼和浩特、包头一带,所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山西右玉的杀虎口、陕北一带的府谷口、河北北部的独石口,其实都是西口的范围。现今人们普遍把杀虎口作为"走西口"的代表。

6. 三道关图片

不让,牡丹江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西北部、张广才岭安纺山脉之末,距市区20多公里,公园总面积8000公顷,隶属牡丹江市三道林场。公园群峰高耸,森林、河溪、奇石、怪峰等自然景观独特,动植物资源丰厚,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

7. 三道关有什么好玩的

进入凤凰香炉山苗寨必须过三道关:一是去剿匪,二是对山歌,三是喝三碗米酒。

剿匪就是过一道山洞(当年土匪躲藏的地方),也就是拍摄电影《湘西剿匪记》的现场,洞内惊险崎岖,道路难走,还要过一条河,河面上的桥是用小木板钉成,仅一米宽,上面滴水,桥上很滑,桥下流水很急,很好玩。

8. 三道关景区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典型熔岩堰塞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

亿龙水上风情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坐落在皖达山脉张广才岭东侧,距牡丹江市48公里,始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100公顷,1997年6月正式营业,2007年10月,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2013年2月20日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三道关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于市区西北,距市区20多公里。

牡丹峰为老爷岭北上之主峰,又名天岭或大架子山,位于牡丹江市郊东南境,峰顶距市区仅30公里,与穆棱、宁安接壤,是牡丹江与穆棱河的分水岭,海拔为1115米。1981年5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以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综合性的自然保护区,命名为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牡丹峰因此而得名。

牡丹江雪堡是中国雪城—牡丹江市的主打旅游品牌,始建于2001年12

牡丹江市雪堡

月,位于牡丹江市新、老城区之间的牡丹江江心岛上,与著名的“八女投江” 群雕隔江相望。

八女投江英烈群雕,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于1984年决定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大型群雕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司徒兆光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于1988年8月1日正式落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亲笔提携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 范之一。

中国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的大海林林业局辖区内的长汀镇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秃顶子山西南侧。

威虎山影视城坐落于威虎山风景区301国道210公里处

镜泊湖 吊水楼瀑布

,以《林海雪原》一书文脉为底蕴,逼真地再现了林海雪原的历史风貌和英雄剿匪的光辉业绩。

吊水楼瀑布,因吊水楼瀑布居镜泊湖北端,又名镜泊湖瀑布。火山爆发,熔岩遇江水形成一道天然大坝。坝上为湖,坝下为江。镜泊湖出口,水流深切玄武岩石中,形成瀑布。瀑布四周布满黑色的火山岩,落差20米,幅宽40米,洪水期瀑布宽达100多米。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和镜泊湖区1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共同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境内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处,坐落在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内,海拔1000米左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右。

横道滑雪场是牡丹江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综合接待能力最强的雪场。 横道滑雪场分游乐区、综合服务区和别墅区三部分。游乐区“ S”形专业雪道总长为1800米,是黑龙江省旅游雪场单条雪道最长的一条,分初级、中级、高级三部分。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镜泊湖东北牡丹江畔。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地区为主体建立的“海东盛国”,初称“震国”,后改称“渤海国”。渤海国共设“五京”。“上京”即为其都城,其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略成长方形,且城中套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三部分。

宁古塔遗存,宁古塔系中国明末、清初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旧城在今海林市旧街,新城即今宁安市区,现存大石桥、泼雪泉、望江楼等历史遗迹。

中东铁路遗存,1903年,沙俄在中国东北修筑的中东铁路,今海林市横道河子镇成为了当时哈尔滨之外中东铁路咽喉重镇,大量俄罗斯人涌入,纷纷在此经商建厂,修别墅建公寓,许多建筑都存留至今。横道河子镇有保存完好的东正教堂、大白楼、机车库和俄罗斯老街建筑200余栋。在国务院日前公布的中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中东铁路建筑群首次作为工业遗产名列其中。

地标街景

牡丹江国际会展中心是由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智能化展馆。从建成伊始,就成为牡丹江市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八女投江纪念馆,殉难地位于牡丹江市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约4公里处,柞木岗子山下,乌斯浑河左岸老道口一带。纪念碑位于河左岸大小关门咀子山西坡,公路东30米处。如今的碑1995年在原址上修建的。

9. 三道关的位置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

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

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

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

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 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逊色。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

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l0000余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

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

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

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

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

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

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

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

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

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

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

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

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

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作掩体。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长城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活剧。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事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郭中国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随着长 内外著名战例的发生,也涌现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大大丰富了长械这座豆古建筑的文化内函。战国时代李牧在赵国主待修建长城并利葡长诫抗击匈奴侵犯,立下丰功伟绩,开创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受到广大人民谢印,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雁门关修筑斧牧洞以为纪念,至今词堂遗址尤存。 自然概况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 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 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Hash:f62cd8b94da0c8aec5f28de640f8508aa0e6a0ad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