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在哪里 巫中在哪里

导读:诗巫在哪里 巫中在哪里 1. 诗巫在哪里 2. 巫中在哪里 3. 巫师 诗人 4. 有巫的诗句 5. 带巫的诗句 6. 一首不知名的巫诗 7. 诗巫人什么意思

1. 诗巫在哪里

电影《诗巫风云》进入制定宣发定档计划阶段,预计今年12月在全国上映

画聚焦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黄乃裳,通过讲述革命家黄乃裳遭人陷害后,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展开救援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学识渊博、大公无私的领袖形象,高度赞扬其爱国奉献、探索开拓的革命精神。该电影由福建梅邑风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闽清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潺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厦门文广影音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厦门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制,目前已拿到龙标

2. 巫中在哪里

巫位于我宋代百家姓第220位

3. 巫师 诗人

观射父,春秋末期楚国宗教思想家。身处于楚昭王时代的观射父,既是一位大巫师,也同时是一位参与政事的大夫,地位极为显赫,被楚国奉为第一国宝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4. 有巫的诗句

1、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王勃《七夕赋》 2、兰质蕙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 3、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赵孟《赠放烟火者》 4、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胡令能《咏绣障》 5、三日入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词三首》 6、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7、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责,越绫虚说价犹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罗隐《绣》 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9、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10、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秦韬玉《贫女》

5. 带巫的诗句

1、不神移入龙宫去,一夜风雷吼万山。——出自白玉蟾《九曲櫂歌十首》

“不神”结尾的诗句

1、有梦诗将圣,无愁酒不神。——出自叶茵《酒边次赵东阁韵》

2、一从授钺俾来旬,却敌无谋效不神。——出自李曾伯《东西正阳献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3、变化岂不神,勾谲莫予期。——出自陈宗礼《紫霄观》

4、古社基址在,人散社不神。——出自唐·元稹《古社》

5、雪催未动诗无力,愁遣还来酒不神。——出自范成大《春前十日作》

6、忽忽又将老,苍苍更不神。——出自丘葵《乘除》

7、毋谓民不神,民情即天意。——出自赵汝回《简陆少监》

8、天上司花巧不神,笔底春风光欲烁。——出自姚勉《赠彭花翁牡丹障》

9、郁郁朱云志不神,上方宝剑欲生尘。——出自石介《汉成帝》

10、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出自唐·苏拯《医人》

11、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出自王日翚《云安监劝学诗》

12、自从明宰投巫后,直至如今鬼不神。——出自唐·汪遵《西河》

13 蓍久不神何用卜,了知身世遯而亨。——出自仇远《和姜景星》

14、奈何不神仙,亦复未富贵。——出自刘克庄《题李斗南诗卷》

15、尔来天地不神圣,日月之光无正定。——出自唐·卢仝《与马异结交诗》

16、月次於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出自苏轼《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17、方知可道非常道,始觉不神所以神。——出自元·马钰《十报恩》

18、月次于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出自宋·苏轼《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19、他人将钱买田园,尚患生才不神远。——出自郑刚中《自笑》

6. 一首不知名的巫诗

天问

先秦 ·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7. 诗巫人什么意思

“石敢当”,亦名“泰山石敢当”、“石将军”、“石神”等,四川人则叫吞口,是普见于我国民间的一种建筑风俗事象。通常是在家宅大门边外墙边 ,或街衢巷口、桥道要冲、城门渡口等处,立一块石碑,亦有嵌进建筑物的,碑上或书或镌“石敢当”三字。俗信其作用有三:一是辟邪,二是镇鬼,三是祓除不祥。而在山东一带,旧时尚有这块石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的神通,所以又叫“石大夫”(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

镌立“石敢当”的习俗从何时起,“石敢当”镇鬼辟邪的威力又是从哪儿来?历来有许多争论。

民间传说,明清之际,凡在广东徐闻县衙坐大堂的知县,都不出三个月便死在任上。到了清康熙初年,有个新知县上任前恐蹈覆辙,特请风水先生前往勘察,方知县城内有一座宝塔的阴影正落在县太爷的公案上,历任县令都因承受不住它的压力而死。风水先生认为宝塔再高高不过五岳,五岳中泰山独尊,只有泰山的石头敢于抵挡它的阴影。知县听后忙派人请来一块泰山石,镌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立于县衙的大堂前,然后才接印到任。从此,徐闻县再也没发生过县令暴死任上的事情。奇闻传开后,人们纷纷镌刻“泰山石敢当”石碑砌在门口,立于街巷,用来解煞辟邪。没有条件去泰山请石的,就地找一块石条,只要刻上“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同样管用。

还有一种传说,谓三国时名医华佗去泰山采药时,带回一块泰山石,上书“泰山压顶,百鬼宁息”八字。当巫人装鬼来害他时,他就举泰山石将其击败。百姓听说华佗用泰山石能镇鬼魔,便到山上采石,凿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竖在宅墙上避邪。

类似的故事,在山东泰安和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民俗学家将其归纳为“泰山石富有神力说”,掩隐在镌立“石敢当”现象深处的民俗信仰,实际上就是古人对泰岳的崇奉。

另有一种观点,谓“石敢当”实有其人,民间镌立石碑镇鬼的习俗源起于对他的崇仰。不过同一种观点下,却有不同的说法,撇除带有幻想色彩的民间传奇不说,仅学人诉诸于文字的便有好几种。如据明杨信民《姓源珠玑》称,竖立“石敢当”的风俗当从五代开始: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卫州接受唐愍帝的召见,为防不测,由其部将刘知远推荐一个叫石敢当的勇士,袖怀铁槌,随他入见。果然,愍帝左右已设伏兵,欲杀石敬瑭,石敢当奋勇护主,格斗而亡,但为刘知远率部前来接应赢得了时间。从此石敢当以“逢凶化吉、御侮防危”的名声业迹赢得民众敬重,“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该书为证此言不虚,还引录了一首后人题咏石刻“石敢当”的七律诗:“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冲道路三叉口,埋没泥涂百战身。铜柱承陪间紫塞,玉关守御老红尘。英雄来往休相问,见尽英雄来往人。”为查考此事是否属实,清人褚人获曾特地查阅了《新五代史》,结果发现这位格斗而死的勇士姓石名敢。但他也同意石敢就是“石敢当”的原型,推断“其曰当者,或为惟石敢之勇,可当其冲也”(《坚瓠集》)。

然而又有人指出,所谓镌立“石敢当”习俗源于五代的说法不值一驳,根据是宋王象之在《舆地碑目记》卷四中讲过一件轶闻:宋仁宗庆历年间,蒲田县令张纬重修县衙,掘出一块石碑,碑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利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由此可知,“石敢当”刻石至少在唐朝大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的风俗是将其埋在地下的,这一条倒可以同《姓源珠玑》所引赠诗中“埋没泥涂百战身”的描述相印证。

假如真是这样,这块“大历”碑上的“石敢当” 是怎么回事呢?明代学者陈继儒在《群碎录》中提出一种解释:他是前朝的一位勇士,五代的石敢仰慕其名声,便给自己取了一个同他相似的名字。

又有人指出,所谓“石敢当”者,既非五代石敢,也不是他因仰慕而自名的什么某朝勇士,而是一个家族的总称。此说的依据是“石敢当”三字源出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卷一,该书同后世的《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相似,是供学童发蒙用的识字课本,书中以韵文形式排列了许多常见姓氏,姓氏后皆有虚拟之名,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等。唐人颜师古曾为此书注释,其中“石敢当”条下注云:“卫有石碏、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言所当无敌也。”后人因而领会成石氏所向无敌,敢当邪恶,并将这种家族性的禀赋物化在一块石碑上,遂有镌立“石敢当”风俗的形成。由此可见,此俗当始于隋末唐初的颜师古之后,要说代宗大历年间已有“石敢当镇百鬼”的刻石,应该没问题。

现代学者对“石敢当”风俗事象起源的诠释更多。有人认为它是源于道家的一种石神信仰:所谓泰山石有神力的观念依据,就是道家尊为地狱主宰的东岳大帝泰山神;而把“石敢当”奉作实有其人的英雄,则是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在民俗信仰中的反映。所以,将“石敢当”归结为民间风俗中自然崇拜与英雄崇拜遗留之混合物,是比较合适的。

亦有人认为,一块石条竟会产生强烈的魔力,应追溯到原始人类对石头的崇拜。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山洞石穴里栖身,靠石制工具和武器获取食物,因而从心底里感激、挚爱和崇拜石头,逐渐视石头为有灵性的、可以祛灾降福的神圣之物。其实,石头镇邪一说早在汉魏六朝之际就已出现。汉刘安《淮南万毕术》曰:“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无殃。”北周庾信《小园赋》云:“镇宅以埋石。”吴兆宜注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十月暮日掘宅角,各埋大石,为镇宅。”这些习俗应为后世“石敢当”出现之滥觞。

也有人指出,将石头视为辟邪灵物特别是用巨石作为镇宅之物,既与古老的巨石崇拜密切相关,亦以巫术中的投石击鬼法为原型,这种巫术在秦简《日书·诘篇》里就有记载,将石头埋在地下或插在地面以镇妖邪则是该法术的另一种形式,自秦汉以来一直流行。到唐朝,不知哪位读过《急就章》的人突发灵感,把书中“石敢当”之“石”同镇石之石联系起来,便借用这个响亮的名字来称呼镇邪用的石人石碑,并得到大众的认可,于是愈传愈广,承用不衰。至于后来又称为“泰山石敢当”,意在强调这块镇石是来自五岳之尊泰山上的神石,进一步增强它对鬼魅邪祟的威慑力量。准此,镌立“石敢当”习俗的源头更可上推到先秦。

还有人指出,以先民的巨石崇拜为“石敢当”之渊源固然不错,但仅以“灵石”目之尚欠准确。所谓巨石崇拜的实质就是生殖器崇拜,形式上又有女阴(岩穴)崇拜和男根(石柱)崇拜之区分。俗信石柱能够镇鬼辟邪,实际上就是男根崇拜的变体,即凭其狞厉威猛的外形与神秘莫测的内涵吓退鬼魅。旧时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口常有天然的石柱屹立,就有镇宅辟邪的作用,而汉族人用石条石碑镇宅制鬼的习俗在原初观念上则是与此相通的。

古人今贤的种种高论,大概已将“石敢当”的资料罗致殆尽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也对这个各执一词的话题来一番穷源溯流的探讨。

Hash:d929c310418b0a5f7342a29ebe67191da266535a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