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古村景点介绍 -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

导读:小河古村景点介绍 -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 1.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 2.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文化 3. 古河村的故事 4. 小河古村在哪里 5. 小河古村落 6. 小河古村的建筑 简介 7.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8. 小河镇历史 9. 古老的小河 10.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有关

1.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

据传,此地旧时有集,农历每月初五赶集,称五集,“五集”后谐音“武基”。其东东南有大武基。故此处称“小”。

小武基东南原有圆觉寺,明正统年司礼监金溶建。因坐落于此村,又长武基寺。小武基西北是满井,再西北是西燕窝。满井村过去有井,水位很高,溢满井口。西燕窝旧时是肖太后河上游西段船坞,漕船至此用铁固定停泊,称西链窝,后讹今名。

小武基与满井之间有小武基路,西端是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周庄路相通,东北端是化工路,横穿十八里店乡、南磨房乡与垡头街道办事处。

2.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文化

门票50左右吧。

小河古村这里的自然环境是非常的好的,依山伴水,这里小河古村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好的,可以晒到充足的阳光还可以抵御风沙。小河古村是非常原始的古村,没有经过过多的开放。小河古村的虽然说位置不是特别好找,但是它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一样。

3. 古河村的故事

  古河镇位于长宁县东北面,江长公路(江安至长宁)中段,距长宁12千米,距江安13千米。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全镇辖13个村和1个居委会。古河镇交通便捷,物产丰富,社会治安稳定,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

  古河镇全镇幅员面积59.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95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125公顷,森林面积达1210公顷。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2%,实现财政收入200.00万元,招商引资500万元,超计划数400%。新增城镇人口3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巩固和发展专业大户476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5元。年末总人口23218人,其中城镇人口3526人,农村人口19692人,计划生育率95%。

  古河镇年平均降水总量为880.6毫米,年平均气温18.2℃,年总日照时数为1069.2小时。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3150万元,增加13.2%。全年粮食产量10355吨,增加8%,油料72吨,水果1200吨,蔬菜4544吨,蚕茧26吨,烟叶18吨,糖料1000吨,茶叶7吨,生猪出栏19800头。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679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126万元,增加15%。全年完成的主要工业产品有:机制纸及纸板288吨,发电量256千瓦时,酒类205吨,配混合饲料252吨;房屋施工面积1.2万平方米,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比上年增长15.6%。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2人,病房位10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587元。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926人,私人办学3所,共有在校生1246人,中心小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942人,村级小学10所,共有在校生75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4. 小河古村在哪里

答:这个,要看距离河水的落差。

如果落差大,可以临水而建,

如果落差很小,到河道是缓坡,就需要离河道较远,还要考虑防洪。

一般来说管理范围内10-30米是不能建房,而在保护范围内即200米范围内,要报当地河道管理部门批准。但是不同的河道、不同地方的规定不太一样,可以到当地河道管理部门咨询。

5. 小河古村落

旺季160元人,淡季80元/人。

在土家语中,“惹巴拉”意即“美好和美丽的地方”。惹巴拉土家古村寨景区,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的捞车河,由捞车、惹巴拉两自然村寨和梁家寨组成,属于苗市商周文化大遗址的一部分。惹巴拉集结了众多的土家古村落,许多土家古民居都镶嵌在这里,是武陵山区古朴、原生态土家文化保存得最为完善,最为活跃的唯一地域,被民俗学家誉 “土家族原生态文化的天然搏物馆”、“中国土家第一寨”。

惹巴拉土家古村寨依山傍水,渔舟唱晚,民风古朴,如荷叶般安卧在山水之间、田园之间。这里如今仍保存着原始古朴的明清街巷,风格独特的土家吊脚楼,以及古老的摆手舞、茅古斯、咚咚喹等灿烂的民族文化。静谧祥和的明清古镇,古道热肠的土家民风、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凝成一幅古风盎然的风俗画,一首意蕴隽永的风情诗。

6. 小河古村的建筑 简介

直属东莞市政府管辖,不属于其他的区 。

道滘镇

隶属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西部、穗深经济走廊中部,毗邻东莞市区,北距广州36公里,南距香港90公里,是东莞—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衔接带、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道滘镇位于东莞市西部、穗深经济走廊中部,毗邻东莞市区,北距广州36公里,南距香港90公里,是东莞—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衔接带、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截止2017年,全镇总面积54.3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游泳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特色食品名镇”,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园林城镇”等称号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 ,道滘镇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兴隆社区、南城村、闸口村、北永村、永庆村、厚德村、蔡白村、南丫村、九曲村、大罗沙村、小河村、昌平村、大岭丫村、大鱼沙村。

位置

道滘镇位于东莞市的西部,处于广深高速公路横跨镇区,从道滘立交口往广州33公里,到深圳93公里,东江南支流贯穿镇区。

气候

道滘镇处于东江南支流下游水网地带,水道纵横,河涌成网,年平均气温23℃,全年无霜期360天,年平均雨量1819毫米,年平均日照1834小时。

自然资源

动植资源

道滘镇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甲壳类和多种贝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树类15种、竹类3种、内陆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42种,水果类30多种。

矿产资源

道滘镇可开发的矿产资源分别有石灰石、高岭土、铁矿石等。

特色文化

曲艺之乡

道滘镇有粤剧曲艺协会,常年排练演出各类粤剧曲艺节目,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现代剧目,

许多群众创编的小粤剧目,如《彩菊回生记》、《情暖老人心》等还获省、市创作、演出等多项金奖。

1999年道滘被中国曲协、文联评为"中国曲艺之乡",200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道滘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粤曲)的光荣称号。

民俗风情

“麒麟引凤”在水乡道滘镇已流传100多年了,道滘的“麒麟引凤”分为文场及舞场两大类。文场者,麒麟先舞,然后凤凰出,与麒麟对舞。舞完后,由粤剧曲艺演员演唱一些粤剧中流行的小曲。武场者,麒麟与凤先舞,然后由武术队员表演武术。

有蔡家拳、洪拳、南拳及器械。道滘的套路尽管各队有各队的舞蹈法,所谓各师各法,但大同小异。

特产

煎堆

糯粉、籼粉混和,加韭菜、榄角碎、花生、盐等,放入铁锅反复两面煎炕(铁锅当然要浇上油)直至熟透并微带焦香为止,此款“晏昼”不难做。有人改为用面粉(或加蛋)去做,也是在表面撒上些花生碎、白糖等,卷起来切段上碟(若想吃咸的,则事先加盐、加葱花等)

糖环

糖环是过年时油炸粉果类的一个重要品种。它也是过年必备的一种粉果,因它的形状是圆形的,喻团圆、一家人环环相扣,故深受大众青睐(有人释为过年时与 蔗摆在一起,喻有“借〈蔗〉有还〈环〉”,可聊备一说)。 也是用糯粉混籼粉,加糖,湿搓后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按进糖环专用的樟木模具中(这种模具阴刻成通花形状),然后用薄刀顺着模具面切去多余粉团,再轻敲模背后脱出半成品,待半干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黄金色即可捞出。为喜庆计,也有部分在粉中加上“花米红”(民间一种食物染色剂),变成了红糖环。

道滘粽

粽子俗称裹蒸粽(裹起来,再蒸熟)。道滘粽应分两种:咸粽(或直称裹蒸粽),灰粽。而最著名的则是咸粽,人们直称为道滘裹蒸粽,简称道滘粽。

裹蒸粽要趁热吃才香(故离锅久的裹蒸粽吃前最好再作加热处理),解开粽叶,用刀切开(正宗吃法是用原来捆粽的草绳绞开,更得天然之趣)

灰粽,是碱水粽的统称(以前农村土法取碱,是用禾秆草灰浸水后隔灰,作碱水用,故称灰粽)。

做法是纯用糯米,不加馅及味,吃时切开沾上糖浆(蜂蜜更佳)调味,浸过碱水的糯米粽清爽可口,别有一番风味。由于灰粽太素白,故大多数人在做时外添加了苏木浸出的红水,或在粽心里直接插入一根小苏木条,熟后变成红皮的灰粽或白皮红心的灰粽了(苏木也写作崧木,是一种可浸出红色液体的树木,学名待考)。

还有一种别出心裁的灰粽:用豆沙、莲蓉再加白糖等一类作馅,变成一种纯甜的灰粽,相当有创意

咸菜炒蚬肉

将咸菜洗净,切丝,起锅下油炒咸菜片刻,加入蒜茸、蚬肉炒香,倒入调味料炒至收汁液就完成。蚬肉爽口鲜甜,配上不同品种的咸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注:此处“咸菜”是通称,细分其实有几种:一种是用大芥菜腌制,以酸味为主,湿用,称咸酸菜,菜茎切成片状,菜叶切成丝状配用;一种是用小芥菜、耙齿菜等腌制而成,晒至半干取用,咸而微带酸。

一般切成小粒状配用;一种是用萝卜切成小条条腌制〈称菜脯〉,基本是晒干取用,炒蚬肉则再切成粒状配用;还有用一种就叫大头菜的蔬菜〈一般不鲜吃,专腌制咸菜用〉腌制晒干而成〈直称头菜〉,炒蚬肉时也是切成粒状〈或丝条状〉配用。)

水乡烧鹅

水乡美食城的烧鹅,味道很棒哦,听负责烧制烧鹅的师傅介绍,无论在选鹅和烧鹅等方面他们都下足了工夫。

烧鹅常用的鹅种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阳前后一个半月的鹅苗,待长至三四个月大,大约7斤重。这种鹅叫棚鹅,无污染,肉质好。

烧鹅时采用独门秘方等为酱料,塞入鹅肚内,用绳扎紧摇匀,并以麦糖擦鹅身,用荔枝柴烧炉。

鹅挂在热炉内,炉下置有铁镬接鹅油,避免把鹅烧焦,以中火烧烤约40分钟便成。出炉后的烧鹅皮脆肉滑,还带有淡淡的荔枝味。

道滘肉丸

道滘肉丸是道滘粥的主角,也是来道滘就餐的人(包括本地外出就餐的人)要求点的几个道滘本地名菜之或不可缺的菜式——清蒸道滘肉丸(或鱼、肉双丸,或蒸时上面再加上几块土鱿鱼丝,更是美味)。

道滘肉丸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人(或称家传继承人)叫叶成。但因他又能煮得一手好菜,故被调入公社饭堂当大厨。他当大厨时,天天菜色有变化,味道极佳,公社来客在饭堂搭食,人人食过都叫好。

究其做法,是选上好五花肉(肥瘦要相宜,且要带些肉筋)回来后,趁新鲜即时用两根实心铁棍不断捶打,直到完全捶成肉酱为止。再加上些鱿鱼须粒、葱花、盐、味精等调味,用手捏住肉酱,让其一粒粒在姆指边缝中脱出,在蒸笼中排好炊熟,一笼香喷喷的肉丸便宣告诞生!

风景名胜

粤晖园

2006年11月21日,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集景观与艺术为一体,休闲与文化交汇,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情趣融于一园的大型岭南古建筑点——粤晖园正式开园试业。

六一一亭

六一一亭是为了纪念1941年农历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时,被毒烟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

六一一亭又称为“国殇冢”,于1949年2月24日揭幕,内有当时国民党广东、东莞军政界人士题刻的石碑共十九块,每块都有名人题字。这些题词既记录了当时的悲壮历史,也铭刻住广大人民群众反抗日寇,斗争到底,英勇无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虹桥

虹桥,相传也是同“巍焕楼”一齐在明代所建。当年张家玉在道滘与叶如日、何不凡等率领义士抗清,清兵无法攻入泥城,后发现潮落时虹桥口有秘道可入,于是精心布置,一举在水干时从虹桥口攻入道滘泥城,以至道滘陷落清兵之手。因此,虹桥建于明代是有根据的。

但早在清代倒塌。1982年,永庆乡政府拨款,并发动群众和港澳同胞捐款,重新建筑水泥结构,聘请国内书法家麦华三书写“虹桥”两字。

主桥长40.7米,桥扶手高92厘米,桥宽3.6米,2010年后,镇村两级对桥也进行修楫,对桥旁的三棵挺拔的古棉加以保护,使之与巍焕楼相辉映,再现“虹桥晚望观渔火,巍焕朝晖映露华”之风采。

7.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答:《小河淌水》背后凄美的爱情的故事。当年,有一条通往东南亚的茶马古道经过弥渡的一个小山村。一支马帮在这个小山村休整。17岁的小伙子阿桑是这个马帮的一名队员。白天无事时,阿桑就在村旁的小河边玩耍,一天,他遇见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河边洗衣裳,于是他被这个清纯美丽的少女深深地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了小河边,等待着浣衣的那个少女。少女也发现了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在注视着自己。于是她平静的心湖不知不觉起了涟漪。一走神,她手里的一件衣裳随波漂走了。少女发现后,惊叫一声:我的衣裳!此刻,阿桑急忙跳入水中,将衣裳捞起,递到少女手里……于是,一见钟情的爱,就在这少男少女间悄然发生了。阿桑知道了这个美丽的少女叫阿花,16岁。以后几天,他们都相约来到小河边,互相倾诉着爱慕之情。马帮出发的前一天,在流水哗哗的小河边,阿桑对阿花说:你等着我,这趟从缅甸回来,我就让父母托媒到你家求婚,我还要送给你一只漂亮的翡翠手镯,你一定要等着我!阿花点点头:阿桑哥,我等你,一定等你回来!

满载茶叶银器的马帮出发了,阿桑阿花依依不舍,两人眼里噙满了泪花。马帮渐行渐远,叮当叮当的马铃声,由大到小,由清晰到模糊,不大一会儿就消失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出落得如花似玉的阿花,求亲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但都被阿花谢绝了,她要等待着阿桑哥。之后,阿花就天天盼着阿桑回来,时常一人在洗衣的河边发呆。只要听见马铃声首以待,看看是不是自己心爱的阿桑哥回来了。

就这样,一天天地盼,一天天地等。四个月后的一天,阿花终于等到阿桑哥的马帮回来了,但她找前找后,就是没有看见阿桑哥。阿花急切地问帮头:大叔,阿桑哥呢?阿桑哥怎么没有回来?帮头眼窝湿润,痛苦地说:阿桑变心了,他不回来了,他在缅甸看上了一位富家的小姐。说着,帮头拿出一个红绸包,打开后,是一个发出莹莹绿光的翡翠手镯。帮头说,这是阿桑送给你的手镯,他让你从此忘掉他,他说他对不起你。阿花听后一阵晕眩,眼泪哗啦就下来了。阿花不停地摇头说:不是真的,阿桑哥一 定会回来的,说好了要回来的,说好了他让我等着他的……帮头和马帮的其他人看着泪人阿花,也都禁不住默默地流泪了。

以后,只要遇见这个马帮经过,阿花就会对帮头说:大叔,你遇见阿桑哥,一定要对他说,阿花会一直等他回来的。帮头大叔就会痛苦和无奈地劝阿花:你不要等他了,他不会回来的。阿花就说:他会回来的,我会一直等他回来!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阿花看着来来往往的马帮,听着叮叮当当的马铃声,时光就像小河的水一样哗哗地流淌着。十年后,那个马帮的帮头大叔,见到阿花还是那样苦苦地期盼着她的阿桑哥,于是他流着浑浊的老泪对阿花说:阿花,我年纪大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走道了,实话告诉你,阿桑回不来了,他如实地对阿花讲述了阿桑遇难的经过——

自从阿桑遇见了你,阿桑的心就一直在你这里。阿桑天天催着我们赶快回来,他说回来后就让父母托媒到你家提亲。在回来经过雅鲁藏布江的翡翠谷时,他挑选了一块上好的翡翠石,说雕琢一只漂亮的手镯送给你。后来马帮路遇强盗打劫,阿桑为了救我,他中了强盗的毒箭,最后他流着泪对我们说:我是不行了,回不去了,我对不起阿花,说好我要回去娶她的,你们把这块翡翠石雕琢成一只手镯替我送给阿花吧……

阿花戴着这个手镯,终身未嫁,她在一直等待着她的阿桑哥。她时常一人站在小河边,诉说着对阿桑哥的无尽思念:哎~~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 哥啊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每当唱到这里,阿花总是泪水涟涟。

据说,阿花于1988去世,终年90岁。去世后,手镯被弥渡县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曾经有人要以一千万元收藏阿花的手镯,被博物馆拒绝了。,她就跑到村边的路口翘

8. 小河镇历史

相传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以前,蒲城县南紫荆原下卤阳湖一带四季如春,荷香鱼肥,百姓们过着平安的生活。

有一年,关中大地震,平地裂缝,高山崩裂,河水倒流,好好一个镜泊,刹时水去湖干,形成了百里卤泊荒草滩。自古就有沧海桑田之说,卤阳湖干不足为怪。怪就怪在由于灾情四起,官府增加了许多无名的苛捐杂税,使得百姓有苦无处诉,衣食无着落。一时,怨声载道,总想有个为民谋利的好官出现。蒲城百姓常常怀念好县令杨爵,你一言我一语,久而久之,就传出了卤阳湖杨爵拜水的传说。

话说很久以前,卤阳湖虽不及杭州西湖杨堤柳岸,莺声燕语,却也是“接天碧水笠翁笑,百里禾苗鱼米香”的好地方,加上有一个清廉的县令,人们的确能过上一段好日子.

人常说:“天高皇帝远。”朝廷只知道渭北有伏龙原、紫荆原、九龙原,属于干旱丘岭地带,历年所定粮税官差很少。多年来,相安无事。就在湖畔群众享福的时候,朝廷里一道圣旨出京,让各州府县积极准备来年清明迎驾桥山祭祖。从北京到黄陵,蒲城是必经之路。这下子可急坏了县令杨爵:一来怕皇帝经过蒲城发现非旱塬薄收之地,有欺君之罪。二来是怕苦了老百姓。因为湖畔百姓都从丰收之余要替全县旱地农民代交部分粮款。如果朝廷加了粮差,今后百姓的日子怎么过?杨县令思来想去,彻夜不眠,半月下去面目瘦了好多,还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转眼间过了大年正月十五,百姓们白天抬城隍爷出城,高跷芯子,锣鼓喧天,热闹非常。杨爵无心观赏。入夜,他穿便服出城散步解愁。一路上风清月明,不知不觉走下南原,来到湖边龙王庙前老柳树下,眼望着湖泊中鱼舟灯火一 片,心中感慨万千,觉得自己身为朝廷命官多年,上对不住朝廷俸禄,下对不起黎民百姓。皇帝近日一到,百姓灾难即起,自己丢官事小,百姓死活事大。想到这里,杨爵流下泪来,心中一急,提袍跑地,面对湖面说:“龙王在上,蒲城县令杨爵为救卤阳湖畔一方百姓,宁愿弃官受罚,不忍百姓受害。望龙王能上奏天廷,在皇帝到来之前暂息湖水三天,让百姓和杨爵躲过此难。杨爵和百姓将给龙王重塑金身,整修庙宇,保证四季祭祀不断。”祷告已毕,叩头不已。说也奇怪,就在杨爵拜湖的第二天一早,卤阳湖水日退数十里,三天之内将百里湖水退尽,只留数百处低凹水地,小者水不盈尺,大者至数十亩。湖底经过暴日蒸晒,到处白茫茫一片,好像一片银乾坤玉世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卤泊滩。没有想到,为黎民百姓着想的县令杨爵

9. 古老的小河

山北水南叫做阴。

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此言之城池建筑方位也。我国许多地名也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阳,华阴等。

山是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东升西落的太阳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但不能到达山的北部。因此,山的南面是太阳,山的北面是阴。受科里奥利加速度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转,这也适用于流体运动。

当河流流动时,它会转向右岸,而中国的大部分河流是由东向西流动的。因此,河流南岸易受河水的冲击和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局面。

扩展资料:

“山北水南叫做阴”的原因:

中国位于北半球,以人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 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

水的部分由于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10. 小河古村的传说和历史有关

对小龙河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笔者查阅了手头的若干历史资料:

《昌邑县志》乾隆七年版本记载:“小龙河,在县北李伍社,回折九曲,北入渤海。”

《昌邑县志》康熙十一年版本记载:“小龙河,在县北二十里李伍社,回折九曲,北入渤海。世传小龙寻母处。”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兵变,昌邑档案隳燹,无从再溯。所以只好说在明朝时期此河就叫“小龙河”。

据民间流传说法是:此河“回折九曲,形似神龙。”故名“龙河”。因与潍河相比是为小河,爰又有“小龙河”之称。

据笔者推断:“小龙河”名称由来与华夏母亲河“黄河”一样无考,只能说自从盘古开天地,历史长流到今天就叫“小龙河”。

河道考

小龙河河道走向从无文字记载,只有《柳疃镇志》(1985年版)47页、48页有所简单记载:

一、今小龙河,属潍河古河道,上由姜家堤子村后经柳疃村东绕高隆盛村北,向西穿过“四干”与低河汇流而入渤海。全长6.5公里。

二、小龙河古河道。此河原系潍河的一个支流,其何道长期变迁不定。据考,明正德年间以前,河道由高隆盛村转向,经金家庄向北,经过今后官村东之杨家河、院头河、玉皇庙河、门八河以至青乡乡之史家庄河、横地河、沙家子河、尹家河而流入渤海。

在柳疃敬老院内卧有一幢石碑:方首,上端横书“石桥碑记”四个大字,

下面竖写碑文。其中记载有:“惟小龙河回折九曲,在柳疃街东久矣。缘前明隆庆二年,河 忽徙,水势渐消。然每逢淮雨潍水决溢屡被灌注。”

据痴叟民间采访与《柳疃镇志》(1985年版)略有不同。

小龙河在明朝隆庆二年前,潍河在河东岸夏家庄北向东一个支流,在河西岸高家岔河北向西北一个支流:经郭家岔河村前、草庵村后,到沟崖村东头向北,流经邓家庄、刘家庄、东傅村东,在李家庙子村东转向东北,经姜家堤子村西头向北到阎家庵村西南分成两个支流:

一个向北流经阎家庵村西头、河崖村东头、久丰屯村内、院头村西、门八村东、史家庄村东转向西北,经横地村内又转向东,到北范家庄村西转向北,经青乡村西、老官村村西转向西北,经谭家庄村前、灶户村前,在灶户村西南转向西北流入孟良河,然后向东,在渔尔堡村北汇入潍河而入渤海。此支流在隆庆二年潍河决口断流淤塞,后来大部易为良田。现在断断续续有部分河段还能看出遗迹。

一个支流自阎家庵村西南处向西北流经柳疃街东,在柳疃街北转向北,流经东陈村东、高隆盛村东,在高隆盛村东北,金家庄村南转向西,经北西高村前流入“甜水弯”,再经老官庄村南向西,在老官庄村西南流入低河而入海。后来在金家庄东南角向东,经河崖前,在河崖东南角与另一个支流贯通。

明朝隆庆二年,潍河发水,自姜家堤子村东北,傅戈庄村东南,原三官庙村南决口,在姜家堤子村后形成“老鳖湾”,再向西流入小龙河经柳疃街支流。阎家庵村西支流遂淤塞而成为良田。

民间这种说法与柳疃敬老院内“石桥碑记”记载相互认证,故而可以确信。

Hash:65986e08dbd7ab84bbaa596eea3e5e47290f3a7c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