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大明塔的历史

清代乾隆皇帝描写该塔的诗句就是“自远早见郁迢娆,逼近欲瞻翻不易”。观者无不为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壮观、雕刻之精细而叹为观止,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大明塔兴建的具体年代,至今尚无资料。但据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大明塔确为辽代所建。

根据1982年维修时从塔上发现的一块砖上写有“寿昌四年四月初八......”等字句推断,认为大明塔应为辽统和二十五年到寿昌四年(公元1007年─1098年)间所建。

大明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南城村辽中京遗址内。原名应为大宁塔(尚有清乾隆《题大宁塔诗》存世,大明属谐音误读)距赤峰120余公里,距宁城县天义镇20多公里。

扩展资料:

塔内文物

大明塔最底层的高大立面上,一周巨大的莲花宝座托起了海天佛国的八大部洲,每个立面中心砌出券顶佛龛,一尊尊高大的圆雕佛像,头顶佛光,慈眉善目,俯视人间。

在我国的众多古塔中,体积最大的当数辽代大明塔,如今,这座中国最大的实心砖塔在向中外游客展示它宏伟雄姿的同时,还埋藏着许多秘密。

传说大明塔下有很大的地宫,里面供奉着释迦摩尼佛祖与其弟子的塑像,佛前供案上点着九九八十一盏长明灯,正中一个油灯特别大,也特别亮,虔诚的佛教徒们无论向这些油灯添加多少油也不外溢,多长时间不添油,油也不减少,灯也照样明亮。

但有一年,一位小和尚仍然顺着通道进去添油,可再也没见他出来,别的和尚去找时,通道早已不见了。

据李义讲,按一般建塔规则,塔基中心部位应有地宫,即放置佛舍利等物的地方。县里1986年清理塔基时,曾于塔正南面进行了试掘,但进深7米仍未发现地宫,因怕危及大塔的安全,没敢开凿塔座或塔身,因此,还难以断定塔下有无地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塔

辽大明塔位于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内,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铁匠营乡。距赤峰120余公里,距宁城天义镇20余公里。辽中京是辽三京之一,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于1007年。 大明塔位于辽中京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因辽中京延续到明代而只留下塔,人们习惯称为大明 塔。塔高80.22米,高度上该塔仅次于陕西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定县的料敌塔,为全国第三高塔,体积则全国第一。该塔雄浑凝重,巍峨矗立。晴日,便在百里之遥,亦可用肉眼望见。用清乾隆皇帝描写此塔的诗句就是“自远早见郁迢娆”,若到跟前看一看,却是“逼近欲瞻翻不易”,观者无不为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壮观、雕刻之精细而叹为观止,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大明塔兴建的具体年代,至今尚无资料。但据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大明塔确为辽代所建。根据一九八二年维修从塔上发现的一块砖上写有“寿昌四年四月初八……”等几字推断,认为大明塔应为辽统和二十五年到寿昌四年(公元1007年─1098年)间所建。古塔历史  辽中京大定府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铁匠营乡。此城建在老哈河冲积平原上,北有七金山(今九头 山),西眺马盂山,南濒老哈河。九百年前,这里气候温和,水草丰美,宜于农耕和放牧。   史载,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公元1004年)路过这里,遥望南方霞光闪烁,有郛郭楼阁之状,一派瑞气,因议建都。统和二十五年五日竣工。中京城的布局仿北宋都城汴梁城,分外城、内城和皇城。外城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3500米;内城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内外两城略呈“回”字形。皇城呈正方形,每边长一千米, 于内城中北部,以内城北墙为皇城北墙。中京城自兴建到失于金,历经150年,一直是辽的重要都城。   金兵攻陷上京后,于公元1122年攻占中京。金时改辽中京为北京大定府。元初改为北京总管府,至元二十五年改为武平路。明初在此设大宁卫。明太祖死后,因诸王纷乱,此城遭战火遂成废墟。辽中京城内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惟塔独立。   这座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80.22米,塔基底径48.6米,塔体直径34米,在现存辽塔中雄居魁首。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

Hash:994b4daf852d3d355e37748fda7bc8b437660600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