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红色旅游景点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

导读:建宁县红色旅游景点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 1.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 2.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题词 3. 建宁县红色旅游 4. 建宁县红色革命 5.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建筑 6. 关于建宁县的红色故事 7.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遗址 8. 建宁县红军 9. 建宁革命历史 10. 建宁红色革命根据地 11.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人物

1.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

三明建宁的莲子最出名。又称建莲,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建莲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系金铙山红花莲与白花莲的天然杂交种,历史上建莲被誉为“莲中极品”。

建莲外观粒大饱满,圆润洁白,色如凝脂,具有补脾、养心益肾、壮阳、固精等攻效,主治脾虚泄泻、多梦遗精,崩漏带下等症。


2.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题词

鼠船产于闽清,又称舴蜢船,相传始创于北宋徽宗政和间(1111~1117),长2.4丈,宽2.5尺,高约2.6尺,系适合于浅溪行驶的平底小木船。因头尾尖、船体轻、吃水浅,灵活小巧似鼠而得名;船底薄且平、船体窄而长、有船篷、船舵,并配有竹篙、木桨、橹,适于内溪支流航行。


中文名

鼠船


别 称

舴蜢船


始创于

北宋政和年间


盛行地区

福建闽江支流


98%的人还看了

性船完整版法国神鼠

性船神鼠电影网

船中之鼠主题

洛奇 黑船鼠

结构工艺


鼠船因形似鼠而得名 鼠 船 ,头尾尖,船底薄且平、船体窄而长、有船篷、船舵,并配有竹篙、木桨、橹。鼠船始于北宋,产于闽清,又称闽清鼠,长2.4丈,宽2.5尺,高约2.6尺,船体轻,吃水浅,适于内溪支流航行。清末、民国初,推广到建溪、 沙溪、富屯溪。传至各地后,有称舴船、棺材船、大头船、舴蜢船等,其尺寸及载重量也不尽相同, 邵武、 光泽的船还添设风帆


鼠船当年盛极一时,主要源于独特的建造工艺。据记载,鼠船选用既耐水湿又坚韧耐磨的板材,两旁船板选用樟树或松杉并配以韧竹,船底选用枫树木材。船型两头尖,船长二丈四尺,高二尺五寸,宽二尺六寸。每船配备三竿竹篙,一柄桨,一根尾舵。船行靠竹篙撑行,船尾定向。船上装竹篷,可遮阳防雨。船以载货为主,每船载重一吨或半吨,兼乘旅客,每船可载10人。


流传历史

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数万河南人远征福建并于893年攻占福州,建立闽国。随后南征官兵大都在福建得赏田地,定居下来,其中大批人口移居闽清县(911年建县)。闽清多山,陆路交通不便,但河流纵横,除了闽江贯穿全县,县内还有 梅溪、芝溪、金沙溪、古田溪、 安仁溪五大水系,河道宽阔,可以行舟。南征官兵都是中原人,大都傍江或沿溪择居,但不习水性,平时交通依赖舟船,最初主要是依靠竹筏。到了北宋初年,随着人口增加生产运输加重,竹筏不够结实不便在闽江航行,遂改建木船。由于木船个头很小,两头尖尖的,像老鼠,因此取名鼠船,并自此开始沿闽江流域向上游闽北一带流行。


晚清至民国,最盛时期有鼠船1000余艘,行驶于梅溪主、支流,从县城上行可通达沿溪两岸的20多个街镇,下行可至溪口、渡口;桔林的埘坪至水口、东桥的溪里至安仁溪口等溪段也可航行。全县鼠船航道总长83公里,年货运量30~40万吨。清末民初,闽清的鼠船开始在 建溪、 沙溪、 富屯溪支流的19个县市开辟新的鼠船运输航线。。民国前期,仅闽清县就有1000余艘,抗日战争后逐渐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沙县有40艘,永安、将乐各有50艘,尤溪、建宁、泰宁各有30艘。50年代起,鼠船开始沿九龙溪传入清流、宁化。1974年以后,鼠船渐被淘汰。1950年至1962年,县交通部门为支持闽北上游一些县份水运,先后组织鼠船239艘,随船工人402名,到光泽、邵武、尤溪、顺昌、宁化、泰宁、将乐、崇安、沙县、三明等10个县市运输 食等货物。后来这些船工多在当地安家落户。1957年,县内尚有鼠船289艘,从业人员367人,年运货量37.18万吨。1965年后,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鼠船渐被淘汰。至1987年,全县仅安仁溪村存留32艘、潭口村1艘。


流行地域

鼠船在县内的航道有四条。一是县城经今天的云龙乡、白樟镇、白中镇、池园镇,到达今天的上莲乡莲埔鼠船码头,全长47公里。二是县城经今天的云龙乡、白樟镇、白中镇、坂东镇,然后分两路:一路经坂东镇到达今天的三溪乡,当日朱熹游览白岩山并题字“八闽岳祖”,走的就是此路;一路经坂东镇到达今天的塔庄镇(最远可航行到省璜镇的镇区),全长39公里。三是今闽江北岸安仁溪的东桥镇安仁溪村口至下洋村,全长6公里。四是从今雄江镇大雄村,溯闽江,经古田县水口镇,至橘林乡的埘坪村,全长35公里。鼠船航运经过的各个乡镇,都是临溪修建镇中心街道,街道沿溪一侧的店铺底层都有石块砌成的台阶式码头,以便鼠船货物的装卸。鼠船在县内的主要停靠码头有:云龙乡的台鼎街,白樟镇的白云渡街,坂东镇的坂中街、车墘街、旱头街,塔庄镇的茶口街、坪街、莲宅街,白中镇的五回取地街,池园镇的池园街,上莲乡的上寨街,雄江镇的大雄街、橘林乡的埘坪街和古田县水口镇的水口街(原属闽清,解放后划入古田县)。


鼠船除了在县内溪道航行,还经闽江航道上行到闽北,闽北俗称“上府(首府剑州府,今南平市)”;下行到福州,福州俗称“下府(首府福州府,今福州市)”。鼠船通常由福州承运食盐、糖和日用工业品,分赴闽北的南平、顺昌、将乐、邵武、光泽、泰宁、建宁、沙县、永安、尤溪、建瓯等县,然后由上游各县运输大米、土纸等土特产品下行到福州。也有不少鼠船和船工在闽北扎根。据史志记载,当时的鼠船溯闽江而上,在闽北的尤溪、沙溪、建溪、富屯溪,开辟了四条溪道航线:一是沙溪流域的沙县县城至夏茂,全长40公里;二是沙溪流域的永安县贡川至明溪县的溪源,全长30公里;三是尤溪流域的大田县汶江至尤溪县城,全长90公里;四是富屯溪的泰宁县城至际下,全长35公里。据史书记载,鼠船“上行‘纸糊’剑州府、下行‘铁打’福州府”(清军入闽,福州府久攻不克,铁打的一般;剑州府一攻即破,就像纸糊的),每一艘船上都有一个师傅带一个学徒,学徒年龄大多十多岁,偶有一艘船上三人者,即一个师傅带两个学徒。船民多以同乡、同村自愿组合,一帮一帮的出行,一般是五六艘为一帮,也有多达二十多艘成一帮,路上可相互照应。


鼠船独特的建造工艺,后来还传播到海外。据史书记载,清朝末年,朝廷通缉闽清籍戊戌维新余党黄乃裳,乡亲们闻讯,及时用鼠船将之送出闽江口,帮助他逃往南洋。后来黄乃裳在南洋与北婆罗洲砂捞越的拉者(统治者),签订垦约,获准在今之马来西亚诗巫拉让江两岸(右起船溪美录到罗马湾,左起亚山港到开汉港),垦荒种植谷物和蔬菜,建设海外“新福州”—— 诗巫城。创业初,闽清移民建造的鼠船送货物和粮食,沿江交易商品,立下汗马功劳。今天,诗巫的拉让江上,鼠船仍是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许多诗巫人每天驾驶着鼠船沿江漂行,与沿江住民交易商品,生意红火。


文化秩事

“雨余月际,遥睇江烟苍茫间,舴艋往来,飘如一叶,亦佳趣也。”这是八百多年前, 朱熹笔下的闽清鼠船晚渡美景。


1197年初夏,南宋进士郑君端,奉命赴闽清县担任县令,路过闽北重镇建瓯 时,巧遇著名理学家朱熹。遂以江西同乡的身份,邀请朱熹到闽清讲学,朱熹欣然应邀。于是,两人结伴,雇了一艘当时称霸闽江航运的闽清鼠船,顺流而下,直奔闽清。


朱熹笔下的“舴艋”,就是今天闽清人说的闽清鼠船,“舴艋”这一名称是闽清人、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许将,觉得鼠船名字不雅,遂改名为舴艋舟。可是闽清百姓嫌之“字僻”,背地里仍然称之“鼠船”。


鼠船也为革命立下了功劳。1933年5月,红军在攻打顺昌洋口镇,停泊在顺昌江面上的一百多艘鼠船架起浮桥,保证了红军队伍顺利过江。《闽清县志》记载,抗战时期,福州通往闽西、闽北及出省的惟一公路——福(州)古(田)瓯(建瓯)公路被破坏,福建沿海各地运往江西和闽西、闽北的食盐、食糖、龙眼干等货物,多由莆田挑运经永泰到闽清,再由鼠船运往闽江上游;江西和闽西、闽北的大米、香菇、笋干等农副产品,也多于闽江上游用鼠船航运到闽清,再由闽清挑运经永泰到沿海各地。当时,多达千余艘的闽清鼠船,为福建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44年中共福建省委在闽北遭遇国民党顽固派包围,鼠船将众多干部战士偷偷运送到闽清,一路挺进闽清橘林乡伴岭村,组建中共闽东特委,指导闽东的抗日战争;另一路取道闽清坂东镇洪安村,经永泰县前往福建东南沿海抗日前线,指挥全省的抗日战争。


3. 建宁县红色旅游

过春节,建宁人称过大年。春节本指农历正月初一,但在建宁指的却是从灶神开始到元宵这一时间范围。在此其间,建宁人过年的气氛一直很浓厚,准确地说,这种气氛将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慢慢淡化。古人云:“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建宁人过春节也有其自已独特的风俗。

送灶神。建宁人是从送灶神开始入年界的。腊月二十三日,这天各家进行全面的卫生大扫除,男的打扫房舍,洗理杂物,女的洗涮各种器具用品,重新摆设,俗称“扬尘”,经过一番整理,家家户户面貌焕然一新。

晚上,家家户户备酒菜瓜果进行祭灶仪式,说是送灶王君上天过年,以求吉利。此后,准备年货,杀猪、宰羊、蒸年糕、炸油糍、作豆腐,一片繁忙。二十五日过小年,再迎灶王君回家过年。之后,家中有人外出外谋生的,无论路途远近,都开始急匆匆赶回家团聚。

除夕。俗称“三十夜”,家家宰牲祭神祭祖,张贴年画、春联,除旧布新。乡村盛行“贴岁纸”,就是在家中所有神位、门窗及用具上糊一卷腰缠红纸条的纸钱,长约二十公分,宽约五公分。

贴至元宵节火化。其间每日早餐要烧香,实际上也是一种祭祀。建宁人认为万物皆有神,谁也不敢得罪,尤其是门神户帝,岁纸分量较重,有的还特别贴纸花,以祈求四季平安。

这可能是对“钟馗捉鬼”的门神信仰的传承。午后人人“洗过年汤”(洗澡)。晚餐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年饭”,长辈分发压岁钱。家长在灶君前昼夜点岁火,守岁,煮岁饭,各家按历书所示时放爆竹“开门迎财神”。

俗称“开大门”,这是件很神圣的事,只有男子才有此资格,也有通宵等开门的,届时家中男子穿戴一新,敬神供祖祀灶君,然后每开一道门,都要放爆竹,口念“开门大吉,万事如意”,整个乡村爆竹响成一片,顿生欢乐气氛。

大年初一俗称春节。一早,全家吃“桔饼汤”,也有吃“汤圆”的以求一年吉祥。之后全家男 丁赴当年最吉利的神庙朝拜,乡间则去祭社公菩萨。文人学子要新年试笔,且大年初一全家吃斋,大年初一不拜年 初二开始拜年,民间开始各种文艺活动。而女婿一般在初二给岳父母拜年,方言叫“初一子,初二郎。”给前一年办过丧事的亲、朋家拜年,称为“拜新年”,拜新年须在初二至初五日进行。

禁忌。建宁人过年有许多禁忌,如大年初一不淘米,所以大年夜有“煮岁饭”的习俗,初一、初二不扫地,要到初三才扫地,扫地的垃圾要点香焚放爆竹送出去,然后捡几块小石子放在神龛之下,意为“招财进宝”。不说不吉利的话,若打破了碗,要说“岁岁平安”等。


4. 建宁县红色革命

中央红军 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

1、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2、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历时12个月零5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3、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藏、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4、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万余里。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件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翻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

两年内辗转走过14个省份,终于相继三大主力会师,从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在陕北,我党召开了一系列有历史意义、关系到抗日全局的会议,像是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等。

而且在革命危机的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遵义会议也是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红军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建设经验,对全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5.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建筑

北京西单的古建筑群原来是西单民族大世界商场。清初时期,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迎娶了皇太极的十四女建宁公主,这里是他的驸马府;雍正时期,曹雪芹曾在此教学讲演;民国时期,李大钊、邓中夏等人曾在此开展革命工作,徐志摩也在这里居住并工作...


6. 关于建宁县的红色故事

四次

1、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一个半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由游击战向游击性运动战实行战略转变的第一个大战役。

此役,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中央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下,共歼敌一个师部又三个多旅约1.5万人,缴获各种枪支1.2万余支,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重要经验,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并为粉碎敌人的下次“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2、第二次反“围剿”

蒋介石在对红一方面军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 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4月发动的第二次“围剿”。

4月1日,国民党军分四路开始向中央根据地大举进攻,至4月23日,先后进至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广昌等地。

与此同时,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龙冈、上固、东固地区,为待机歼敌、迫敌而在东固地区待命达25天。5月13日,国民党军王金钰所部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开始由富田向东固前进。

5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中洞、九寸岭地区包围歼灭敌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的大部。接着向东横扫,于5月19日在白沙歼敌第43师大部和第47师一个旅的残部,余敌逃向永丰。

5月22日在中村歼灭前来西援的敌第27师近一个旅;5月27日攻克广昌,歼敌第5师一部,第5师师长胡祖玉受重伤毙命;5月31日突袭建宁,歼敌第56师三个多团。

从5月16日至31日,红一方面横扫700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3、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23个师另3个旅,约30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

这次“围剿”,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共产党根据地,,从吉安、永丰、乐安方面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七月底,蒋介石发现红军主力已转移到兴国地区后,立即命令其主力部队,分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攻,企图压迫红军于赣江东岸而消灭之。

在敌重压境的情况下,方面军决定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指挥红军由兴国经万安突破富田一点,然后由西向东,向敌之后方联络线上横扫过去,让敌主力深入赣南根据地置于无用之地。

但正当红军向富田开进之际,被国民党发觉,敌第11、第14两师先红军到达富田。在红军西临赣江,东、南、北三面受敌的危急形势下,总部决定改取中间突破,向东面的莲塘、良村、黄陂方向突进。

敌人发觉主力东去,从八月九日起,将其向西向南的部队,转旗向东,取密集的大包围姿势,接近了集中地 -- 君埠以东地区。

这时,红军以红12军(欠第35师)向乐安方向佯动,待敌发现红军集结地域,再向西进时,红军已休整半月,而敌已被红军拖得疲惫不堪,无能为力,不得不于九月初开始退却。

红军乘敌退却之机进行追击,除高兴圩一仗与敌第60师、第61师打成对峙外,于九月七日在老营盘歼敌第 9 师一个旅;九月十五日,在方石岭全歼敌第52师及第9 师一部,又打了两个胜仗。”

至此,红军六战五捷,击溃敌人七个师,歼敌十七个团,毙伤俘敌三万余人,缴枪两万余支,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4、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

其部署是:以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16万余人为中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

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 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红1方面军此时共有7万余人的兵力,遵照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于2月上旬西渡抚河,围攻南丰。陈诚急令中路军各纵队向南挺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同红1方面军主力在南丰地区决战。

面对当面严重的敌情,总政委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于13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主动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以一部兵力将敌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准备歼灭抚河西岸援敌之一部。

这时,何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往东向黎川地区转移,即令其中路军三个纵队向广昌、黎川地区追求,迂回包围我军。

2月27日至29日,在宜黄之黄陂地区,红1方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52、第59师,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在三天的时间内,红1方面军取得了一仗歼敌两个整师的重大胜利。
敌军两个师被我歼灭后,完全陷入被动,陈诚被迫调整其中路军部署,将分进合击改为中间突破,其以6个师分成前后两个纵队,向广昌方向进攻。

红1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吸引敌前纵队加速南进,而主力则向北移动。当敌后纵队与前纵队相距100里,前后处于孤立态势时,红1方面军于3月21日,在草台冈突然向敌发起进攻,歼敌第11师大部。

22日,敌第9师一部企图增援第11师,在东陂地区遭到我军沉重打击。敌第11师被残后,陈诚的中路军其他各部纷纷后撤。经过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


7.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遗址

三明市辖2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

市辖区

1.三元区(梅列区十原来的三元区合并而为一)

原来的梅列区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西北部,总面积353.8平方公里。是三明市核心区域,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瑞云洞风景区、麒麟春晓、栲林幽韵、瑞云紫烟、斑竹秋月、正顺凝紫、龙泉烟霞、黄坑温泉、虎峰牧云等景点。

原来的三元区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位于三明市区西南部,面积811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国南方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绿色宝库”之称。

2.沙县已经改成沙县区

沙县区,古名沙阳,简称虬,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面积1815.09平方公里,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县、福建省竹子重点产区。

县级市

3.永安市

永安市隶属福建省三明市,为三明市代管县级市,位于福建省的中西部 ,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2019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

3,尤溪县

尤溪县,别称沈溪,位于三明市东部,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是三明市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尤溪素有“闽中明珠”之称,也被称为“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4.大田县

大田县,别称“岩城”,位于福建省中部,总面积2294平方公里,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是福建省1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

5,明溪县

明溪县,位于三明市中部、武夷山脉东南麓,全县总面积1730平方公里。明溪是传统的客家居住地,也是名副其实的“福建旅欧第一县”和“海西内陆新侨乡”。

6.清流县

清流县,隶属汀州,位于福建西部,总面积1806.3平方公里。清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县和 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也是全国南方桂花重要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罗汉松生产基地。

7.宁化县

宁化县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部,总面积2407.19平方公里。2011年底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8.将乐县

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2241平方公里。

将乐县是中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和中国毛竹之乡。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玉华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阶山四块国家级旅游品牌。

9.泰宁县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面积1539.38平方公里。

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境内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10.建宁县

建宁县,福建省三明市下辖县,面积1718平方千米。建宁县境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金铙山海拔1858米,是福建境内高峰、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建宁县红军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领导人是周恩来和朱德。

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此役,红一方面军共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俘1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万余支,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


9. 建宁革命历史

 之前的三明地区从没有成立过统一的区域,在历史上都是分属其它地区,1970 年拼凑成一个“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个民系。现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属建安郡。  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并于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绥城、将乐并入邵武县(隶江西抚州)。  唐武德四年(621)恢复沙村县建制改称沙县,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八年(625)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绥城县,隶建州(今南平大部);贞观三年(629)2县俱废;垂拱四年(688)复从邵武、建安析出原绥城、将乐县地,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置黄连县(属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属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县(属福州);天宝元年(742)黄连县改名宁化县(属临汀郡,今龙岩大部);元和三年(808)将乐县并入邵武、建安县,五年(810)再恢复(属建州)。  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归化县。  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宁县,均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宋朝开始,将乐、泰宁、建宁、光泽、邵武隶属邵武军,元朝时候隶属邵武路,明朝到清朝隶属邵武府。i宋元佑年(1086)归化县改名泰宁县。宋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撤县。  元朝至元八年(1271)复置。历属汀州(今龙岩大部)、汀州府(今龙岩大部)、汀漳龙道。  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尤溪县地置永安县(隶延平府);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县、将乐、宁化县地置归化县(隶汀州(今龙岩大部),后改名为明溪县,民国初属汀漳道。  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清朝前期开始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别属延建邵、汀漳龙、兴泉永道。  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乐、沙县、尤溪、永安、泰宁、建宁县属北路 道(1914年改建安道),宁化、清流、归化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道),大田县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道,各县直属福建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建宁、泰宁、清流、归化为中央苏区县。1934年设行政督察区时,沙县、尤溪县属三区,大田县属四区,宁化、清流、明溪、永安县属八区,将乐、建宁、泰宁县属九区。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5)福建省省会内迁永安。1946年设九区(驻永安,辖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宁洋、清流、明溪7县)。  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南平专区),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8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50年3月改永安专区,10月德化县划属晋江专区。  1956年3月撤销永安专区,7月三元、明溪县合并称三明县,隶属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同年撤宁洋县,部分地划归永安县)。  1959年2月撤销清流、宁化县,设清宁县,成立省辖三明市。  1961年撤销清宁县,恢复清流、宁化县与永安同划归三明市。  1963年三明市改县级市,原明溪县属地析出恢复三明县,设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大田5县。  1964年三明县恢复为明溪县。  1970年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同年12月三明专区改名三明地区。  1983年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复为省辖地级市,市区设三元、梅列区。  1984年永安撤县建市。


10. 建宁红色革命根据地

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从而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维埃区域,简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11. 建宁县的红色历史人物

1:陆九渊1139-1193 字子静,号存斋,人称象山先生。今江西省鹰潭市 陆九渊贵溪市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于宋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曾任隆兴府(今南昌)靖安县主簿和建宁府崇安县(今属福建)主簿。淳熙九年(1182)任国子正改删定官,修订奏章律令。淳熙十四年至绍熙元年(1182一1190)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祠禄官闲居。象山书院遗址仍在贵溪市南三峰山下之徐岩,今已辟为贵溪市第一中学,校园内塑有陆象山先生遗像,三峰山石壁上遗有明武宗诏赐镌刻的"象山书院"四个大字亭旁立有一碑,记袁甫迁学院之事。2:吴武陵约784一835,初名侃。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注:唐时贵溪建县,属信州,明清时属广信府,府治在今上饶,但1983年后贵溪市划归鹰潭市管辖,故说是信州人没错,但如今仍说是上饶人则不妥当)。唐元和二年(807)进士,拜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因得罪权贵李吉甫流放永州,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两人意气相投,同游永州山水”(《新唐书·吴武陵传》)。元和七年,吴武陵遇赦北还,柳宗元不在赦归之列。他们在永相聚时间长达四年之久,来往甚密。 吴武陵北归长安后,曾主持北边盐务,太和初(828)入为太学博士。太和中出任韶州刺史,后遭权贵构陷,贬为潘州司户参军。3: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今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桂洲 夏言村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摧兵科给事中,机敏善论 廷辩刚直,明嘉靖内阁首辅大臣,嘉靖朝宰相。嘉靖七年,夏言调吏部,当时世宗正着意于向神佛或祖先进行祭祀的典章,认为"天地合祀礼,欲分建二郊,并日、月而四。"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夏言却上疏请皇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自此,夏言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奸臣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4:鬼谷子民间称为王禅老祖,春秋战国人士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云梦山:现世界道教发源地鹰潭市龙虎山,原名于云梦山)。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鼻祖。5:高仁字宽仁,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唐广德二年(764年)举明经。大历年间任福建观察使,额真卿为 其送行时著文说:“江西贵溪高君宽仁,举明经,历任中外,克谨职务,政绩昭著,升福建观察使。夫君子之仕,不以位尊为荣,而以尽职为贵。”“众皆以位高为宽仁喜,予独以尽职为宽仁勉。所以尽职者,无它,正己格物而已,忠君爱民而已。予与宽仁交且厚。予所以望于宽仁者,岂但在于政事文字之间而已哉2振肃风纪,表仪一方,尽致君泽民之道,使声名流芳史册。兹行是望,于是乎书。” 高仁逝后,葬于县南乡江头坪。6:邹韬奋(1895一1944)原名恩润,今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潢溪 邹韬奋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他5岁启蒙读古典经籍.18岁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民国10年(1921)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民国11年,由黄炎培介绍,出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负责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及《职业教育丛书》,先后有《民主主义与教育》、《职业心理学》等多种著作问世。15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由于编辑方针正确,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额自8万份骤增至12万份。邹韬奋遗著主要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韬奋文集))1-3卷等鹰潭市余江县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于1985年11月在县城中心建立他的全身塑像,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永久怀念。7:夏润珍(1909一1955)贵溪县文坊乡岭西村人。民国21年(1932)担任岭西村苏维埃主席,同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9月在闽北红军五十八团、闽北独立师任事务长和党支部书记。24年至27年,任建、松、政(建阳、松溪、政和)特委供给部长兼第三纵队总支书记。29年3月至31年,在中共福建省委任管理科长、省委总务队政委兼机关总支书记。32~34年,任中共闽北特委委员兼管军事经济工作。35~37年7月,任中共闽西北地委委员兼民运工作。37年7月任中共南古瓯(南平、古田、建贩)中心县委书记。8年4月任中共贵溪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长。38年7月-1953年3月,任中共上饶地委委员兼中共贵溪县委书记。1953- 1955年3月任上饶地委城工部长。1955年3月27日因病去世。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62年追认夏润珍为革命烈士。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不少同志英勇地牺牲了,也有的经受不住考验开了小差。为了稳定部队,夏润珍对干部、战士说:"我们是工农子弟,我们大家都是自愿来的,就应该革命到底。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创造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社会,我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每当战斗的紧急关头,总是突围在前,掩护在后,得到干部、战士的爱戴和拥护。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夏润珍在贵溪任县委书记。他仍保持战争年代的艰苦作风,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严于律已,廉洁奉公。  长期的游击战争和艰苦生活,严重损害了夏润珍的身体,可他仍带病坚持工作,和同志们一道剿匪反霸,一道搞生产建设。在贵溪西溪坝的水利建设中,他日夜操劳,一次竟昏倒在工地上。1955年3月27日,终因积劳成疾,身患肝硬化,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夏润珍烈士墓碑立在贵溪县民政局后面的山坡上。8:熊梦帷(?一1932)又名道周,字尚德,号义堂,余江县中童乡老屋熊村人,学生出身,民国16年(1927)初人党,是余江县最早发展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1月与李馥、余益等筹建余江县农民协会,任常委。余江党支部被破坏后,乃潜返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员。民国17年上半年和董会先等共产党员组建了中共余江区委员会。19年8月,红军攻克余江县城锦江镇,身份暴露,遂调红十军工作。21年,赣东北开展内部肃反运动,在葛源被错杀。9:彭程万(1880一1978)字凌霄,号克亮,贵溪县金沙乡流岭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取秀才,二十九年进江西武备学校,学习步炮兵科。次年东渡日本,入振武学校,后改人日本陆地测量部修技所。留日期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人同盟会,从此投身民主革命。  清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成功,九江新军于10月23日响应起义并宣布独立。清廷江西巡抚冯汝骏等妄图负隅顽抗,彭程万会同同盟会员俞应麓等人策划测绘学堂和陆军小学学生以及驻南昌的新军起义。接着,彭又策反奉命赶来镇压的上饶巡防营刘魁政部起义获得成功。南昌光复后,彭程万和新军各部官长通电省内外报告光复情况,部署省会治安工作,并推举新军第二十七混成协协统吴介璋任江西省军政府都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程万一度病困上海李烈钧家中。董必武、林伯渠获悉后,亲自致函江西省党政领导人邵式平和陈正人,要他们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后彭程万应邀回江西,先后任省人大特邀代表、省政协委员、省参事室参事等职,直到1978年11月1日病逝,享年98岁。10:吴迈(1885一1936)字良翰,余江县平定乡石背吴村人,16岁中秀才。目睹国难日重,决心退出考场,闭门自修新学,潜心研究各国律法。18岁时,其父病逝,吴迈不循礼教,戴孝而不守制。其出行不走方步、交谈只说方言。事闻于学政训导,革除了他的功名,从此不得再进孔庙,他一笑置之。吴迈平生仰慕文天祥(号文山),谢叠山、陆象山、私淑"三山一泽是我师",特治印一方.镌刻七字以自勉。  吴迈生性耿直,嫉恶如仇,群而不党,一心为国。虽遭几次人狱和数度被通缉的迫害,但斗志尤坚,曾被中外报纸称为"火镖律师"和"吴大炮"。生前曾在桂林、阳朔、泰山、庐山、镇江、厦门、杭州等地留下书法遒劲的爱国诗句石刻,长伴祖国壮丽河山,供海内外人士凭吊,遗著有《吴迈环游世界记》、《吴迈文集》等。11:黄维(1904一1989)号悟我,后经蒋介石改名为培我。贵溪盛源乡人。出身于农家,父早逝。民国7年(1918)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以经济不宽裕入学鹅湖师范,毕业后在家乡任过小学教员,因与乡绅不睦弃职离乡。民国13年经方志敏、赵醒侬协助考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在黄埔三期人伍生总队任中尉区队长。14年2月10日率入伍学生随蒋介石先后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任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升为营长,旋任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一团团长,在南京栖霞山与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展开激 烈战斗,以表现勇敢果断著称。次年,黄维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历时三年。毕业后得到第十八军军长陈诚的厚爱,提为第三十一旅旅长,民国27年黄维升任十八军军长,民国36年黄维调任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11月6日华东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徐州"剿总"刘峙严令黄维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第十一师在战车配合下打开了一个缺口,黄维、胡琏的战车跟着冲了出去,因黄维战车发生了故障,混在溃兵中奔跑,于南坪集周庄附近被解放军生俘。黄维被俘后,先是在井陉河畔集训了一段时间,后坐火车进北京二从此开始了他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改造生活。1975年黄维获得特赦,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1983年黄维出席第六届  全国政协会议,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他在给老同事的信中写道:"祈求祖国统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统一早日实现,我当亲赴台湾和你们把酒言欢。"  1985年秋,黄维回到家乡贵溪,他写道:"身经百战图报国,少年从军白头回盛源乡情感人深,间里空巷遮道迎。欣欣向荣山河变,劳动致富乐尧天:老夫喜有壮心在,振兴中华共比肩。"  1989年3月20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12:赵梓明(1897-1935)原名赵水生,贵溪白田乡人他读私塾四年后,便帮其父赵福太维持生计民国18年(1929)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在黄道的直接领导下,组织赤卫队、儿童团、少先队,打土豪、分田地二19年9月当选为贵溪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苏区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发展生产,配合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围剿22年1月红!军与中央红军在上清会师,国民党认为赣东北苏区红军主力已调走,便开始了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赵梓明遵照闽浙省委指示,巩固发展苏区,打一大红军队伍,动员贵溪苏区的人民投人"扩红"运动,在短暂的两三个月里,贵溪苏区先后有569人参加新组建的红十军,得到了方志敏的表扬。23年10月,新十军编为抗日先遣队北上,上级决定赵梓明留守苏区同年11月任贵、余、万中心县委书记兼中心县苏维埃主席他把游击队改编成精干连,在崇山峻岭中机动灵活地向国民党开展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炮台40余个。


Hash:7b64406015e2abf6933e9f6a50a9742f8163cdf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