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附近国庆景点 莆田春节好去处

导读:莆田附近国庆景点 莆田春节好去处 1. 莆田春节好去处 2. 莆田春节游玩 3. 春节莆田好玩的地方 4. 莆田春节哪里好玩 5. 莆田适合春游的地方 6. 春节莆田旅游景点大全 7. 莆田元旦去哪玩 8. 莆田春游好去处 9. 莆田春节游玩攻略 10. 莆田春节旅游景点大全

1. 莆田春节好去处

莆田的民俗特色是非常多的,其中妈祖是全世界都非常注重的民俗,并且莆田是妈祖的故乡,还有不得不说的是莆田的元宵节,以及平时的时候都非常注重节日的。

 莆田的元宵,具有浓重的民俗色彩,据考证,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初。这场浩大的狂欢盛典,是莆阳儿女坚毅性格与传统民俗信仰的深刻体现。


妈祖信仰,是中国沿海地区传统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莆田作为妈祖故里,宫庙不计其数,如明珠散落,遍布各地。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汉族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


再来说一下莆田的民俗元宵节,莆田的元宵节跟其他地方的元宵节都是不一样的,莆田的元宵有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初。这场浩大的狂欢盛典,是莆阳儿女坚毅性格与传统民俗信仰的深刻体现,


莆田元宵源远流长


莆田市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史称“兴化”、“兴安”,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历史上有过“科甲冠八闽”的鼎盛时期,自唐以来,涌现出2428名进士、21名状元和17名宰相。莆田市“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莆田的元宵有千年历史“做大岁”和“元宵月”民俗与450多年前的抗倭之战有关极富地域特色


莆田一年两度春节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倭寇攻陷兴化府城,占城60余日,洗劫杀戮,哀鸿遍野。次年正月二十九,戚继光入闽抗倭,倭寇弃城而去。逃亡百姓陆续返回家中,掩埋亲友,收拾家园。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相互探视伤亡情况,二月初四、初五再举行一次过年仪式。


后因二月农事繁忙,民间相约把再次过年的日子改在正月初四、初五,为了和年三十的“做岁”和正月初一区别开来,正月初四称为“做大岁”,初五称为“过大年”。初四、初五“做大岁”“过大年”的习俗构成了莆田独有的“五日岁”春节年俗,并由此衍生了白额春联、初二探亡日不走亲等一系列的年节习俗,至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


过完“五日岁”后,便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闹元宵活动。


莆田的民俗节日是非常多的,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元宵节非常热闹,今年疫情的原因,元宵节也没有办成,到时候疫情过后,欢迎大家来莆田闹元宵。


2. 莆田春节游玩

要摆上一张正八仙桌,正面系上一块桌彩,拜天公的供品有五果,六斋,搭饭,烧洒,鸡公,公鸭子,(一般选择三性猪,牛羊),另外鲜花,水果,桂圆干,柿饼,红枣等,祭拜东西十二份为最大礼。贡银大中小各一付。香三支,虔诚恭敬供养三宝。


3. 春节莆田好玩的地方

当然是首推莆田二十四景和莆田39小吃了:1:石室岩煎粿----------(合着金针汤,感觉很好。)`

2:江口卤面-------------(不简单的卤面---都开到北京的新街口去了。)

3:西天尾扁食------(味道很好,也便宜,而且100个下肚都没饱的感觉。)

4:天九湾卤肉------------( 一个字-----爽,味道好极了,来到莆田的朋友一定要去尝一尝。)

5:炝肉------------------(别看师傅怎么煮的,你就会吃得流油,看了,你会吐油出来)

6:兴化米粉--------------(中华一绝啊,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跟它比,马老七算鸟 !)

7:温汤羊肉--------------- (棒,吃一次叫你终生难忘。(属黄石比较出名))

8:炒荔枝肉--------------- (口感绝佳,结婚喜事必备一盘。)

9:热春卷---------------- (街边特色,溜达来一条不错。)

10:千层糕-------------- (又称九层粿,早起粿-------早餐必备!)

11:地瓜饼---------------- (番薯,便宜又好吃。)

12:马糕------------------- (打仗时候这个最管用,入口即化。)

13:油索----------------- (耐嚼,看电视必配。)

14:焖豆腐-------------- (没吃过的人不算一个完整的中国人。)

15:生姜泡橄榄---------- (春节家庭必备,不然会被BS 红团外人不知道的内容。)

16:山里白粿------------- (或炒或煮或吹,都很好,咸甜适宜。)

17:炒骨------------------ (一个字---好吃!)

18:地哦饼-------------- (鲜!)

19:擦粉------------------- ( 什么都有,营养滑口。)

20:仙游来古扁肉------ (味道不如西天尾,但个大肉足。)

21:猪戈面-------------- (千里香啊,周杰伦都说好吃啊!)

22:土笋冻-------------- (没见过你绝对不会想到你一顿能吃一百只虫子。)

23:妈祖面---------------- (风俗美食,台湾人下飞机一定要吃?)

24:炒米花---------------- (那个东西科学名称是糖裹米饭,蓬松,好吃。)

25:十字街求生煎包--(吃不饱的,但很容易胖。)

26:天九湾阿文炝肉--(真棒!)

27:猪脚抗菜头---------- (大补啊,流产必吃。)

28:莆田仙冻------------- (清凉解渴,养颜 。)

29:新县洪糕----------- (正名方糕,越吃越香。)

30:莆田春卷----------- (脆啊!!!)

31:葱香油豆腐---------- (浦烙,恩角油,好吃。)

32:丝粉-------------------- (晶莹剔透,爽口!!!)

33:红柱子的豆腐丸-- (煮汤的一种很棒的佐料!)

34:四中对面豆浆炒-- (阿鹏道料操。)

35:海蛎汤----------------- (汤香甜,口味绝佳,好比天鹅汤。)

36:蛏溜-------------------- (绝对高级货。)

37:竖蛏------------------- (补肾。)

38:棕叶肉粽------------- (跟Q-粽差不多,我在端午前后基本不吃饭,就吃这个。)

39:莆田红团----------- (莆田春节必做美食。)

莆田24景:

梅寺晨钟---梅峰寺 南山松柏---广化寺

木兰春涨---木兰溪 九华叠翠---九华山

湄屿潮音---湄洲岛 锦江春色---江口镇

白塘秋月---白塘镇 壶山致雨---壶公山

钟潭噌响---钟潭 在福夏高速那里 天马晴岚---天马山夹漈草堂---郑樵草屋

东山晓旭---东岩山 位于市区西北角,因山形如麒麟,亦名麟山。

西湖水镜---如今是名存实亡,成为历史的遗憾。

西岩晚眺---西岩,即城西南的西山,位于城厢区的田尾地段

柳桥春晓---柳塘,位于城厢区的顶墩村

石室藏烟---石室岩寺座落于莆田市西大象山(凤凰山)中部

智泉珠瀑---智泉 智泉在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西山上,自石室岩北行一公里便是。

北濑飞泉---北濑 北九华和南天马两山相夹、坐西向东的常太镇松峰村的虎基底。

绶溪钓艇---延寿溪雅称绶溪,系木兰溪五大支流之一。

三紫凌云---三紫山位于莆田县华亭镇境内,是紫霞山、紫微山、紫云山的总称。

紫霄怪石---紫霄寺 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渭阳村(俗名“围庄”)境内。

古囊峢献---无文献记载。

谷城梅雪---谷城,位于黄石镇(黄石宋时称为市)七境村,古称“城山”。

宁海初日--- 宁海桥地处莆田市涵江区至荔城区黄石镇 公路的中段。


4. 莆田春节哪里好玩

倭寇杀戮,导致没有过年,初四补


5. 莆田适合春游的地方

要玩去湄洲岛,著名的妈祖神庙和沙滩,晚上步行街(逛街买衣服,价格高低不一,小吃价钱还好,),或是大唐,金鼎都是百货商场,有家乐福,沃尔玛等.正荣广场(好吃的比较多,自助餐人均46左右),学生街(买衣服多,学生也多),梅园路(买衣服,不过是高消费群体去的),还有看风景去九鲤湖(听说毁的差不多了,水少的可怜了)、广化寺、石室岩(我家在这附近,听说斋菜比广化寺好吃)、钟谭山(没去过),紫霄怪石(去烧烤吧),南少林(小时候春游过...),快乐农场(不在市区内,好像坐2路车)。

您也可以去我们的凤凰山公园,目前莆田最大的游乐场。夏天非常热,建议还是别看风景了...


6. 春节莆田旅游景点大全

  莆田民间节日的奇特习俗  “做大岁”  莆田民俗,正月初四夜,要跟除夕夜一样过,名曰:做“大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至今莆田群众仍沿袭这个风俗。正月初二不串门  农历正月初二日,是莆田、福清两相邻县份的禁忌日。此俗亦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间,倭寇进犯莆田、福清,两地被杀者众。戚家军打赢倭寇后,出外避难的老百姓纷纷回家探望,大家悲喜交集,既为生者幸存而庆幸,又为死者不幸而悲伤。初二日,许多家庭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串门的都是来吊唁之人,因此初二串门就成为不吉利之事。后来就把这一天定为“探亡日”,每年这一天互不串门,即使是至亲,也不例外,只有居丧之家才允系友上门,以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后来因感到春节期间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日如已到系友家拜年,初二日就不必忌讳。  白额春联  全国各地的春联均为一色通红,唯独莆田春联的联头上多了一截白额,红白相间,格外醒目。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为粉饰太平,强令家家户户贴上红联。人们在贴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悲。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以后沿袭为例,流传至今。  “耙鼎”闹元宵  在莆田一些地方,当迎神队伍经过他们的家门口时,就把煮饭的铁锅端出,倒置地上用锄头把锅灰“耙”掉,这时,全村充满“几查、几查”的声音,其意一则驱邪,二为纳福。这个习俗据传是在元末明初,有一对年轻夫妻流落在外,因闹元宵的迎神队伍经过自己寓居的家门时,没钱买鞭炮燃放接驾,只好将耙锅发出的响声权充鞭炮声以表示虔诚。年过一年,他们的家业越来越大,人丁越来越旺,把这归结为耙锅声感动了神明而赐予洪福,于是元宵耙锅迎神便被他们看作是一种吉利的举措并广为流传。有的地方还有定例:在大年三十把铁锅底的锅灰耙干净后,必须等到元宵节才能再耙,否则来年会没有财气,如今老百姓生活提高后,逐渐用煤或液化气当燃料,这一奇观也就少了。中秋节吃芋头米粉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中华民族习俗是吃月饼、赏明月。但在莆田,特别是农村,过去吃月饼并不很流行,是夜,家家户户却都要吃芋头炒米粉。这主要源于莆 方言的“芋头”与“熬”谐音。过去人们生活艰辛,吃芋头炒米粉表示“熬一熬”就到“头”,以寄望来年时来运转。


7. 莆田元旦去哪玩

楼上说的是年头好吧


新年好应该是:醒nen吼


8. 莆田春游好去处

莆田,福建地级市,隶属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自古为闽中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史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或称莆仙,为福建历史上八府(军)之一,有 “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莆田留存了以妈祖、 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莆商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莆田是潮汕人 的祖籍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们可以从莆田民俗文化,妈祖文化,莆田话, 工艺美术,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调研。 (立意) 民俗文化:莆田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 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

元宵节期间,平原 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祇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莆 田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 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 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 平安吉祥、 子孙昌盛、 万事如意。

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 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一年过两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

等风平浪 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

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 村不一。

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 仙游县是大年初五。 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

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 友,一直沿袭。

白头春联 清军侵入福建时,莆田人和清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648 年,朱继祚克复了兴化府城,但 同年七月在清兵大举反攻下失败。

清兵第二次夺下的地方例要屠城示威。

“封刀”之后,幸存的人又受到剃发令的威胁。

结果是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杀,家家都办丧事贴白联。

到了新年, 清军强迫贴红联给“新朝贺岁” ,否则死罪。

按中国老习惯,丧家未到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

因此人们不得已贴上红联,但巧妙地留出一段白联以示抗议。

第二年为了纪念这一惨痛时刻 就于大红纸上边特制一段白头,渐成习俗。 莆田闹元宵 莆田的元宵民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直到正月廿九妈祖宫举行“尾夜元宵”才结束,每 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闹元宵,节目丰富多彩,盛况赛过春节。元宵,是指新春第一个 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晚,为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亦称“上元节” 。莆田各地到处 建有宫、庙、社、坛,每个里社均按古时划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 六三天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 。还有“总元宵” 、 “末夜灯”等活动,系较大社庙集中举行 的大型元宵绕境活动。体现出莆仙文化所独有的强烈内聚力和乡土气息。

清明节 莆田清明节时,民间有到郊外春游的习俗,叫“踏青” 。

不少人家带着“清明龟”和“卷” , 以及饭、菜、香烛、银纸上山 墓,表示对先人的悼念。回来时,带回一小束青枝绿叶。

清 明节多逢下雨, 百姓可在清明前后各 3 天去扫墓, 俗有 “清明前三日、 清明后三日” 之说。

“清 明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糖做成的,先将饭团或面粉加糖捏成一个个粉块,然后放入木刻的“龟印”中,印成龟的形状。莆田民间传说龟与凤、龙、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寓 含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卷”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工成约三坟长的长方形粉块,在粉块当中压一条小线,然后放入 蒸笼里蒸,蒸熟后,粉块中的小线会自然展开,形似书卷。有的人家还在“卷”上印制红花, 寓意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 清明节期间,莆田人上山扫墓,除以祭品对着墓碑“呼神”致祭外,还要修剪墓围的野草,


9. 莆田春节游玩攻略

莆田

涵江冬至有吃汤圆,扫墓的习俗。

涵江中秋看白塘秋月的风俗

端午节的话,有去看宁海出日的习惯(我小时候去过)端午节按照“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的程序进行。

其它的好像跟全国的都差不多了。


10. 莆田春节旅游景点大全

  扫巡辞旧迎春  莆田城乡人民在每年腊月年关之前,家家户户都进行一次“扫巡”(扫尘),以卫生清洁的新面貌迎接新春佳节。这是莆田群众的一个传统习俗。  莆田百姓大多数是由中原迁移过来的,岁时习俗有的与中原地区大同小异,有的则是从移居过来后在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年终岁暮,百姓辛辛苦苦完成了一年的劳动生产之后,为喜庆一年来的收获,欢欢喜喜、干干净净过新年,群众于农历12月农闲期间,家家户户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俗称“扫巡”(扫尘)。意即扫掉尘垢再巡查一遍。  莆田话把年前大扫除叫“扫巡”。“扫巡”的时间,各地都没有统一。有的地区群众从“  尾牙”(农历12月16日)后开始,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和二十八。也有提前,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双日”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俗语说:“千补万补,洗净见先祖”、“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刷干净,再让太阳晒干。然后室内再用竹竿绑着树枝(带叶),作成一把大大的扫把,把每个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这就叫“扫巡”。 有的地区不受限制,腊月初直至年关前进行。群众“扫巡”的日期一般都选择双休日和天气晴朗的日子,以示吉利。“扫巡”的工具农村用芦苇、甘蔗尾巴和稻草捆成一大把像扫把,并贴上一小块红纸,然后缚在竹竿上,用于打扫清理室内外墙壁、屋梁、楼梁、楼板和天花板上附着的灰尘、蜘蛛网等污物。室内打扫清理垃圾和废物;铺地板砖的进行洗擦、厨具、桌椅、眠床等家具、被铺、蚊帐全部进行洗涤。通过清洗、打扫把室内全面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  有的地区群众在“扫巡”之后全家人吃一餐“擦粉”(用线面为主料配些佐料煮成的大杂烩),期望来年阖家平安。  “扫巡”意味着把旧一年里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喜迎春节,跨进大吉大利的新一年。这个有益于人身健康,有保持生活环境卫生的风俗习惯,千百年来莆田人民一直保留下来沿袭至今。  历十二月开始准备辞旧迎新,外出亲人,多回家“过年”。十二月十六“做尾牙”,和“头牙”一样隆重。旧时,商家老板结清店员工资,以示雇约终止。二十日以后,各家选个晴日(须双日)大扫除,清理屋内外卫生,打扫后还要巡视其有无干净,俗叫“扫 ”。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官三民四”),各家备办礼品送神朝天,俗叫“送年”(正月初四“迎年”),祭灶公的礼品都是甜的,其中必须有一碟“油煎果 ”(俗叫“送年果 ”),很甜,并把它往灶公嘴上一抹,意在让他吃了甜,心甘嘴短,“上天奏事”时会代人家隐恶扬善。这一习俗,新中国成立后渐废。二十五日,俗叫“二十五日头”,忌吵架,忌出门,不得讨债。乐善好施的人,在涵江城隍庙为穷人施舍钱米,俗叫“放米”。二十八日贴春联。春联多由塾师代笔,写上迎春吉祥句。涵江贴的“白头春联”,相传是清兵入莆时,滥杀百姓,受难家属贴白联志哀 。“过年”时,清政府强迫百姓贴红联歌颂“新朝新政”,有人贴红联时,让原来白联上露出一截,表示反抗。从此,贴“白头春联”就形成习俗。“做岁”吃红团 ,“番薯起”。红团 以糯米或绿豆或地瓜干为馅,以拌食用红的米米祭皮包馅,印成模拟的“红团 ”,上面点红蒸成。  十二月最后一天是除夕,俗叫“三十暝”。除夕凌晨一时左右,家家红烛高烧,香烟袅袅,以丰盛牲礼祭神祀祖,俗叫“辞年”。晚上灯火辉煌,全家男女同桌食酒菜;在外未回家的亲人,也留个座位,表示全家团圆,俗叫“围炉”。盘菜十二碗,全鸡、全鱼;小菜八碟,精致可口,有“好食三十暝”的俗谚。小菜中的咸虫戈,要十个脚的,俗叫“十戈全”,寓十全十美之意。一碟生豆腐,一碟生虫代,传说这是古代莆田苗民生食的遗俗。汉人怕孩子在节日说晦气话,“围炉”时,先把豆腐或虫代 往孩子嘴上一抹,俗叫“过窍”。如有失言,也认为“化外人”(苗民)说的,不碍事(此俗早废)。“围炉”后,长辈给下辈“压岁钱”。小孩放鞭炮、玩焰火;大人谈谈笑笑,通宵不眠,俗叫“守岁”。除夕是穷人还债的最后一天,负债人被债主所迫往往不敢回家过年。城隍庙于“三十暝”演戏,让负债人去看戏避债,债主不敢在城隍爷面前讨债,俗叫“三十暝看炉戏”。新中国成立后,大扫除、贴春联、祭神祀祖,围炉家宴之风仍在,避债之俗不见。  其他:  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 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探亡日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白额春联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探亡日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 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白额春联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约10厘米),用来表示心有余哀。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除夕夜不关灯  这个习惯和一个民间传说有关。当地有一个老妇人,平时行善积德,为人真诚,深得大家的赞扬。就在倭寇大肆屠杀的那天晚上,老妇人一家还在睡梦里。这时候,老妇人在梦里梦见菩萨要她起来点灯。信佛的老妇人梦醒之后,就按照菩萨的指点点了灯。直到天亮才知道倭寇屠杀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屠杀完之后用点灯来做记号,表示屠杀过该户人家。老妇人一家就这样逃避了这场灾难。此后,除夕夜吃完饭,无论什么时候就寝,灯总是要一直开到天亮,以用来表示开灯可以避免灾祸,保一家平安。  禁忌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凡事以纳吉迎祥为准则,禁忌很多: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早,每家吃的几乎也是同样的饭菜,都是捞线面浇鸡汤或鸭汤,而且吃的第一口必须是线面,据说这样就不会淋到新年里的第一场雨;忌打骂孩子,忌和别人吵架,忌说不吉利的话,不得讨钱逼债;忌用扫帚扫地,意味新年迎祥纳福,惟恐一扫而空; 忌穿旧衣裳,要穿新衣,曰“去旧迎新”;忌赤足,行走时足被刺伤即为不吉;还有一些禁忌如初二不能挑水,初三才能放鞭炮开井。


Hash:4974a1213d9e4ce628158206df9c338cbe985aed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