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下司古镇历史多久?

导读:黔东南下司古镇历史多久? 贵州蜂糖大山的巨石阵,是否为传说夜郎国遗迹?

下司古镇历史悠久,也是黔东南开阜比较早的地区,据记载嘉庆13年(公元1808年),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

现在两岸大街还保留着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的条石铺砌成扇形的30余米的石级大码头和小码头,以及禹王宫,观音阁等古寺,古殿宇遗址,古居民,古巷道。位于清江村观音山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观音阁至今保存完好,香火鼎盛。讨袁护国将领吴传声墓就在距下司1.5公里的保秧洲。

下司是清水江上游的商阜重镇。曾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和贵州巡抚张广泗令民工疏浚河道,后又经乾隆二年(1737年)、二十六年(1761年)和光绪八年(1882年)多次整治,航道畅通,下司逐渐发展成为水码头和物资集散地。

民国二十年(1931年)始置下司镇,1958年改为下司公社,1984年复为镇,2014年9月1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麻江县下司镇、碧波镇行政区域划归凯里市管辖的批复黔府函〔2014〕184号,同意将麻江县下司镇、碧波镇整建制划归凯里市管辖,原下司镇、碧波镇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凯里市、麻江县行政区域界线做相应变更。

清末至民国初年,这里的商业特别兴盛。有贵阳、安顺、兴义以及省外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商帮长驻镇上,设有川滇会馆、江西会馆、两湖会馆、福建会馆等。各会馆的富商在镇上开设庄号,经营各种商品。如江西刘同庆开的“庆元丰”,经营黄州布、棉花、棉纱和桐油等,资金达10多万银元;湖南张文斋、张省斋开的“怡兴斋”,以及湘乡杨天成开的庄号,生意亦很兴隆。

据民国七年(1918年)统计,下司有商户197户,从业人员583人,资金21.75万银元。那时,货物运输主要靠船载马驮。每逢场期前一天,省内外船只车马纷至沓来。停泊江上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灯火通宵达旦,倒映江里,灿若繁星。马店门庭若市,客栈商贾云集,餐馆彻夜营业。时人以“小上海”喻之。

贵州蜂糖大山的巨石阵,是否为传说夜郎国遗迹?

崇山峻岭间的巨石阵,指的是贵州镇宁县海拔1600多米的蜂糖大山上,它是沿着山脊线由西往东的一面大墙,这个石墙高3米,厚1.8米,在山脊上拔地而起,石墙两边都是陡峭的地型,连人都无法站立,现存的石墙绵延一公里多,中间断开的是城门,年久毁坏了。

而为什么要在山峰上修建石墙,两边都是悬崖峭壁,连人都站不了无法守卫,每个石块重达数吨,怎么搬到山顶上去的,所有这些至今都是个谜。这些现存的巨石考证,距今有1700年历史,而1700年前的那个时代,贵州这个地方只出现过一个国家,叫夜郎国,对,就是那个夜郎自大的夜郎国,也是神秘消失的夜郎国,它一直存在到汉朝,最后被西汉成帝所灭。

当时的西汉帝国有1500多万人口,是大国,而夜郎国只有20多万,肯定是小国,但是在西南人烟稀少的地域,能有20万人口也是很有势力的,但在生产力低下的秦汉时期,统治者随便弄个工程动辄几十上百万民工,而夜郎国虽有20万,扣除老弱病残的,还能有多少轻壮年,还能征发多少人去。

在蜂糖大山上,除了石墙外,还有巨石堆积的形状,当地人称“石龙”,也就是贵州巨石阵,在草丛里还有红褐色的一面墙,长数百米,这些石料不是本地的产物,蜂糖大山产的石头是青灰色, 石阵是青灰石块,而这红褐色石墙明显不是本地产物,这些石墙都是整块切割,有长方形有正方形,不是粗料,都是经过打磨的,是哪里运来的?怎么运来的?没人知道。

图为蜂糖大山遗留的汉代石刻日晷。在当地有个传说,夜郎国历史悠久,最早是臣服汉朝,几次反叛几次依附,直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派绥军将军杨仪率军来攻赫章,夜郎国后裔有的去前线打仗,有的带的老弱妇孺南迁到了这崇山峻岭中,这批人共有几万,就此隐居,并陆续修建了城堡,在今天镇宁当地还流传着“活死人墓”的习俗,就是当时人修墓,活人在墓里面躲避战乱。

都别抢,我来答。

2009年的时候,有人在贵州省镇宁自治县内一处叫蜂糖山的地方发现一处古城墙。

县里的文化研究会和相关考古人员抵达蜂糖山后开始了考察,所谓的巨石阵其实指的就是蜂糖山上一块浑然一体的白色巨石,而且整齐的排列着延伸在山腰上。

乍一看似乎很像是人为塑造起来的,颇有一点城墙的感觉,但是经过现场人员的考察,发现这些石头单体都在数吨以上,如果说用人力要把这些巨型石块运到地势陡峭的山腰上,显然是连现代工程设备都无法完成的。

经过进一步的观察,现场的研究人员认定这些石头都是天然形成的,因为他们在山体的两侧也发现这种排列稍显有序的巨型石头,尽管这些石头的表面都很光滑,但实际都是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导致的风化现象。

不过,研究人员倒也不是完全毫无发现,在否定了这些石头是人为的“巨石阵”以后,他们在山脊上倒是真的发现了一段长短三十米左右的人工城墙。

那些石头相比较于之前数吨的巨型石头则要显得玲珑小巧一些,最大的约莫在两百斤左右,而且有着很明显的人工堆砌的痕迹。往山脊上方步行约五十米左右,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道残破的城门。

看起来确实是一道防御性军事设备,不过把这道古城墙和夜郎古国关联在一起确实有些牵强。镇宁县属于贵州省安顺市,它境内主要居住着布依族和苗族,它的全称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这个地方春秋时代属于牂牁郡属地,这个牂柯郡是西南地区内附汉朝时设置的郡县。

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史记·西南夷》而夜郎在什么地方呢?《史记》这么记载的:

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史记·西南夷》牂(zang)牁(ke)江据今人考证是今天贵州的北盘江水系,也就是说当时夜郎国的核心地区大致就在那一带,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之间。

而安顺位于贵州的中西部地区,夜郎国当时涵盖的疆已经囊括了包括贵阳在内的中部地区,当时与夜郎国并存的有一个且兰古国,它位于今天贵州省内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内。

且兰古国后来被汉朝消灭,就是上面提到的“头兰”,他是且兰古国的国王。且兰被消灭后,就设置了牂牁郡,并任命夜郎王管理这一地区,当时一同受封的还有滇王。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不过这处古城墙和且兰古国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在黔西,一个在黔东,两者相隔甚远。如果非要说这处古城墙和夜郎有关,也只能说它属于夜郎境内的军事设施。

不过考虑到这里居住着布依族和苗族,所以也有可能是两个民族古代之间发生冲突时修建的防御工事,毕竟像这种族群冲突在古代是非常常 的,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械斗。

Hash:d3d57581a93f270cbeae7be0e392a942e065660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