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二十四道拐的最佳观景点 晴隆二十道拐在哪点
导读:晴隆二十四道拐的最佳观景点 晴隆二十道拐在哪点 1. 晴隆二十道拐在哪点 2. 二十四道拐离晴隆县城有多远 3. 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攻略 4. 晴隆七十二道拐在哪里 5. 晴隆十八道拐 6. 晴隆二十四道拐能开车走吗 7. 晴隆二十四道拐怎么玩 8. 晴隆24道拐介绍 9. 晴隆二十四道拐在哪里 10. 晴隆县七十二道拐
1. 晴隆二十道拐在哪点
驾车路线:全程约78.0公里
起点:二十四道拐
1.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2.3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远征路
2) 沿远征路行驶65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南街
3) 沿南街行驶740米,过左侧的时尚家电厨具店,稍向左转进入中心街
4) 沿中心街行驶76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双桥路
5) 沿双桥路行驶1.5公里,右前方转弯
6) 行驶32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黄庄大道
7) 沿黄庄大道行驶3.5公里,直行
2.行驶610米,过田湾大桥,右前方转弯进入沪昆高速公路
3.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60.8公里,在黄果树/六盘水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600米,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5.安顺市内驾车方案
1) 沿迎宾大道行驶2.4公里,右转进入X453
2) 沿X453行驶1.6公里,过黄果树桥,左转
3) 行驶5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黄果树瀑布景区
2. 二十四道拐离晴隆县城有多远
“二十四拐”位于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1公里,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俗称二十四道弯,又称史迪威公路。古代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公路二十四拐虽险要,然其设计之精巧,造工之庞大,可谓巧夺天工,独具匠心。道旁的上下挡墙,均由五面石砌成,经半个世纪之风雨,仍完好如初,既可见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又可见当地民工的精工巧琢,不失为罕见之历史珍宝。
3. 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攻略
目前,晴隆县在旅游工作中运用县内旅游资源集中全力打造。使晴隆“二十四道拐”、种草养羊“晴隆模式”、民族舞蹈“阿妹戚托”成为省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晴隆名片。
二十四道拐是一个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它是抗战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雅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4. 晴隆七十二道拐在哪里
晴隆24道拐。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它历史悠久,前身是明清时期的古驿道。明国年间正式修建,二战时期由美国的工程队维修完善,成为抗日战争中国际援华军需物资运输的大通道。如今的二十四道拐垂直高度约260米,以“S”型顺山势而建,短短4公里一共24个拐弯。
怒江72拐。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川藏南线上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除了拐弯多,最恐怖的就是它的海拔与落差。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就如同过山车一般。该路段直到2010年才完全完工,成为骑手和车手们向往的胜地。
天门山99道弯。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是天门山的一条盘山公路。该公路全长仅10多公里,可海拔却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300米,最大落差达1000多米。同时公路两侧悬崖峭壁,一共有99道180度的急弯。公路从1998年修建,历时7年方建成,被称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和“通天大道”。
5. 晴隆十八道拐
怒江七十二拐
如今川藏线上的唯一天险,最危险的魔鬼路段
都说川藏线沿途风景秀丽,很多人都梦想着有一天能自驾游川藏线,但如果你的计划中途经“怒江七十二拐”这一 ,一定要注意!横跨中国三大地理阶梯,最高最低点海拔相差近四千米,整条公路迂回于高山巨壑和湖泽谷地之间,穿越无数险峻地段,是让许多人想走却又望而生畏的公路。
怒江七十二拐这一段在川藏南线,也被称为“川藏99道弯”
它长约12公里,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海拔4651米的业拉山口,然后再盘旋下降到海拔4100米的邦达镇。这里有个观景台,可以拍到所有的变道,很震撼。
晴隆二十四道拐
远望是不是看着非常的美,真开上去就会体会到道路路的惊险
现在的二十四道拐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之前是一条抗战公路,位于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1935年在此修建公路,次年竣工,当时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二十四道拐就成了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大动脉,遭遇日军多次飞机轰炸。
汽车由下至上,爬完24道拐约需8分钟。
郭亮挂壁公路
公路就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
郭亮挂壁公路位于河南新乡市辉县郭亮村,始建于1972年,历时5年多才完工,完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
看看这回车就头疼
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交通极其不便。郭亮人没有用任何机械,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郭亮挂壁公路的开凿,也逐渐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双木壁挂公路
该路段海拔1600多米,是由在峭壁上人工炸出来的7个Z字形达坂和另外13个回头线组成
位于湖北恩施市新塘乡的双木公路扯根坡段,这是一条长约20公里的盘山路,因其经过一处名为扯根坡的绝壁悬崖,这一段尤为惊险,长约4.5公里,犹如挂在悬崖上,被称为“壁挂”公路。仿佛“从天而降”,被称为湖北“乡村公路第一险”。
下山踩刹车踩的腿发抖啊
矮寨盘山公路
位于湖南吉首市,是湖南连接重庆的国道,长仅6公里
但据资料记载,当年两万多人次民工奋战了七个月才完成,其中死了两百多人,伤、残者更多,可见其工程之艰难。
山顶建有“湘川公路死事员工纪念碑”及“开路先锋”铜像。
这段盘山公路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面上,形成转折十三道锐角急弯,形成二十六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
天门山盘山公路
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海拔从最低200米急剧提升到1300米
天门山位于湖南张家界景区,这条盘山公路是通往天门山景区的山路,有“通天大道”之称。全长10.77公里,期间共有共计99道弯。
如果你乘坐天门山观光索道或用航拍机拍摄的话,你就会看到这条公路的壮观景象,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依山籍壁,直冲云霄。
泾隆公路
这一路道路崎岖蜿蜒,尤其进入泾源县境内从山顶往西峡而下时,有好几个急弯依次相连,让人胆战心惊,
泾隆公路全长28公里,途中翻阅六盘山从泾源西峡而出直达泾源县城,大有川藏线上的“怒江七十二拐”之气势,但却没有那么险峻,而且两侧风景如画,这是泾隆公路最精华所在。
在这路上行驶,估计司机是没有太多精力去欣赏周边 景色了
这七条路是不是都特别刺激啊,随着自驾游越来越普及,相信好多人都会来这些地方挑战自己。祝大家一路顺风。
6. 晴隆二十四道拐能开车走吗
晴隆二十四道拐,古称“雅关”,山路崎岖,地势险峻。从山脚到山顶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斜坡倾角60度,道路呈连续s形,蜿蜒曲折至关口,总长4公里。
它始建于1935年,次年竣工。60多年前的抗战时期,中国战时“陪都”重庆成为大后方,由于日军的重重封锁,让这一地区极度缺乏生活,医疗,及军需物资。美国的援华物资从印度经缅甸,再经云南到贵州的二十四道拐,最后源源不断到达重庆。
当时日军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拐公路进行轰炸,想阻断这个咽喉之地,作为盟军的美国指派史迪威任中缅印战区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受命维持滇缅公路的畅通运输。
为支援抗战,配合美军修复二十四道拐公路,晴隆县当时动员了几乎所有的劳动力和农用牲口,全力以赴保障二十四拐的畅通,且不被破坏,为此,当地百姓付出沉重代价。
这一条抗战生命线,给国际援华物资提过了极大便利。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7. 晴隆二十四道拐怎么玩
二十四道拐公路,全长4公里。
二十四道拐位于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1公里,俗称二十四道弯,又称史迪威公路。古代称鸦关。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虽坡陡弯急,但视线却很明朗开阔。
8. 晴隆24道拐介绍
二十四道拐是一个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它是抗战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9. 晴隆二十四道拐在哪里
二十四道拐是个地名,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古代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二十四道拐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 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明清时代,此处是蜿蜒的古驿道,关口建有“涌泉寺”,寺外设茶亭,专供路人游客小憩。寺旁岩壁之上,有“甘泉胜迹”、“云陵山色”、“乌道干重”、“且以饮人”等石刻。
10. 晴隆县七十二道拐
1933年8月,由重庆到贵阳的川黔公路建成,原公路是从凉风垭垭口西侧,依蒙山过牛滚凼、花秋坪、刘家大坡下三场口,长18.6公里,由于山高林密,许多路段荒无人烟,冬季常有 凝冻,行车极其艰难。
1935年秋,民国贵州省政府拨款33万元,将原路改从凉风垭盘桓至新场,在水平距离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海拔800米左右爬高到1450米。在12公里的地段上,就有七十二个回头弯,七十二道拐就这样形成了。民国时期的七十二道拐是 砂石路面,陡又狭窄,行车上下,若不慎翻车死多活少。
七十二道拐坡陡弯急,有几处刚转过弯来,还没来得及回方向盘,前方又是弯道了,驾驶员简直忙不过来,双手犹如在方向盘上“舞蹈”。“开车下坡底,时时让你胆战心惊。”桐梓县城有40年驾龄的杨师傅摇着头说,行驶中双眼必须紧盯前方,一只脚不离刹车板,缓慢行驶。“若遇雨雾天,路面上像抹了油一样滑,稍不留心就有翻车之危,不少外地司机 是仰天长叹,请当地师傅代驾下山。”杨师傅叹息道。
桐梓当地几名司机称,七十二道拐车祸连连易堵车,尤其在冬季,大雪封路或凝冻,堵上三五天也是常事,司机们只能守候在车上当“山大王”。
Hash:e1fe69ca2b05b01ddb73b5e1d50d073ed54cf6f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