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旅游区-朱家角古镇旅游区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课植园路555号

导读:朱家角古镇旅游区-朱家角古镇旅游区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课植园路555号 朱家角古镇旅游区的历史

朱家角古镇旅游区的历史

名镇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1930年,镇上出版的《骊珠报》上刊载过一段“镇东祥凝浜发掘出东吴大将军甘宁之墓”一事,更能证明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朱家角就已形成村落集市了。据史料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镇上的圆津禅院、慈门寺等古寺名刹均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可想而知,古镇当时已人轮谨含丁集居,初具规模。由于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晌肢为镇名,俗称角里。宋如林在《珠里小志》序中,曾有这样描述:“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羡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与高阳里,冠盖

里媲美可也”。从中可领略到200年前朱家角之繁荣及人情风貌。

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民国期间,米业鼎盛,所产青角薄稻,在上海米市独占鳌头,远销京城海外,每逢稻谷登场,更高峰达二、三万石(1500—2250吨),日收油菜籽600吨,所产“朱腊笑家角菜油”行销百里以外,远近闻名,还有工业、手工业、钱庄典当、金融业、碾米厂、发电厂,均开全县之首,起步早,发展快,时北大街、大新街,沿街两侧,大小商号,鳞次栉比,全镇坐商有千户之多,夜市闹如白昼。逢年过节,更有外地商贩前来赶集,酒肆茶楼几乎日夜营业,大商小贩走街串巷,点心小吃通宵达旦,其时粜稻谷的农船,成千上百涌来,漕港河为之阻塞。

Hash:6007f4b2dd3fa1b0eb2c2b16cc295352750a164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