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景点介绍 - 邛崃周边景点

导读:邛崃景点介绍 - 邛崃周边景点 1. 邛崃周边景点 2. 邛崃附近景点 3. 邛崃附近好玩的景点 4. 邛崃周边景点大全 5. 邛崃周边景点排名 6. 邛崃周边景点推荐 7. 邛崃市附近旅游景点 8. 邛崃周边景点有哪些 9. 邛崃旅游必去的景点 10. 邛崃市周边旅游景点

1. 邛崃周边景点

【文君井】  在四川邛崃县城内。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临邛酒肆”时的遗物。西汉司马相如与邛崃富商卓王孙之女文君相爱,文君夜奔相如,结为夫妇。婚后设酒店于临邛(今邛崃县)市上,“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后世传为佳话。据传,此井即相如文君当年汲水之所,后人遂题名“文君井”。唐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作《琴台》,诗有“酒肆人间世,琴合日暮云”句,就是凭吊遗迹之作。文君井庭园十余亩,井旁不远处有琴台,台前有月池、假山,园林别具一格。“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月古琴无弦”这副悬于琴台的对联,写出了文君井园内的景色。  【石塔】  在四川邛崃县西外石塔寺,距城约45公里。石塔寺宋代名大悲院,明正统年间重修,今已荒废。石塔犹巍然立于寺前,外观十三级。两重须弥基座,束腰,每三个壶门,内有阴刻花卉,繁简相宜,线条流畅,是雕刻佳品。座上为回廊,四面用十二根八方形石柱,托起微翘的四角攒尖房盖,如亭翼然。塔身方形,中段微凸,呈梭形,卓然挺立,形制甚奇。四面有长方形佛龛,龛楣题匾“释迦如来真身宝塔”等字。南龛匾额题“大宋壬辰乾道八年仲秋兴建石塔僧安静记”。题记确切记载此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  【石笋山石刻造像】  在四川邛崃县城西北约25公里大同乡石笋山。造像分布在高约30—50余米,长约120余米的悬岩上,计三十三龛、窟,大小造像一千余躯。据造像题甩载,开凿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为邛崃石刻造像最集中而又保存完好的艺术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佛传故事、净土变、释迦、无量诸佛、天王、力士、飞天、舞乐等。四、六龛净土变,为石刻艺术精品,刻有殿宇、塔幢、楼阁、桥池、船舫、花鸟等,造像百余,布于楼阁桥池间,在紧密复杂的场面中,仍感觉有宽阔的境界。十四龛阿弥陀佛坐像通高8.3米,两侧观音和大势至的面相与身饰缨珞,具有唐代艺术盛期的瑰丽气象。三十二龛释迦两侧的胁侍文殊、普贤所乘青狮、大象,为石刻圆雕,质感极强。三、八龛的如意轮观音、千手观音,是此间密宗石刻的代表作。二十五龛的浮雕飞天、簿乐,供养人等,都是石刻艺术佳作。  【兴贤塔】  在四川邛崃县城东南25公里观音场内丁字口处。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成,是一个字库。塔座北向南,密檐式,六方形,通高16.5米。此塔花卉周身,陶砖到顶,绚丽夺目,雄壮而坚。第一层为束腰须弥座。下部之各方圭脚处,均雕花卉,正面两侧有青狮白象。中部束腰处,东西南三方刻碑文,正面是土地堂,内土地神像,横额为“彰善堂”。土地堂上面是字库,两侧为六根莲花瓣吊檐,其间之排坊上精雕八仙。上部的五个塘子处嵌有隋唐演义彩雕,斗栱和角神相互衬托。第二层正中为仓颉殿,背面是文昌官。栏额各方嵌有二十四孝。第三层为塔身,中为兴贤塔,背为观音阁。塔刹以覆盆和相轮均是陶制。此塔各部匀称,制作精美,是研究古陶瓷的实物。  【花置寺造像】  在四川邛崃县城西北7公里许原花置寺庙基前,寺已废,现造像坐落在水库山上。据碑记,始造于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共七龛,最大为立佛像,高4.2米,右手持物,左手举胸前,着双领下垂外衣,面容丰腴,神态慈祥。另两龛为千佛龛,是两组庞大的浮雕小佛。右龛小佛二十一排。每排四十五尊,计小佛九百四十五尊;左龛二十排,每排四十尊,小佛八百尊。两龛共有小佛一千七百四十五尊。小佛均跃 莲台,神态庄严。两龛间有石台造像,雕刻甚精,惜已残缺。  【大邑地主庄园】  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场口。是解放前大地主刘文彩的宅园。修建于1928—1942年。占地70余亩,房屋三百五十余间。分老公馆、新公馆两处。庄园四周风火墙高达两丈余。当年刘文彩在这里每霸占一户农民的房产土地,就修一层墙,开一道门,整个庄园重墙夹巷。建筑十分侈豪,有长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种造型,处处楼阁亭台,雕梁画栋;各种格子窗栅,雕花门缕刻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吉祥博古图案等艺术装饰,多达数百种。庄园内部分为大厅、客厅、接待室、帐房、雇工院、收租院、粮仓、秘密金库、水牢和佛堂,望月台、逍遥宫、花园、果园等部分。存有大量实物,是研究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一处典型场所。1958年在此建四川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内有著名泥塑艺术《收租院》。  【收租院泥塑】  在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内。以刘文彩庄园收租院为现场,用连续组雕形式塑造与真人大小相同的一百十四个泥塑人物群像。塑像内容依次分为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怒火七组。通过农民交租这一主题,深刻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每组有相对的独立性。塑像生动,真实感人。1965年创制。  【药师崖石刻】  在四川大邑县城西15公里斜源场、三坝场、新场交界处的风凰山凤凰禅院背后,故又名后崖。其地孤峰突起,石径悬空,邖水环绕于前,群山罗拜于后,自唐以来有奇绍之称。药师崖因主龛刻像为药师古佛而得名,始刻于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其后五代、宋、元、明都曾增刻,明嘉靖年间,大部进行改装,所以具有明代石刻的风格。石刻全长150米,共十五龛,造像一千余尊。药师佛造像位于石刻正中,坐于莲花合上,通高54米。火焰纹背光,体态丰满,面部慈祥。龛顶有两个彩绘浮雕飞天,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除佛像外,还有风俗人情、民间故事、生产生活场面。这里风景秀丽,山势奇绝,文人题咏亦多。  【鹤鸣山】  又名鹄鸣山。在四川大邑县城北15公里。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玄鹤。这里为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和避暑胜地。自张道陵在此创立道教以来,道教中有名望者如五代杜光庭、北宋陈希夷、明代张三丰等都曾修炼于此。隋唐以前山上就建立了道观,宋、元、明、清各代曾多次维修。后因年久失修,房屋损坏严重,现存仅有迎仙桥、解元亭、三官庙,招鹤亭、送仙桥等明清建筑。山上碑刻、雕刻较多,有宋米芾书“第一山”巨碑一通,条形石上刻有宋陆游《夜宿鹄鸣山》七律一首。文昌宫有清乾隆年刻双龙浮雕。历代墨客文人留题甚多。

2. 邛崃附近景点

要说好玩那就是成都周边的郊县邛崃吧,离成都不远,走高速40分钟就到了,走普通公路也才一个多小时。而且消费也不高,很适合夏日旅行。前两个月【欢乐中国行】就在邛崃做过一期节目嘛。又是夏天,肯定去邛崃耍噻。

景点1,前几年避暑都去青城山,可这几年邛崃的天台山可很受欢迎。在天台山玩水是享受,十八里香稻沟,一线天,都不错。晚上更好耍,到山上捉萤火虫,放河灯,都很放松。

景点2,既然到了邛崃,那就顺便去去平乐古镇看看,感受古镇风情,在竹筏上摆摆龙门阵,打打麻将,捉捉鱼,在吃点烧烤,也是一种风味。

景点3,邛崃有个竹溪湖,风景也不错,划划船,吹吹风,惬意啊。

景点 4,还可以走走鹤林寺,看看大佛,烧烧香,也不错

景点5,邛崃可以吃的也多,可以去吃小吃,除了远近闻名的饽饽鸡还有许多小吃,我特别推荐,市区的冷串串,高桥的洋芋片片,固驿的炒冰。

在邛崃玩又惬意,又经济,风景又好,还有很多美食。何乐而不为?

3. 邛崃附近好玩的景点

推荐:深秋时节,在四川邛崃市附近观看彩林有2个地方最佳地方。这4个地方分别是:一,阿坝州的汶川县耿达镇有一个叫松林湾的地方,每年秋天,一大片松林就会变成金黄色,景色十分幽美;

二,老鸦山也位于汶川县耿达镇卧龙保护区境内,私家车可直接开到山脚下。

4. 邛崃周边景点大全

1.天台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脉,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天台山是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有"天台天台,登天之台"之说。

2.平乐古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原生态的川西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而著称。 ·古镇的主街乐善街,是著名的水景风情街。

3.南宝山位于邛崃南宝山镇境内,是一个全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并于2017年7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

4.平乐旅游区。平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位于成都平乐古镇,平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定位为平乐山水田园型国家级度假区,总共由5大区域组成。

5.红军长征纪念馆。

6.夹关古镇。

7.花山石、十八里香草沟等

5. 邛崃周边景点排名

天台山景区

已向国家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天台山风景区,距成都120公里,此山“形势高峻如台,矗然上耸”自汉时名曰“天台”。总面积109平方公里,为一处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浩翰林海。有8大景点毗连,景色各异,以水为奇,石为怪,还是一座宗教名山。景区内瀑布飞虹、海子长滩、雪原林海、悬岩巨石、佛光云霞、熊猫山雉等无奇不有。是旅游、度假、考古、朝圣、科研不可多得的胜地。

地址:邛崃市天台乡境内

交通:成都新南门、金沙汽车客运站乘车

电话:88793472

门票:30元

邛窑遗址

“邛窑”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瓷窑之一。邛窑遗址位于邛崃临邛镇南河什方堂村。始于东晋,兴于隋,盛于唐,衰于南宋。隋唐窑址分布于今邛崃市固驿镇瓦窑山、西河乡尖山子、白鹤乡大渔村和南河乡什方堂村4等处。其中以“什方堂”村遗址最大,文物精品众多。1985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邛崃临邛镇

交通:新南门、金沙汽车客运站乘车

电话:88793472

门票:免费开放

文君井

位于邛崃市中心,为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当垆”卖酒时汲水之井,后人因名此地为文君井。两千多年来,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一直流传民间,成为反封建婚姻、崇尚自由恋爱的佳话。

6. 邛崃周边景点推荐

邛崃免费的景点有哪些?这、太多了吧~估计也没几个人说的全! 不过不建议你现在去天台山玩,虽然现在去门票可能便宜一点,但玩儿的方式不多。 建议五一过后去。那里主要以玩水为特点,更有很多关于水的活动,门票价钱也在50左右,不算很贵。 到时候你还可以去登山游玩,去看那些奇石,怪林,幽水,还有几个比较有特点的瀑布。

7. 邛崃市附近旅游景点

天府南来第一州”——邛崃,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距成都市区75公里。

旅游景点介绍:

天台山:

天台山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 景区,位于“文君故里”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脉,距成都110公里,距邛崃45公里,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为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 ,山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U字形,山势亦由低到高,形成三级台地,故有“天台天台,登天之台”之说。景区的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溪湖:

竹溪湖是一座人工水库,建在邛崃市南河一级支流竹溪沟上, 距邛崃市区8公里。处于佛教丛林鹤林禅院与密宗福地盘陀寺之间,有省级保护文物单位唐代的花置寺、摩崖造像等。宋代陆游、文同在邛时常游于此。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于1985年莅临,挥毫题写“竹溪湖”三字,镌刻在水库大坝左侧石碑上。竹溪集雨面积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00余亩,蓄水量300万。

瓮亭公园:

瓮亭公园位于邛崃市中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792。早在西汉时代即为临邛巨富卓王孙私家园林。具史志载,唐代为驻邛镇饯别筵会之地。宋代即建有“鸿都客堂”。至明代浚荷池,掘得贮满五铢钱的大瓮二只,“因建亭藏之,名瓮亭”,公园亦由此得名。历代均有培修。

隋唐瓦窑遗址:

“邛窑”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瓷窑之一。始于东晋,兴于隋,盛于唐,衰于南宋。隋唐窑遗址位于今邛崃市固驿镇瓦窑山、西河乡西江村尖山子、白鹤乡大渔村和南河乡什方堂村等4处,称隋唐古窑遗址。其中以“什方堂”村遗址最大,面积达11.13万平方米,产品精美,品种丰富。

文君井:

位于邛崃市内里仁街,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临邛酒肆”时的遗物,西汉司马相如与邛崃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文君夜奔相如,结为夫妇,婚后设酒店于临邛市上。“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后世传为佳话。据传,此井即相如文君当年汲水之所,后人遂题名“文君井”,唐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作《琴台》诗有“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句,就是凭吊遗迹之作。

回澜塔:

邛崃回澜塔又名镇江塔,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邛崃市区东南4KM,宝林乡风景秀丽的大南河岸边。塔为十三级六边形楼阁式砖塔,通高75.48米,名列全国第三高砖塔,是四川省境内最高的古塔,也是成都地区唯一对外开放的古塔。这座高达75.48m的雄伟古塔,修建在南河河心的沙碛上,经历了无数次风、洪、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

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

8. 邛崃周边景点有哪些

有以下景点:1.大邑安仁古镇2.刘氏庄园3.西岭雪山4.邛崃平乐古镇5.建川博物馆6.天台山成温邛高速“成温邛高速公路”起于成都市、成都绕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文家立交桥,经、青羊区、温江区、崇州市、大邑县至邛崃市,全长65.1公里,于2004年10月建成通车。成温邛高速公路全部位于成都市境内,其前身成温邛公路是318国道的一段。

9. 邛崃旅游必去的景点

临邛八景有新旧之说。

笼统地说,旧八景的提法出现在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以后,即:易洞秋风、翠阁秋阴、琴台夜月、万石农耕、䢺水寒雁、书台桂影、南河渔唱、崃岭朝云。

也许

宋代的邛州远不只以上八处胜景,又可能不足八个。但是古人认为“八”是吉数,所以在规划城市八景时,超过八个就只选八个,不足八个,便找一处凑数。这从清乾隆时,因“翠阁秋阴,今无有也,八景缺一,特 州左观雨亭(注)以补之,此写景之意也”的记载看得出来。

其中

易洞秋风:“易洞”为西汉胡安点校《易经》之洞。景观提出的时代,应在汉代以后,至迟在唐代是比较肯定的;

翠阁秋阴:翠阁即:翠屏阁。清康熙《邛州志》载:“翠屏阁,州西七里,白鹤山西岩寺左,汉胡安先生创立。”

景观的提出时间同上;

琴台夜月:由于位于今东街的“司马长卿宅”出现于西汉,唐代人为纪念司马相如而筑“司马琴台”,故“琴台夜月”景观的出现应在唐代,清代时移至今文君井公园;

万石农耕:根据清康熙《邛州志》卷一古迹载:“州治东七里,有平田一原,邛人生长山中,见平坦数亩,遂称万石。犹之蚁行潦,路旁积水,惊见以为海也。”

可知“万石坝”地名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因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邛都国人便被迫迁往今西昌地区的邛都县了。宋代将“万石农耕”景观,列入城市八景之中。

䢺水寒雁:景观的出现,应当始至秦汉时期。因为秦筑临邛城 和 西汉筑公孙述城的护城河水源,皆来自古䢺江,今称西河;

书台桂影:为北宋常安民读书处,南宋魏了翁青少年时在幽居寺读书期间,曾经在北宋的常安民读书处手植桂花二株,形成“书台桂影”景观。明隆庆六年(1572),州判王圻重修书台时,误将常安明塑像当成魏了翁,宁缃曾考证后指出谬误;

崍岭朝云:其景观应是亘古即有,只是有了“邛崃山”的命名之后,方才出现“崍岭朝云”景观的提法,分析“邛崃山”的命名,不晚于宋代;

南河渔唱:其景观亘古即有,但应是被宋代的“前郡守”发现后作《调酹江月》词而提出的,因元代起便废郡立州,不再有郡守。

《调酹江月》(前郡守)

临邛南去,拂云影猗猗,万竿修竹。竹里招提幽径渺,门枕清沙江曲,隔岸疏林,远滩荒荻,掩映渔家屋。轻船个个,中流往来何速;

日落收网归来,烹鱼煮酒,几缕烟凝绿。才掩禅关僧课晚,敲彻木鱼声续。数点鱼灯,一龛佛火,遥映如星簇。渔歌梵呗,两股音韵相逐。

以上旧八景中的“翠屏阁”,虽经历代维护修葺,但是只维持到明万历年间,以后便“翠阁秋阴其阁久废,故址犹存”了。

至于

旧八景中的“点易洞”,早在南宋时,陆游便在《次韵宇文使君山行》诗注说:“仙人胡安学道西岩,跨鹤升天,(白鹤)山以此得名。”说明在南宋时,西汉胡安点校《易经》的“点《易》洞”便演绎成为所谓的“仙人洞”而迷失,仅留以下一些因久远而模糊的历史记载:

1、《蜀中广记》引《方舆胜览》记:“白鹤山在邛州城西八里……司马相如从胡安先生受《易》于此。”

2、晋陈寿《益都耆旧传》载:“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明《易》、洞达天文、历象、阴阳之术。”

3、易洞:即点易洞,在白鹤山西岩,唐宋时有西岩寺,毗邻漏米洞。

古临邛经过明末清初长达六十六年的战乱后,移民后裔很难确认“点易洞”的具体位置,因之渐趋淡忘而迷失。尽管清嘉庆《邛州志》绘有临邛八景图,但仅是一幅没有方位感的综合性抽象图!

临邛旧八景中“翠阁秋阴”和“易洞秋风”迷失后,民间新补“弓桥箭塔”和“回澜倒影”二处景观成为新八景。

一、弓桥箭塔

当“为洞十五,长一里,高五丈,宽三丈”的“川南第一大桥”于清道光辛卯、壬辰年(1831-1832)建成以后,如张开的满弓高拱在玉带一般的南河之上;又当光绪八年(1882年)回澜塔又一次复建好以后,天气晴朗时,在 定的角度观看,回澜塔倒映在南河的碧波之中,形成如箭在弦上,引而不发的奇特景观,民间取名:弓桥箭塔。

据说过去曾有“弓桥箭塔”景观的老照片,如今用现代电脑合成技术,应当可以重现此奇特景观。

二、回澜倒影

清光绪八年(1882年)回澜塔重修竣工后,通高75.48米,砖塔中是全国第二高的。其银灰色的塔身直插蓝天白云,并倒映在南河碧波之中形成的壮丽景观,民间称为:回澜倒影。

回澜塔底层为“镇江殿”,祭祀开凿历史上第一条运河—胥江的伍子胥(注),第四层则祭祀治水的川王李冰,古人建回澜塔的目的是镇压水患,并非文风塔。

其最佳观赏和拍摄点在平原路一号——地名龚鱼箭的河边,最佳时期是在春光明媚的三至六月。

以上“弓桥箭塔”和“回澜倒影”二景,加上“易洞秋风”和“翠阁秋阴”迷失后余下的六景,仍然是临邛八景,即所谓临邛新八景,在当时,新八景是实景。

临邛十景的提出

由于川南第一大桥在光绪戊子(1888)年被特大洪水冲毁,“弓桥箭塔”景观随之消失,并永久不可恢复,所谓新八景不再成立。

考虑到消失已久的“易洞秋风”和“翠阁秋阴”之实景,有条件和有必要恢复,比如:苏轼故乡的眉山旧八景,也因年代久远而多处迷失,为了旅游需要,当前眉山市正在打造新八景。

故笔者提出新的观点:补充“文笔擎天”和“回澜倒影”新景,共成临邛十景。

文笔擎天

“文笔擎天”的景观,至迟在清乾隆时期便出现,清嘉庆《邛州志》〈城池〉条载:“知州王彩珍于乾隆二十九(1763)年(在小南门)竖楼一座,高三层,题曰:聚奎(楼)匾曰:文笔擎天。”

由于“临邛八景”皆是唐宋以前的旧景,故清嘉庆《邛州志》在“翠阁秋荫,其阁久废”的情形下,也未将“文笔擎天”收入临邛八景中。

清乾隆朝诗人潘元音有诗描述文峰倒影景致:

文峰倒影满江霞,翠竹青青隔浦沙。欸乃(注)一声人不见,渔舟归去夕阳斜。

民国《邛崃县志》载:“文笔塔(复)建于清道光乙巳(1845)年,位于川南第一桥左侧的文笔山顶,全用青砖砌筑,通高25米。”

实际上,文笔塔早年便有,原为石塔,应始建于明代,推测为开通文脉堰而兴建的配套工程,目的是希望临邛文风蔚起,即所谓:文风塔。此说见清康熙《邛州志》38p载:“段瑜《书南门楼壁》‘文笔参天,写出飞云飞雾。’”

清嘉庆时石塔已经残破,故于清道光乙巳(1845)年复建,复建时将石塔改为砖塔。

清《嘉庆邛州志》922p载:“邛城旧有小南门,宣通文风,科甲甚盛。明季献贼据成都,全蜀震动,此门遂关……由顺治至乾隆初,垂一百年,文武中式者(举人)仅数人,岁癸亥,州绅王明经源(注),屡请州牧—常山王公荣命,欲复旧制以通文风。

牧不允,已而牧以公事赴省,源募工连夜开启城洞,见表里皆石墩坚砌,中则填以乱石。概除去,则门扇管钥犹然完善也。

越日牧归大怒,欲仍闭塞,源固争之,牧徐曰:也罢,明年甲子科如有中试人则已,否则必仍塞之!

次年孙公世璋、王公一心两人中式,孙连捷乙丑进士,遂得不塞。自乾隆甲子至嘉庆丙子七十余年,文武中试者五十余人。文峰振起,皆王明经力也。”

清道光时期著名文人吴江,曾题写名联于原川南第一大桥廊柱之上:

好去迎仙,地绕青旗五面;

快来题柱,天留文笔一枝。

现代有打工在外的火井青年农民陈志林,写诗赞颂“回澜倒影”和“文笔擎天”景观,今 部分:

回澜古塔插蓝天,摇动清波影倒悬。

虹桥拱架通南北,丝路蜿蜒出夹关。

文笔倚天城增秀,流水高峰天台山。

玉带一般的南河南岸之文笔山郁郁葱葱,山顶上之文笔塔如擎天之柱,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既秀美,亦壮丽。

“文笔擎天”和“回澜倒影”景观,依据以上资料提出,供邛崃打造宜居和旅游城市作参考。

以上临邛十景的提出,没有拘泥和囿于古人的提法而厚古薄今,有以下依据和理由:

从经过梳理后的清康熙和清嘉庆《邛州志》记载的临邛八景可以看出:八个景观出现的年代,分别从西汉至南宋时期。

至于川南第一大桥和回澜塔建成以后,当民间发现的“弓桥箭塔”和“回澜倒影”景观,还来不及修入民国九年(1920)的《邛崍县志》时,川南第一大桥便于1888年被特大洪水冲毁,“弓桥箭塔”景观不再重现。如若加上“回澜倒影”便是七景,不符合八景的提法,因而“回澜倒影”之景观,一直被边缘化到现在。

如今时代不同了,景观的发掘和数量的提法,也应当与时俱进,再说“十”数也是十全十美和圆满的寓意。

况且

“回澜倒影”和“文笔擎天”景观出现的时间,或未赶上修撰清康熙《邛州志》的年代,或与修《民国县志》擦肩而过。如今复建的回澜塔和文笔塔,均已超过百年历史,其生成的“回澜倒影”和“文笔擎天”两处胜景,理应由现代邛崃人收入新的地方志中,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

10. 邛崃市周边旅游景点

。成都市内,大熊猫基地,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青羊宫。

郊区:邛崃,天台山。

邛崃,大梁酒庄。

双流,黄龙溪古镇。

双流,云崖牧歌。

温江,绿道。

都江堰,青城山。

崇州,凤栖山。以及西岭雪山。

Hash:16336eae8830de9579fba18c6e54c8cc8c4beb2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