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五塔岩景点图片 泉州最古老的塔

导读:泉州五塔岩景点图片 泉州最古老的塔 1. 泉州最古老的塔 2. 泉州有塔的景点 3. 泉州著名的塔 4. 泉州最高的塔 5. 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是什么塔 6. 泉州最古老的塔在哪里 7. 泉州古城的塔 8. 泉州最古老的塔是什么塔 9. 泉州有名的塔

1. 泉州最古老的塔

《康熙鸡足山志》载,尊胜塔建于公元1683年(明崇祯戊寅年间),为丽江知府木靖与悉檀寺僧人道源、道真所建。

从1689年到1963的的274年间,该寺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和修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佛塔寺,是台湾道兴法师20余年来先后捐资募化数千万元于1994年在废墟上重新修复的。寺内原有一塔,是喇嘛教寺塔,高22米。现恢复修建的白塔,为印度宝瓶式佛塔,高22米,塔身圆表,外饰石灰。塔底的东南西北分别立有四大天王的彩绘石雕像,造型生动,姿态各异。鸡足山八景之一的"塔院秋月"就在寺观赏。诗人卢桂生有《塔院秋月》诗"晴空万里碧于水,遥望岭头白云生。塔影孤悬深夜静,冰壶濯魂恍然难名",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秋月当空、月光如水时,尊胜塔院的良宵美景

2. 泉州有塔的景点

泉州东西塔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耸立在开元寺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为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易砖为石,前后经十年才完工。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 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 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 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

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 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东塔已于 1997年人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 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中国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所憧憬 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3. 泉州著名的塔

烟雨江湖泉州寺庙叫开元寺。塔叫镇国塔,仁寿塔

玩家可以通过找开元寺的智空禅师打听东张西望触发等风来支线任务。

等风来支线任务攻略

1、帮忙寻找贪玩的小男孩虎子,在清源山(5,2)触发剧情找到虎子。

2、对话后帮忙寻找风筝,在戴云山(3,32)处搜索能拿到风筝给予虎子。

3、然后帮忙修好破损的风筝,需要翠竹*5+粗麻*5+文房四宝*1。

4、在背包内选择破烂的风筝选择修复,修好后交给虎子,发现他仍然不想回家,

5、然后帮助虎子放风筝:风大,放线,风小,抖线,无风,收线。

4. 泉州最高的塔

东西塔不是舍利塔。

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成,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内。

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寺庙规模宏伟,占地面积7.8万多平方米。气魄雄奇的大雄主殿、甘露戒坛、藏经阁和东西塔,以其古老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独具魅力的神韵著称于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中两侧的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

5. 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是什么塔

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申遗成功,正式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遗产要素的角度看,泉州有哪些古迹?它们的价值何在?如果有机会去泉州旅行,你可能会有更清晰的思路。

泉州城是遗产谱系

泉州,被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处神奇而伟大之地。它的情调来自它谜一般的现代与传统相融的和谐。建筑、器乐、民俗、仪式、饮食无不自成一体地透露着此地的文化自信。现代性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汇到这座历史上曾吐纳天下奇货的港口城市中。

泉州有许多古称,如“刺桐”“温陵”等。前者是与其东方大港的传说有关,后者则既是描述其多山的丘陵地理风貌,也暗指历史上宋明理学对其过化的影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泉州的各类遗址兴趣盎然。从约20年前德济门遗址的出土,到新近对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大港的历史篇幅正徐徐展开。

与国内其他遗产地不同,泉州系列遗产分布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一直延伸到腹地地区的广大空间中,多达22处。

泉州的遗址,从遗产构成要素价值分为三类:一是“山—城”的城市结构,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南外宗正司、泉州文庙及学宫、开元寺等。二是“山—河—聚落”乡村手工业景观,主要涉及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三是“海—陆”交通环境景观,指的是安平桥、洛阳桥、顺济桥遗址、真武庙、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和万寿塔。

这三组遗产构成了区域一 化空间结构和复合景观。因此,“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场所或地点,也不仅是一条为商场写字楼包围的单调的历史街区。它是一个跨山海、通城乡、贯古今的遗产谱系。

城中史迹是游览首选

位于泉州城市中心的密集景点,多为官方文化历史遗存,也是参观游览的首选。

城中的核心地标是位于西街的开元寺双塔。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开元二十六年改名为开元寺。约唐咸通六年(865年),寺东始建镇国塔,初为木塔结构。后梁时期,又在寺西建有无量寿塔。如今的古城人还时常畅想泉州港兴盛之时,远航归乡人是如何望塔寄情的。开元寺亦在海洋贸易的财富支撑下于宋元时期获得巨大发展。如今,开元寺山门仍有唐宋遗风,双塔为宋代原物石构,彰显了宋代石塔建筑的建造技艺。

令考古学家兴奋的新近发现为位于泉州旧梨园剧团的南外宗正司遗址。这一遗址的挖掘证实了宋代赵氏皇族南迁泉州的史实。史学家们通常认为,正是泉州港繁荣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才可支撑和延续远离政治中心的皇族们过上奢靡的宫廷生活,也正是这种宫廷生活为原本地处海疆的小城带来了延续至今的诸多习俗、音乐、舞蹈和仪式遗存。

作为一座因海港商贸而兴起的城市,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古城一样,泉州文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被纳入帝国体系的重要明证。这座象征儒家正统的建筑兴建于唐开元末年,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历代的迁建和修缮。如今,文庙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大成殿的建筑基础、台基等石质基础部分是宋代原物,木构件等其他构件则是清代按原样修缮的。

这些场所的兴起与发展与宋元泉州的海洋贸易息息相关,泉州古城的肌理亦是由这些重要的历史场所构成。

 海陆交通看一桥一庙一门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从宋元时期开始,刺桐城(泉州)便是享誉中外的“东方第一大港”。鄂国公留从效曾在古城遍植刺桐花,外商来港纷纷称道刺桐港之美。泉州城南货运港口引领的古迹,当然与宋元海洋贸易息息相关。

往往,以现涂门街和新门街为界往南为“城南”的范围,乃是泉州古城城墙的所在地。传说城南向来为小贩、流民和异族聚居之处,海陆通货便是在这种热闹纷纷的杂烩世界中展开的。

从城中腹地延伸到港口,有一处重要的古迹顺济桥。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作为宋元时期泉州府进出货物的重要通道,顺济桥对于稳定与繁荣泉州社会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除此之外,宋代古桥还有晋江安海的安平桥。

距离顺济桥不远处的滩涂上,矗立着一座为华南信众感佩无比的女神庙——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这座宫庙原名为顺济宫,也是因为桥的缘故。桥与庙组成了城南港口地带最为重要的宋元史迹。

在桥与庙之外,2001年经考古挖掘首现于世的德济门遗址确立了位于“城南”内部的海陆分界线。也就是说,泉州古城历经各代拓城,而德济门为其最南端的南门。古时,从南门顺水路至竹街再至市舶司,获得许可证方可入城。后市舶司虽迁往福州,但时至清朝,官办海关口仍设在南门附近。可见,吞吐货物的泉州港与南门的关系紧密相关。

一桥一庙一门为讨论泉州“城南”的人文地理空间与宋元海洋贸易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在涉足这些遗产点后,旅行者还可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一窥泉州绵延数代的海陆文化。并在开元寺的古船陈列馆中,亲睹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泉州后渚港的宋 古船。

 流动的城乡是活着的遗产

泉州,不仅是一座古城,它的独特还在于城乡体系的完整性。泉州港的繁荣贸易除了海陆交通的发达以外,还因其广袤的内陆腹地提供了丰富的转运货物。

由东溪、西溪汇流至晋江的航道提供了货物流通的重要路径。2020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22处遗产系列之一的安溪县青阳冶铁遗址便是位于西溪上游的内陆地带。

北宋初期,福建矿冶颇具规模。据《安溪县志》记载,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在龙兴里(今尚卿乡)开青阳铁场,后废。该遗址的考古挖掘证实了宋元时期泉州商贸从业者们将所造的锅、鼎、针等铜铁制品,兴贩于不含铁的两浙,并输往南海诸国。

除此之外,位于德化的尾林—内坂窑址和屈斗宫窑址皆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瓷器销往海外的明证。前者位于德化县三班镇,后者位于浔中镇宝美山破寨山的南坡上。根据考古发现和调查,在德化发现了宋元时期(10世纪—14世纪)窑址多达29处,这一带的陶瓷由陆路运至永春县,再由东溪顺流而下运至泉州港,再销往海外。

除了东、西溪所涵盖的内陆腹地之外,在晋江对岸广袤的平原丘陵地带还有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位于晋江市磁灶镇前埔沟边村。这一遗产点要素包括4处龙窑遗址和1处作坊遗址。

美国学者休·克拉克对唐宋时期的泉州城乡关系做过精彩论述,他认为经济依附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变化与泉州城南区域的开发是密切相关的。可见,海陆与城乡——这两组看似无关的议题可同时在泉州并行追溯,从而生发出有趣的历史角度。

这些散落的遗产地,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泉州的可贵之处在于,遗产还是活着的。祖籍泉州的人类学家王铭铭曾说过,“具有‘灵验’效力的遗产深深烙印在泉州世代祖辈的日常生活中,是当代泉州文化遗产活态现状的根基。”我们须与泉州本地人一样对此怀有敬畏之心。

今年5月造访泉州小山丛竹书院的学者甘阳,曾留下“泉州是座神奇而伟大的城市”的笔墨。且让我们在徜徉城中史迹、探访海陆交通遗存和城乡手工业遗址的过程中感受神奇且伟大的泉州。

6. 泉州最古老的塔在哪里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成,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内。

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寺庙规模宏伟,占地面积7.8万多平方米。气魄雄奇的大雄主殿、甘露戒坛、藏经阁和东西塔,以其古老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独具魅力的神韵著称于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中两侧的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7. 泉州古城的塔

东西塔工程浩大,采用南安石砻的花岗岩,抗压强度大,坚固耐冻,耐风化,耐腐蚀。

东塔耗用石材约3345立方米,自重约10370吨左右;西塔耗用石材约2900立方米,自重约9140吨左右。如此惊人的重量,对于地基是一个极大地考验。我曾在意大利见过许多的斜塔,之所以倾斜,就是因为塔身过重,而地基却是松软的。东西塔的种类相较于欧洲那些钟楼,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没有坚固的地基,是无法支撑其屹立至今的。

8. 泉州最古老的塔是什么塔

一、九日山祈风石刻

位于泉州清源山九日山景区。在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题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风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到南宋年间泉州郡守主持的为“番船”祈风 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二、市舶司遗址

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水门社区,从宋元祐二年(1087)建立,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迁往福州,近四百年间,市舶司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事务,是中国重要的古海关遗址。

三、德济门遗址

位于鲤城区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初建称镇南门,元朝改称德济门,遗址有城门城墙、门道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城门等组成。

德济门遗址是泉州古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古城门遗址,为宋元时期古刺桐城的象征。

四、天后宫

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一号,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天后又名妈祖,是我国海上的守护女神林默, 泉州天后宫为妈祖的祖庙,是海内外礼制规格最高的妈祖庙。

泉州天后宫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法石真武庙

真武庙,位于丰泽区法石村石头街,始建于宋代,是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庙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有“小武当”之称。

法石真武庙依山面海,东边便是举世名闻的古刺桐港,庙中有千年古榕数株,现存明清建筑,是泉州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东端具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六、南外宗正司遗址

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60号院内。宋朝的时候古泉州经济发达,海外贸易蒸蒸日上,很多赵宋皇族宗室来到泉州,南外宗正司就是负责掌管这些皇亲国戚外居事务的衙门。

七、泉州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府学路,始建于唐开元末年,这里也是古泉州城的中心。

泉州府文庙,规制完整,文化内涵丰厚,建筑优美,恢弘大气,这里庙学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传播儒学的中心,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坐标,不收门票。

八、开元寺

位于鲤城区新华北路,始建于唐朝,这里古树参天,香火旺盛,建筑精美,是泉州最著名的寺庙,也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寺里有朱熹写的一幅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枋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不收门票。

九、老君岩造像

位于泉州清源山下,造像雕于宋代,是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它是中国现存最大,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所以被戏称“老子天下第一”,显示了当时泉州道教盛行、民间信仰多元化和儒、道、释并存的社会生态。

十、清净寺

位于鲤城区涂门街,始建于北宋,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重修。

现在的清净寺是一片废墟,但是高耸的阿拉伯式门楼轮廓依在。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清净寺是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见证了10至14世纪的泉州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历史。门票:3元

十一、伊斯兰教圣墓

位于泉州灵山南麓,是唐朝来华传教的穆罕默德四贤徒的墓葬。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

十二、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地处晋江华表山南麓的草庵,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庵内正面崖壁上,雕凿于1339年的摩尼光佛造像,高1.54米,宽0.83米,仪态端庄,神态安详,背雕十八道毫光,更神奇的是,这座就地取材雕刻的造像,自然天成三种颜色,巧夺天工。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作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是摩尼教在中国传播的珍贵物证。

十三、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位于晋江南岸,距泉州古城21公里,窑场始建于唐末五代(10世纪),兴盛于宋代(10-13世纪),也是宋元时期泉州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址。

十四、德化窑址

古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当地陶瓷产业的繁荣,在10到14世纪,各类窑场遍布泉州城内外,德化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窑场之一。当时泉州地区最繁忙的外销瓷生产基地之一。德化窑也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十五、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位于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遗址已经发掘出六座冶铁炉以及三处房址遗迹,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十六、石湖码头

位于泉州城东南17公里的石湖半岛西岸,主体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组成,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宋元时期泉州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港。

十七、万寿塔

位于石狮市永宁镇宝盖山,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宋元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万寿塔作为泉州湾海岸的制高点,是“海洋大通道”最主要的航标,见证了 当年“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

十八、六胜塔

位于石狮市石湖村。该塔系花岗石阁楼式结构,高36.6米,底围约47米,八角五层,其雕刻精工,雄伟壮丽,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传说当年这里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各国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极一时。

9. 泉州有名的塔

东西塔。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称,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内。

东西塔分别建于唐末和五代,最初都是木塔,后相继更筑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西塔改建石塔,十年乃成。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东塔才开工改建,历时十二年,始告竣工。东塔高48.24米;西塔高44.06米。结构紧凑完善,科学合理。

Hash:862fc4a1c9fb8c5b1d25a5a0e2078917cb78daa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