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y埔村开展旅游吗 泉州蟳埔民俗文化村

导读:泉州?y埔村开展旅游吗 泉州蟳埔民俗文化村 1.泉州蟳埔民俗文化村 2.福建泉州蟳埔村民俗 3.泉州浔埔村民俗的来历 4.泉州蟳埔村民俗的来历 5.泉州 民俗 6.泉州市蟳埔村景点在哪

1.泉州蟳埔民俗文化村

丰泽区面积为132平方千米

丰泽区,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地处泉州市区中心区域,晋江下游北岸、洛阳江下游南岸。与惠安县隔洛阳江相望,西与鲤城区、南安市毗邻,南与晋江市隔晋江相邻,北与洛江区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介于东经118°32′—118°41′,北纬24°51′—25°00′之间,总面积129.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05.2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4.4平方千米。

丰泽区位于泉州市中心城区,因辖区内有宋代建造的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得名。境内有老君岩、弥陀岩、三世佛、灵山圣墓、南少林寺、真武庙、西湖公园、森林公园、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蟳埔民俗文化村、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及南戏、南音、南建筑、南少林武术等文化遗产。

2.福建泉州蟳埔村民俗

西汉之时,最初设置的泉州,其地在现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泉州”在南北朝以前是北方的地方。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现了“泉州”之名,但这个“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故隋朝的福州人说是“泉州”人,倒符合历史事实。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把“泉州”(福州)改名为闽州,而以原来设在现在南安的武荣州命名为泉州。这样,“泉州”这个地名才从福州移到闽南。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丰州镇,并不在现泉州。

一直到唐朝开元六年(718年),经济发展,方把南安县分出东南之地,设立晋江县,把州治迁到现在的泉州市来。所以说,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后,名称也非毫无变动,曾一度改为“清源郡”,又一度改为“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恢复“泉州”之名,从此沿称至今,永远固定。

泉州因何而得名?此事牵涉到山山水水的问题。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隋朝称福州为泉州,也是因为福州也有个有泉水的山,也称泉山。

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从福州移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势的。

3.泉州浔埔村民俗的来历

在泉州非遗博物馆里,你可以欣赏到众多珍宝级“非遗”展品。泉州非遗博物馆拥有泉州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实物展示22项,包括泉州彩扎、泉州花灯、德化瓷雕、惠安石雕、漆线雕、卢山国佛雕、锡雕、大呈布雕、李尧宝刻纸、永春纸织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林存忠纸扎、晋江泥金线画、惠女服饰、浔埔女习俗、金苍绣、永春漆篮、泉州竹编、石狮通草画、惠安木雕、戏剧脸谱和泉港福船等,总共400多件展品。众多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不可再生的民间工艺精品50多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20多件。

泉州市艺术馆成立于1960年,是市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改革开放以来,艺术馆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启迪民智,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及辅导、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等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2003年,国务院颁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艺术馆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与时俱进,事业蒸蒸日上,各项建设蓬勃发展,先后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群众艺术馆”、“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国家一级文化馆”等荣誉。

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馆的设施设备建设发展迅速。在设施方面,馆址占地4.6亩 ,建筑面积5640平方米,位于新市区中心,建筑投资近千万元。建设有剧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舞蹈厅、音乐厅、各艺术门类培训教室、琴房及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服装室、化妆室、办公室等。基本满足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

在设备方面,我馆拥有先进、完善的户内外演出设备、电子信息设备、现代化技术设备、乐器、交通设备等。特别是户内外演出设备,在本市最具规模。拥有室内剧场一座,室外演出舞台近400平方米,以及先进的灯光、音响、效果设备,演出服装1000多套。近几年来,承担着本市各种大型文艺演出的工作。

4.泉州蟳埔村民俗的来历

蟳埔女的服饰俗称“大裾衫、阔脚裤”,头饰俗称“簪花围”,这些闽南渔女特有的装束体现着海边生产劳作的特点,头饰中常用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据说是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蒲寿晟带来移植于当地的,流露出异域文化的气息。

5.泉州 民俗

泉州初四的习俗有迎接财神。禁忌是忌出远门;忌摔东西;忌吵架骂人。

6.泉州市蟳埔村景点在哪

浔埔村,是福建省泉州 泉州市著名的渔村和历史文化名村,传说是阿拉伯后裔居住地。蟳埔村早在唐宋时已开始开发,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原名叫前埔村。后因有一次妈祖娘娘做生日时,晋江洋埭村村民联合敬奉一幅缎面彩帐,无意地把“前埔”写成“蟳埔”,村民也认为此地盛产红鲟、蚵虾,用蟳埔命名更为妥切,因此,“蟳埔”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Hash:9ca105b2bccbff324bf7a8f86c478bfe16f9b9aa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