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反驳唐文化在日本,宋文化在越南,明文化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唐文化在日本,宋文化在日本,明文化在南朝鲜(韩国)。

我不赞同,类似上述观点。

日本、越南、南朝鲜等国,有唐、宋、明的建筑和史实文献等,不代表有唐、宋、明文化在他们那里。他们有的只是文化影子,而没有文化的实质与核心。文化的实质与核心在于人(本民族的)、情感和价值。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唐、宋、明文化是我们祖辈结合当时的实际,所创造的。而日本、越南、南朝鲜等国,他们是被动地接受和研究这些文化,不能体会文化的实质与核心。举一个例子,日本史学界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华。(ps:宋蒙崖山海战,南宋败亡。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日本人为何这样认为呢?南宋灭亡后,标志着中原人被蒙古人征服,中原整体被并入蒙古帝国版图,古典华夏文明的衰败。我不认同日本人的这种论调。宋朝先天不足(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后天畸形(崇文抑武)。宋朝自从建国以来,除了统一南北的开国战绩,其他的都是一把辛酸泪和一段屈辱史。宋朝统治者施行崇文抑武的策略之下是国家丧失血性。种下的恶果,就会尝到滋味。不能以为宋朝的灭亡,就说明一种文化消失。蒙古人占据中原,各地一直起义不断,最终不到百年就被赶“回家”了。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文化未断,血性尚在,懂得知耻而后勇,奋勇抗争。

第二个例子,郑和下西洋,出访亚非等多国。外国人研究这段历史,他们可能关注的是航行经过、路程和结果等。拔高一个层次来说,他们会想明朝强大的水师下西洋,怎么不去进行殖民掠夺和获取利益呢?而我们更多地思考的是明朝廷为何派遣郑和下西洋和下西洋的目的。

通过两个例子可证,日本、越南、南朝鲜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我们的文化。他们只能得到我们文化中的些许精华或皮毛,难以获取精髓。症结在于他们研究和学习我们的文化只是当作一个“工具”,来服务他们的生活。所以,可能存在他们偏爱一种文化或一段情结,对所偏爱的就研究得稍微透彻。而我们是我们文化的传承者和参与者(经历者),对我们整体文化理解得更深刻。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你每天都在用有一种东西,但就是表达不出来。

中华文化虽然历经沧桑,譬如五胡乱华等,但文化烙印在每个人的血肉中。特殊年代,破四旧等对传统文化毁灭较大。其实,精通历史的人,都知道历朝历代或许都有类似措施。

既然往事不能改变,那么我们就开创未来。纵览历朝,经历文化的危机后,往往伴随着文化复兴。犯了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错在哪里和改正错误。文化的复兴,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如高校学生兴起穿汉服活动,政府重视保护传统戏曲、手工艺等等。

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与其在抱怨这不好那没有,不如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与其在键盘上指点江山,不如在实践中砥砺前行。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阐明什么是文化,搞清文化的内涵。

广义而言,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狭义而言,文化指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及形成的社会习性,如衣食住行、建筑模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文化是岁月的积淀,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的成果。华夏文化孕发于特殊的自然坏境,先民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基因。

文化随着民族的产生而 生,通过民族的形式发展,形成一个民族的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支柱。人类的文明进步,依赖文化的发展。文化指导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促使民族素质提高。

古汉语中“文化”的本意是“以文教化”——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教养。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一个民族永远的精神家园。

汉字的诞生,造就了华夏文明,记录了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传承了古老的哲学。汉语可尽述世间的事物,运载文化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端高妙,在西周初期已形成框架,孔子、老子、墨子等,是春秋时代西周文化的传灯人与发展者。史不绝于汉,文化以迁延。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民族文化,是民族文明的演进和汇集,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与自然风貌,是一个民族历史上积淀的各种思想、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各民族文化,是在与所处地域自然环境的互动中形成,是社会历史的积淀,具有其自然属性、民族历史属性,有其自己的基因。

如今有人提出,唐文化在日本,宋文化在越南,明文化在韩国,虽然有失偏颇,其实可能是出自对本土传统文化荒废、断层的激愤之言。与其打嘴炮还不如反思自己。蒙元满清入主中原,好像没有摧毁古寺古庙,而是保存和学习了汉族的文化。而后来的破四旧与文革,毁坏了多少民族文化的载体?如今高铁上的霸座男女,高考期间依旧蛮横地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他们小学所学到的都是些什么?

东方大国,有辉煌的历史,文化向周边辐射,日本学到了部分唐文化,越南学到了一些宋、清文化,韩国学到了部分明文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反映在他们如今的部分生活习俗,及其存在的古建筑中。这说明他们学习模仿能力强,且文化外在载体保存的好。而要说唐、宋、明、清的文化在他们那里失于偏颇。建筑物只是文化的外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非文化内核,它只是表象。中华文化的主要内涵还,是汉字汉语,日文只是汉字的部分,韩国和越南曾经学过的汉字汉语,而如今已经荒弃。

“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是倭寇向中国人灌输的迷魂汤,是为其侵华战争做铺垫,不幸却醉倒某些中国人!欲灭其国,先灭其志,欲其民族,必先灭其文字。在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视传统文化若敝帚,唆动学生“砸烂孔家店”,一时歪风弥漫,邪气横生。有人要用日文取代汉字,有人要用拉丁语取代汉语,吴宓、梅贻琦、罗振玉等先生,力挽狂澜,宣讲民族文化潜在的优势,竭力保护了汉字汉语,使中华文化没有在民国时期断层,可谓中流砥柱。

汉字汉语,文化底蕴深厚,运载华夏民族的精神密码,诗经,论语,道德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传承中华文化的经典,有多少先贤为之呕心沥血。文以化人,彩以斓心,教以育人,国人啊,歧路处三思,且行且珍惜吧!

Hash:8515a7e1e70a26f7b4187ad4fb31576251c894a9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