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复明无望之后,东渡日本的朱舜水开创了什么著名学派?

提起朱舜水,中国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日本,他却被后醍醐天皇尊为老师,开创江户学派,对日本的儒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奠定了后来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

朱舜水,这是到日本后取的号,类似于苏东坡一样的尊称。日本人不敢直呼其名,因其故乡在舜水之畔,而被敬称为朱舜水。其本名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字楚屿,又作鲁屿,浙江绍兴余姚人。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号,意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

朱舜水出身望族,自幼博闻强记,精研史、书、六经。崇祯末和南明朝弘光年间,几次下诏征他去做官,他都因“世道日坏,国事日非”坚辞不就。明亡后,清兵长驱南下,他就投入抗清复明斗争,与浙东抗清义师首领王翊相佐,图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朱聿键被杀后,朱以海率领部下进占南澳岛,然后攻取了舟山群岛。这时的朱之瑜首次赴日本,欲图借兵。但是当时的日本也实行海禁,外人无法登岸,朱之瑜只得返回舟山。顺治七年(1650年),朱之瑜再度去日本,半途上被清兵发现,清兵要求他剃发投降,但是朱之瑜谈笑自若,誓死不降。刘文高等人被他的义烈所感动,偷偷驾舟将他送回舟山。

抗清运动屡次失败后,朱之瑜亡命日本,辗转于安南、交趾、暹罗等地,历尽艰辛,意欲借兵,以资恢复。他常秘密深入内地,与抗清名将郑成功、张煌言等一起,北伐长江,往返于两军之间,亲历战阵,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兵败后,朱舜水见大势已去,复明无望,怀抱孤愤,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日本,开始他二十四年寓日讲学生涯。他到了日本的时候,日本学者安东守约经已在日定居的陈明德介绍,以手书向朱之瑜问学,执弟子礼。朱之瑜为安东守约“执礼过谦”的恭敬、“见解超卓”的学问所动,复信安东守约。信中,朱氏悲喜交集,悲则国破家亡,故国“学术之不明、师道之废坏亦已久矣”;喜则“岂孔颜之独在中华,而尧舜之不绝于异域”,表达了他有意将圣贤践履之学传于这位异国弟子的心情。安东守约等人为其在日定居奔走,方得日本政府批准,破40年来日本幕府之国禁。

朱之瑜

朱舜水到日本后,初寓长畸,以他的才学德行,受到日本学者的礼遇和尊敬。日本著名学者安东守约,素来仰慕朱舜水,他敬事师礼,苦心恳留;知朱舜不长期飘零,囊空如洗,便拿出自己一半俸禄供朱舜水使用。许多日本学者也纷纷慕名而来,投奔门下,争当学生。朱舜水感于安东守约的诚意,在长畸住了九年。 当年日本执政的首相叫德川光国。他握有国家大权,但比较开明。他想培养人才,但缺少师资。当听说德高才博的朱舜水时,如获至宝,派了使臣,备了厚礼,聘朱舜水为师。于是,朱舜水就从长畸来到江户(今东京),德川对朱舜水待以宾师之礼,受业弟子,非常敬重。在朱舜水七十诞辰时,德川特地为朱舜水造了一座庭院,取名“后乐园”,为朱舜水祝寿。日本一些学者称朱舜水为“泰山北斗”。朱舜水讲学时,许多年老的日本人都扶着拐杖前去听讲。

朱舜水和黄宗羲、王船山、顾炎武、颜元被人称为清初我国五大学者。他在日本抱着“仆之视贵国同为一体,未尝有少异于中国也”的精神,以中国的治学之方,简牍之式,科试之制,用字之法,通过讲学,大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他在哲学上反对唯心史观的理学,提倡“知行合一”,针对当时日本上层人士崇尚儒法、空谈佛理的僧侣主义倾向,反对“专在理学穷研”,说:“宋 辨析毫厘,不曾做得一事。”强调知识应从日常生活实践中求得。他重视史学研究,认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得之史而求之经,亦下学而上达也”。他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听他讲学的都说: “前皆做昏梦,今日始知耳。”

朱舜水提倡忠君爱国,以苏武、文天祥为楷模。他主张做学问要讲究实用,对自己身心有益、对社会有用。对明朝的八股取士深恶痛绝,对这种科举下产生的腐朽官场愤恨不己。

朱舜水在日本的弟子非常多,这些弟子以“孔圣七十二贤”自比。德川光国创立日本有名的水户历史学派,另一个的学生山鹿素行则开创了武士道思想。可以说,朱舜水的学说,在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千弟子形成了江户学派,为将来的明治维新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朱舜水寄居日本二十三年,却从未曲意奉迎,对日本贵人的恶行敢于直言呵斥,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国和治学理念,他的高尚品德也愈发得到日本人的敬重。

朱舜水在讲学的同时,还将中国当时先进的农业、医药、工程建筑、手工工艺、从图样到制法,传授给日本民众,亲自加以指导和实践。朱舜水还根据西湖和庐山的风景特色,替德川光国设计了为他祝寿的园林“后乐园”,还以他设计的《学宫图说》,建造了东京的“圣堂”。朱舜水以自己的崇高品格和渊博学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后来的日本学者评价说:“天佑以还,儒学以经世治民为要道,不务空理虚论,皆舜水所赐也……不惟后来明治维新受此良好之影响,即于朱氏学说本身发扬而光大之,其功亦伟矣! ”梁启超在评论朱舜水时也说:“中国儒学化为日本道德基础,也可以说由舜水造其端。” “舜水人格极为高尚严峻,所以日本知识阶层受其感化最深。”

朱之瑜

朱舜水在日本念念不忘故国,以“单身寄孤岛,抱节比田横”自勉。身居异域,依旧身着明服,常常面朝西方,遥望流泪。他写的《避地日本感赋》二首,抒发了他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衣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园。”“廿年家国今何在?又报东胡设伪官。起看汉家天子气,横刀大海夜漫漫。”他常寄信给国内子孙,教诲他们“农圃渔樵,自食其力;百工技艺,亦自不妨,惟有虏官决不为耳。”

朱舜水在日本讲学二十余年,栽培了众多有识之士,对日本的教育作出过很大贡献。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四月十七日,病逝日本,享年82岁。日本学者私谥他为“文恭先生”,按明朝仪式为他建坟立碑,题曰“明徽君子朱子墓”,安葬于日本常陆久慈郡大田乡的瑞龙山麓,德川光国率诸朝士临其葬,坟墓至今犹存。日本民众对朱舜水十分崇敬,在他死后周年时,被誉为十七世纪日本关西巨儒安东守约在祭文中哭道:呜呼先生,知我望我。今也既逝,学殖云堕。有疑谁问!有过谁督!有事谁计!有怀谁告!”表达了当时日本学者和民众的心情。

朱舜水一生著述甚丰,但几乎全在日本所撰。有德川光国父子刊正的《朱舜水先生文集》,以及《安南供役纪事》,《阳久述略》等等。

朱之瑜死后,德川光国派人整理了他的遗稿,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东京大学农学院内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终焉之地”(朱舜水先生临终之地)的石碑。日本汉诗长老小野湖山在青年时代访水户谒朱舜水墓时曾作过一首《朱舜水先生墓》:“安危成败亦唯天,绝海求援岂偶然。一片丹心空白骨,两行哀泪洒黄泉。丰碑尚记明征士,优 待曾逢国大贤。莫恨孤棺葬殊域,九州疆土尽腥膻。”

Hash:21bd088c457ee06893e77e1854132a8a3d8e4b6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