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游轮漏油 日本游轮沉没

导读:日式游轮漏油 日本游轮沉没 1. 日本游轮沉没 2. 日本轮船沉没 3. 中国游轮沉没 4. 日本游轮沉船事件 5. 日本游轮搁浅

1. 日本游轮沉没

二战把日本舰队打残后,失去保护的航母就是巨型耙子。信浓号是由于负责护卫任务的驱逐舰没有及时发现美国潜艇,而在其被鱼雷击中后舰长错误的指挥(继续让舰队高速航行,导致大量进水)其才沉没的.

2. 日本轮船沉没

由已故企业家保罗·艾伦发起的探险队发现了日本战列舰IJN Hiei“比叡”号的残骸,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击沉的第一艘日本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第一艘沉没的战列舰。

大约一年前,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声纳,在距离报告1942年Hiei沉没的地方发现了事故沉船。今年1月31日,研究船R/V Petrel证实了沉船残骸。找到世界各地沉没的著名船只残骸,这是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的不断努力的一部分。R/V Petrel 派出的远程操作机器(ROV)在985米(3,231英尺)深的海底发现了Hiei,Hiei的主体现在倒挂在所罗门群岛萨沃岛西北900米的水域中。

Hiei属于Kongō(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中的第二艘,也是当时日本自己建造的第一艘现代战舰之一。“金刚 -class”级战列巡洋舰是由英国海军设计师乔治瑟斯顿设计的一系列大型舰。Kongō是日本境外最后一艘由位于英国巴罗因弗内斯镇的维克斯公司建造的“金刚”级日本主力舰。该级别第二艘Hiei在日本本土建造。

日本战列舰IJN Hiei“比叡”号的残骸

Hiei于1914年在日本东京附近的横须贺日本海军军工厂投入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次入侵中国沿海,并参与救援关东大地震。

从1929年开始,Hiei被改装为一艘炮兵训练舰,以避免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被废弃。《华盛顿海军条约》又称“五国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2年期间由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政府签署的条约。条约限制了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的建造规模。

1937年开始,Hiei经历了全面升级改造。动力得到了升级,并配备了启动弹射器的水上飞机。随着日本不断增长的航空母舰规模,她被重新归类为快速战列舰。在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它作为日本帝国海军上将Chuichi Nagumo“南云忠一”联合舰队的一员,于1941年12月7日护送袭击珍珠港的六艘日本航母。

1942年,Hiei参加了许多日本帝国海军的早期行动,支援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入侵(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以及在印度洋袭击。1942年4月期间的中途岛战役,它跟随日本海军上将近藤信竹的入侵舰队,然后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期间被重新部署到所罗门群岛。它在所罗门群岛东部和圣克鲁斯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期间为日本航空母舰护航。

1942年11月10日,Hiei与Kirishima战列舰以及11艘驱逐舰一起组成特遣舰队,由日本帝国海军中将阿部弘毅的指挥,准备将瓜达尔卡纳尔岛亨德森机场附近的美国军舰击沉。而几天前,美国海军侦察机发现了这支日本舰队。在美国海军少将丹尼尔·卡拉汉的指挥下,美国部署了一支由两艘重型巡洋舰,三艘轻型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准备伏击日本舰队。

1942年11月13日01:24,日本舰队在28,000码(26公里)被美军轻型巡洋舰海伦娜号探测到。因为阿部弘毅没有预料会遭到到抵抗,他的战列舰主炮装满了爆炸炮弹准备轰炸亨德森机场的。所以他无法立即开火,不得不重新装穿甲弹。

01:50,Hiei启动了它的探照灯并向美军轻型巡洋舰亚特兰大号开火,开始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第一次海战。Hiei首发就命中了美军巡洋舰“亚特兰大”号(USS Atlanta, CL-51),美海军少将诺曼·斯科特身亡。但由于使用了探照灯,Hiei成为美军舰队的 佳目标,并受到密集炮击(被50枚以上炮弹命中),并且丧失通信能力,舰桥发生火灾,后舵机室、电机室进水,舵无法操作、使用。

次日上午,Hiei遭受20架美军舰爆机的轰炸,锅炉房进水、舵无法恢复,不久后收到轮机房全毁的误报。因担心该舰落入敌手,阿部弘毅中将命令雪风、白露、夕暮、夕立等驱逐舰用鱼雷攻击Hiei。鱼雷发射后,驱逐舰离开现场。7小时后,雪风等驱逐舰返回原处,这时Hiei已经消失,因此判定其沉没。

Hiei于11月14日晚上的某个时候沉没,失去了188名船员;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失去的第一艘战列舰。于1942年12月20日从日本海军名单中删除。

多年来,对于Hiei的沉没一直存在一些疑问,这次该舰残骸被发现给解答历史疑问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 中国游轮沉没

以古代沉船为原型而建造博物馆,肯定是有它自身的价值。但古代沉船那么多,也不是都能够以此来建造博物馆的。现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馆,世界上有三个:英国的玛丽露丝博物馆、瑞典的瓦萨博物馆、中国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英国

玛丽露丝博物馆

“玛丽露丝”是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时代的舰队中的领航舰,也是亨利八世最喜欢的战舰之一,Mary的名字源自亨利八世最爱的妹妹,Rose象征着都铎王朝的玫瑰标志。战舰“玛丽·罗斯”号曾被人们称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在英格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战中屡立战功。

1545年,这艘备受亨利八世喜爱的战舰在刚从朴茨茅斯出航驶向索伦特海峡,准备阻击法国侵略军时,遭到法军袭击沉没。

1965年,一组潜水员开始在海底搜寻这艘沉船的残骸。当它终于被发现后,潜水员、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立即开始打捞工作。1982年,经过包括查尔斯王子在内的志愿潜水员的工作,整艘船全部被发掘了出来,保存在英国朴茨茅斯的Mary Rose博物馆。

该博物馆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围绕着船骸搭建,并陈列了从船只中发现的1.9万件文物。人们可以在下部和主甲板上的九个展区中透过通高的玻璃幕墙一睹其惊人的全貌,也可以在上层的开放阳台上与船体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在项目的核心区域,Mary Rose保存下来的右舷部分被安置在原先的钢制船架上,整个环境受严格监控,保证船体不受损害。其中依据考古研究结果,按照1545年1月19日船沉没时的样貌复原了超过4000个真实部件的位置,由展览用玻璃箱保护,分别展示在三层甲板上,供游客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通过展廊清楚地看到Mary Rose的各个部分,了解都铎船只中的生活。

船被保存在博物馆中心

虚拟船体和真实遗迹互为镜像

步道沿船身设置,从船尾一直延伸到船头,船舱内天花低矮,进一步强化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特意不让日光射入展区,保持空间昏暗,只在展品上方和扶手下设置了灯光,让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展览上,重塑了舱内幽暗封闭的空间氛围。

新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艘战舰,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当年船上遇难的约500名战士。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大炮、长弓箭之外,还有很多个人物品,例如衣服、餐盘,还有船上一条2岁狗的骨骼。克里斯托弗·多布斯说这也是新博物馆与众不同的地方。

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展示了当时船上水手的生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不会写字只能将画符刻在箱子上代表是自己的所属品;他们热爱生活,简单的乐器和粗陋的木质酒杯就是全部的娱乐;他们也坚韧辛勤,仅靠人力就拉起极粗的麻绳、装置极重的 弹。除了对历史的描述,让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瑞典

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沉船博物馆是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

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与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刚行驶2公里,一阵强风吹来,瓦萨号战舰就摇晃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

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 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战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与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与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1964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可以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布局,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下部吃水部位外,观众走进馆内,就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了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把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

瓦萨号战舰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

中国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沉寂于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贸海船,是沉船博物馆中唯一的和平之船。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根据探测,南海一号整船文物有六到八万件。

"南海一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她所载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研究我国古代的"来祥加工"等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建筑主体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南海一号博物馆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动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南海一号博物馆内主要由“一馆两中心”构成,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馆内以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沉船时,在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意外发现了一艘南宋木质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精美文物。这艘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古沉船船体保存较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

据专 从船头位置推测,这艘古沉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这艘古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推进,‘南海I号’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海丝馆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展示,我们希望将它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阳江海丝文化影响力。”左章杰表示。2014年,海丝馆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南海I号”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2016年11月开始闭馆进行改造。

2017年8月15日,海丝馆以全新的姿态试开馆迎接游客。以“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海丝馆分为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等7大主题展区,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展品达2000多件。“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一号”全过程,通过多媒体体验“南海I号”扬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弘灿烂的历史。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特色鲜明,设计创意独特,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柔美组合。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摈弃传统的梁架结构,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风格清新独特,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标式建筑 。整个建筑使用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五个拱体包容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及办公区域,分区明晰。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右侧两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Ⅰ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左侧两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均在此区。

“南海一号”古沉船的发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所载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4. 日本游轮沉船事件

宋代笔记《北梦琐言》记录了一件长江船难。唐代乾宁中,朝官李荛学士带全家从四川去江陵(今荆州市),经过夔州。当地官员说“水势正恶”,请等一等。但李学士为人催促,迫不及待。于是夔州官吏在岸边与他长揖而别,目送他的船离去,突然漩涡涌起,将船吞没,李学士一家及全船120多人溺死,只有一名奶娘隔夜被江流推送到岸上生还。

长江各支流也有海事见于记载,比较大的事故如武德中,巴州刺史赴任途中,乘坐的官船在嘉陵江中遭到风浪的冲击而覆溺,全家60余人丧身鱼腹。

1928年,大通协记航业公司的“新大明”轮船自上海循规定航线驶往口岸时,被从上水驶来的日本商船“厚田第二丸”迎面撞击,致使船首毁坏,机器震毁,船体开裂。此时,违反航线行驶的“厚田第二丸”不但不救助,却急驶逃脱而去。“新大明”轮发出呼救后,适大达轮步公司的“大吉”轮到达,用钢丝缆紧扣住“新大明”轮,及时实施对船上旅客的救助。其他轮船也赶到救援。但在救出40余人时,钢丝缆绷断,“新大明”轮倾覆,不及救起的旅客随之沉入江中,“搭客、船员 遭没顶者365名,船货损失约数十万元”。这是沪扬线上海难事故中最大的一次惨案,也是长江航运史上罕见的海难事故。

1948年,从上海开往宁波的“江亚”轮在行驶中发生爆炸,此船应载2250人,但实际载客可能达4000人。除约900人生还外,其余均罹难,成为中国航运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空前绝后重大惨案。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共遇难442人,救起12人。

5. 日本游轮搁浅

自由号建成于1918年6月美国新泽西,不久就被美军征用,在美欧之间运送牲口和杂物。191年5月自由号退役。1940年11月,自由号再次被美军方征用,1942年1月,在巴厘岛龙母海峡被日本潜艇的鱼雷击中,最后被搁浅在图蓝本的沙滩上。1963年,附近的阿贡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把自由号再次送回了大海,船体倒向右侧。如今,自由号沉船离岸边只有40米的距离。最浅处的船尾部分不过3米深。成为巴厘岛潜水的一个著名潜点。

自由号沉船的潜水行程可问一下BaliScuba潜水中心。

Hash:902b9fdbb49e5961072646ed2a216609141bbec8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