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哪里?

答:

先扯两句题外话。

近日,日本制造业的丑闻曝光,网上有评论说,日本的“匠人精神”神话坍塌了。

有很多人拍手称快,幸灾乐祸,说:你们这些崇洋媚外的,怎么样,啪啪打脸了吧?

好像他们看不到,国内各行各业的造假事迹是多么层出不穷一样,好像他们吃的葡萄桔子都是“小时候的味道”一样。

五十步也好,百步也好,不因为人家不好而忧虑,而反思,反而因为人家不好而欢乐无比,

没有比这更丑陋、更阿Q的了。

任何所谓的“民族品质”,都是取其上而宣之。

我们还说中国人自古“勤劳勇敢,礼仪之邦”、那抽大烟的时候又怎么算?碰瓷倒地的、公交车为座位撕得天昏地暗的,是不是中国人呢?

所以我要说,即使出了这丑闻,我也仍然能在日本种种的社会细节中,看到更贴近“生活幸福感”的服务精神。

——能看到人家的坏,没有错,但,也请正视人家的好。

——好,前提结束,下面进入正题:

日本是能够在发行量非常少的DRAMA CD里以大型交响乐配置的国家。

不在乎事情大小,只要做就做到最好,这就是传说中的日式工匠精神。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职业平等精神。

用我们熟悉的话语来说:任何一个岗位,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之别。

但是今天的我们,似乎都不大相信这句话了。

而在日本的文化表相和文化产品里,我却常常能看到很多人,像相信脚下的大地一样自然地相信这句话。

在NHK72小时的纪实节目里,有这样的场面:一大清早,值了一晚上的班,在路边摊站着吃一碗关东煮的老保安,虽然穷,虽然是社会底层,但站得笔直的背影,面对摄影和采访,不卑不亢的态度,真让人感慨。

多数日本人,自豪于自己的工作,无论社会地位有多低。

这是我们曾希望实现的理想,但现在,我在环卫工人和出租车司机和家里保姆的话语和表情里,很少能看到这种尊严。

其次,工匠精神,真的是一种服务精神:为人,为自然,为众生。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尽可能想办法实现对方的梦想。

举例:

我是日本长寿综艺节目《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忠实观众。

不是希望自己的房子也改成豪宅什么的(这辈子怕是不可能了),

而就是想看,那些平民老百姓,在好不容易下决心挤出一笔预算,想把多年来忍耐的不便生活改善一下之后,经历种种惶惑不安,最终在新屋揭幕(该节目在改造前会听取委托人的意见,充分沟通,但在改造过程中,委托人会搬走并不到现场,为了最后收房时的惊喜)之时,遭遇到一生难以想象的大感动。

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感到后半生像在天堂,感到自己一定可以长寿,一定要跟家人好好地相处,精心守护这房子,以不负设计师改造之恩——这一切都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有的新婚夫妻,幸福得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因为“住得太舒服了”。

主持人在演播间里,往往也热泪盈眶:人幸福时的表情真美。

这节目让你觉得,当个室内设计师都不是为了挣那份钱,而是可以借此成为造福众生的菩萨。

——这就是匠人精神的最高体现。

那些预算少的家庭,总能获得意外之喜:

6坪睡6个人的房子、完全没有光线的房子、听障者的房子、照护90岁高龄老人的房子、失去心爱的亲人又没有阳光、让人失去生存乐趣的房子、商住两用各种不便的房子、冬天会冻死的房子、新婚夫妻住在仓库的房子、日益倾斜的房子、生了9个孩子乱 成一锅粥的房子。。。。。日本人的城市住房条件,多数是比我们要差的,但是一旦他们想改造,那些贴心的设计师,会让他们迅速产生“怎么变成高级豪宅”了的感觉。

至于预算多的,更有一种“千金难买这设计”的幸福感:

举一个预算费用提供得多的例子:(2600万日元,在节目中是非常高了)

物件298:5坪大要容纳二十人的家。

以下除了片头,只有文字描写,不截图了,希望诸君自行观看体会。

在这里稍稍概述一下:

一对老夫妻和三十多岁的单身女儿一起生活。女儿在家里开了一个私教,教珠算,20多个学生挤在5坪大的小空间里,严重影响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父亲说:当我在教室长桌上看电视的时候,会想,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于是,女儿下决心改造,想让父母的后半生生活和学生上课的条件都得到改善。

请看设计师为他们准备的,以下只是节选了改造之后功能的一小部分:

——全部无障碍空间,没有高低段差。

——老夫妻俩喜欢打高尔夫球,设计师为了让他们能在家里也享受到练习的乐趣,在家里的有限空间,为他们设置了迷你高尔夫球场!而且是室内室外共两个!室外可以练习 ,有照明,晚上也可以用!室内是在起居室的地毯上设置可以揭开表面的隐藏式洞杯,在角落的柜子里放置高尔夫用具,在功能上并没有侵占起居空间。

——为了不让高龄的母亲的脚部和腰部产生压力,设置缓冲性高的地毯。

——此外,设计师还专门跑到老夫妻常去的球场,专门研究球在果岭的滚动速度,最后挑选出一块滚动速度与球场草皮差不多的地毯。让夫妻俩在起居室的迷你练习,就有身临其境的实战感——而且,这并不是老夫妻的要求,是设计师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后,特别留心所致。

——家里面积小,所以橱柜的设计,转角死角处,楼梯下方,也进行处理,一点也不浪费(这种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是整个节目中最普遍的设计理念)

——为珠算教室设置了容纳二十人也绰绰有余的空间。窗外的樱花树,宜人的光线。过去珠算作业的时间计算,老师是用好多厨房计时器,为每个学生计时,手忙脚乱。如今设计师专门跑到外地的珠算教室取经,用电子屏幕计时器,新颖方便高科技。

——还为当老师的女儿设计了休息室,在休息室也能看到学生们的自习情况。

——其他的生活细节,无一不妥当。

而让人感到创意十足又赏心悦目又贴合这家实际的小装饰则如:

——用小院里的石头改制成的石质算盘珠,在家门口做装饰标记,还配有夜间照明装置,让人知道这是间珠算教室。

——算盘珠所放置的草屏,种植老爹喜欢的青苔,并配有自动洒水装置。

——设计师专门跑到以生产质量高的特色算盘为名产的兵库县,跟厂家免费要来了稍有瑕疵的一组漂亮算盘,在玄关入口处,用做照明灯罩,也是珠算教室内部的象征。此外,抓住这组“算盘灯罩”的把手,拿下来,竖起来,珠子自动落成几个字的形状:珠算上课日。挂在大门口已经设置好的钩子上,独特可爱又贴心。来上课的学生们会觉得心情愉快。

。。。。。。。。

看一下委托人的母亲在参观完新家后,对设计师说的话吧:

“您在设计中的贴心,无法一一尽数,但是我们都充分感受到了。透过您的设计,我们终于可以尽情享受接下来的人生 ”。

不善表达的老父亲面对女儿都很难吐出感谢的话,看到设计师之后就热泪盈眶,全程说不出话来。

像这样的场面,在这这长寿节目 说,是多不胜数。

我想,所谓工匠精神,归根结底,就是把心放平,为人服务。

虽然我是在日本,对此感受得最多。但是深深觉得,这种精神应是属于世界的,是每个人都该学的。把那些“你的、我的”都放下,最快乐的生活,仍然是那种,看到自己的努力,令别人高兴的生活。

至于说为什么日本文化中,这方面会比较突出,这是跟历史上的社会制度结构有关系的。在相关的其他题目中再继续聊吧。

大师风范、艺术人生:做一个乐于工作的匠人川村元气的新书《乐业》着实是一本让人惊艳的“敲醒沉睡世人”的书,在人人疲于工作、不得不工作的年代,他却与12位日本顶尖艺术大师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询问他们为什么在七十岁、八十岁还能继续、积极、主动工作的原因,好比享受生活一般享受自己的工作。这12位大师分别是:山田洋次:编剧、导演泽木耕太郎:作家杉本博司:摄影师,艺术家仓本聪:脚本家、剧作人、导演秋元康:编剧、作词家、作家、导演、艺人宫崎骏:动画导演、编剧作家糸井重里:散文家筱山纪信:摄影师谷川俊太郎:诗人、剧作家、翻译家铃木敏夫:编辑,制作人横尾忠则:插画艺术家坂本龙一:歌手、曲作者、音乐制作人、演员、钢琴师

乔布斯有一句超经典的语录: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的著名诗句中提到:出生,,死亡,人生不过如此。用川村元气的话来说,人生无非就是:出生、工作、死亡。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须要做的事情。有的人为了生存、生活、工作而工作,而如12位大师一般,也有人乐于工作。他们不认为工作是苦痛,而更是一种幸福,自己幸福,也为他人和世界带来幸福。而这12位大师的工作态度都有3个共性特点:

第一,找到“就是想做xx事”的强烈的使命感在动漫《灌篮高手》中的某一集,三井寿向安西教练说:教练,我想打篮球。这一句话也是这些大师们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我们的惊醒。大师,也是匠人,他们专注于一个领域,不辞辛劳、呕心沥血的打磨一件作品,直到问世后,取得了世人的掌声和瞩目。如宫崎骏的多部作品。但大师们自己却并不觉得作品多么的惊艳,他们只是想把它做好,做出自己想要的、满意的、理想中的样子。而这份“想”的冲动感、责任感、使命感就是驱动大师们一生成就、快意人生的最根本的动力。比如,书中的大师仓本聪24-28岁时在广播站工作,但他想写一本能拍成电影的小说,但广播站的工作太忙了,根本就不会有时间。而他的愿望却又如此的强烈,于是,每天睡2两个小时,整整4年时间。白天上班、加班、晚上熬夜写小说,4年,终成《假如世上没有猫》。他自己调侃道,当时直接写到自己神经衰弱,长期连续地2小时睡眠,也就是年轻时候能顶住。而宫崎骏大师为什么会退隐,不再创作新作品,根本原因在于他要求每一幅画都要自己调整,即使是助理帮忙创作了非常完美的底稿,但最终稿一定是宫崎骏自己动手完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师的体力、视力等等都已经跟不上了。正如作者在采访结束后离开了他的家,没走多久就听到后面传来劈柴的声音,原来是宫崎骏大师在拿着斧头劈柴。他写到:我久久凝望着那个背影,渴望感受那双手所能感受到的痛楚和幸福。这就是大师 的“工作态度”。

第二,坚持主动学习,主动寻求突破一切的成长都源于一个人的主动。而学习,是最好的体现。山田洋次说,学习就是丝毫不差的照搬和模仿。学习一定是有老师的,不管是真人老师还是书籍知识,最好的学习就是模仿已有的成功的模式。就好比书法中的临帖一样,想联系书法,先临摹名家名帖,直到能达到了名家的水平,再寻求突破,从而超越名家,把自己打造成名家。当学习到一定程度,主动寻求突破,坚持努力则成了绕不开的话题。秋元康大师说:不要害怕失败和风险,主要具备了返回原点重新来过的能力就好。本质也是跌倒一次并不可怕,100次跌倒有101次的爬起来就好了。这与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元素特别像,一遍一遍的打磨玉器,不能出错,错一点,整个玉器就没了,但谁还能不犯错呢,错了,挨打一顿,重新来过,成长永远伴随着痛苦,但当大器终成之时,幸福与成就感却早已盖过了当时的痛苦。

第三,团队与伙伴的力量是乐于享受工作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既需要单打独斗的能力,可以在没有团队和外部的情况下独自成长和进步。但在志同道合的伙伴支持下,实现1+1>2,一个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走的更远。泽木耕太郎是一位非常好的作家,但仅仅书写的好并不能成名,而必须要有设计、编辑、宣传等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部畅销经典的著作。非常喜欢泽木耕太郎将团队与婚姻的对比。他说一个男人要在35岁前结婚,二人的婚姻其实也是一个团队,有结合、有争吵、甚至有分离,团队也如此,团队中有合作、有分歧、甚至有解散。经营好的婚姻,或许对经营一个好的团队同样有帮助,而经营好的团队同样对经营好的婚姻有帮助。工作与生活,其实本来就是同样的道理。最后,网上有很多关于职场、工作的文章和书籍,也有如乔布斯一般各类成功人士看似鸡汤的鼓励和话语,但川村元气的这本《乐业》,却从日本匠人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更优质的解答,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如何权衡工作与生活?或许,最好的答案就是:将工作看成是自己的生活。工作上的成就就是生活中的幸福,为了工作而努力,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乐于工作、享受工作,在工作中体验紧张、激情、沮丧、落魄,这才是快意的人生!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的男人!欢迎关注我的公号:千城撩书。

Hash:b94b77d5b024c8ffa6c00e2c6e075ddc0122237f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