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琉森湖景点介绍 瑞士琉森湖在哪里

导读:瑞士琉森湖景点介绍 瑞士琉森湖在哪里 1. 瑞士琉森湖在哪里 2. 瑞士有哪些湖 3. 德国琉森湖 4. 游瑞士琉森湖感言 5. 瑞士的琉森湖简介 6. 琉森湖畔在哪里 7. 琉森在瑞士什么地方 8. 瑞士的琉森湖

1. 瑞士琉森湖在哪里

瑞士,一个天赋壮丽自然景色的国家,有现代化并充满文化气息的无污染城市,紧随时代的脉搏,以友善及好客而闻名于世。她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多山的国家,与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列支敦士登接壤。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美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旅游和酒店业非常发达。瑞士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未受战火侵扰,是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一贯中立的立场。瑞士的首都是伯尔尼,其他大城市如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等也是闻名世界。瑞士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在工商业及旅游业方面,英语仍是通用的语言。   地理   瑞士地处西欧的中心,人口700万,是个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以日耳曼人为主,其余为法兰西人和意大利人等。官方语言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居民中还通用英语。瑞士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气候随着地理位置而变化,谷地温和,高山严寒。瑞士的最低气温在零度左右,最高气温为二十五度。   人口   全瑞士人口约为六百五十万人,分散在全国23个州内,而其面积有41,000平方公里。比较起香港的六百万人处身于1,067平方公里之中,瑞士的人口密度可算很低。而居住于瑞士的人口大致上分为四个种族:德国人、意大利人和Romansh。   天气   瑞士地处北温带,境内山多,四季分明,相对湿度不高,气候凉爽,经常呈现多变化的山岳气候。根据地势高度不同,其气温亦各有不同。最和暖的月份是7月,但在低处的温度绝不超过20℃,冬季是在12月至1月期间,经常下雪。每年平均雨量充足,而在海拔2,500尺以上的雪绵带,会有冰原及大冰河。   经济及社会   瑞士首都伯尔尼(Berne),是全国的行政管理中心。苏黎世(Zurich)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日内瓦(Geneva)和洛桑(Lausanne)为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瑞士政局稳定,经济高度发达,为传统的工业国,瑞士国民平均收入比起其它欧洲国家高,收入来源自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观光旅游,钟表制做,机械工业、化学原料、食品加工以及农业产品。金融、贸易业十分发达。工业以机械,钟表和食品加工最为著名,旅游业素负盛名。瑞士的酒店管理课程在世界上十分知名,院校所颁发的文凭均受世界酒店业的认可,每年都吸引不少海外学生前去修读。另一方面,瑞士在推行国际运动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瑞士社会主要由四种民族组成,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及Romansh,而这四个民族的语言亦为瑞士的国家语言。而在宗教信仰方面,信奉天主教的人占大多数,其次是基督教徒。位于瑞士德语区。   教育部目前只承认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也是唯一一所被瑞士联邦政府承认的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酒店管理学院,该校被称为世界酒店管理掌门人,为酒店管理类第一.   对世上每位父母而言,子女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是家中的头等大事。即使本国的教育体系已经很完善,父母们仍然希望送孩子到海外留学,籍此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阅历。由此,很多国家纷纷创办起高质量的,可直接向海外招生的学校。同样,瑞士于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男女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服务,通过学习,也为他们将来踏上社会取得成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位希望留学海外,并有志于学成后在国内或世界 其它地方开创事业的中国年轻人,当您在斟酌比较哪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最符合自己的学习要求时,请别忘了把瑞士也考虑在内。   因为瑞士具有下列几项独一无二的优势:   由来已久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及现代化的,且不断更新、变革的教育设施与教学手法,均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地理上处于欧洲的中心位置,赋予了瑞士浓郁的国际化氛围,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高效运转的基础设施具备世界一流水平。   高品位的生活。   洁净清爽的环境,壮丽秀美的景色。   气候宜人。   在瑞士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整个瑞士教育体系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象瑞士一样,为您提供从幼儿园阶段到研究生阶段如此广泛全面的教育,而且每个阶段都会为您营造一份国际化的学习氛围。   简 史   1291年8月1日,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三个州在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秘密结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国之始。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制定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   教 育   教育事业由各州管理,自筹经费,自编教材。全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有十所高等院校,其中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和洛桑高等工业大学直属联邦。1998/1999年度九年义务教育学生79.8万人,高中及职业学校学生29.8万人,高等学院学生15.5万人。   名 胜   日内瓦湖(Lake of Geneva) 又名莱蒙湖,西欧名湖。似一弯新月横在瑞法边界,湛蓝的湖水终年不冻,湖中壮美的人工喷泉高达150米,沿湖公园四布,别墅连绵,并可远眺勃朗峰雪景,堪称人间仙境。花钟以日内瓦湖畔英国花园内的最为著名。钟面随季节变化而改变色彩,无论骄阳似火还是风雨交加,鲜艳芳香的时钟总是准确运行。   琉森 被誉为森林与湖水相映的美城,距苏黎世约60公里。卡贝尔桥、琉森湖等是主要游览景点。从琉森攀登皮拉特斯雪山,将饱览瑞士的雪山风光和森林之秀色。   少女峰(Jungfrau) 一译荣弗劳峰。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壮观的高峰之一,也是欧洲最高峰之一。位于瑞士中南部。   苏黎世湖(Lake of Zurich) 瑞士最深、最美的山地湖泊之一,有"湖中之王"之称。位于瑞士北部.   瑞士的经济发展   1.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达95%。森林面积120万公顷,覆盖率为全国面积的25%。   2.经济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士先后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许多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经济组织。虽然迄今它还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但已是联合国一些机构的成员,其中有些机构就设在瑞士。1992年12月6曰,瑞士公民对欧洲经济区   走进古村落触摸活化石 2007五一·黄金周盘点 走进地下铁赏独特风景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协议进行投票表决,结果公民投票未能通过,从而使瑞士处于欧洲经济区之外。   战后以来,瑞士经济是在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情况下实现较为迅速的增长的。在战后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增长阶段,也有70年代初期以来的停滞阶段;虽然在此期间,瑞士爆发过两次主产过剩 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率有3年绝对下降,其中1975年甚至下降了1.3%,然而从总体上看,战后至今,瑞士经济的增长还是比较迅速的。从1950年到1986年,瑞士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倍,每年平均增长3.2%。 1986一199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86%。然而,1990年以来,瑞士经济也受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1991和19 92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0.8%。失业严重困扰西欧各国,许多国的失业率达到两位数,个别国家甚至超过20%的时候,瑞士的失业率仍长期处于1%以下,80年代以来才略微超过1%。1991年瑞士失业人数为39200人,失业率为1.3%;而上年的失业人数为18100人,失业率为0.6%。   瑞士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也是很突出的,虽然在70年代最初几年,消费物价的上涨率较之于五六十年代高,个别年份(1974年)甚至达到9.8%,但总的来看,1987年的消费物价只比1950年上涨2.3倍,平均每年上涨3.3% 。1988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消费物价上涨率均呈负数。目前瑞士已经成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据《欧洲管理论坛》的调查,近些年来,瑞士的国际竞争能力仅次于日本,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居第二位,1988年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7260美元,超过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一位。   3.经济概况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政府尽量减少干预,吸收大量外籍工人从事工资较低的劳动。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受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自1991年开始,瑞士经济已连续6年停滞和衰退,陷入3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失业率持续上升,国家财政状况恶化。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农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6%。长期以来, 瑞士政府相当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业长期实施补贴政策, 诸如发放补助金, 对山区提供特别补助, 对主要农产品提供价格补贴; 限制和减少蔬菜和水果的进口;对农民提供无息贷款;支持农业的机械化和专业化;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   重视农业知识普及。 因此,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自给率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肉类基本自给, 奶制品自给有余,谷物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3以上。瑞士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的产值占 农业产值的3/4到4/5, 主要饲养牛、猪、羊和马匹。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和水果。   农产品产量统计   (2).工业概况   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 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 钟表、机械、化学、食品等部门。瑞士素有"钟表王国"之称。从1587年日内瓦生产手表迄今的400多年中, 一直保持着在世界钟表业的领先地位。近几年, 瑞士钟表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和发电设备。机床、精密仪器、仪表、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化工机械、食品机械、印刷机械也很重要, 近些年来, 打 字机、计算机、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生产的发展十分迅速。食品工业的产品主要供国内需要, 但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和浓缩食品在世界也享有盛誉。化学工业也是瑞士工业的重要支柱。目前, 药品约占化学工业产值的2/5, 染料、农药、香脂、香精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很重要。   (3).服务业概况   瑞士旅游业发达, 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 银行业和保险业是最大的部门, 旅游业长期保持稳定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为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95年):3620亿瑞朗;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51275瑞朗;   国内生产实际增长率(1996年):-0.7%;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4916瑞士法朗;   通货膨胀率(1996年):0.8%;   失业率(1996年):4.7%;

2. 瑞士有哪些湖

瓦楞湖是瑞士的一个较大湖泊,面积24.19 平方公里,大约2/3的水面位于格拉鲁斯州,1/3的水面 于圣加仑州。

瓦楞湖堪称瑞士最静谧的湖泊,湖泊的湖水呈现令人陶醉的深蓝色,由于周围树木繁茂,这里的空气清新,山头上时刻悬挂有大多的白色云彩,青山、绿水、蓝天和白云组成了最美的人间画卷。雅致的湖泊和湖泊周围的迷人景致使其成为众人观赏的对象,成为亲近自然,沐浴清风的理想之地。

环湖漫步较为流行,很多游客喜欢和心爱的人围绕着静谧的湖泊漫步,也有人骑着自行车绕湖一周,感受湖泊周围的山山水水。

由于湖水清澈见底,游泳也比较受欢迎,在湖畔的长椅上晒晒温煦的太阳也成为一种时尚。

3. 德国琉森湖

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传说在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从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4. 游瑞士琉森湖感言

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月光曲》,即《c小调钢琴奏鸣曲》。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做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全曲包括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速度很慢,令人想起月光穿过层层云雾,照射到地面上的样子,让人感到有点悲伤,音乐听起像是有人在轻声吟唱。

第二乐章是一段轻快的舞曲,与第一乐章的情感形成对比,通过幽雅轻盈的曲调,带给人温暖,快乐的感觉。第三乐章速度很快,与第二乐章有紧密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迥然不同,由于速度不断加快,你会感觉到热情在爆发,犹如人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人从心底发出来的倾诉声。

在尾声部分音乐由快变慢,好象是人的心情达到了沸腾的顶点,然后音乐变得沉寂起来,再慢慢结束全曲

1。在音乐作品中,《月光》首先让人想到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原题为《升C小调奏鸣曲》,作品27号之2),然而这却是历史与他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贝氏原作并无“月光”这一标题,但H.F.L.雷尔斯塔勃(1799~1860)因乐曲第一乐章而想到了卢塞恩湖上的月光,因为为之定名“月光”。德彪西的《月光》(clairdelune)原属《贝加莫组曲》(SuiteBurgamasque)第三乐章,但作品实在太美了,以至人们常常将它单独抽出演奏,久而久之,便忘了其 正出处。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可称是名副其实的“音画”。人们对王维的诗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借用这一评价,德彪西的作品可以当之无愧地称“曲中有画,画中有曲”了。然而,要做到这一步又谈何容易:曲是流动的时空,画是凝固的瞬景。

但大师毕竟是大师,他放弃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作为其表现手法,转而汲取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绘画派的技巧,并将之实践于自己的作品中,以朦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让听者进行音—画重构。代表作中最典型地体现这一方式的便是《月光》。也正因为《月光》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以至于直到今天,现代派的作曲家们仍未能写出,至少未能写出广为流传的描摹月光之作。

德彪西处理《月光》的方式无疑是特别的。

2。如果说“静”是贝多芬月光的最大特点的话,那么“动”便是德彪西月光的精髓所在。在他的音乐里,月光如水般倾泄,缓缓流淌,充盈整个房间。德彪西的音符是有些离散的,打散了旋律。

然而散而不乱,像是溢出的水银在地板或是台阶上走走停停。每一个音符,都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

贝多芬的月光是月光下流淌的故事,那流畅的旋律将故事娓娓道来;而德彪西的月光就是月光本身,一夜倾城。

3。

就以月为题的音乐而言,德彪西的《月光》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比之“否定叙述逻辑”的《春江花月夜》似乎应该说都是“肯定叙述逻辑”。但是,同样是“肯定叙述逻辑”,德彪西的《月光》似乎还处于“六朝抒情小赋”的境界,而贝多芬的《月光》则已经是以“兴”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唐诗”、“宋词”。

窃以为,贝多芬的《月光》比德彪西的《月光》似乎又要“超越”一些。

为了说明以上的论断,下面将就德彪西的《月光》和贝多芬的《月光》做一些必要的展开。

****

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法国著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名曲《月光》,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却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

对于这首印象派的名曲,笔者所能诉诸于笔端的,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印象”:所谓“月光”,对于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而言,似乎既有外视之景致的意识印象,又有内心之思绪的波澜起伏。

对“月光”的“印象”和“人心”的“思绪”之间的“比拟”,也成为德彪西《月光》的主题。

同样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德国著名古典、浪漫派作曲家贝多芬的名曲《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也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

对于这首《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笔者所能诉诸于笔端的,也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感受:所谓“月光”,对于贝多芬而言,似乎更适宜于心灵的沉潜。

如果说:德彪西的《月光》,乃是因“外视自然景致”而引起了印象的变幻;那么,贝多芬的《月光》,则是因“内审心灵世界”而升华了英雄的情操。此,正是中国诗论所谓的“兴”。

与贝多芬之“阳性”的《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相比,《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首“阴性”的乐曲。

当白昼过去,事功平静之后,朦胧的月光,使英雄内视自己灵魂深处的梦幻、诗情、渴望、欲念,并谋求某种心灵的平静。贝多芬的《月光》,乃是英雄的内心独白,乃是伟人的沉思感悟。这里,艺术表现的主要形态,应该是“兴”,而且在“肯定叙述逻辑”之中酝酿 狂热的追求、炽烈的行动。

正因贝多芬的《月光》第一乐章乃是英雄的内心独白、伟人的沉思感悟,随之而来的第三乐章那种被苏联音乐美学家、音乐史学家加拉茨卡雅在其《西欧音乐名作》一书中形容为“烈火般的抗议”、“愈来愈狂怒地冲击”、“以可怕的力量爆发”出来的“愤怒、抗议和热情”,才不至于显得突如其来。

正如加拉茨卡雅所说,这是“从抒情的哲学沉思”向“斗争”和“行动”的转变。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曾引贝多芬的名言:“我是替人类酿造纯醪的酒神,是我给人类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据此,似乎可以把《月光》第一乐章比作“酒神”酿造的“纯醪”,而把《月光》第三乐章比作“纯醪”导致之“人类精神上至高的热狂”。

贝多芬之“汹涌的感情”,的确如加拉茨卡雅所说,具有无比“辽阔的空间”。那种把乐圣贝多芬的《月光》仅仅视作“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所谓“音乐美学”、“音乐哲学”(参赵鑫珊《贝多芬之魂》),与此岂可同日而语。

4。在西方音乐中,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属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

两者都简称“月光”。音乐界认为,前者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事实如此。但近二百年来,贝多芬这首作于1801年的曲子,始终被人们称为《月光奏鸣曲》。

1801年,在完成了《#C小调奏鸣曲》之后,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标题的贝多芬没有给这部作品取任何名字,只是在口头上称它为“幻想风格的奏鸣曲”。

当然也就不可能把它其中的第一乐章叫做“月光”什么的。他为谁“幻想”?为一个叫“茱丽叶塔伯爵夫人”的女人。贝多芬和她有过一段恋情,作品是为她而创作的。那么为什么近百年来一直称它为《月光奏鸣曲》呢?始作俑者是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勒(1790~1860)。

他说,听贝多芬这首曲子,老叫他想起“瑞士流森湖上的月光,像湖面上荡漾的小船那样的情景”。

后来的故事就编的更美。说是贝多芬某天晚上在维也纳散步时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作品,其中一段总弹不好。敲门而入,看见一个瞎眼睛女孩坐在琴凳上,贝多芬深为感动,当即作了示范,当主人知道这就是他们景仰的贝多芬的时,非常激动,恳求贝多芬再弹奏一曲,那瞎眼睛女孩说,她的哥哥是个穷鞋匠,他们没有钱买他的音乐会昂贵的门票,贝多芬马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这时窗外的月光皎洁,万籁聚寂,静夜中只有风儿轻轻掠过树梢的声音。贝多芬闭上眼睛,缓缓的弹奏出这首他即兴创作的曲子,人们因之称它为《月光奏鸣曲》。

据说,这后一个故事是一个无名作者杜撰出来的。当时的出版和剧院老板也懂得炒作,为了扩大。

作品的影响,他们努力宣传这个故事。这个乐章本身就非常美,加上这个故事,《月光奏鸣曲》就这样被认可而广为流传了。虽然此后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鲁宾斯坦试图努力纠正这种误导,说“在音乐上,月光要用朦胧、梦想、和平、温柔的手法来表现,而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彻头彻尾是悲剧性的。

我不以为然,起码对我来说是相反的。正是月光的标题帮助我感受到那宁静的月夜,正是那宁静的月夜使乐曲最终落脚到想要表达的那种隐隐的哀伤之中。

贝多芬写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的时候的确非常哀伤:他失聪了。对一个作曲家,有什么比失去听力更为不幸呢?1801年11月16日他在写给他的朋友威格勒的信中说:“我在这两年里过的是怎样孤独与悲哀的生活,你是无法 象到的:我的耳疾好像是一个幽灵,到处阻挡着我,我躲避着一切人,好像是一个厌世者。

尽管《#C小调奏鸣曲》第二、三乐章仍然反映出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决不屈服它”的一贯风格,但第一乐章确实是悲哀的。贝多芬自己之所以叫它“幻想风格的奏鸣曲”,很清楚,他想说对茱丽叶塔伯爵夫人的感情无非是一种“幻想”而已。

他深深为自己的耳疾悲伤。

明知如此,人们仍然要固执地把它和月光联系在一起。因为寂寞、宁静的月光确实能把人导入一种哀伤的情绪之中。不管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也好,还是“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漂泊感也罢,一轮冷月导入的哀伤和贝多芬因患耳疾的哀伤是同样的一种心理态势。

殊途同归:都是哀伤。

同是月光,古往今来,不管是外国的作曲家或是中国的诗人,作品可因不同的主观感受和意趣各异,大相径庭。这无疑和每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有决定性的关系。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的《明月之光》就是一支风格迥异的曲子。

《明月之光》原是受象征派诗人魏尔伦(1844~1896)同名诗歌影响写成的。1884年德彪西赴意大利留学,其间游历了意大利北部的贝加摩地区,那里美丽的风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旅行归来,读到魏尔伦的《明月之光》,激发冲动,写成了《贝尔加玛斯克》组曲,其中第三首就叫《明月之光》,表达的就是贝加摩月色给他留下的印象,因其更具独立性常作为单独的曲目演奏。

乐章一开始的感觉就是,皓月清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积雪如银,整个天地剔透如水晶;夜空如黑色的天鹅绒般舒展着,稀疏地坠着钻石般的星星,月下的原野安详而舒坦,野风阵阵,树叶沙沙。德彪西充分发挥了音乐的创造能力,不仅能使人“看”到作曲家描绘的月夜美景,同时会和作曲家一起进入一种美好的沉思。

奇怪的是,这不是月光带给人的那种忧伤感,而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豁达,是“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静寂美,甚至是“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回忆。

两种月光,两种感情,这是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决定的。贝多芬表现他的哀伤,一开始用了长达四小节的缓慢引子导出悲剧性的主题,发展而成呻吟、呜咽了。

表现为右手的旋律部分逐渐破碎几乎消失,只剩下三连音的伴奏音型均匀流动,仿佛就是内心那无言的伤痛。

绘画中有“亮色”之说,音乐中也有“亮音”。三度音程就有明亮的感觉。会使人想到那皎洁晶莹的月光。悠长的旋律线和平稳的节奏,再加上与色调柔和而明净的和声融合在一起,达到的就是一种清幽、静寂的效果。

着便是德彪西的“月光”和贝多芬的“月光”的不同之处。

生活中谁都不愿哀伤,但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它常常变成了一种美丽,这是一个奇怪的美学现象,更不用说显示生活中本来就很美好的事物了。

贝多芬和德彪西的“月光”同时被人喜爱就是这个道理。

5. 瑞士的琉森湖简介

贝多芬德国著名钢琴家,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对欧洲音乐艺术的革新与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月光曲》指《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该乐曲一共分为三个乐章:

1、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 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2、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奏鸣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

3、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

6. 琉森湖畔在哪里

中档档次。艾戈勒是一款起源于瑞士琉森湖畔的卢塞恩的知名手表品牌,不仅有着专业的瑞士制表工艺,而且还有着非凡的创作团队和先进的机器设备。目前,艾戈勒手表所推出的手表系列也非常多。 艾戈勒在腕表界虽算不上是一款高档手表,但如果要论机芯的话,艾戈勒的机芯却是不错的。艾戈勒的机芯是独立ETA机芯,这类机芯在瑞士中是一种高端的等级。故而在机芯方面,艾戈勒手表对比其他小众品牌会更有优势。 它的设计非常大胆,无论是凹入式累加器,还是凸起式阿拉伯数字刻度,亦或者是纤细的指针都非常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它纯正的瑞士风格和精湛制表技艺。 瑞士知名品牌(AGELOCER/艾戈勒) “Codex/寇德克斯” 系列腕表拥有诸多迷人细节,方形表盘个性时尚,打破常规,搭载品牌自制的CAL.A3350全自动机械机芯,由上百个精细零部件组成,内镶27颗红宝石轴承,配以双向上链系统和Incabloc避震系统,让其走时更为稳定精准。 并具有卓越的防水和强劲夜光功能,沿袭瑞士制表传统设计的特色,具颜值与性能表款的全部必备条件,内修其里,外耀光华。

7. 琉森在瑞士什么地方

卢塞恩位于瑞士的中部,坐落在罗伊斯河与卢塞恩湖汇合之处。城市依山傍水,到处浓荫绿地,风景如画,被公认为是瑞士最美、最理想的旅游城市。卢塞恩可游玩的地方很多。除了著名的廊桥之外,另有具备巴洛克宗教建筑特色的耶稣堂教堂,哥特式风格的芳济堂,热闹的市政厅,保存最好最长的欧洲古代防御工事穆塞格城墙,狮子广场与狮子石雕,留有2万年前冰川遗迹的冰河公园等各具特色的景点。而在卢塞恩最惬意的莫过于在卢塞恩湖上乘游艇观光。郁郁葱葱的草木与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峰层次突出,人字形屋顶的农舍与优雅的花园别墅相间于湖旁,望过去就像织锦上色彩明晰的画面。伴随着湖上清风吹拂,绝对的清新赏目。建于1333年的这座200余米长的古老木桥,横跨在罗伊斯河上,是卢塞恩市的象征,也是瑞士古建筑中的瑰宝。桥的特殊在于它的上面修建了木头屋顶,因此又称廊桥。1993年8月曾遭火灾,致使木桥一半被烧毁,不过在火灾第二年后,即重建复原卡贝尔木桥的美丽。木桥外侧种有色彩艳丽的天竺葵花,湖上天鹅水鸟悠游,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桥的横楣上绘制了百余幅宗教历史油画,内容多是卢塞恩市历史知名的英雄人物和大事件。在桥身中央的地方有一个八角形尖顶建筑,名为水塔,中世纪时是观察敌情的瞭望台。水塔下部在水中的地下室曾被用作监狱、档案馆和藏金库。水塔现在成为游客最爱在此留影的地方。这两座建筑在水中一横一立,入夜在彩灯的映照下非常浪漫,正好构成奇妙的景致。

8. 瑞士的琉森湖

贝多 的《月光曲》,即《c小调钢琴奏鸣曲》。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做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 全曲包括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速度很慢,令人想起月光穿过层层云雾,照射到地面上的样子,让人感到有点悲伤,音乐听起像是有人在轻声吟唱。

第二乐章是一段轻快的舞曲,与第一乐章的情感形成对比,通过幽雅轻盈的曲调,带给人温暖,快乐的感觉。

第三乐章速度很快,与第二乐章有紧密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迥然不同,由于速度不断加快,你会感觉到热情在爆发,犹如人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人从心底发出来的倾诉声。

在尾声部分音乐由快变慢,好象是人的心情达到了沸腾的顶点,然后音乐变得沉寂起来,再慢慢结束全曲

Hash:deb237642c700eca3e2398890efd45205850b9e4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