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哪景区有篝火晚会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

导读:三江哪景区有篝火晚会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 1.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 2. 三江篝火晚会时间 3.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图片 4. 三江侗族节日活动 5.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视频 6. 侗寨篝火晚会 7. 侗族篝火晚会图片 8. 江口寨沙侗寨篝火晚会 9. 三江侗族歌舞表演 10.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时间 11.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描述

1.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

  桂林最大的风俗就是吃桂林米粉,另外有一些节日,也算是风俗吧。  侗族花炮节: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  举办地:桂林市侗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花炮节那天,侗族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  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  禁风节:农历正月二十日  举办地: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  活动介绍: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  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壮族歌节:农历三月初三  举办地:桂林市壮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方式多样。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恭城桃花节:每年三月  举办地:恭城县  活动介绍: 每当三月,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恭城县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桃花节期间,村民们载歌载舞,以舞会友,以花传情,“赏恭城桃花,住生态家园,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游客踏青观花,领略春的浓烈气息的绝佳去处。  恭城桃花节历经四届。主会场一般设在大岭山桃园。这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恭城,赏西岭桃花、品桃花美酒、唱桃花歌曲、跳瑶族傩舞、尝瑶乡美食。(如去参观盛况,交通参考大岭山桃园之交通)  瑶族龙胜红衣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  举办地:桂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县  活动介绍: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一年一度,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龙脊山下。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还会举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等传统节目和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民间体育活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壮族牛魂节:农历四月初八  举办地:桂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县  活动介绍:又称脱 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  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人们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当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农历七月十三日----十五日  举办地:桂林市资源县  活动介绍: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  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  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苗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日(猪日)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苗年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在秋收结束以后。  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  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  桂林山水旅游节:每年十----十二月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为了在每年旅游淡季(十---十二月)举办年度性国际旅游节活动。1992年开始举办山水旅游节,旅游节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也加深了桂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桂林旅游的发展。

2. 三江篝火晚会时间

一、赶苗场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二、赠带节

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三、羊马节

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人们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

四、赶秋节

流传天秀山县。每年立秋日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会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关于赶伙节的起源,传说是古时候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为民寻找心爱的姑娘,便将一人坐的秋千改制成八人坐的秋千,吸引远近的人们都来荡秋千。在秋千场上,他终于找到了心爱的姑娘。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要聚到一起荡秋千。年复一年,便形成为赶秋。

五、苗年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

苗年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芦笙踩堂在本寨芦笙堂举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参加。先由小芦笙手吹出一阵短促的笙曲,接着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 们则穿着百鸟衣,戴着银首饰,银花冠翩翩起舞,银佩的脆响和着笙歌,交织成节日动人的旋律。

六、吃新节

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新节”。

七、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四月八的活动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广为盛行。

八、跳香会

跳香会流行于吉首、古丈、泸溪和沅陵一带,举行此会时,以跳舞为主,兼及其它游艺活动。

九、捕鱼节

捕鱼节是贵州中部独木河及南明河两岸苗族的节日。独木河发源于云雾山,在贵州境内北流至尤里、福来交界处与南明河汇合,再北流注入乌江。这个节日最初是在播种插秧需要水时,苗族人民在河边祈祷龙王降雨的求雨节,但年长月久,就逐渐演变为捕鱼节了。

节日时期各地不一,从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鱼而有威信的“渔头”商定。届时,青壮男子都要前往山上采集树叶作“闹药”,到河中闹鱼捕鱼,妇女则在家中备办腊肉、香肠、糯米饭和酒。中午时,全家老少都穿着盛装,携带酒肉到河边进餐。食毕,男吹芦笙。女唱山歌,尽兴欢乐。到夕阳西下时,才带着鲜鱼回家,另设宴招待亲友或以鱼馈赠他们。

十、吃信节

吃信节,是贵州省合江县包寨一带苗族人民的节日,历时四天,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信”(戊)日(根据干支纪年计算)。届时,远嫁他乡的苗家姑娘,极尽梳妆打扮,穿着如花似锦的衣裙,佩戴琳挪满目的银饰物,满“载”节日礼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乡亲。

十一、花山节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场"或"桃花",是贵州省西部、中部,云南省东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日期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节前,几个苗寨联合产生花山会的三人领导小组,连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场在地势平坦的风水宝地。

十二、砍火星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干贵州关岭一带。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值年。循环轮流轮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会心酒"。

十三、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节。在农历三十晚上,家人团聚,不许外人打搅。他们用半掩门放鞭炮以示此时来人不许入内。初一清晨继 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恶。人们用两手做栏牛、拦羊状,嘴里说、“赶牛,赶羊……”以示六畜兴旺,然后吃年饭。初二开始身着盛装的苗家人走乡串户,互相祝贺节日。好客的主人对来宾要敬酒三杯。家家洋溢着节日的欢乐。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还要举行“踩花山”、“并牛”等活动。

十四、晾桥节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苗乡寨头的传统节日,也叫“二月二”。相传寨头人原住在也雾山,因寨头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进寨头。搬家那天,龙也要跟着搬,但石屏河水挡住了龙的去路,于是寨里的构罗(长老)们商议一下,决定架桥把龙接来,因龙象征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这座桥就修了十二个桥墩。桥修好了起名为“接龙桥”,桥是农历二月初二造的,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这一天寨头苗家十二房各抬一头猪,在桥上宰杀。

十五、爬山节

苗族的爬山节亦称“爬坡节”,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的三月下旬里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举行。届时居住在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炉山上,他们在山上对歌斗雀,歌山人海,热闹非凡。青年男女边唱歌边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一路春风一路歌,苗族的飞歌、情歌、酒歌、古歌洒满山坡,最先到达山顶的被誉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们的青睐。

十六、挑葱会节

这是湘西保靖县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会。每年的清明节,苗族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葱刀,男青年拿着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对歌择偶。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葱会”。

十七、祭鼓节

这是苗族的传统祭祖节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传说,人类的妈妈“妹榜妹留”是从枫树的树心里生出来的,他们死后还要回到枫树里去,人死后灵魂也要回到老家去才得安息。祖宗的老家在树心里,木鼓就是象征祖宗安息的地方。后来祭祖,“祭祖”喊成了“祭鼓”了。沿袭到现在祭鼓就是祭祖了。祭鼓是以“缰略”为单位举行的,一个“缰”是一个始祖传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族,他们共同敬奉一个认为祖宗的灵魂住在里面的木鼓。祭鼓节那天,每家准备一头水粘牛,也可以几家准备一头,或买些牛肉。先放牛角斗,几百头牛一起角斗,场面是很壮观的,然后再宰杀敬供。按习惯,不论是来庆贺的亲友,还来看斗牛的客人、过路的商贩,一律留下,不准走,人越多,主人脸上越光彩。

十八、跳花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关岭地区。这是关岭地区苗族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节日。据说是为多年不生育的夫妇们举行的娱乐盛会。现在远超出这个范围。节目多在正月举行,为期三天左右。白天,吹芦笙、口弦,唱歌跳舞。晚上,对歌,谈情说爱,老人围在篝火旁饮酒畅谈。参加者有时上万人,男女老幼竞相赴会。

十九、斗马节和白龙坡节

融水西北部山区的安太、洞头、四荣、香粉、安陲等乡苗民喜欢斗马。每当苗族欢度传统节日时,都少不了斗马活动。1987年,融水县人民政府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斗马节。斗马这一天,村寨笙歌震天,铁炮、粉枪齐鸣。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兴高采烈,跳起欢快的芦笙舞。这时精神抖擞的苗胞,牵着各自的马,从四面八方云集斗马场。斗马,是两匹公马相斗,每次只斗一对,胜者留在场内,继续相斗,以胜败场次多少论高下。

二 、拉鼓节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族的传统节日。每13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十月。关于拉鼓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鼓原在天上,人间和天上的人可自由来往。天上过拉鼓节,勇朋夫妻应舅家邀请,到天上看拉鼓活动,并从天上要来了鼓。鼓声一响,豺狼虎豹逃跑,蚊虫远飞,人们得到年的丰收和宁静的生活。另一传说是雷公与英打仗,使世上的树木全烧光了,山岭光秃秃的。豪良为了找到树种,不辞劳苦,长途跋涉,最后找到杉树种回来种。后来,苗山才有绿油油的杉林,他却变成了花牛树。人们感激豪良造福于人类,便砍一节花牛树制成鼓,拉进寨里,好似请豪良回到村中,同男女老少共同欢乐。于是便有了每隔13年举行一次的拉鼓节。

二十一、跳花

又称跳场、跳年、跳厂、跳月、跳芦笙等等。名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青年男女交际活动形式。这类形式的活动,古代曾流行于绝大部分的苗族中。现在贵州地区除了松桃、铜仁、务川、道真等地已消失外,其他地区仍旧。时间多在正二月间,有的也在其它月份,如毕节大南山也是正月初三到初五,贵阳花溪的桐木岭是正月初八至初十,惠水乌流河是正月初四到初六,长顺竹林山是正月初六到初九,广顺周围是正月十一到十三,平坝县羊昌河为正月十二至十四,晴隆、普安一带是正月初一到十五,水城南开是二月十五。参加者都是未婚青年,其余是参观者。届时,男的打扮时髦,女的穿着艳丽,共同跳芦笙舞。以此作为媒介,互相认识,谈情说爱,以后就经常接触,互相走访。

二十二、芦笙节

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

二十三、姊妹饭节

是典型的“东方情人节”,充满温馨浪漫的色彩。这是台江县施洞和革东两地苗族每年必过的节日。施洞一带为三月十五日,革东一带为二月十五日。

二十四、龙舟节

是清水江畔的苗族人在五月廿四至廿七这四天过的一个重大节日。关于清水江苗族龙舟节的起源,有一段神话般的传说。

二十五、除恶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黄平施秉两县的苗家照例要过“除恶节”。

3.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图片

  桂林最大的风俗就是吃桂林米粉,另外有一些节日,也算是风俗吧。

  侗族花炮节: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

  举办地:桂林市侗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花炮节那天,侗族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

  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

  禁风节:农历正月二十日

  举办地: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

  活动介绍: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

  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 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壮族歌节:农历三月初三

  举办地:桂林市壮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方式多样。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恭城桃花节:每年三月

  举办地:恭城县

  活动介绍: 每当三月,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恭城县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桃花节期间,村民们载歌载舞,以舞会友,以花传情,“赏恭城桃花,住生态家园,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游客踏青观花,领略春的浓烈气息的绝佳去处。

  恭城桃花节历经四届。主会场一般设在大岭山桃园。这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恭城,赏西岭桃花、品桃花美酒、唱桃花歌曲、跳瑶族傩舞、尝瑶乡美食。(如去参观盛况,交通参考大岭山桃园之交通)

  瑶族龙胜红衣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

  举办地:桂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县

  活动介绍: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一年一度,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龙脊山下。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还会举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等传统节目和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民间体育活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壮族牛魂节:农历四月初八

  举办地:桂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县

  活动介绍: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

  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人们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当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农历七月十三日----十五日

  举办地:桂林市资源县

  活动介绍: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

  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

  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苗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 (猪日)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苗年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在秋收结束以后。

  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

  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

  桂林山水旅游节:每年十----十二月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为了在每年旅游淡季(十---十二月)举办年度性国际旅游节活动。1992年开始举办山水旅游节,旅游节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也加深了桂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桂林旅游的发展。

  节庆期间,举行展示桂林风采的文艺晚会;开展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种旅游新线路的推介和考察以及各种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举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和交易会等。

4. 三江侗族节日活动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尝新节、斗牛节、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等。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

5.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视频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景区面积188 平方公里,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它是前往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四姑娘山,米亚罗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  这里远隔尘世,谷深峡幽,风景绮丽。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原生画卷。这是一片我们身边最后的净土!这是一片离成都最近的“香格里拉”!  这里生长着世界最大的珙桐群落。它为中国特有,整个花型如白鸽展翅,被世界誉为“中国鸽子花”,又因为白鸽公主和珙桐猎人的忠贞传说而被当地人称为“爱情树”。这片和大熊猫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面积达30000多亩,正在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除了珙桐,这里还生长桫椤、龙血树、楠木、红豆杉、连香树、人参、野核桃、紫荆、银杉树等2000多种珍稀植物。  这里是大熊猫的集中分布地。在景区的西部毗邻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高山上,活跃着近百只野生大熊猫。其数量占整个保护区的60%以上。金丝猴、云豹、野牛、黑叶猴、岩驴、梅花鹿、角雉、锦鸡、天鹅、雪鸡等400多种珍稀动物以及3000多种昆虫和大熊猫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生物种群聚集地。  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羌族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炎帝神农所属的姜姓氏部落,即已成为人类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部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中,羌族创造了辉煌独特的羌文化,并构成了华夏民族和藏缅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今天,仅存在四川岷江流域的羌民族还保留了许多先辈的文明。历经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房和邛笼仍在雪山下矗立;被称为世界桥梁先驱的悬筒和溜索仍在峡谷上空摇荡;万物有灵的原始 拜仍在转山会和羌历年上作人间主宰;没有文字的羌族文学仍在老人的口中说唱传承;美丽招展的羌女仍倚在门口刺着传奇的羌绣;呜咽着的羌笛和着欢乐的沙朗仍在跳过岁月的迷茫;羊皮鼓与猴皮帽仍在释比戏中跃动闪现。原始、神秘、奇特、智慧,如咂酒历久而弥香。当乘坐景区森林小火车随马儿归来并美味一顿羌餐以后,围着熊熊的篝火,拉住美丽羌女的小手,唱着古老的羌歌,跳起欢快的羌舞,撕块浓香的三江烤羊,喝口醇厚的羌族砸酒,顿会忘乎所以,溶入远古梦境。  这里是奇石巨树的世界。无数突兀的巨石点缀在重峦叠嶂之中,“猴耳岩”、“飞来峰”、“万卷书”、“青蛙石”、“关刀石”、“切刀岩”如鬼斧神工;数不清的直径数米的巨树构成了一片片的独木森林。杜鹃、香楠、珙桐、连香、桂花、兰花形成了一处处的香海、香路、香山。成片成线的树上树、树中树、倒长树等不时隐现。更有石树共生,石上树,树上石,树中洞,洞中树,藤绕树,树绕藤,自然界的共存共荣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里是离成都最近的科学考察基地。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演示了自然界的无穷奥妙,无论是用“植物王国”还是“动物宝库”来称呼这里都丝毫不过分。作为龙门山地质公园的一部分,这里同样可以告诉你地球和宇宙的规律;既有志留记的“玉龙飞天”、二叠纪的枕状玄武岩、三叠纪的鱼鳞状水成波浪、侏罗纪的巨厚洪积扇型砾岩、晋宁期的花岗岩等岩石类型;也有切刀岩的泥盆及珊瑚、腕足、层孔虫等化石分布;还有白石沟冰爆,南海子溶蚀湖、猴耳洞、暗河、盘龙齿状山、沼泽湿地等各类地质地理现象。再加上九龙山进出西川的古马道,水磨黄龙寺、永定石碑万寿台,连山坡灌瓦大界,漩口回澜塔,吊钟岩岩刻,刘氏百代兴隆碑、四圣庙、盘龙山国民党抵挡红军的山顶堡垒、美国运钞机坠毁现场等历史人文景观。这无一不是追寻宇宙和历史进化的证据。  这里是探险者的胜地。不管是攀岩、漂流、溪降、穿越、溯溪、滑翔、科考、行军、野营、生存挑战、定向运动,还是这里特有的轨道滑行、羌族溜索等都可在三江找到天然的魅力舞台。残忍狡猾的各种毒蛇,神出鬼没的豺狼、黑熊、云豹,无孔不入吸血成性的旱地蚂蝗,随时威胁着你的生命;悬崖绝壁、峡谷深涧、雪山沼泽不断地考验你的勇气;群鹿饮水、熊猫戏竹、水懒嬉戏、盘羊惊跃、天鹅雁行、兀鹫俯冲、锦鸡信步又让你感受森林的灵气;高山彩池、阴阳植物、飞瀑流泉、霞光日出、香海花径、落叶蹊路、草地成床、星空作幕、采天补地、吞云吐雾、最终让你获得惊险之余的慰藉。

6. 侗寨篝火晚会

 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个地方,让人魂牵梦绕,那是天地间上苍一次唯美的独白————引语  不曾去想天有多高  灵韵黔川令人多一份暇想  蜿蜒的山路如同天堑  我想神仙或许也曾住过的地方    也许因为神秘  才会有那么多的传说  质朴笑脸刻出的幸福  轻轻背篓  那是背出幸福的摇篮    不曾去想地有多大  灵韵黔川让人多一缕眷恋  秀水青山滋润一方生灵    伞下的侗寨篝火依然、侗歌依旧  即使土地再过贫瘠  都阻挡不了对生活的热爱    看看那翩跹的舞蹈  听听那醉人的歌谣  袅娜的炊烟  那是最美的见证    不曾去想海有多宽  灵韵黔川使人多一份感悟  山是歌的舞台  水是人的柔和    川前的瀑帘描述着人们真情的流露  举起酒杯酣畅淋漓  唱曲山歌游荡于世    不知这离天堂有多远  若你来  便明白离天堂有多近    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个地方  让人魂牵梦萦  那是上苍最美的独白

7. 侗族篝火晚会图片

篝火晚会开始了。我站在高处俯视下面,只见中间有一团烧得正旺的篝火,旁边是由许多人们拉起的大圆圈,里三层,外三层,真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人们欢笑着谈论着,手拉手得跳起了舞,看着人们亲切地样子,我不由自主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我们手拍手,肩碰肩,高声大喊,学蛙跳,真是快乐极了。

8. 江口寨沙侗寨篝火晚会

你没有说你的出发地,所以只有大致线路到达梵净山后套票290(门票110+观光车20往返+索道160往返),大概大半天时间可以游览完,然后可以游览山脚下的亚木沟景区,距离梵净山的山门6公里左右,晚上可以选择住在梵净山山脚下的农家乐,集中在坝干和寨沙,旺季的周末晚上均有免费的篝火以及歌舞表演在寨沙侗寨;

如果需要游览铜仁的周边,可以选择九龙洞和苗王城,大明边城很垃圾,建议不去;

梵净山距离凤凰古城80公里,如果自己开车1小时就可以到达;

梵净山山门到镇远古城200多公里,开车大概2个半小时;

梵净山山门距离西江千户苗寨400公里,开车4小时左右

9. 三江侗族歌舞表演

芦笙、木叶、牛腿琴、琵琶。

三江鸟巢《坐妹》是中国首部侗族风情大型实景演出。

该演出将侗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服饰文化、耶歌文化、笙舞文化、婚俗文化等与国内顶级舞美及现代声光科技如全国最大最复杂的LED梯式视频和1000盏高科电脑灯相结合。

10.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时间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在每年的春季举行,是鄂伦春人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届时人们带着好酒好肉及帐篷等物,举家骑马到预定地点参加活动。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白天举行赛马、射箭、射击、摔跤和唱歌、跳舞、讲故事、下棋、玩木牌等文体活动;夜间在篝火周围请萨满跳舞,祭神祭祖。古伦木沓节并非是单一的祭神祭祖日,其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瑟宾”为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鄂温克人狩猎胜利时举行的部落庆典。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人从狩猎生产逐渐转化为游牧和农耕生产,庆典内容也由祭祀山神演变为赛马、射箭、摔跤、歌舞、宴会等活动。瑟宾节在中国鄂温克族曾经中断,1993年在第三届鄂温克族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确定每年公历6月18日为鄂温克族的共同节日“瑟宾节”,将驯鹿定为吉祥物,每年举行一次。

朝鲜族流头节

朝鲜族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起源于古代农耕时代。“流头”为“东流水头沐浴”,即到向东流的河水中洗头沐浴,祭拜农神与祖先,净身驱除杂鬼,祈求丰收与健康。主要活动有:“流头荐新”,祭拜农神与祖先仪式;“食流头面”,驱除杂鬼避邪;“东流水头沐浴”,驱除身体不洁不祥;“设流头宴”,农人纵论农事,文人吟诗作赋。

满族颁金节

满族颁金节是满族族名诞生纪念日。颁金节是满汉语合成词,“颁金”是满语诞生之意。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皇宫大殿颁旨宣布将女真族改为满洲族,辛亥革命后又简称为满族。为了纪念满族族名的诞生,满族人将农历十月十三定为颁金节,进行庆祝。每届颁金节必备3项内容:讲述历史 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进行萨满舞表演;食用满族特色饮食(喝豆汁、吃瓤肠、粘豆包、杀猪菜和4个压桌碟)等。

达斡尔族“库木勒”节

库木勒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达斡尔人的春季狂欢节。“库木勒”即达斡尔语“柳蒿芽”,是达斡尔人喜欢吃的一种野生植物。传统的库木勒节民俗活动包括:达斡尔族民族歌舞表演、达斡尔族传统竞技、游戏、野外品尝库木勒汤、野餐酒宴、篝火晚会,其风俗形式原始古朴,民风浓烈,风情独特。现在将每年五月末、六月初的一个星期日,定为达斡尔族“库木勒”节,届时达斡尔族同胞穿上节日盛装相聚在嫩江草原欢庆佳节。

11. 三江侗族篝火晚会描述

连州客家人的婚俗转播  过去,连阳地区客家人实行的是包办婚姻,男婚女嫁以媒妁之言父母包办为主。近亲不通婚,同姓同房不通婚,大部分人例行一夫一妻。但也有近亲姨表、舅表通婚的,一些富裕人家也娶二房三房妻妾。而不少穷苦人家却娶童养媳,即在儿子童孩时期,通过父母包办,为其接一个女孩回家,养至十六岁即为其圆房成亲,减少经济开支,简化婚事手续。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包办有两种手续,一种是媒人上门撮合,一种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媒。当媒人征得双方父母首肯,即把女方的年庚八字送到男家。男家请算命先生查对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论证。如果双方五行相克,如水克火、金克木,即水火不相容,水灭火;金属刀斧砍树木,不得了,婚事告砍。如果金生水、水生土,土生木,或金命与金命比和,即为贵,亲事就有希望。  接着,男方把双方八字相合的喜讯用红纸折柬写上,送鸡酒到女家定婚,协商礼金、嫁妆等事宜,把婚事敲定。然后,男方又请风水先生讣课择日定下迎亲日期,再用红柬通知女家,互相作好准备  男婚女嫁是人生一大喜事。临近婚期,男女双方都用大红请柬邀请各自之亲戚朋友光临。各自也准备酒宴、迎亲、送嫁等事宜,大户人家还得成立理事会,选一个老成文化人当“总理”,指挥一切。  女嫁婚前两个月,就得置办嫁妆,如做箱柜、水桶、脚盆等。新娘即赶做鞋多双,为新郎以及未来的家公、家婆等人做好一双布鞋,一是显示女绣才华,二是表示尊老孝心。临嫁前三天,女方邀几个姑娘、嫂子聚于闺房哭嫁,按照传统的曲调配特定的内容,实质是唱“曲嫁歌”,内容非常广泛,有对父母哭的,威谢父母的生育之恩和难舍之情;有对兄弟姐妹哭的,历诉同胞骨肉离别之情;有对嫂子、叔侄哭的,衷心致谢他们平时关心爱护之情;有对乡亲和家乡的热爱,哭诉故土难移之情;还有是哭骂媒人,倦骂媒人如何缺德管闲事、欺骗人等等。总之,逢人便哭,以人而异,这些形式和内容形成婚俗文化、民间艺术,祖辈相传,用于教育新人,颇具现实意义。她们的长辈听了哭唱之后,都要劝说一番,说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家立业是好事情等等。母亲、姐妹、嫂子等人在劝哭时也用哭嫁歌,互相动了真情,便哭成了一团,十分炽热。  到了出嫁前一天,男方即派人送“礼担”到女家,礼担里除了鸡酒、猪肉、衣衫、布匹以及各种利是钱之外,还有谷米、红枣、花生、青菜、柏子叶,象征“早生贵子,百子千孙”。  迎亲这天一大早,男家新郎先拜祖先,然后由媒人领取,请一个有子有女的“好命”大嫂作为牵新娘之人以及近亲姐妹弟弟等,八音吹打,抬着花轿前往女家迎亲。女家早已准备婚宴,早饭之后,举行出嫁仪 。这时,新娘已打扮一新,由送嫁嫂拖拖拉拉出厅堂,跪拜了祖先,再哭哭闹闹拖拉出门,到了轿前更是撞轿踢轿而不肯上轿,要送嫁嫂,近亲嫂一推一拉塞进花轿,也还哭闹。这种形式既有礼教习俗又有真情流露,颇具人文景观。  迎新路上,由一个“命好”的大汉手舞一把“斩妖刀”,胸佩“照妖镜”,拖着一条三尺九寸长的含枝叶的杉树走在前头,为新人“驱邪除妖”,后面相继的是新郎、花轿、迎新弟妹、送嫁弟妹、挑礼担、挑嫁妆等一干人马逶延而行。有的大户人家除了请八音吹打还请金狮队,十分热闹壮观。  迎新队伍回到男家,早有人在放炮竹、接礼担。大吹大擂一番之后,牵新娘的大嫂把新娘牵下轿来,跨越放有九双筷子九只酒杯的圆米筛,跳过火盆才进厅堂,意思是祝福一对新人齐头齐尾、地久天长、圆(完)美到老,家庭兴旺。  结婚大喜,贺客如云,送对联、送镜画、送红包、烧炮竹等等,不一而足。  婚宴开始,新郎新娘一起拜祖先、拜天地、拜父母、拜长辈,由牵新娘嫂向新娘介绍身份,这叫结婚拜堂,长辈们都给一个红包表示祝福还礼。婚宴入席,“总理”安排一男一女敬请男女双方的长辈、舅父坐上席。婚宴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有十六至二十大碗的,山珍海味齐全。一般人家起码得办十二大碗,其中鱼丸、红烧肉、豆腐、竹笋、花生等是不能少的,象征团圆红旺富裕、生子添孙等兆头。  婚后三朝,新婚夫妇带着鸡酒回娘家拜祖先,客家人叫“转三朝”,然后才回家过日子。  客家人过去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一嫁一娶花了不少钱财,素有“娶亲做屋、三年吃粥”之说。加上“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旧礼教的约束,离婚现象极少发生。  离婚再嫁,婚事从简,一般不请八音,不坐花轿。有坐轿者,乃坐两人抬的“兜子”,即用双杠扎竹椅有盖无栏的笼轿。婚宴也没有一定的规格。但,离婚再嫁不受歧视。

Hash:6a20d433a4efc3f00b8ab01d6df3f874f196bfcb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