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是哪个朝代的?

导读:三星堆是哪个朝代的? 三星堆文化产生于何时何地 中国四大古文化遗址是什么?

三星堆文化不属于任何一个朝代。三星堆独立存在,古蜀国与中原商王朝并无任何藩属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王国。三星堆文化存在于中原地区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和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具有强烈的巴蜀文化特征,因此大部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是中原文化之外的古蜀国文化。

三星堆遗址属于新石器晚期,青铜文化时期这两个阶段,正是因为具有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所以在考古界将其名为“三星堆文化”,例如出土的青铜神树、人面像等等,都表现了古蜀国对祖先以及自然生灵的崇拜,还体现了鲜明又神秘的宗教色彩。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夏朝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距今有约4000年的历史;信史中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历史距今也只有3600年。这对于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形象无疑是不大相称的。而三星堆,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将我们的历史向前推到了4800年前,而它自己只不过是默默地位于富饶的四川盆地,默默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灵魂的滥觞……因此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不是因为传说中的炎黄二帝,也不是因为夏、商、周,而是因为我们有三星堆及良渚。

就目前掌握的文物及史料来看,古蜀国与中原商王朝并无任何藩属关系,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方国。在目前发现的商朝甲骨文中,记载有很多商朝军队与蜀人作战的事件,但大多都是有始无终;在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少量作为战利品的商朝贵族使用的兵器、权杖和刻有商朝文字的器物,古蜀国的强大可见一斑。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见金沙遗址)、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人类遗址重地,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流之一。

三星堆文化产生于何时何地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中国四大古文化遗址是什么?

1、《殷墟甲骨》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王都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以殷都区小屯村为中心,横跨洹河(今安阳河,注入卫河),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公元前14世纪,商汤的第九代孙盘庚即位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直至帝辛纣灭亡的273年间,殷地一直是商朝后期的统治中心,因此商朝也称殷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从这里迁走大量殷民,商都逐渐荒芜,成为一片废墟,故名殷墟。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经有关学者察访,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点,即今安阳小屯村。1928年,在前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领导下正式开始考古发掘。

殷墟是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见于《史记・殷本纪》的商王朝正是因为有了殷墟 成为信史。殷墟是中国最早由中国学术机构自行组织的科学发掘地点, 因此又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1961年3月,殷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指1930年在内蒙古居延地区的城障、烽燧、关塞遗址发掘出的一万余枚汉简,别称居延旧简。之后,于1972年至1982年间,又在居延地区发掘出土两万余枚汉简。

由于汉代时纸张数量有限,居民仍习惯在竹木上写字,多为木简,少数为竹简,居延汉简书体为隶书章草,内容多为修筑边塞、兵制、屯田、置亭燧所遗屯戍文书,也论及市易,如《居延汉简甲乙篇》记有“用马五直二万”,“其平宗马直七千”的记载。居延汉简纪年简最早者是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最晚者是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

甘肃省文物部门分别于1972、1973、1976、1980、1982年对居延遗址进行过5次调查,于1973-1974年、1986年进行过正式发掘。居延地区前后总共出土汉简32037枚。其中1973年在肩水金关的关城遗址发掘出《永始三年诏书册》,在甲渠侯官遗址出土了《塞上烽火品约》木简17枚。

3、《敦煌经卷》

敦煌经卷,又称敦煌遗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总数约5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最早的是前秦苻坚甘露元年(359年),最晚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

这些图书由犹太裔英国人斯坦因带回到英国,目前敦煌文献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等;1910年入藏京师图书馆时只余8000余件。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为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来到敦煌,以14块马蹄银取走24箱文献及5箱绘画、织锦与其它艺术品[6]。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来到莫高窟,用大量银子换取了6000余件写本和200多件古代佛画与丝织品。伯希和还在第464窟发现一批元代回鹘文遗书。

1905年俄国人奥布鲁切夫,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人,先后从莫高窟买走了大量的经卷。这些文物至今流散至海外的达3.5万件,约占所有文物的三分之二。

1909年8月22日,学部左丞乔树楠命陕甘都督毛实君封存莫高窟藏经洞。1910年,朝廷命新疆巡抚何彦升将敦煌遗书运至北京;押运官傅某至北京后,不直接向学部复命,暗中把车队赶进何震彝私宅;何震彝与岳父李盛铎,还有刘廷琛、方尔谦等四人,翻阅了车上全部的敦煌遗书并取走。

8000余卷敦煌遗书,被官员截留不少;这些文物经过儒官的精选,都是上等文物。除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之外,流失海外的敦煌经卷目前英国国家图书馆藏13000余件,占三分之一;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0800,亦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他还有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700余件。

4、《明清档案》

明清档案分为内阁大库档案、军机处档案、内务府档案、宗人府档案、国史馆档案、清宫中各处档案和清各部院衙门档案等。其中,除大部分为汉文外,还有满文老档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档案。

民国年间,这批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档案,历尽了各种磨难。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将部分明清档案约40万件运到了台湾。在那儿,档案受到了良好保护,并有专人整理研究。解放后,新中国政府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为档案馆,直接归属档案局管理。五十年代,档案馆将遗存各地 的明清档案全部接收回北京。我国现存明清各种档案约计1000万件。

Hash:21a75ef8d79fd7ee4e900ca67a1849939b9bdebf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