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风景,人情,品德作业,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东民俗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民俗特色尤为显著。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习俗最为突出。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事象。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

生活习俗

1. 饮食

山东日常饮食风俗,整体说来属于北方类型,其鲜明的个性、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和烹饪技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菜肴风味被誉为中国四大风味菜系之一,被冠名为“鲁菜”,享誉海内外。山东日常饮食、节时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日常饮食习俗,是与人民大众生活最为贴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像。

面食山东大部分地区民众的饭食,以面食为主,主要有馒头、包子、饺子、烧饼、面条、蒸饼等。

山东各地还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油条,在山东主要是作为早餐。济南等地群众称油条为“果子”,煎饼果子、豆汁油条,都是老济南人传统早餐。

米食山东省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适合大稻生长,生长周期较南方更长,一般稻米品质也优于南方稻米。新中国建立后,种植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主要在鲁南、鲁西南地区,较为出名的有黄河大米、鱼台大米等。

2. 居住

山东居民有散居、四合院、三合院、府第、庄园等多种居住形式。

散居院落不设院墙和大门,不与左邻右舍相连,但一户一台,户和户之间界限分明,每一个房台是一个单独的院子。这种散居院落多见于黄河滩区和鲁西北平原地区。

四合院以正房或北屋为中心,形成后院和前院格局,有些后院设后门,前院有东西厢房。胶东地区有的地方是在西厢房位置盖猪圈和厕所,在南侧临街地方盖南屋。临朐一带四合院有大四合、小四合、二进院、三进院等。大四合院,有正房三间,正房两头各接两间,称为厢房。建厢房的位置,各建三间房称为住房,南屋三间为厨房,东南建大门两间,西南建猪圈和厕所,总称为“栏”;小四合院,正房三间,两头各建厢房一间,建厢房的位置各建住房三间,南房两间或三间,大门和栏各一间;二进院,是将大四合院的大门做两道门,前面另辟一小院,另开大门;三进院是大四合院的连续。

三合院有正房、厢房,而无南屋,鲁西南一带称之为“簸箕房”。莱州的“耳朵包着头”,将正房的山墙一侧留出空地,盖起厢房以遮掩正房的山墙。

3. 服饰

服饰民俗主要指衣帽穿戴。服饰从最初保护人类安全舒适渡过春夏秋冬,并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直至融入审美的服饰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服装款式,赋予了不同的服饰内涵,并逐渐与社会、政治、礼仪等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使服饰民俗的信息量包罗万象。

衫俗称褂子,多为棉布制作而成,如用麻布或夏布制作成的也称麻布衫或夏布衫,有大襟和小襟之分,一般是用布扣。

夹袄为春秋季节的上衣,为一表一里的对襟小褂。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由针织内衣所代替,外衣多由中山装制服或国防服、学生服、工作服等代替。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西装、衬衫很快成为城乡人民的日常服装。

大襟棉袄多为老年人的冬 ,用一根长布带扎腰。对襟小棉袄,表里间为棉花。同时还有一种及膝或稍过膝的棉袄,保暖性好。

背心男性夏秋季时的简装,以白细布做成,有对襟和右侧开口两种。

4. 交通

山东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国家级公路干道横穿东西,纵贯南北。市县之间为干线公路,县内为县道公路。山东公路可直通到乡镇和村庄,达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山东高速公路网境内铁路也四通八达,如津浦铁路、胶济铁路、烟济铁路、近几年建成的京九铁路等,都是有名的铁路干线。

5. 方言

山东话是山东人独有的文化遗产。山东话虽然属于北方话,但在发音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以北京话、东北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差异较大。

Hash:9d535a205a2aaac005635be07f8e3602d9d8047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