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文物景点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

导读:上海历史文物景点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 1.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 2.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图片 3. 上海 古迹 4. 上海历史名胜古迹 5. 上海 历史古迹 6.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有哪些 7.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介绍 8. 上海人文古迹 9. 上海历史古迹景点 10. 上海文物古迹旅游景点 11. 上海文化古迹

1.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

崧泽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城东约4公里处,地处太湖地区,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遗址。

崧泽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其历史可上溯至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定数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矛、青铜钺、青铜削等兵器、农具和小型工具,丰富了上海地区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962年,崧泽遗址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图片

上海的历史悠久,是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说起上海的历史,从春秋时代说已经存在。目前,上海已经是国家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众多历史古迹。

海派的对立面是京派,海派和京派象征着申国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

京派是传统的,海派则是叛逆的标新立异、中西结合的产物,充满浓郁的商业色彩和民间色彩。

  年开埠以前上海从属于江南文化,并渊源于长江流域江浙的古吴越文化。海派文化传承了吴越文化的亲水性特征,以及其敏感和细腻。

对其他文化体现出一种宽容的姿态,善于接受新鲜文化因子,形成海派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开埠后大量自南而来的浙江人和自北而来的江苏人构成上海主要的原因;移民群。吴越文化大胆开放的冒险性格及雄健恢宏的拓边精神构成了海派文化的开创性特征。

之后西方文明又于此首先登陆华夏大地,上海由一个小镇迅速蜕变为全国的商业经济重心,中西大汇融的海派文化随之渐趋形成。

  上海文化在外来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之间,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敢于打破成规,锐意革新,广采博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成为海派文化的精髓,并体现于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

3. 上海 古迹

上海动物园内的巴西狼生态展区、天鹅湖、企鹅池、孔雀苑、蝴蝶馆等也都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 太阳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黄浦江上游泖河与太浦河交汇处

4. 上海历史名胜古迹

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7月,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内,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这是一栋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现在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地址:兴业路76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

门票:免费需预约

沪江大学近代建筑群

军工路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沪江大学,大学曾建校舍、教职工住宅和辅助用房近60幢(所),现保留了35幢沪江大学时期主要建筑,是上海保存较为完好的教会学校建筑群。这些建筑多为清水红砖砌筑,两坡红瓦屋面,风格统一,或处于绿树浓荫之中,或与现代建筑相晖映,是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景观。其中尤其以思晏堂、思孟堂、思雷堂、女生三堂、湛恩纪念图书馆、思魏堂等最为出名。

地址: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开放时间:学校开放期间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杨浦区图书馆

杨浦区图书馆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传统中国建筑风格和现代化结构体系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该建筑有三大亮点:一是大堂屋顶彩绘,部分彩绘是原件,其他彩绘按原件复 制,地板也是80多年前的。二是二楼中厅的一扇门叫“孔雀门”,是1934年的原物,那时候没有焊接,全部依靠铆钉将铁铆在一起,非常之功,显非常之特色。三是门楼为歇山二重檐形式,楼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附以华丽檐饰,四周平台围以石栏杆,非常气派。

地址:杨浦区长海路366号

开放时间:9:00-21:00,每周五上午闭馆,下午12:30开放

参观方式:免费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是宋庆龄女士生前的寓所。故居主楼是一幢白色的假三层欧式建筑,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由一位希腊船主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宋庆龄于1949年春迁居于此,直至1981年去世,这里一直是她眷恋的家,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原状陈列呈现了宋庆龄生前在此工作、学习、会晤等生动场景。

地址: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

标准门票:20元

姚光故居

上海南社纪念馆是姚光故居。姚光(1891-1945年),出身金山望族,世代书香,曾为南社主要领导人之一。故居为清末民初建筑,硬山顶,坐东北朝西南,四进院落,有前后4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总占地面积1855平方米。

地址:金山区张堰镇新建路130号

预约方式:电话预约57212910

半岛1919文创园

在园区里,历经百年尘世,昔日的纺织机、传送轨道和钟楼等历史元素都得以保留。还能看到1919-1932年间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集合中式、日式和欧式风格于一体,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法,并注入现代元素,既保留了老厂房、老建筑的历史特色,又使老厂房焕发出了新生命。

园内还有一处婚纱摄影和电视、电影取景热门打卡点——10号楼,建设于1933年。该幢建筑最大的特色在于现保留了原发电厂20吨锅炉基座及出渣口,同时大楼西侧广场保留了一条大型运煤输送带及原煤堆场防塌墙。

地址: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项家宅院

闵行区星河景苑内,有两幢相连为一体的西洋小楼,人称“项家宅院”。这座极富海派特色、中西合璧的建筑,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项宅的建造者为当地历史文化名人项文瑞之子项镇方。项家原是徽商,以经营茶叶为业。后投身实业,先后办过油墨厂和火柴厂等企业,被当时人称为“火柴大王”。

长廊、花式铁护栏、弧形雕花挂落,这座百年老宅如今内建了“闵行老街展览馆”,面向公众开放,为参观者讲述着老街的故事。

地址:闵行区新闵路481弄29号

马勒别墅

如果你曾经经过延安中路和陕西南路的交界处,一定会被这座位于市中心的童话古堡所吸引。1926年,英藉犹太人商人马勒依据女儿梦境中的样子,建造这座童话般的城堡。从外观看,它酷似一座迷你的欧洲古堡。高耸的挪威尖塔、中式的琉璃瓦、老虎窗还有独特的三层纵横墙,镶嵌着彩色琉璃砖,从三面望去,是迥然不同的美,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如今这里是衡山马勒别墅饭店。

地址:静安区陕西南路30号

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因为现在楼里还有人居住,所以大家也只能远观。关于武康大楼乃至武康路的种种传奇,你都可以在大楼旁边的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得到解答。

地址: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

上海 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俗称“志丹苑遗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工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闸年龄已经700岁了,在这片1500平米的地下王国中,竖立着10000多根木桩。这里也是市区里唯一原汁原味的古迹。博物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部布局紧凑精致。走进场馆,拾级而下,才渐渐靠近这座埋藏于地下7-12米的遗址。

地址:普陀区延长西路619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09:00-16:30

门票:免费

上海科学会堂

上海科学会堂成立于1958年1月18日,“科学会堂”四个大字是在其成立伊始,由时任上海市长陈毅亲自题名。科学会堂的主楼坐落在南昌路47号,为上海法国总会旧址,是一幢建于1917年的混凝土木框架结构的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并结合新艺术运动的装饰,拥有约6000平方米的花园,是沪上典型的法式历史建筑代表。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雁荡路84号

宝山孔庙大成殿

宝山孔庙大成殿始建于1747年,多次重修,原有牌坊、棂星门、泮池、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儒学门、仪明伦堂、尊经阁等。抗日战争时皆被日军炸毁,仅存大成殿。

宝山孔庙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四周环有檐廊,檐柱间有0.48米高的砖砌栏凳。殿前有月台,长15.9米,宽9.2米,三面环立花岗石栏杆,饰浅浮雕云纹。月台前为御路、台阶,御路石雕单龙抱珠图案,两侧置石狮2对,正门前有棂星门留存下的抱鼓石1对。孔庙大成殿自2015年修缮后,改为“大成书院”,不定期举办展览与讲座。

地点:宝山区友谊路1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

广富林文化遗址

广富林文化遗址是目前经考古发现的上海29处遗址中内容最丰富、最具保护与开发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同时,收建了少量苏浙徽的古建筑,主要作为展示空间。众多展示和功能空间,压入地下和深藏水中。广富林众多专题展示馆,具有复合展示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原生态保护的古遗址农耕生态文化,感受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三座“漂浮”着的水下博物馆、藏着千年历史文物的富林塔,满满都是历史回忆!

地址:松江区广富林路3260弄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40元、50元

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

位于苏州河畔的华政长宁校区,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地方。它的前身是被誉为“东方哈佛”“东方剑桥”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始创于1879年,至今已经有140年历史。校园不算大,但别具一格。风格鲜明的西式校舍建筑夹杂着些许中国传统建筑,古朴而典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部分建筑在学校开放期间,可免费入内参观。

地址: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

开放时间:学校开放期间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放生桥

建于明代的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联拱石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全长70.8米,宽5.8米,结构精巧,形状美观。放生桥长如玉带,状如彩虹,5个半圆形桥孔变成完整的圆孔,相映成趣;旧称“井带长虹”,是当地著名的“十景”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

地址: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内

5. 上海 历史古迹

最老的老街——仓桥

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松江中山西路的西隅,因建有明代漕运粮仓仓城而得名。从明代始,仓城一直是松江府漕粮的重要储藏地,也是漕运的始发地。河流纵横交错,沿老市河而建的桥梁、宅第、店铺、庙宇鳞 栉比,成为当时松江府城西谷阳门外又一市井热闹中心。大仓桥是一座高10余米、跨度 50余米的五孔拱形大石桥,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原名“永丰桥”,后因桥南为松江府的漕运仓城,而被称之为“大仓桥”,是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

最具文化气息的老街——商榻

商榻老街位于商榻镇,青浦西北部,是所谓商人下榻之地。商榻原本属于昆山市,当年为了加强对淀山湖的管理,才划分到沪。镇上有商周、金周公路通过。商榻老街并无出奇之处,但因为这条不长的老街有一位鲍益良老师,专门组织他的同好唱“宣卷”。他们四处演出,又在老街上专门 画了这种地方戏剧的介绍,因此十分引人注目。鲍益良自己开办的民俗艺术馆是其他老街见不到的景象,他几十年来创作的“宣卷”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最有教育意义的老街——青龙

青浦的青龙老街隐匿在纪白公路旁的塘湾村(原陈岳村)里,当地人称这里是“旧青浦”。史料记载,旧青浦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旧称青龙镇,建于唐代。青龙老街很短,只有约200米。在青龙老街的尾端,墙上有迄今为止保存较好的两条新四军宣传标语。一条内容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另一条内容是“我们要和平,反对内战”。两条标语一条书写在土地庙后墙上,另一条则书写在旧青浦小学后墙上。

初见最为惊艳的老街——章堰村

章堰原为镇,在重固镇西北方向的陈章路与姚章路附近。镇呈三角 形分布。相传宋代章庄简公章螶监华亭盐务时,于此筑堰安家,故名。旁有崧泽塘流经,明时商业极盛,曾有“金章堰,银重固”之称,后渐衰落。1949年后,商店大多迁至重固,此地遂成村镇,今天被称为章堰,村内的金泾桥初见最为惊艳。现今镇内古旧房屋还留有较多,且多是深宅大院,可惜俱已破败,只好让人抚今 追昔了。

吃货集中地——七宝老街

七宝老街分为南北两大街,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整条街有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老街美食了,七宝方糕、海棠糕、七宝汤团、冰糖葫芦、臭豆腐……令人大快朵颐。另外,蟋蟀馆、老饭店、七宝戏园、微雕馆、书翰馆还原了老街百年文化。

上海最后的弹硌路——娄塘老街

嘉定区娄塘老街,在190条老街名录中被归为古镇老街,还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之一。上海本地人大多不知道上海还有这片保存完好的老街。这里,留有上海最后的较为完整的“弹硌路”。 嘉定娄塘百年前曾是个商业重地,如今虽繁华与规模不再,但街巷格局基本留存下来,当地以“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形容其独特建筑格局。

最具遗弃之美的老街——横沔

横沔老街位于川周公路、横沔港交汇处,与迪士尼乐园隔沪芦高速公路相望。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横沔乡,1959年成立横沔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1994年撤乡建镇。后镇政府东迁,这里逐衰落。这是座寂寞的废镇,但也因废弃而更多地保留了本真。

最民俗的老街——三林塘老街

每年4月的上海民俗文化节,或许是三林塘老街最热闹的时刻。商铺、展台在老街一字排开,不时还有“行街表演”穿行。三林塘老街浓缩了浦东文化,刺绣、舞龙舞狮、瓷器、龙舟、美食……每年举办的上海民俗文化节前身是“三月半”圣堂庙会。而平时里的三林塘老街平凡而平静,古建筑重修后古韵依旧,《舌尖上的美食》推荐的三林本帮菜馆更是人气非凡。

最具儒韵的老街——州桥老街

嘉定州桥 系嘉定之根。在这千步之内,汇聚了宋、元、明、清历代古塔、石街、老桥、旧庙、名园等古迹,人文浩荡,底蕴深厚。游客可在此游览孔庙、汇龙潭、法华塔、秋霞圃等古韵浓郁的景点,还可参观竹刻博物馆,并在十字河两岸观老街风情,品风味小吃。

沪浙相通的老街——山塘

山塘集镇位于今金山区廊下镇,沪浙省界——山塘河穿市而过,山塘老街连接沪浙两地,地处金山廊下镇境内,南街属于浙江(平湖),北段属于上海。清顺治年间成镇,镇袭河名。抗战前,商业较盛,有各类商号10余家。

6.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有哪些

. 1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都市,相见一眼,永年想念。

2. 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都是上海独具特色。

3. 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小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佳肴,杏花楼的广式粤茶,红房子的法国大菜;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各有各精彩。

4. 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外滩安宁美丽,上海外滩,成了人们的生活的天堂。

5. 上海的东方明珠有着独特、漂亮的外型:整座建筑耸立云霄,像一串项链,又像一串糖葫芦,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火箭。

6. 上海又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

7. 上海有许多的旅游景点让海内外的游客参观,例如外滩、豫园、陆家嘴、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东方明珠电视塔等,为我们开创了新的辉煌。

8. 上海国际新闻中心所在地,东方明珠塔是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江欢成设计,塔高467、9米,亚洲第四,世界第六高塔,是上海的地标之一,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样旅游景点。

9. 东方明珠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二,仅次于广州新电视塔、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和俄罗斯的莫斯科电视塔,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从远处看,东方明珠塔和两边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巧妙地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

7. 上海旅游历史古迹介绍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形成。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 在今上海旧城。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8. 上海人文古迹

  万国建筑群位于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南北全长4公里,是上海的重要象征。主要是在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这一段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相结合,的确是经典。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号称“万国建筑群”。上海人向来把它们看作上海的标志建筑。 它们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可是,百年沧桑之后,它们仍然矗立在黄浦江畔,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它们成了上海的荣光。 成群的金发碧眼的洋人在“万国建筑群”之间穿行,看到他们百年前的先人留下的杰作,他们心中大概不无骄傲之情吧?而在今天,在上海,在中国,他们依然可以像他们侵华的先人一样耀武扬威。 在这段1.5公里长的外滩西侧,鳞次栉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 等各种风格的大厦。这些大厦虽然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风格迥异,但是建筑格调统一,建筑轮廓协调,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  外滩位置  外滩曾经叫做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外滩曾经是各国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各大金融机构。这些建筑构成了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尽收眼底。从来没能把目光从那精致的建筑细节上挪开过。虽然都是当初各国各自建造的,但这里建筑风格非常万国建筑群协调地聚集在浦江沿岸,与江对岸浦东的现代化建筑争相辉映,共同谱写上海的辉煌篇章 昔今日的建筑,在精心的维护下,如今依然光彩依旧,各大银行入驻于这些往日的金融中心,并且越来越多的时尚酒吧国际品牌也来外滩,让她了频添了几多时尚的味道。特别是那些搂与楼之间的街道,印证着新与旧,历史与现代的变迁,别有风味。当你站在和平饭店老式的大门旁边遥望江对面高耸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的时候,你闻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奇妙味道。  复兴外滩  黄浦江边,万国建筑群组成的外滩,曾经是上海繁荣的标志,是上海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如今,它却只能作为古迹观赏,而不能像当年那样成为上海的灵魂。许多人为之扼腕叹息。不过,东华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教授、美国实用动力中国大区总工程师潇然博士却提出一个大胆计划,将万国建筑顶升6米,赋予旧外滩新的生命,让复兴后的外滩跟上大上海前进的步伐。  外滩“逃离”上海格局  漫步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它们的设计师不同,时间也各异,但其建筑格调基本是统一的,因此成为上海具有“万国建筑博览”标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飞速的发展,带来了日益密集的商业开发和逐年膨胀的流动人口。这些都令只有2公里的狭长的弹丸之地,面临着地面拥挤、观光区狭窄、城市天际线被纷纷林立的高楼大厦破坏,以及很难营造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等等窘况。万国建筑群夜景 如今上海外滩仅仅作为外地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上海人却很少光顾这里,因为在外滩外边建了高大的防洪墙,外滩亲水的感觉没有了。宁波外滩改造项目设计总监、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马清运则表示,上海外滩建筑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介入到生活格局中来,它除了给那些银行提供了一个有历史感的地址和给外地人提供拍照留念的地方外,没有任何价值。上海外滩的建筑有20万平方米的话,那么,上海就有20万平方米没有加入到晚上7点半以后的生活中。因此,上海外滩必须植入新的商业功能,成为晚上可以亮着灯的生活场所,进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来。商业功能曾是旧外滩的灵魂,它必须回到今天外滩的体魄中来。必须强调,如果外滩到最后仅成为外地人去旅行拍照的地方,本地人反而不愿意去,这简直是一种讽刺。  顶升外滩让灵魂回归  复兴外滩的实施方案,计划将外滩中山东一路沿线的23幢大楼组成的西式建筑群全面依次升高约6米至外滩防潮堤平行或稍高,与现今的防汛墙成大体水平面,再在两公里的外滩十车道之上铺就新的架高的地平面,与临江的防波堤连接,建成一个临江的约10万平方米的,集观景、休 、步行街、绿化带和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功能的广场。如此一来,从浦西外滩建筑升高后的一层走出,经过新建的外滩广场便能像从前一样直接看到黄浦江江面了。而底层的架空区域则可用于设置车行道、停车场、临街商业等等。顶升后的外滩建筑群预计可增加7万-14万平方米的底层面积(依顶升后建筑物增加的层数而定),加上新增的广场,可以创建十几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按照外滩黄金宝地的平均楼市价格5万-6万/平方米计算,将产生40亿-70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如果将这些面积用来出租作商铺,按照人民币80元/平方米/天的价格计算,每年可回收10亿-20亿的租金;另外,还由此产生每年100亿-200亿人民币的间接商业价值。外滩寸土寸金,而顶升增加十几万建筑平米却不用买一寸土地,因为所有建筑物的底座和道路已经在那里并属于他们的业主了。这和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买地建新设施完全不同。 然而,复兴外滩真正意义并不只是这些用数据表现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长远的社会和人文价值。潇博士强调说,在保护建筑物的同时,恢复对上海本地群众休闲和商业吸引力的外滩,加上黄浦江、陆家嘴风景和古西洋建筑群等绝无仅有的先天优势,外滩复兴后的繁荣一定会超过上海任何一个去处,并真正成为上海的象征,这就是外滩原有的灵魂。一个亲近自然、流水和绿色的城市之价值是无法仅用一个相同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城市之价值来衡量的。  优秀建筑  外滩1号 亚细亚大楼 曾用名:麦克倍恩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主要使用单位: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位于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的亚细亚大楼,有“外滩第一楼”之称。建于1913年。原为7层,后加了1层。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克式,柱式以爱奥尼克式为主,底层拱圈用镇石,外墙用石面砖。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万国建筑群 外滩3号 上海总会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当时为英国总会所用,又叫上海总会,也称上海俱乐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楼,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 新楼建筑为横直线条三段式处理,二层至三层中段增加了6根爱奥尼克柱头,为整幢大楼增加了立体感,大楼南北两侧对称,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窗户形状变化多端,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大楼的室内装潢由日本建筑师设计,装饰华丽,长达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装饰,在当时闻名于世。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外滩4号 有利大楼 曾用名:友宁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1922年,旧屋拆除后建新楼。系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的大楼,据说钢框架是向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订制。大楼高6层,正立面仿文艺复兴风格,外装饰为巴洛克式,大门两旁有修长的爱奥尼克式柱,外墙用花岗岩贴面。整座建筑开间大,楼层高。 外滩5号 日清大楼 又名:海运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1921年日清洋行在中山东一路5号新建大楼,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从表面上看,该大楼的基本构造与上海的其他近现代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其线条处理以横线条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 外滩6号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又名:元芳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拆旧建新,由英商玛礼 逊洋行设计,为假4层砖木结构,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外滩7号 电报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泰国盘古银行。外滩电报大楼 外滩中山东一路的7号大楼,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电报总局使用,故称 “电报大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假5层砖石结构。以变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装饰从2楼到4楼的窗框,使建筑的立面富于变化和充满立体感。同时在顶层两边建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使整幢大楼颇具艺术韵味。在外滩的建筑群中,电报大楼体态虽然不大,但其建筑艺术的特征别具风格。 外滩9号 旗昌洋行大楼 又名:港监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 1901年,轮船招商局将旗昌洋行的旧楼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设计,为三层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东向外滩为主立面,以正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各有2扇罗马拱券型的落地长窗,2、3层有内阳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撑。楼内的木制楼梯扶手处有雕花,拦杆也十分精致。 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 又名:汇丰大楼、市府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使用单位:浦东发展银行。 外滩大楼群建筑中最显眼的一幢大楼,建于1925年。外形接近正方形,高5层,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筑为7层,上有一半球形屋顶。钢框架结构,外形呈仿古典的砖石结构,内部处理采用古典主义的形式,如爱奥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内装修考究,大厅内的柱子、护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贴面,不仅装有暖气,还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冷气设备。 外滩13号 海关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海关。 建于1927年。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层,二层以上用红机砖砌筑。沿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入口为大厅,内有繁复的石膏花饰和脚线,镶金和彩色马赛克的平顶。最高处为钟楼。 外滩14号 交通银行大楼 又名:上海总工会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市总工会。 交通银行新大楼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滩最后建成的一幢楼。由鸿达洋行设计,大楼主体6层,中间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和侧面均以垂直的线条来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贴面,其余墙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门原为转门,入内是彩纹人造大理石铺成的过道,两侧靠墙为环状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阶,紫铜作栏杆。经扶梯上2楼平台,过4扇铝框玻璃门,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撑。大楼内有库房、发电机、空气调节机、2部奥的斯电梯。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强调实用。 外滩15号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又名:华胜大楼、中央银行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1902年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复古建筑风格。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是以沉砂垫层代替打桩。外墙以釉面砖与花 石镶嵌,大门左右有4扇券窗,2、3层立面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3层檐下及柱顶均饰以欧洲神话人物头像的雕塑。进入正门,一条对称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层营业大厅。大厅中央高达3层,用彩绘玻璃作天棚,室外阳光可透过天棚照到厅内。2、3层四周有精致典雅的彩绘玻璃回廊,营业大厅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 外滩16号 台湾银行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招商银行。 建于19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幢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同时又广泛吸取各国建筑的长处,成为一个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 外滩17号 字林大楼 又名:桂林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建于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大楼总高10层,三段式立面。底层立面用拉毛花岗石作贴面,正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落地的罗马拱券长窗;中部立面3至7层,建筑外观采用近现代派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但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上段立面,两侧为券式窗洞,中间树以双柱,形成内阳台。屋檐下原有8个裸体人物雕塑,后被水泥封末。顶部的南北两侧建有塔楼。字林大楼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滩1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又名:春江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23年。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底层以花岗石作贴面,显得匀称协调而又给人以资本雄厚的感觉。第二层,外墙处理简洁,由巴洛克粗大石柱支撑,层次富于变化。 外滩19号 汇中饭店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南楼。 1906年拆旧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师施高塔设计,6层砖木混合结构,总高30米。外观呈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风格。外墙用白色清水砖砌成,镶以红色水砖做腰线。门窗有圆弧拱,也有平拱。正大门为转门。屋顶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夏秋季节可以坐在东侧的凉亭内观望黄浦江潮水。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这幢豪华饭店庆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外滩22号 沙逊大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北楼。 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现的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 外滩23号 中国银行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1937年建成,是外滩(中山东一路段)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分东西两幢大楼,西大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大楼是主楼,高15层,地下层2层,共17层,钢框架结构。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中国银行大楼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原先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底层石块为贴面,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二层至五层之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和典雅之感。 外滩27号 怡和洋行大楼 名:外贸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市外贸局等。 始建于1920年,竣工于1922年11月,由马海洋行设计。外观为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5层(1983年又加盖2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1、2层为一段,门和长窗为罗马拱券形,大块拉毛花岗石作外墙贴面,平整石块铺砌大门台阶,门的两侧装有一对壁灯。3至5层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为装饰和支撑,立柱间为阳台和石栏杆。5层以上为第三段,层顶有较宽檐口,顶部为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是石屏,紧贴石屏建有一座圆顶,圆顶中心插有旗杆。 外滩28号 格林邮船大楼浦发银行大楼 又名:广播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广电集团。 1920年建成。总体为近代复古主义建筑,大门和边门均设计为罗马拱券,两侧建有花岗石古典柱式;从地面勒脚至二楼外墙用花岗石作贴面,造成一种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调。在临外滩的屋顶上设计了屋顶亭,形如远洋巨轮上的了望台,这种设计使此楼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仿生建筑之一。 外滩29号 东方汇理大楼 又名:东方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入口拱门上方有一卷涡状的断山花,流露出法国情调巴洛克式的设计手法,中部是爱奥尼式巨柱,横竖向三段式处理明显。 外滩33号 英国领事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建于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毁于大火。现在的建筑为1873年建造。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主楼高两层,整个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层顶用中国蝴蝶瓦,为了让底层有良好的通风,台基较高,立面上门窗较多,且多采用圆拱和平拱。 北苏州路20号 百老汇大厦 又名:上海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大厦饭店。 建于1934年,22层,高88米。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饰简洁明朗,外观气势雄伟,现为三星级饭店。该大楼曾为北外滩的制高点,其18楼宽敞的观景平台,是鸟瞰外滩全景的佳处地点。 外白渡桥北堍黄浦路15号 礼查饭店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浦江饭店。 建于1910年。外貌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楼高6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五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层部分装饰爱奥尼克式大柱头,窗樘发券,有的采用弧拱,有采用平拱,整幢建筑凹凸面多,进深很深,故室内光线较暗。

9. 上海历史古迹景点

上海著名的道观——城隍庙,豫园,上海鲁迅纪念馆,孙中山的故居。

10. 上海文物古迹旅游景点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特色景点有外滩、东方明珠、迪士尼、野生动物园、科技馆、朱家角、天文馆、航海馆、一大会址和四行仓库。

11. 上海文化古迹

上海有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红色旧址,有徐家汇天主堂,有豫园,朱家角老街,七宝老街等,风土人情喜欢狂街购物,休闲旅游。

Hash:d3d1b0e2d427788fddd0e6fff2d0dd957487fecb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