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一片石是景点吗 山海关一片石在哪

导读:山海关一片石是景点吗 山海关一片石在哪 1. 山海关一片石在哪 2. 山海关石头上的字 3. 山海关石碑 4. 山海关在哪块 5. 山海关一关镇 6. 山海关海子石位置 7. 山海关石河 8. 山海关一片石全景图 9. 山海关一片石之战 10. 山海关到牙克石 11. 山海关入海石城

1. 山海关一片石在哪

清王朝(1616~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国(后金),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覆亡,李自成征讨吴三桂,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军入关,于山海关一片石击败李自成,之后进入北京,1683年攻克台湾,完全建立起对中国的统治。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在全国一片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怒火中被迫退位,1925年,冯玉祥率兵进入北京赶走溥仪,至此清廷的势力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社会的进步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活力,与人民的创造力,评价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王朝,都应该从这点出发。如果仅仅看其战功和疆域,或者经济,那都是不全面的。对历史的评论总爱走极端。清朝就是一个好例子,有人赞颂清朝,称康雍乾盛世远胜于汉朝的文景之治,甚至说木兰围场胜于万里长城。而损贬清朝的人,将其形容为“中国古代最黑暗时期”,甚至将其踢出了中国王朝的范围。这两种思潮明显是不正确的,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别有用心的。

一切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上的。在经济民生上清朝是怎么做的呢:清初为了对付沿海的抗清势力,厉行迁海政策。沿海民众一律内迁六十里,划定界限,但凡敢越界者一律枭首示众,清朝的“父母官”和“保卫者”们更是将主子的命令执行到“淋漓尽致”,居民有牲畜跑离边界,民人逐之,仅仅离开边界数步便被定罪斩杀,守关兵吏无疑成为了手上沾满鲜血的土匪,每日巡边带刀,见人即杀,不问缘由,甚至有千总一月杀死近千人。在恐怖的迁海政策下,沿海居民不得不放弃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此时的沿海,不要说贸易,连正常的生产都无法进行下去。"粤俗乡村曰墟,唯存瓦砾;盐场曰漏,化为沮洳;水决桥梁,深厉揭浅,行者病之;其山皆丛莽黑菁,豺虎伏之。"沿海经济民生遭到极大破坏,自明代以来愈加繁盛的沿海贸易近乎被毁灭。十七世纪后半页,又发生多次大规模战争,而清政府不爱惜民力,反而加剧暴政。清代的商业生产用了近一百年才赶上明中期,航运业更惨不忍睹,到了1840年还未达到明中期水平,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

无论那个王朝颁布政令,首要目的都是维护统治。而清朝在这点上,更是登峰造极。从康熙年间的哭庙案,再到雍正乾隆年间的大兴文字狱,明史案。清廷无时无刻不再打压知识分子。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再加上日益僵化而且早已经被阉割的儒学,清代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僵化和保守"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位死于文字狱的读书人无意揭露了一个真理:当人都不识字了,还会有谁去愿意翻那些不可言状书呢?清廷又禁止民间结社,结异姓兄弟……妄图把它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整个社会死气沉沉。这样疯狂的政策为其带来了两百六十余年的国祚,却也将中国从正常发展的道路上永远的扯了下来。清廷颁布的剃发易服令,以及对大量古籍的删改与焚毁对中国古代文化更是带来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但是清朝始终是作为一个中国历史朝代而存在,努尔哈赤的先祖接受明朝册封成为明朝的臣民,从这个角度上看明清战争仍属于正常的封建王朝取代战争,但这并不是为清朝统治者的暴行涂脂抹粉的理由。

无论是评价一个人还是一个王朝,都必须做到客观。为了历史人物吵得面红耳赤,喊几句口号,很明显并不是真的想探求真相,而只是在发泄而已 。

2. 山海关石头上的

在距今六百年以前,山海关叫山海卫。后来怎么叫山海关了呢?这得从明朝洪武年间中山王徐达建城说起。

朱洪武坐了大明朝的皇帝以后,为了加强京城防务,派中山王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山海卫建城设防,限期一年完工。

徐、刘二人领了圣旨出京,飞马来到山海卫。为了找块风水宝地,二人朝东走出来四十里,也没看出哪块是宝地。

刘伯温勒住马头说:“咱就在这儿建城吧。”一声令下,插上一杆大旗,就要在这儿修城墙。这时由东边飞来一只金翅大凤凰,叼起大旗一直往西飞。徐达大吃一惊,立刻派兵去追,一直追到现在“天下第一关”这儿,只见大旗已牢牢地插在山丘上了。

刘伯温急忙来到大旗周围一看,脚下正是一块宝地,离山不远,离海亦近,如果在此修起长城一道,往南伸入海里,往北直上角山,中间留下一个关口,就是东往西来的咽喉,内可屯兵百万,外可出兵征战,岂不是京城的一把铁锁?

一年后,这座城池完工了,东门箭楼上高悬“天下第一关”巨匾,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朱洪武降旨称为山海关,从此山海卫改称山海关。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篇【2】

在距今六百年以前,山海关叫山海卫。后来怎么叫山海关了呢?这得从明朝洪武年间中山王徐达建城说起。

朱洪武坐了大明朝的皇帝以后,为了加强京城防务,派中山王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山海卫建城设防,限期一年完工。

徐、刘二人领了圣旨出京,飞马来到山海卫。为了找块风水宝地,二人朝东走出来四十里,也没看出哪块是宝地。

刘伯温勒住马头说:“咱就在这儿建城吧。”一声令下,插上一杆大旗,就要在这儿修城墙。这时由东边飞来一只金翅大凤凰,叼起大旗一直往西飞。徐达大吃一惊,立刻派兵去追,一直追到现在“天下第一关”这儿,只见大旗已牢牢地插在山丘上了。

刘伯温急忙来到大旗周围一看,脚下正是一块宝地,离山不远,离海亦近,如果在此修起长城一道,往南伸入海里,往北直上角山,中间留下一个关口,就是东往西来的咽喉,内可屯兵百万,外可出兵征战,岂不是京城的一把铁锁?

一年后,这座城池完工了,东门箭楼上高悬“天下第一关”巨匾,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朱洪武降旨称为山海关,从此山海卫改称山海关。

山海关的传说故事篇【3】

山海关老龙头有座海神庙,人们也叫它龙神庙。这里三面环水,亭台楼阁相互错落有致,每当云雾缭绕的天气,这座海神庙便若隐若现,如瀛洲仙境,形成山海关的一道海上胜景,此地古时候就是香火旺盛的地方。也是出海作业的家人为他们祈福的地方。

海神庙位于老龙头西行三百米处。海神庙始建于明初。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山海关,海神庙毁于战火中,1988年山海关区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恢复了海神庙,供游人观瞻。《山海关志》记载:“海神庙,明初通海运时所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主事王帮俊重修”。这座海神庙的规模,和供奉何神已经不好考证了,从名字上看,海神信仰是中国道教体系中掌管大海的神仙,传播范围多为北方沿海。

1988年山海关政府综合原来四座庙的特点,重新设计修复了海神庙,延伸入海124米,座南朝北。内部塑有门神、海神、天后、八仙等塑像26尊。由牌坊、三孔桥、山门、钟楼、鼓楼、海神殿、天后宫等景观组成。

往前是山门,海神庙山门和一般佛教庙宇的不同,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神将。“天佑”的意思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叫地 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是海中怪物,浑身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后来被天后娘娘,就是妈祖收伏,成了妈祖助手。

这座海神庙的规模,和供奉何神已经不好考证了,从名字上看,海神信仰是中国道教体系中掌管大海的神仙,传播范围多为北方沿海。 《山海关志》记载:“海神庙,明初通海运时所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主事王帮俊重修”。这座海神庙的规模,和供奉何神已经不好考证了,从名字上看,海神信仰是中国道教体系中掌管大海的神仙,传播范围多为北方沿海。

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就用“飞黄腾达”比喻一个人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左边的叫“龙马”。

在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山海关,英军占据了宁海城以及龙神庙,龙神庙在宁海城西,但地处平原,比较孤立,远不如宁远炮台有高大的城墙防御。所以英军主要营盘都建在宁海城内,龙神庙基本被废弃。逐步破坏,可能在1910年左右就彻底消失了,它是南海口三座寺庙中消失最早的一座。

海神殿位于整个庙宇的中间部位,天后宫在海神殿之南,两殿一南一北构成海神庙的主体建筑。海神殿殿门上方悬挂乾隆御书匾额“汇溟宁宴”。走过海神殿和天后宫后,可以从栈桥直达观海亭,栈桥和观海亭都修在了海上。

万里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上,有一座石碑,碑下有一个石雕大乌龟。这碑高一仗出头,宽三尺有余,那乌龟少说也有一万多年。这块碑,也算得上山海关的一处名胜古迹。说起这快碑,还有一段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

这里连年招灾,原来是渝水河里有个妖怪捣乱。有人说那乌龟精有锅盖那么大,也有有人说有磨盘那么大,还有人说乌龟精要大就到,要小就小,千变万化,可神着呢! 带上三束香和一只大红公鸡,悄悄来到首山之顶。点好三束香,用刀杀了大红公鸡,双膝跪在石头上,向苍天祷告:“玉皇大帝天上神,救救地上受苦人,请您人间走一趟,看看老五家多贫,百姓要求除妖怪,千年万载永感恩。”

每年春天,它把河水喝干,旱得两岸寸草不生;夏天它把肚子里的水全吐出来,渝水河就泛滥成灾,田里的庄稼全被淹了,秋天颗粒不收。天庭派二郎神助百姓除妖。 渝水河里的妖怪除掉了,两岸农田连年丰收,张家庄很快富起来了。为了让后代人永远纪念二郎神,王老五联合各村各户在首山顶上建了一座寺庙,叫二郎庙。 从那以后,万里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上,多了一座赑屃驮石碑,人们通常都叫它乌龟驮石碑。

秦皇岛海神庙是古代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明、清两代,山海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石河口内的马头庄曾是运输军队、粮盐的重要潮河港;又是长城入海的地方。

山海壮丽,帝王、诗人经常到这里观海抒怀。从明初通海运开始,老龙头到石河口先后建有4座海神庙。在老龙头处的,叫“海神庙”,在石河口处的叫“天后宫”。这些规模宏大、风格迥异的古代建筑,大都毁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之手,但遗址均在。1987年,在清基探查时发现了汉满两种文字对照镌刻“御批”和祭文的巨碑1块

3. 山海关石碑

中国历史上有九大著名错别字,脍炙人口。

一、天下第一错字

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多 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于康熙五十年题于承德避暑山庄这个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重要政治场所,故称天下第一错字。

二、最有说法的错字

在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的繁体“鱼”字,四点变三点。“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着了。

三、最富哲理的错字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风流宛在”匾额的“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四、最令人叫绝的错字

山东曲阜孔府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章”字下面的一竖,直通到上面。这两个错字意思是“富贵无头”、“文章通天”之意,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令人叫绝。

五、出现次数最多的错字

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有一个明孝陵保护碑,上面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精通书法者所题。

“眀”这个错字很有来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清代把“明”写成“眀”的很多,当时文人恐文字狱,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的“明”,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易“日”为“目”,意“睁眼写错字”。另一说,以“目”代“日”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还有一些著名的庙宇都把“明”写成“眀”,皆有此意。

六、最壮观的错字

秦皇岛市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第”字,竹字头变草字头。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楷体字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堪称古今巨作。

七、最刻骨铭心的错字

西安碑林的“碑”字少一撇。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林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诬陷,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途经西安时来到碑林并写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当然林则徐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八、最有恩情的错字

天津蓟县独乐寺的报恩院,“院”字中“元”上的一横没了。据说当年咸丰驾临独乐寺,当家大和尚想沾个荣耀,请咸丰为寺内四合院题写个院名。咸丰也未客气,即兴写下了“报恩院”三个字。但字写好后,咸丰才发现自己“献丑”了,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横。大家都看出来了,但皇帝写的字谁敢说是错字?这时咸丰开了金口,说人啊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 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九、最神话的错字

济南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一点。济南府“趵突泉”,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趵突泉三字,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4. 山海关在哪块

三道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北。因由长城外向里设关三道而得名。关建于明洪武年间。  第一道关仅存遗址可辨。第二道关为正关,居峪谷之间。两侧山崖陡峭,巨石嵯岈。石砌长城由上而下,似倒挂于高峰之上,十分险峻。第三道关是用块石于沟谷之中横砌的一道障墙,作拦截用,原墙上设有一座石砌拱门,今拱门已成豁口,但墙体尚残存

5. 山海关一关镇

有一句话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说天下的最后一关也是第一关,就是,提自己

6. 山海关海子石位置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海子去山海关卧轨时,身上带着四部书,《圣经》《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莱德小说选》。

海子曾专门为《瓦尔登湖》作者写了一首诗《梭罗这人有脑子》。因海子的诗,使国内许多人知道了梭罗和《瓦尔登湖》。

梭罗是19世纪美国哲学家,是废奴主义和自然主义者。他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过着简朴自然的乡村生活,写下了长篇散文《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界公认为最好的非虚构作品,并称其为随笔创始人。

《瓦尔登湖》是梭罗的代表作。作品描写的乡村自然生活,让人领悟:人可以活得简单从容,不必为财富而丧失人是万物之灵的高贵。

7. 山海关石河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以东十多公里处,山海关是长城的东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包含“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长城”,“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关城博物馆”等景点在内的山海关旅游景区,是集山、海、关、城、湖,洞、寺、庙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山海关地势险要,自古就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美誉,是古代军事要塞,防御体系完整,汇聚中国长城之精华,既有三道关城的雄锯要冲,又有观海胜地的老龙头,既有跨燕山丛岭的角山长城,又有凝聚民间故事的孟姜女庙,明长城在此横卧碧海金沙,纵跨燕山丛岭,山海关城在此据山之险峻,雄关高耸,长城蜿蜒,经六百年沧桑,风采依旧。

山海关城内外,文物荟萃,既有老龙头澄海楼的康乾御笔,又有关城博物馆里反映“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的长城文物。

山海关旅游景区内的长寿山自然风光秀丽宜人,碧水蜿蜒,山间的建筑,雕刻、书法等无不体现出“长寿”这一主题,既有名家墨宝,又有“神医石窟”,燕塞湖更是集三峡之险,桂林之秀为一体,“十八景胜”点缀湖中,鸟语碧水,悬崖峭壁。

8. 山海关一片石全景图

山海关是河北省。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现在的山海关,是秦皇岛市的一个区。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了山海关城墙,并使之与明长城连为一片,构筑起一道重要的军事屏障。因山海关长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地理位置在山与海之间,故而得名“山海关”。

9. 山海关一片石之战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农民政权,国号大顺,他自称新顺王。接着,他率领大顺农民军渡过黄河,经山西北上进攻明都北京。一路上, 民军势如破竹,明军无力阻挡,或溃散,或投降,大顺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很快便兵临北京城下。在明宫宦官曹化淳等人的接应下,大顺军几乎兵不血刃就攻破了大明都城北京。

彼时,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见大势已去,便忍痛斩杀妻女,后与亲信太监王承恩面对面自挂于煤山(景山)之巅的一颗古槐树上。立国276年的明王朝覆亡。

当时明朝山海关守将是总兵、平西伯吴三桂。李自成攻取北京后已意识到山海关以及吴三桂的重要性,进京之初就派明降将唐通、白广恩率军东击滦州,结果被骁勇善战的吴三桂挫败,死伤甚巨。

李自成见关宁铁骑果然厉害,知道硬拼一时难以奏效,便胁迫滞留京师的三桂之父吴襄写信招降儿子。三桂见崇祯已死,自己没了效忠对象,父亲以及家眷又落在自成手里,与关外满清厮杀多年,仇恨难以消弭,只好同意归顺李自成,同时将山海关防务交给唐通,自己率关宁军向靠近北京的滦州进发,准备进京接受大顺收编。

就在这时,吴三桂的老爹吴襄被大顺军以追赃助饷的名义拘押拷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麾下二号人物、权将军刘宗敏掠去强占,吴三桂听说后怒火三万丈,马上下令大军返回山海关,击走唐通后,他思忖自己势单力薄,不是拥兵百万的李自成对手,于是主动写信给满清睿亲王多尔衮,说自己愿意献关投降,同时请多尔衮与他联手共同讨伐李自成。不久,多尔衮同意了吴三桂的请求,亲自率满、蒙、汉八旗大军昼夜疾驰,向山海关进发。

再说李自成听说吴三桂出尔反尔,起兵反叛,怒不可遏,亲自率20万( 还有18万一说)精锐东进,直扑山海关,还把三桂父吴襄也随军带往。行军途中,自成派兵部尚书王则尧先行赶往山海关招降三桂,却被三桂扣押。

四日后,多尔衮率清军抵达连山,吴三桂又差人催促清军火速赶往山海关。于是,清军加快了进军速度,几日后便赶到山海关外。吴三桂见清军已经赶至,内心大安,就亲自出关迎接多尔衮,并把他请入关内,摆酒设宴,与他订立了盟约。期间,两人还制定好了作战计划。

李自成率20万大军从南面抵达山海关后,在背山靠海的一片石红瓦店(地名),命大军一字排开,人喊马嘶,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一眼望不到边际,端的是声势骇人。多尔衮、多铎这次带领5万满清骑兵来援,他见己方人数远不及大顺军,料想硬攻不一定能讨便宜,就让吴三桂率关宁军打前锋,命八旗兵埋伏在四周的山野间,他自己则远远地立于山头观战。

吴三桂开关出城迎战,大顺军立即分成左右两翼合围包抄,把关宁军团团围住。双方恶战数十回合,打得难解难分。大顺军对付明军很有一套,心理上占有优势,加上新近屡屡得胜,又兵多将广,士气正旺,一旦开打,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关宁铁骑素称剽悍善战,是明军中最精锐的一支武装力量,无奈人数吃亏,虽拼死血战,仍死伤惨重,渐渐处于下风,有些顶不住了。正在此时,突然狂风骤起,厮杀场上一片飞沙走石,白昼如同黑夜,咫尺难以看清人。多尔衮见时机已到,立刻命两万骑兵从吴军右侧掩杀出来,恶狠狠直扑李自成的中军而来。大顺军专注于与吴军作战,毫无防备,一时间乱了阵脚,面对清军突然一击,瞬间溃不成军,直到大风停息,李自成这才发现对方是梳着大辫、凶神恶煞的清兵。

大顺军受内外夹击,死伤惨重,血流成河,李自成见大势已去,便收拾残兵败将,且战且走,往南突围而去。清军、吴军紧追不舍,追击了四十余里,斩获颇多。

载,山海关一战,大顺悍将刘宗敏被击伤,阵亡大将15员,精锐主力基本被歼灭殆尽。大顺军残部败退到永平,派张若麒与吴三桂议和,李自成答应交出崇祯太子和二王,吴三桂则答应让李自成顺利返京。

但多尔衮却看破了李自成的意图,他以顺治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命吴军将士全部剃发易服,表示诚心归顺;还令吴三桂为先锋,调拨一万满汉旗兵给他,让他立即起兵追击李自成。

吴军兵临永平城下时,李自成下令将三桂父吴襄处死。 三桂痛彻心扉、悲愤欲绝,对李自成恨入骨髓,报仇之心更切 ,从此他与农民军作战几近疯狂,出力甚巨。李自成退一城,他攻一城,绝不给李以喘息之机。不久,李自成狼狈逃回北京,为泄愤,他下令将三桂继母祖氏(祖大寿之姐)、弟妹及其亲族30余人全部押上城头,当着三桂面一刀一个全部处死。吴三桂悲愤不已,督促军队拼命攻城。

多尔衮率八旗大军紧跟在吴军后面向北京开去 。沿途,本已归降自成的明朝官吏纷纷降清,多尔衮让他们继续担任原职。没几天,清军已经逼近北京,大顺军将士已被清军打怕,无不闻风丧胆。

李自成知道北京已守不住,便匆匆在武英殿登基称帝,之后纵火焚烧宫殿,携带数百车金银珠宝,开城往西安方向撤去。李自成离开北京三日后,多尔衮率清军进了北京。他严令将士,不得擅闯民宅,不得夺人财物,预者斩!并以帝礼为明思宗朱由检发丧三日。

多尔衮不许吴三桂进京,命他率部跟在李自成后面衔枚急追,务必将其剿杀殆尽......李自成进京时拥众近百万,声势浩大,却因一系列政策失误,加上小农特有的目光短浅,导致迅速腐败,失掉民心,雄风不在,在一片石被人数远少于自己的清军 、吴军击溃,损失惨重,之后威风不再,屡战屡败,于1645年在江西九江被豫亲王多铎率部彻底击败,伤亡惨重,率残部流窜至湖北通城九宫山一带时遭遇乡民伏击,被农夫程九伯、金一柏用铁铲击中后脑而死(一说死的是其替身,他本人金蝉脱壳,逃到湖南石门夹山寺出家为僧)。 追歼李自成,吴三桂的军队是绝对主力,历时8个月,穷追近万里,将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李自成大顺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功劳巨大,被顺治帝破格封为亲王。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10. 山海关到牙克石

k928次列车,始发站海拉尔站,发车时间:21:31,终点站郑州站,到达时间:第三日14:24,总里程:2134公里 ,全程耗时:40小时51分钟。

k928次列车沿途经过共有36个停靠站,它们分别是:海拉尔 牙克石齐齐哈尔 大庆西肇东 哈尔滨北双城堡 陶赖昭 德惠长春 四平开原 沈阳新民 大虎山 沟帮子锦州 葫芦岛兴城 山海关唐山 天津任丘 衡水枣强 聊城 清河城阳谷 台前菏泽 商丘宁陵县 民权 兰考 开封郑州

11. 山海关入海石城

山海关接渤海。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1961年3月4日, 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Hash:4136becd5325a74d522b283a60e6bf0cc9539c70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