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姓氏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

正所谓落叶归根,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热爱故土的民族了吧,也许是拜悠久的历史所赐,中国人对于自己从何而来,十分感兴趣。中国人“寻根问祖”的情怀更是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在近年来的华夏大地上“寻根热”,更是掀起了一波波浪潮。

一旦提起寻根问祖这个词,永远都绕不开“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个地方。就连民间的歌谣中,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传唱着“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那颗在洪洞矗立了2300多年的大槐树,为何就成了人们寻根问祖的根源?又有多少中国姓氏,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呢?

山西大槐树

从山西大槐树下走出来的这些先辈,他们大多数,其实并不是自愿离开故土,而是在封建统治强制移民的大环境下被迫离乡。元末明初,战争四起,燕赵鲁豫等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惨象,一是因为战争,二是因为灾荒,中原大地经历了战乱之后,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繁华。可是在当时的三晋大地上,却是一片繁华的景象。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381年,中原大地,也就是河南、河北,两省的人口加起来不足400万,然而山西一地的人口却有着403万之多。

影视剧里的移民告示

山西大地东面由太行山作为屏障,西面又有吕梁山脉遮风挡雨,再加上黄河环绕,天然闭塞的环境,使这片土地躲过了大规模战乱。再加上那些年这片大地上风调雨顺,大批躲避战乱的流民迁居于此,山西省居然在元朝末年成为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山西人口因此成为北方诸省之冠。

为了快速恢复全国人口和经济,明朝的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将山西大地上的富余百姓,迁徙到全国各处,从而加强北方各地人口数量,这个决定自然能够极大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统治,也利于迅速回复战乱导致地方一片衰败的地方经济。

当然,站在不同老百姓的立场上,正所谓故土难离,人们自然不愿意舍弃自己富足的生活和生长多年的土地。然而,在封建社会,随着统治者一声令下,无论是否愿意,此次的移民迁徙都势在必行。

移民路线

为了保证能够成功移民,明廷可以说是用尽了办法,当时明朝统治者颁布的移民条例是这样的:四口之家只能留一人,六口留二人,八口留三人,一家人因此被拆的七零八落。

不仅如此,如果他们是同姓同宗者,在往外迁徙的时候,还不能迁于同一地。虽说朝廷对于这些迁徙的人奖赏丰厚,准备也算竭尽全力,但是依然难以弥补他们背景离乡所造成的身心摧残。

寻根问祖

这一场移民大迁徙,开始于明洪武三年,直到永乐15年才基本结束,在这将近50年的时间里,大规模的移民次数达到了18次,迁徙之地遍布18个省,多达498个县(市)。根据《明实录》、《洪洞县志》记载,移民的姓氏总共达到了882个之多。

但是在大槐树的那座祭祖堂里,供橱中所有记载的移民姓氏,一共达到了1230个,而且,有些姓氏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迁徙方向,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这些后人,能够再次回到他们的故土。

祭祖堂

据说从山西大洪洞迁出去的移民,为了不忘记自己的根,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在房前屋后种下槐树,以此来怀念自己离开时的那个地方。

在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如果小指甲是两瓣形状,他们就是洪洞县的后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说当时移民的人思乡心切,押送他们的官兵,害怕这些人逃跑,便将他们的小拇指砍成两半做标记,凡是从山西大槐树出来的人,都保留着 种特征。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是一首流传在华北地区、淮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民间歌谣,一般唱完这首歌谣,还要脱袜默默地审视一下小脚趾。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自在1991年4月洪洞县政府举办了首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起,每年都有大型寻根祭祖活动,规模之大,涉及18个省份,500个县市的812个姓氏。

为什么大槐树这个地方会成为一个寻根祭祖的地方呢?

那是因为在史料记载中,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这五十余年间,山西省洪洞县就一共组织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八次的移民活动规模之大涉及18个省,500个县市,812个姓氏。下图是有族谱记录的其中一百个主要的姓氏。

如此庞大的移民规模还得从政策出台的原因提起:中原地区由于连年的天灾人祸,比如说水灾、旱灾、蝗灾和各种规模的战争冲突,让原本繁华的中原,变成了片片杳无人烟的荒地,使得百姓的生存都成困难,民不聊生,所以中原的百姓急需一个能属于自己安生立命之地。

历史上的山西,由于地形等因素,处于较少受到战争波及的地带,成功地吸引了中原百姓大批地迁入山西,也因此,山西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口流入大省。

到了明初,当江山渐趋安定,统治者抱着平衡各地区和发展中原地区的想法,采纳了有关官员移民的上奏。

那么,作为人口大省的山西,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人口流出地。

按照统治者的意图,移民活动能开疆拓土,促进各个地区的平衡发展,促进全面的繁荣和稳定局面。但是,对于即将离开自己家乡土地的村民,尤其是受中国几千年浓厚的落叶归根思想影响的中国人而言,必须承受特别的痛苦代价,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寻根祭祖活动的开展。

更甚者,当时的移民政策不近人情,苛刻到近乎泯灭人性。移民中若是同姓同宗的,不可以迁往同一个地方。如果一户人家里有四口人,则留下一口人不迁;如果一户有六口人,则留下两口;如果一户八口,就留下三口人……以此类推。这种移民条件硬生生地拆解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使得骨肉分离,痛不欲生。

平民百姓无法对抗官方意志,这样的强制性迁移即便不愿面对,他们却也无力反抗。

即将离别之际,亲人们在大槐树下痛哭流涕,并告诫和约定家人:若是以后不知家在何方,就以此大槐树为标记,再慢慢地寻找。因此,对于迁移出去的人们而言,“大槐树”是家的方向,家的象征,有着历来现实的浓厚感情。

当年大家一起约定的第一代地标大槐树,已在后来清朝汾河发生的洪涝灾害中3被冲毁。人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与第一代大槐树同根孳生的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的第二代以及第三代槐树。

它们作为第一代大槐树的后代继承着第一代古槐与人们的约定,向这812个姓氏的子孙后代指引着回家的道路。所以,“大槐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找寻“根”所在的源头。

从这大槐树中流放出来的812个姓氏的人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无疑非常重要,客观的说,他们促进了我国南北方和东西方地区的交流,加强了后世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各种无脑“地域黑”提供了一堵坚实的防卫墙,他们的贡献值得被尊敬。

Hash:41000e7cd3b68b74ac4521352b10b0fdc1745cab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