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和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地方吗?

导读:沈阳故宫和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地方吗? 一、沈阳故宫和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地方吗? 二、沈阳也有一个故宫,这一个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三、沈阳也有个故宫,这个故宫和北京的有什么区别吗? 四、中国的四个故宫,分别指的是哪四个地方? 五、沈阳故宫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六、不就是北京有故宫吗?沈阳的是什么样的,有历史意义吗?

一、沈阳故宫和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地方吗?

沈阳故宫是传统叫法,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地方。

沈阳故宫门票:

成人票:60元(70岁以上老人免票)

儿童票:30元

二、沈阳也有一个故宫,这一个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东三省博物馆更名为奉天故宫博物院,1945年东北光复后,成立沈阳博物院,1954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院并延续至今。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工艺,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朝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蒋氏是个深谋远虑的人,他不但在国民政府撤退的时候,带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领域的人才,还下令把华夏文明结晶的许多珍稀文物运送出去,以免在战火中毁于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现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

1616年女真部落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并于1625年定都盛京,同时,沈阳故宫开始建造,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满清逐渐强大起来。虽然在溥仪退位之后,北京故宫就失去了其尊贵的皇宫地位,但是其存在感在历史中却一点都没有减少,在往后多年时间中仍旧作为东方宫殿的代表吸引着很多人前往参观。人、物力都集中去修建中都城了,因而便暂停了南京故宫的修建。公元1375年,朱元璋又重新恢复了南京故宫的扩建,至1392年,基本完成南京故宫的修建。

沈阳也有故宫,在沈阳中街,名叫沈阳故宫,修建在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

清初沈阳故宫修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历经三个皇帝的建造周期。

应该是1625年,而且这个故宫建立的时间竟然是在清朝时期,也是一个有历史的宫殿。

三、沈阳也有个故宫,这个故宫和北京的有什么区别吗?

沈阳也有个故宫,这个故宫和北京的有什么区别吗?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

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

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北京故宫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 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城墙环绕,周长3428米,城墙高7.9米,底部宽8.62米,上部宽6.66米,上部外侧筑雉牒,内侧砌宇墙。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

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是中国现今为止最著名的宫殿,曾住见证过中国24位皇帝的更替历史。

沈阳的故宫和北京的故宫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但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北京的故宫更加的出名,建筑也更加的有名气。

沈阳故宫虽为分期建造,但最终形成一个主次地位分明、功能区分严谨、整体构图统一的有机整体。皇太极即位后突出中路,东路改为礼仪大典之用,而乾隆帝建造的行宫虽然造型和装饰接近北京故宫,但殿顶琉璃瓦没有采用北京皇宫的满堂黄,而是与盛京皇宫早期建筑保持一致,采用黄心绿剪边。

四、中国的四个故宫,分别指的是哪四个地方?

分别指的是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位于南京的南京故宫,位于沈阳的沈阳故宫,以及位于台北的台北故宫,合称中国四大故宫。

北京、沈阳、台北、南京。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宫苑,也是我们所最熟知的;沈阳故宫是有满族特色的宫殿;台北故宫相当于一座博物馆;南京故宫经过一系列演变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

分别指的是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台湾故宫。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台湾故宫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

首先是人人都知道的北京故宫,比较靠北的是辽宁故宫,靠近南的应该是这个台湾故宫,再加一个南京故宫。

北京,沈阳,台北,南京,其中北京的故宫最出名。

五、沈阳故宫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沈阳故宫是清代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造使用的宫殿,始建于1625年,其占地面积为6.7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坐落在沈阳古城中心的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300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

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 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西部建筑以文溯阁为中心,配以仰熙斋、嘉荫堂等,是贮藏《四库全书》和皇帝读书的地方。《四库全书》为乾隆时撰修,历时10载;共誊写7部,以文溯阁所藏的最为完整。解放后将故宫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人们来这里还可以在清代历史文物展览馆和工艺品展览馆中欣赏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造的琳琅满目的文物。沈阳都城的建者是努尔哈赤。他在关外先后建了三个都城,最后才确定沈阳,理由是地形取胜,又便于攻打明朝。

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迁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

六、不就是北京有故宫吗?沈阳的是什么样的,有历史意义吗?

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天命十年(1625年)

清人绘《盛京宫阙图》

。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城内按八旗划定居住区域。以大政殿所在的城中心为基准,东侧属正红、镶红旗,北侧属正黄、镶黄旗,南侧属正蓝、镶蓝旗,西侧属正白、镶白旗,而各旗的贝勒府邸只能在本旗的地界内盖造。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登上汗王宝座后,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并未搬到父王的“汗宫”去住,而是着手将自己的“四贝勒府”改建为新的皇宫。而他的旧府邸,就位于故宫中路大清门至清宁宫这一区域。 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

经过几年的增饰扩建,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称为“大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原来的王府升级为名副其实的帝王之家,成为沈阳故宫的核心区域。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入关之后

顺治元年(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

在康熙十年(1671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以抒发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

乾隆帝在位时期,继承康熙皇帝开创的东巡谒陵的礼

乾隆时期修建的文溯阁

制,根据需要对皇宫加以增修扩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始,历经两年除对原有宫殿附属建筑重加改修,使之整齐之外,并在原有宫殿两侧增建供皇帝东巡时在宫内驻跸使用的行宫。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第三次东巡盛京,在故宫大东门东修建了盛京太庙。

乾隆四 六年(1781年),建造文溯阁用于收藏刚修成不久的《四库全书》,这次增建不仅包括一座藏书楼,还有戏台等十几座建筑,共计一百多间,组成了与大政殿、崇政殿并列的沈阳故宫西路建筑群。至此除了日常修缮和小规模的改建外,盛京皇宫的主要营建全部结束。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送来洋洋大观的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苑和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宝库之一。

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皇帝东巡后,就再也没有来盛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军队大举进占东北,盘踞三年才撤出,盛京皇宫在俄军的控制下,成为俄军的操练场。不久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此举行“奉天大决战”,获胜日军进入沈阳,日军随军记者进入皇宫,将一些清宫秘藏的书籍档案拍照带走。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沈阳故宫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民国三年(1914年),沈阳故宫的11万余件藏品被迁往北平古物陈列所。  

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重新颁布

沈阳故宫凤凰楼旧照

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

民国十五年(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宫殿的遗址上,经奉天省议会决定,在沈阳故宫设立“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 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它的职能从这时起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而且是东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馆。此后,沈阳故宫又经历了奉天故宫博物馆、日伪占领时期的“皇产”、辽宁省立民众教育馆、国立沈阳博物院等不同的阶段。

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东三省博物馆经两年多筹办正式对公众开放。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博物馆改称“奉天故宫博物馆”。 [12]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沈阳故宫部分藏品又随故宫文物南迁,辗转数地,后迁至南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该馆被关闭,故宫归属伪“奉天陵庙承办事宜处”管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结束后,地方政府在故宫内设立“辽宁省民众教育馆”。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部分文物精品从南京被迁往台湾。如今,原藏于沈阳故宫的文物分散在国内多家博物馆保存。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正式改称“沈阳故宫博物馆”,确定为清代历史、艺术性质博物馆。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9月11日,“沈阳清前史研究中心”、“清前史研究文化基地”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成立,这是沈阳故宫首次成立专门机构来研究清王朝入关前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 

建筑特点

布局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创建,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天聪元年(1627年)至天聪九年(1635年)建成,是皇帝进行 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前朝后寝的规划布局,纵向前低后高,即殿低宫高,寝宫区建于正方形高台之上,四周设围墙与更道墙围绕,形成高台“城堡式”寝区。凤凰楼为寝宫区门户,建立在中路轴线上。中路五进院落的布局均有不同的功能。第一进院落即大清门之南,为宫前引导区;第二进院落崇政殿南侧至大清门里,为前朝区;第三进院落凤凰楼下至崇政殿北侧,为朝寝的空间过渡区;第四进院落即台上五宫,为寝宫区;第五进院落,寝宫区北侧高台下,为生活服务区。 

西路:西路建筑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从南至北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宫门、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宫门、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建筑,位于西路中轴线的北部,构成了三进四合院。 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沈阳故宫布局

特点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天命十年(

大政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初称大衙门。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

十王亭(局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宫殿建筑的反映。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十王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大清门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

大清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正门,俗称午门。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称大门、正门。崇德元年(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为门)。

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

崇政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 ,龙尾直入殿中。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做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做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屏风上的四言十二句铭文,与乾清宫屏风上的完全相同 。陈设在龙椅前后的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 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间宫中精制的珐琅礼器。

凤凰楼

凤凰楼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凤凰楼坐落于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始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年),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檐三滴水、围廊、歇山式建筑。  凤凰楼共三层,其建于3.875米人工堆砌的高台上,进深面阔均为5间,整个建筑平面近乎正方形。一层楼身为砖墙围护,两侧廊下有扶手明楼梯,南侧明间辟门,下设24级台阶,里通高台寝宫区域。二三层为木围护,二层东侧廊内有楼梯可登至三层。

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清宁宫

清宁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

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关雎宫

关睢宫位于帝后寝宫区域清宁宫之东,是清太宗皇太极最宠

关雎宫内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爱的宸妃所居住的寝宫,始建于天聪年间,为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 

沈阳故宫依据档案材料,将关睢宫辟为复原陈列展室,里间西炕设有暖阁,为宸妃居住之寝宫,并悬挂“悠车”以及各种陈设品。外间东侧也设有暖阁,为庶妃侍女居住之处,南墙设有神位,临门处设有锅灶,东西两炕放置各种炕桌、坐垫等各种器物,恢复了历史上的使用功能。

永福宫

永福宫坐落在沈阳故宫凤凰楼高台之上,为后金天聪初年始建,以清

永福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宁宫居中。它位于西庑之末,序列次西宫,是孝庄文皇后(庄妃)居住、辅政和养育皇子福临的地方。

永福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由一间壁墙分隔成内外两室,中间有门相通,内两间,外三间,沈阳故宫根据有有关资料将永福宫复原成庄妃的寝居场所,主要包括宴饮、迎见宾客、礼佛和宫女寝居等场所,并在室内复原了万字炕及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摇车等物,使陈列场景尽量接近真实,体现皇太极时期的面貌。 

文溯阁

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

文溯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 、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主要是为了使整座建筑外观风格相统一。 文溯阁后面,有抄手殿廊连接着仰熙斋,斋后为九间房,其中有芍药圃、梧桐院等。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的读书之所。

文物遗存

馆藏

沈阳故宫收藏的清宫帝后御用之物,如清入关前使用的满蒙文信牌、印牌,清代皇帝使用的弓箭、刀剑、马鞍,清宁宫萨满祭祀用具,康熙、乾隆时期用于宫廷典礼的乐器以及清历朝帝后玉宝、玉册等等。而从质量和数量上衡量,沈阳故宫又以明清书画、清宫御用陈设工艺品和清代织绣服饰等最为著名,如清代书画,从清初的 “四王吴恽”、“四僧”、“金陵诸家”到清中期的扬州画派、宫廷绘画,再到清后期的海派等,各位大家的作品均有涉猎收藏。而沈阳故宫院藏的宫廷御用品,更是种类齐全,精品众多。 

如瓷器,沈阳故宫所藏多为清代康、雍、乾盛世的官窑制品,青花、釉里红、五彩、三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单色釉、仿古瓷、仿生瓷等;雕刻类中,清宫所用玉雕、牙雕、水晶雕等多为质料优良的大器件,其他如竹雕、木雕、角雕等制品;还有漆器和珐琅器,沈阳故宫所藏以著名的雕漆(剔红)和掐丝珐琅制品为主,兼及其他类别。 

清代织绣服饰工艺成就,则充分体现在皇帝后妃的御用服饰品上。沈阳故宫所藏之清代服饰多出自苏(州)、宁(南京)、杭(州)为宫廷服务的专门机构,织工、绣技。 

古籍

乾隆四十八年(1783),第二部完成的文溯阁本《四库全书》送藏盛京文溯阁。虽历经战火,辗转存藏,仍保藏完整。

彩画

大政殿内檐彩画。因结构复杂使之色彩比较丰富,特别是藻井及天花是殿内彩画之珍品,尤其是“五井”天花实属少见的地方手法。殿内藻井采用清初格局,但经历代修缮,现为乾隆时期的艺术风格。雕刻精细的“降龙”,从其龙体弯曲的组想、龙头神态飘逸的发须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特有的动感。降龙前爪抓着火焰宝珠,火焰从宝珠中穿过,而龙张口作吞纳状,增加了威严之感。特别是殿内采用两种天花图案装饰,这也是国内其他古建筑群所少见的。一种是装饰在“藻井”周围的天花,圆箍用俯莲,四个岔角为沥粉贴金的卷草,每个岔角内各有一颗红色宝珠。圆光内为红地中有满贴金的吉祥文字,是篆书的福、禄、寿、喜、万等字样,这种吉祥文字图案流行于清康熙年间。另一种是金柱的外环由穿插枋分为等分的八间。每间都由“五井”天花组成,绘有双龙双凤,中间为梵文一组天花,其中梵文天花尤为别致。在外环的八间“五井”天花圆光中各有一不同之字是用兰颂迨樾吹蔫笪模硎舅拿姘朔降摹爸肿帧保捶鸾痰慕馐痛税俗址直鸨硎酒浯淼哪且环揭磺惺挛锏淖畛跗鹪础U庵骤笪奶旎ㄔ黾恿说钅诘淖诮躺剩肭宄趵锝痰挠跋煊凶胖苯止叵怠 

凤凰楼三层内檐的三宝珠吉祥草彩画。凤凰楼三层内檐“三宝珠吉祥草”彩画装饰极具历史价值,可以说是清前期建筑文化“痕迹”。该彩画是“后金”关外出现的一个独具风格的品种,其构图简练,梁、檩上面不设“锦枋线”(各部分分割的主要框线),只是在木构件中心部位绘三颗宝珠,另在两端“箍头”内侧各绘一颗半宝珠,以此作为图案的统一主题。宝珠周围用蓝绿色绘成卷草团花纹饰,并以朱红色做衬地( 色),彩画图案中的宝珠为沥粉贴金,整个色调极其炽烈纯朴。从这类彩画的构图和色彩,可以看出浓厚的满、蒙、藏民族建筑装饰风范。

意义价值

建筑价值

盛京皇宫建筑布局是天命、天聪至崇德及乾隆三个时期积累式布局,虽总体上看比较协调,但难免存留各时期特征。东路明显地体现了后金八旗制度,同时也体现了满族固有的民族特色和蒙、藏其他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相融合的开创性布局。中路充分表现了满族及其先世长期的居住习俗,同时吸收了汉文化前朝后寝的宫殿布局。从盛京皇宫东路布局看,大政殿居中控制整个空间,两侧排列的十王亭呈“八”字微微向外敞开,在视觉上使大政殿更为深远。这种布局及空间处理方式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仅此一例。其内部不再分割,空间开阔,气势恢宏,与欧洲有些大型建筑区域的空间处理方式颇有相似之处。

文物价值

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17、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保护措施

2000年,沈阳故宫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1日,作为明清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3年5月,沈阳故宫的“岁修”从开始,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主要对沈阳故宫古建筑的木构架、墙体等方面进行修缮。 

2017年,崇政殿内檐彩画的保护和外檐彩画进行了修复,是沈阳故宫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工程(一期)的重要内容。沈阳故宫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工程(一期),整个方案涉及大清门、崇政殿、左翊门、右翊门、大政殿等5座建筑。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是清朝初期的皇宫

Hash:623617966de164fb00d0595d07bbb335b56b72de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