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旅游宣传语 石景山旅游宣传语录

导读:石景山旅游宣传语 石景山旅游宣传语录 1. 石景山旅游宣传语录 2. 景区宣传语录 3. 石景山游玩 4. 石景山 景点 5. 石景山景区旅游景点 6. 石景山 旅游 7. 石景山旅游宣传语录图片 8. 石景山一日游

1. 石景山旅游宣传语录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大量描写农村新人新貌的小说和散文。他的小说清新秀丽,别具一格,擅长描写农村中的生活,乡土气息浓厚,为读者所喜爱。代表作品:《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湘江一夜》。

中文名: 周绍仪

别号名称: 周立波,周奉悟

出生日期: 1908年08月09日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益阳市

去世日期: 1979年09月25日

职业职位: 作家,编译家

代表作品: 《暴风骤雨》

主要经历

1908年8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今赫山区)资江畔邓石桥清溪村的一个中农兼自由职业者的家庭里。1914年,在父亲任教的私塾发蒙。1916年,正式进周姓祠堂私塾就学。1921年秋,考入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即龙洲书院),编十四班。1924年秋,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编入三十班。

1927年“马日事变”后,学校被迫停课,周立波辍学离开长沙,返回益阳,后在县立第一高小和第二高小任算术教员。在县立第二高小任教期间,公开淑布对反革命大屠杀刽子手,县团防局长曹明阵的不满,大骂其屠杀工农的罪行,因而被人告密为赤色分子,受到曹明阵的严厉追查,后由校长张尚斌先生亲自作保,才免杀身之祸。

1928年2月至3月,为避曹明阵等国民党反动派加害,前往上海,住在公共租界劳勃生路东海里(后搬至北四川路余庆坊)。1929年秋,凭着一张假造的信义中学的毕业文凭和几张小学教员的聘书,考取了江湾劳动大学,被分配到该校经济系学习;同年11月6日晚,参加庆祝十月革命节散发传单活动。

1930年2月,应江湾劳动大学附属中学同学之邀去参加上海大示威筹备会;3月,参加法租界大示威;4月底,因屡次参加革命活动,引起校方注意和恼怒,终以“品行不良”罪名被开除;5月初,从上海回到了益阳家乡;9月,再次返回上海,后与周扬合译了一部苏联小说——《狗胡同》(又名《苏联大学生私生活》),同时又翻译了苏联卢卡契论小说的论文,以周绍仪原名在《北新》半月刊上发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劳大同学夏伟介绍,前往神州国光比当校对员。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神州国光社爆发了工人的自发罢工,周立波在张贴罢工宣言时,被工头汤福彪抓住关押到上海提篮桥(即西牢)监狱;4月,伪高等法院根据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以“煽动工潮”罪,判处周立波二年半徒刑;5月5日,国民党当局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遇大赦,减刑十月。

1933年11月20日,本该刑满释放,但因其“不予悔悟”,拒不接受官方让其自首坦白的劝告,又被送到苏州反省院继续服刑。1934年7月,交保获释,出狱后,先抵达上海,再回家乡休养了两个月;9月中旬,秘密潜回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了编辑左联秘密会刊的工作,并与王淑明、徐懋庸一起任《每周文学》(《时事新报》副刊)编辑。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参加了郭沫若等发起的“文艺界战时服务团”,与左翼文艺界人士一起到街头募捐;9月,遵照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与第二批文艺工作者一起撤出上海。途经西安时,与舒群转赴华北抗日前线做战地记者,并先后为来中国采访的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与美国参赞卡尔逊作翻译,其间,走访了晋察冀边 。

1938年春,从晋察冀边区再回洪洞县八路军前方总部,并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后奉命前往汉口写作,写出了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散文集《战地日记》;同年夏秋之际,受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委派,陪同苏联塔斯社军事记者瓦里耶夫到了江西国民党军顾祝同司令部,后再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会见了项英;11月,调至八路军长沙办事处,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长沙大火后,受周恩来派遣,到湖南沅陵地区担任地下党的领导工作,与廖沫沙、欧阳山、草明等人一起编辑《抗战日报》,并以《抗战日报》记者的身份走访了湘西山区,对湘西抗日运动和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写了《湘西行》和《湘西苗民的过去和风俗》等作品。

1939年5月,据周恩来电示调任桂林《救亡日报》编辑,同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筹备会,被选为筹委会委员;11月,洛甫、周扬电召周立波赴延安;12月,抵达延安桥儿沟,被安排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任编译处处长兼文学系教员,并担任世界名著选读课程的教学工作。

1940年1月,参加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后又补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1941年5月15日,出席了延安“鲁迅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并专门撰写论文《论阿Q》,同时参加了有关的纪念和研究活动;同年,与何其芳、严文井、陈荒煤等组织文学社团——“草叶社”。参与“草叶社”期间,周立波写了从事文学活动以来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牛》,后又以自己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西牢监狱的斗争生活为素材写了一组连续性的短篇小说《麻雀》《第一夜》《阿金的病》《夏天的晚上》和《纪念》。

1942年5月,参与延安文艺座谈会;6月12日,发表《思想、生活和形式》一文,阐述了作家深入生活对实现作品内容形式统一的指导作用。1944年2月,离开鲁艺调到《解放日报》社工作,任副刊部副部长,后参与南征开创抗日民主根据地;11月10日,在延安飞机场南下部队举行暂师出征大会,随队从东关出发,远征到湖南、广东一带。远征期间,起草记录电文,写稿、编辑、刻印《解放》小报,担负了《解放》小报的全部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返回驻扎在湖北宣化店的新四军五师师部后,调任《七七日报》《中原日报》副社长。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停战协定》签署后,奉延安新华社电令赴汉口,随军调部汉口小组做新华社驻汉记者,兼做翻译工作。后被指派经北平转解放区写书,调任冀热辽区党委机关报《民声报》副社长。在此期间期间,周立波利用工作之余,将参加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的斗争生活,写成散文集《南下记》;10月,前往东北哈尔滨,后被指派为区委副书记,与妻子林蓝共同担任区委领导工作。

1947年6月,奉中共松江省委调令,到省委宣传部工作,主办《松江农民报》,并着手写第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7月;携《暴风骤雨》上卷初稿,来到五常县周家岗继续深入生活,参加“砍挖运动”,历时四个月;10月下旬,返回松江省委宣传部。《暴风骤雨》上卷最初在《东北日报》上连载,后由东北书店于1948年4月出版刊行。

1948年7月13日,开始《暴风骤雨》下卷的创作;7月16日,迁居至松花江畔太阳岛上的一间房子,并被调任至东北文协,主编《文学战线》。1949年,被任命为鲁迅文艺学院研究室主任;5月,《暴风骤雨》下卷由东北书店出版刊行;6月,离开东北;7月2日 19日,在北京参加全国文代会第一次会议,为东北文艺工作者代表团九人团委之一,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委员,并与郑振铎一起担任全国文协研究部负责人。

1949年10月至1950年6月,担任彩色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锦绣河山》的文学顾问,这是周立波首次参加电影创作和摄制工作。1950年6月,与刘白羽组成中国作家代表团,应邀访问了苏联。1951年,影片《解放了的中国》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2月,前往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参加工会的办报工作,并深入到工人群众中体验生活,历时五个月;6月,调任回文化部,在中央文学研究所任职,其间,开始了第二部长篇小说《铁水奔流》的创作。

1951年3月,调任《人民文学》编辑部执行编委;10月,率中国文艺代表团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国访问,在乌兰巴托参加了“中蒙友好旬”活动,归来后,将这次出访的生活素材写成散文《在金色的秋天里》。1953年,再度前往石景山钢铁厂体验生活;3月5日,前往苏联参与斯大林吊唁活动,回国后,把自己参加斯大林葬礼和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苏合拍影片,赴苏访问的生活索材写成散文集《苏联札记》出版;5月至10月,改写《铁水奔流》。

1954年8月,在湖南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1955年5月,《铁水奔流》出版,该作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早反映新中国工业建设和工人斗争生活的作品;10月,从北京携家到湖南益阳市郊桃花仑竹山湾居住,建立长期生活和创作基地,并担任了大海塘乡互助合作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1月,在和巴金一起赴柏林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之后,返回桃花仑故里,投身农业合作化运动,并担任了益阳桃花仑乡党委副书记;同年,开始构思、酝酿并着手写第三部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正篇)初稿。

1957年12月,《山乡巨变》定稿。1958年,《人民文学》从一月至六月号开始连载《山乡巨变》;7月,《山乡巨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59年初,开始写《山乡巨变》续篇;11月,完成《山乡巨变》续篇。1960年4月,《山乡巨变》续篇出版。1961年7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改善党的领导和文艺工作者的关系,扩大创作题材领域,恰当安排作家深入生活问题发表了意见。

1962年8月2日至16日,在中国作协召开的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上,与邵荃麟、赵树理一起提出坚持发扬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按照实际生活的本来面目创造英雄人物,转变中的中间人物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以丰富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人物画廊的正确主张;11月,在湖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受中共湖南省委的委托,作了《当前的形势和文艺的任务》的报告。

1965年7月,出席中共湖南省第二次代表会第三次会议,在会上作了《大力培养文艺接班入》的专题发言;同年秋季,《山乡巨变》改编为戏剧,在中南地区广州现代戏会演,周立波任湖南戏剧代表团副团长,并委托诗人未央,协同老红军吴自立创作了文学剧本《怒潮》。

1966年1月21日,应广州《羊城晚报》约请,写作并发表散文《韶山的节日》,记叙了毛泽东1959年6月在罗瑞卿陪同下回韶山故里访问的情景,但由于作品提到了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烈士,刺痛了江青一伙的反革命集团,江青公然声称这篇散文是“丑化毛主席的反动作品”,并责成中宣部下令全国报刊一律不准转载;2月,林彪、江青在共同炮制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江青 击周立波《暴风骤雨》的创作思想就是“好人最后要死”,“塑造起一个英雄却让他死掉,人为地制造一个悲剧的结局。”

1966年4月23日,《羊城晚报》根据读者要求,再次发表周立波修改后的散文《韶山的节日》,使林彪、江青先后六次公开点名批判周立波和他的作品,造成了“文化大革命”前夕的“韶山节日”事件;8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周立波在湖南被扣上“文艺黑线的黑干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帽子,受到“四人帮”及其爪牙的残酷迫害和批斗。在江青授意下,所谓“造反组织”还以“监护审查”为名,将周立波非法监禁长达五年之久。

1973年10月,解除“监护审查”。1975年初,返回北京治病,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过问下,周立波得到“解放”。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周立波闻讯后创作了《欢呼党中央一举清除“四人帮”》一诗。1977年春,《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和短篇小说集重新出版。

1978年1月,在《湘江文艺》发表《“韶山的节日”的事实真相》;3月23日,《人民日报》重新刊登《韶山的节日》,和罗瑞卿同志的《关于〈韶山的节日〉事件的一封信》,公开为“韶山节日”事件平反,为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的周立波和受株连的同志恢复名誉;4月,在全国第五届政协会上,当选为政协委员;6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湘江一夜》,以三五九旅王震司令员为模特儿的军事斗争题材创作,作品发表后,被评为全国1978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一等奖,但因在“文革”期间备受摧残,周立波积劳成疾,重病不起。

1979年8月29日,第四次文代大会召开期间,在病床上吟诗一首《祝第四次文代会召开》,表达了对“四化”大业必定成功的信念与对社会主义文艺美好未来的祝愿;9月25日凌晨3时59分,因病逝世,享年71岁。

主要作品

著作

《战地日记》 1938年 报告文学集 上海杂志公司

《晋察冀边区印象记》 1938年 报告文学集 读书生活出版社

《南下记》 1948年 报告文学集 哈尔滨光华书店

《暴风骤雨》(上册) 1948年4月 长篇小说 东北书店

《暴风骤雨》(下册) 1949年5月 长篇小说 东北书店

《思想·文学短论》 1949年 评论 哈尔滨光华书店

《苏联札记》 1953年 散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铁水奔流》 1955年 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

《铁门里》 1955年 短篇小说集 工人出版社

《山乡巨变》 1958年7月 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

《周立波选集》 1959年 选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浅论》 1959年 理论 北京出版社

《禾场上》 1960年 短篇小说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山乡巨变》(续篇) 1960年4月 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

《战场三记》 1962年 报告文学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亭子间里》 1963年 理论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卜春秀》 1964年 短篇小说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韶山的节日》 1966年 散文 《羊城晚报》

《湘江一夜》 1978年6月 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

《周立波短篇小说集》 1979年 短篇小说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

《山那面人家》 1979年 短篇小说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周立波文集》(1—5卷) 1981年—1982年 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周立波小说选》 1981年 小说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周立波选集》(1—7卷) 1983年 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周立波三十年代文学评论集》 1984年 文学评论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周立波鲁艺讲稿》 1984年 理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作

《狗胡同》(又名《苏联大学生私生 》) 顾米列夫斯基【苏联】 1930年 小说 现代书店

《被开垦的处女地》 肖洛霍夫【苏联】 1936年 小说 生活书店

《复仇艳遇》(原名《杜布罗夫斯基》) 普希金【俄国】 1937年 小说 生活书店

《秘密的中国》 基希【捷克】 1938年 报告文学集 天马书店

贡献影响

主题思想

革命姿态

周扬在一篇文章中说:“立波首先是一个忠烈的革命战士,然后才是一个作家,立波从来没把这个位置颠倒过”。作为一个革命者,周立波创作的《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无疑是以一个革命者的视野来观察和反映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革命姿态就是周立波这两部小说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的一个呈现姿态。

《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都是以革命干部的“入乡”来拉开序幕的。《暴风骤雨》里的工作队,《山乡巨变》 里的邓秀梅,都是带着党的政策方针,按照上级的指示,像文本中人物老孙头说的那样来到“穷乡僻壤”的乡村干革命,以唤醒农民的觉悟,领导农民翻身解放和致富为目的。这个革命的目的就需要“工作队”、邓秀梅等这样的革命领导干部有一套宣传革命的语言,即革命话语。虽然有评论者认为,这种革命话语在文本中直接呈现与反复出现,损害了文本的审美功效,但周立波首先是一个革命者,他的革命姿态决定了文本对革命话语的直接书写。

农民情结

周立波是一个革命功利主义者,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反对唯艺术而艺术,但他又十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点和魅力,他的创作的艺术魅力的终极原因在于,他与农民有着深厚的精神联系,他了解中国农民勤劳俭朴的传统,心地善良的美德,也了解农民的苦难和农村的落后。他对新中国新农村出现的崭新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貌,对亿万翻身农民改变旧面貌、创造新生活的激情,有着由衷的高兴和赞美。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到生活的洪流,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194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牛》,直到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山那面人家》都在表现清贫中农民的人情美、人性美,真实地表现农民的心声和时代的主旋律。

艺术特色

民间取向

生活习俗是民间文化中最显眼的一部分,它往往能直观生动地再现民间原生态的生活情形,如《山乡巨变》中对日常吃穿的描写:“还喝酒呢!酒都贵死人,哪个喝得起。”写出了老贫农亭面糊喜好喝酒。一手提一沙罐子温茶,一手拿几个粗碗……穿一件补丁的老蓝布罩……亭面糊老婆的穿着体现了家中的条件艰苦——一个典型的乡村妇女的形象。陈先晋全家大小,正在灶屋里吃饭,他们五口人围住一张四方矮桌子。桌上点起一盏没有罩子的煤油灯,中间生个汽炉子,煮一蒸钵白菜,清汤寡水,看不见一点油星子。炉子的四周,摆着一碗扑辣椒,一碗沤辣椒,一碗干炒辣椒粉子,还有一碗辣椒炒擦芋荷叶子。陈家“菜谱”反映了陈家条件艰苦,以及湖南人爱吃辣椒的特点。在以上分析中,周立波从吃穿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反映当时农民的生活相当艰苦,这种吃穿本身就是朴素的民间生活形态,周立波用农民的方言士语来描述,不事修饰,真真切切,使文本表现出现了一种原生态的美,读者读后大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感叹,周立波的小说体现出来的这种民间的审美形态是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所没有做到的。

幽默欧化

周立波早期小说在语言上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欧化与幽默。这欧化与幽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刻意模仿西方文学的表现方式,抑或是庸俗的“插科打诨”,玩弄 头,而是他独特的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以及场面的方法。如《金戒指》中“见了人,他的晒得微黑的脸上总是浮着笑,露出他的整齐洁白的牙齿,由于他的性格的明朗和活泼,姑娘们也都乐意接近他”和《麻雀》中“那一夜,我们都睡得很迟,也再没有人说话,一阵快乐的笑声以后的意外的小小的悲剧的感觉竟是那样的沉重,都忽然觉得这狭小的囚房显得更加的狭小。”都运用了许多结构助词“的”,为中心语加上了多重定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周立波早期作品中很常见,是借用外国语法规则的结果。汉语中这样频繁使用“的”的现象几乎没有,但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形容词和定语从句时需要大量地使用“的”来做辅助,久而久之,这种语法现象也渗透到了汉语文学的创作之中,使得语言体现出了欧化的风格色彩。

质朴刚健

周立波中期小说创作宗旨明确,并且规定了他自觉追求传统民族文学形式的创作目标。再者,周立波在这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活在军队中,受战斗情绪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这一时期小说语言风格鲜明地呈现出质朴与刚健的特点。如《暴风骤雨》中“近边是一条横贯屯子的大道跟柳树障子。绿的漆黑的柳树丛子里,好多家雀在蹦跳、翻飞、啾啾叫个不停。燕子从天空飞下,落在电话线上,用嘴壳刷着在水面上打湿的胸脯上的绒毛。”用三个短句对景物进行描写,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得、无比惬意的景象,预示着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使语言流露出朴素自然之美。

清新柔婉

周立波后期小说在语言运用上日趋成熟,字里行间流露着质朴亲切,柔美婉约,富有时代气息。这质朴与柔婉,标志着周立波在语言上彻底摆脱了欧洲文学的影响,开始接受传统文学熏陶。他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工人农民的语言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语言,使语言朴素自然。风光绮丽、民风古老的农村生活又影响着他善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描景状物,令人感受到乡间生活的婉约美。

地域方言

周立波在《山乡巨变》及其故乡生活小说选用了大量独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方言名词、方言动词、方言形容词营造了浓郁的方言氛围,具有独特文学和文化审美内涵:方言名词主要展现益阳山水风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方言一般动词及其惯用语能贴切地刻画人物性格,展示益阳人们的生活经验、人际交往和心理取向;方言形容词精微细腻地表现了益阳乡民的外在形象以及对事物独特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文化审美内涵。同时,周立波又非常善于巧妙地运用各种方式,不露痕迹地对某些难理解、与普通话差距较远的方言要素进行说明。这样,既便于读者理解,又避免了因为加入注解而使读者阅读中断。因此,不仅保持了作家的写作风格,同时又使作品呈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

女性化倾向

在充满阳刚之气的“十七年”文学语境中,周立波却是一位偏重“阴柔”风格的作家。对周立波小说“阴柔”的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暗指了周立波小说创作的“女性化”倾向。在周立波小说中,“我”只作为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或旁观者,“我”与故事中的事件有一定距离,由于“我”的视角受到男性性别身份的限制,所以更少侧重描写“我”的主观心理,而“我”所观察到的生活的真实几乎都是“她”的温柔。

一方面,在周立波的小说中,“她”的温柔成为“我”所观察的生活的底色,继而“我”又对温柔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着色,这大致又有三类其一是温:柔纯真类,如《山那面人家》 走在和“我”一起去参加婚礼爱笑、躲起来听壁角的姑娘们;其二是温柔慈爱类,如《艾嫂子》中“我”拜访的像母亲一样温柔悉心照料猪崽的艾嫂子;其三是温柔细致类,如《张满贞》中的张满贞将玻璃片端到后山肚,提防玻璃片掉到水田里,去伤害社员的搅拌。

另一方面,作为男性的“我”对女性的细致观察又激活了“我”的女性姿态,也就是说,“我”所观察到的“女性化”温柔慢慢演变成为“我”的气质。这正如周立波自己所说:“倾向性应从事件和情势中自行流衍出来。”周立波小说中“我”所表现的温柔、臆测和童稚倾向,而这种温柔、臆测和童稚更多的是为女性所有的。《麻雀》中身处囚房的“我”,将这飞进铁门里的平常的小鸟幻想成诗里的云雀和黄鹂,从它的身上闻到童年的爱,麻雀不仅成为“我”的温柔的寄托对象,针对请麻雀带封信出去这件事,“我”对这封信的各种可能和命运展开了各种臆测。《懒蛋牌子》《腊妹子》《调皮角色》中,作者运用相对自足的儿童视角,对儿童的臆测心理和价值准则进行描绘。然而,周立波虽都只在开头和结尾处插入了成人视角,却表明“我”这个成年的讲故事的人的不可忽略性。读者对童稚思维的感受,首先面对的是“我”这个叙述者,故事结束后落脚点也回归到“我”的身上,这样童稚化思维与“我”始终未曾脱节过。

获奖记录

文学类

▪ 2019-9-23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山乡巨变》 (获奖)

▪ 1978 一九七八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一等奖) 《湘江一夜》 (获奖)

▪ 1951 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 《暴风骤雨》 (获奖)

▪ 1949-6 东北地区优秀作品 《暴风骤雨》

2. 景区宣传语录

有趣的地方要和可爱的人一起走,欢迎走进情人谷景区。

3. 石景山游玩

地点:石景山区模式口-戒台寺-潭柘寺

途中景点:模式口-戒台寺-潭柘寺

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石景山区西北部,金顶山路与京门公路之间,为京西古道。在模式口大街以北,传统村落的风貌保存较好,并有承恩寺、田义墓、法海寺等文保单位。由北京市区出发沿长安街向西行驶至石景山,到了首钢正门之后向北走便可直至模式口。

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线路描述:该路线基本以门头沟区山路为主,途中有不少弯道和陡坡,适合专业的骑行爱好者。沿108国道前行,可以感受山地绿色旅游和古刹文化氛围。而戒台寺和潭柘寺两座古寺也是不少游客驻足的场所。

4. 石景山 景点

北京是个古都,寺庙景点众多,列举如下:

1、广济寺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

2、后海广化寺 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

3、宣武法源寺 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

­4、东城雍和宫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

5、宝珠峰潭柘寺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

6、门头沟戒台寺 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

7、怀柔红螺寺 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

8、阜成门妙应寺 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

9、翠微山法海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

10、石经山云居寺 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

­11、东城智 寺 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

­12、旸台山大觉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

13、颐和园法幢 北京西郊­

14、寿安山卧佛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馀脈聚宝山南麓­

15、香山碧云寺 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

16、虎头长安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

17、佛牙灵光寺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

18、翠微三山庵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

19、 隐寂大悲寺 北京市西山馀脉平坡山半腰­

20、 螭汤龙泉庵 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

21、平坡山香界寺 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

22、翠微宝珠洞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顶­

23、卢师证果寺 北京西山馀脉卢山

24、东城柏林寺 

25、安定门西黄寺 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

26、永乐大钟寺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北侧­

27、 广安门天宁寺 北京市广安门外北面­

28、八里庄慈寿寺塔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

29、北海佛殿白塔 北京市西城区故宫西北­

30、西直门五塔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

31、居庸关云台 北京昌平县­

32、昌平银山塔林 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

33、房山万佛堂 北京市房山区

5. 石景山景区旅游景点

石景山龙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泉寺位于石景山区北部的蟠龙山上,远近闻名的法海寺的西侧100米的地方,当地群众俗称“西庙”。锯明正统八年(1443年)“敕建法海寺碑记”记载,太监李童在梦中见到一处福地,第二天绘出梦境图形,派人到处查找,来到玉喝乡水峪,看到的地形与所绘图形相同,经询问,原来是龙泉古刹。这说明龙泉寺在1443年法海寺建寺之前就是古刹了,无疑龙泉寺是蟠龙上最早的庙宇。龙泉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有悬崖,龙泉寺就像坐在太师椅上。古人建寺很讲风水,从风水的角度分析,龙泉寺的位置极佳。

6. 石景山 旅游

能看一次!

石景山游乐园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5号,是北京的老牌游乐园,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

石景山游乐园陆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游乐园、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 石景山旅游宣传语录图片

见义勇为的警句名言。如,“见义不为,无勇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事例:

勇斗持刀歹徒的西城区西海北沿居民黄德山;勇抓持刀窃贼的北京市网众国际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经理姚振宝;勇救被抢劫的女出租车司机的海淀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职工刘晓威;智擒系列抢劫出租司机案嫌疑人的石景山区刘娘府村村民韩胜利;勇抓偷车贼的顺义一中学生李向昆;勇擒肇事逃逸司机的顺义区北石槽镇武各庄村村民张振;勇斗窃贼的密云县密云镇季庄村村民李洪以及救火英雄海淀区羊坊店街道办事处巡逻员梁铁练和污水井中勇救儿童的昌平区小汤山村委会污水罐车司机何士余。

片段:2008年5月9日下午五时许,杨泽文同志在五通桥区街上办事,行至该村的路上,此时正是学校的放学时间。忽然,他听到前面不远处有吼声:“给老子不准走,否则老子砍死你!”杨泽文同志向前一看,发现本村的一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手里拿着砍刀,正在威胁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该精神病人挥舞着看到步步向小孩逼近,情况异常危急。杨泽文同志见状,立即上前对精神病人 吼道:“不许动,把到放下!”精神病人转过身,随即,杨泽文同志叫小学生快走,可精神病人厉声吼道:“敢走,走老子就砍死你!”杨泽文同志临危不惧,迅速上前将精神病人拿刀的手死死握住,另一只手将其紧紧抱住。同时,叫小学生快跑,小孩立即跑开了。随后,杨泽文同志将精神病人手中的刀夺下,并将其送回家中交由监护人看管,从而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

8. 石景山一日游

珠海一日游的话时间太短了,给你下面几个方案:

1、休闲游,景点:珠海渔女、石景山公园、海滨公园、圆明新园梦幻水城。

2、娱乐游,景点:飞沙滩、神秘岛海泉湾。

3、宁静游,景点:斗门金台寺、斗门御温泉。

4、参观游,景点:梅溪牌坊、农科奇观、东坑普陀寺、横琴海洋乐园。

5、度假游,景点:荷包岛、东澳岛、桂山岛任选一。

Hash:156ebe0a66842c02ee0bc2f6477d4827b7da2666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