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小孤山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宿松县小姑山

导读:宿松县小孤山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宿松县小姑山 1. 宿松县小姑山 2. 宿松县大别山 3. 宿松县小孤山风景区 概况 4. 宿松县游玩 5. 宿松小姑山传说 6. 宿松县有山吗 7. 宿松县图片 8. 宿松县哪里 9. 宿松县小孤山

1. 宿松县小姑山

【释义】彭,鼓声也。这是一个拟声字。在甲骨文中,彭字的左面是鼓,右面有三个斜点,表示击鼓时不断发出的声音。

【起源】古帝颛顼玄孙陆终的第三子篯(jiān)铿(即彭祖),是个大寿星,自尧时举用,后被封于彭(今江苏徐州市),建立大彭氏国,至商代,被高宗武丁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

得姓始祖:彭祖(彭铿)

始 祖 地:江苏徐州

郡望堂号:陇西、淮阳、彭城;长寿堂

当今排序/人口:第32位/约766万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47位

现存家谱:465部

殷商时诸侯国大彭,即今天的江苏徐州铜山境内是彭姓的发源地,其后彭姓的繁衍播迁,均是出自此支。

姓氏源流出自篯姓

为颛顼帝有玄孙陆终第三子篯铿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寻源》所载,颛顼帝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三子姓篯名铿,受封于彭地(今江苏省徐州),建立大彭国,称为彭祖,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彭氏。

出自妘姓

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八姓之一有彭姓。据《国语》所载:“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女、斟、曹、芊,周灭之。”此说是讲彭姓为祝融之后,为八姓之一。

改姓而来

据《姓氏考略》所载,有胡、西羌、南蛮,清时满、蒙、回、苗、白、瑶、土家、苦聪、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得姓始祖:彭祖。彭姓出自颛顼帝的后裔,上古时代,颛顼帝有一曾孙名吴回,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用火的官)。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陆终之妻怀孕三年后都未能产下一子,万般无奈的陆终只好用利刃剖开妻子左肋下方,产下三子,剖开右肋下方,又产下三子。六个儿子中的第三子名铿,后来被封在大彭,为商朝时的诸侯国之一,彭铿是个有名的长寿者,据说他一生活了八百多岁,经历了夏、商两代,所以又称他为彭祖。他的子孙就按照当时习惯,以国命姓,称为彭姓,他们尊彭祖为彭姓的得姓始祖。

宗族特征

1、彭姓人源自彭城,望出宜春。多文人骚客,广智勇之将。

2、彭姓族谱多次修订,字行辈份繁杂有序。据1919年彭有康总修的《彭氏七修族谱》,湖南衡山彭姓保公房的辈份字行为:“祖宗培基厚,兰树在庭芳,立德通经学,诗书绪以长。”本房辈份字行为:“光承选缔泽,代有仕名扬,忠孝维国政,相传继永昌。”林子冲房:“盛世明良会,忠臣起若云,衡湘金玉秀,积庆肇元勋。”濠头房为:“智勇仁为达,福从大德生,前卿芳自远,继善必其诚。”贺家冲房:“友子大曰鼓,芳应均思成,世启家声远,名扬宗祖荣。”

迁徙分部

殷商时诸侯国大彭,即今天的江苏徐州铜山境内是彭姓的发源地,其后彭姓的繁衍播迁,均是出自此支。商末时,大彭氏失国,此时已有彭姓人迁居河南南阳一带,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阳去楚为大夫,是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开始。秦末时楚汉争霸,位于楚国都城的徐州处于战乱状态,有一支彭姓为避战乱而离彭城远迁陇西。汉时有长平(今河南西华)侯彭宣,举家迁居河南淮阳,后于淮阳发展成为望族。魏晋时,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姓人大举南迁,此际有史料表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动。南北朝北齐时,彭宣八世孙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间),九世孙中有一支迁居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

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景直之子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彭姓开始称盛于江 西省境,彭构云五世孙彭轩因仕宦而落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之山口村,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后裔迁湖南西部,唐末时,彭轩六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宋神宗时,嗣元的九世孙彭延年因被任命为潮州刺史,遂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姓广东始祖。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闽粤发展成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姓始祖。另据载,彭姓亦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迁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彭姓有部分移居台湾,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如今,彭姓分布广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

彭家风范

彭字尧封彭祖居彭城,郡望陇西字为凭。① 传说彭祖八百载,导引养生扬美名。②

彭越秦末率众反,助刘灭楚功不泯。③ 彭蒙战国哲学家,齐物高论重环境。④

士然袭父任刺史,不屈将领彭义斌。⑤ 孙遹博学数第一,见性为宗绍升经。⑥

诗称清渊有兆荪,湘军名将彭玉麟。⑦ 鼓影之声彭彭响,心潮澎湃为动情。⑧ 【注释】

① 上古帝尧时彭祖居住的彭城,叫大彭氏国(治在今徐州市)。春秋被废,到了唐代又曾改为彭城郡。彭城是彭氏的祖籍。按文字记载,彭氏的郡望为陇西郡,即今甘肃陇西一带。

② 传说彭祖这个人活了八百年。幼名籛铿,说是颛顼帝的玄孙,与帝尧同师于尹寿。四川省有彭山县,彭山上有彭祖庙,至今香火不绝。人们把彭祖视为长寿的象征,更把他发明的导引养生术传为与健康长寿相联的美名。

③ 彭越(公元前?—前196年),汉初王侯,山东巨野人。秦末率众起兵,后领众三万余人归从刘邦。在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争霸中,屡断项羽粮道,助刘邦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被封为梁王。在汉朝创建中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④ 彭蒙,战国时代哲学家,齐国人,曾游学稷下,是田骈(pian)的老师,他提出齐物论,强调事物均齐的重要性,这个思想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就是注意到了环境的平衡,只有做到齐物,才能保证持续性。

⑤ 彭士然(公元?—约956年),五代唐末溪州刺史,江西吉安人。其父彭碱为溪州刺史,后由士然袭父之职。辖地包括湖南西部沅陵以西、酉水以北一带,《宋史》称这一带地区为彭氏。彭义斌(?—公元1225年),金末山东红袄军将领。后来归宋,官至统制。宝庆元年与蒙古军战于五马山(在今河北正定),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⑥ 彭孙遹(公元1631—1700年),字骏孙,号羡门,清初词人,浙江海盐人。顺治年间进士,康熙时以举博学鸿词第一,授编修。彭绍升(公元1740 1796年),字允初,别号尺木居士,清代学者,江苏吴县人。先治程朱理学,后由陆九渊、王阳明转阐学,提出“见性为宗”的阐学经典论。

⑦ 彭兆荪(公元1769-1821年),字湘涵,清代诗人、江苏太仓人,道光时中举人。龚自珍曾把他与舒位并举,称赞其诗是“清深渊雅”之作。彭玉麟(公元1816-1890年),字雪琴,清末湘军将领,湖南衡阳人,被授予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等头衔,

⑧ 彭字,是鼓字与影字的组合。鼓形还没有到,但是它彭彭作响的声音已经来到了。彭姓人做事响当当,鼓声能鼓舞人心,使人心 潮澎湃起来。

历史名人

彭祖,尧的臣子籛铿。陆终氏第三子,帝颛顼之孙,历虞夏至商,相传活了七﹑八百岁。因封于彭城,故称为彭祖。后世用以比喻长寿。

彭蒙,战国时齐国的隐士,田骈之师,思想与庄子的齐是非说相近。

彭越,西汉初昌邑(今山东省金乡西北)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时,将兵三万余归刘邦,攻占梁地(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屡断项羽粮道。不久率兵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南)。封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为刘邦所杀。

彭宣,淮阳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汉哀帝时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

彭俞,宋代进士,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官至终朝散郎。著有《君子传》、《循吏龟鉴》等传世。

彭春,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康熙时历任太子太保、副都统、都统等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统兵驱雅克萨沙俄侵略军。后参与准噶尔部平叛,败噶尔丹于昭真多(今属蒙古)。

彭孙,浙江省海盐人,明代进士,工诗,才华横溢,与王士祯齐名,号称彭王。

彭龟年,字子寿,号止堂,南宋清江人,宋代文学家。少好学,喜深思。读程氏《易》,至废寝忘食。从朱熹、张□问难质疑,其学益精。主要门人为子彭钦、彭铉。崇尚儒家的仁政,强调君主应当审明“用心有义利,主德有诚伪,用人有邪正,听言有是非。”著有《止堂集》传世。

彭孙贻,浙江省海盐人,字仲谋,清代诗画家,以贤孝著称,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时受到贤士推崇,当时人称“武原二仲”。

彭兆荪,江苏省镇洋(今太仓)人,清代诗人,龚自珍曾以其与舒位并举,赞其所作“清深渊雅”。

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清代书画家。雍正五年(1727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从雍正七年起,历任河南、云南、江西及顺天等乡试考官。累迁至右中允,官至兵部尚书。

彭绍升,江苏省长洲人,清代著名学者、居士,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及第,授县官,辞不就。因结织罗有高与阅读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动而归心佛法,尤深信净土。他在净土教义上除莲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闭关念佛,发愿回向。着有一行居士集、居士传、阿弥陀经约论、一乘决疑论等。对清代净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响。曾用禅学精神解释儒书,企图调和儒佛两家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省衡阳渣江人,湘军首领,曾国藩之股肱,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剿灭太平天国居功至伟,官至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于军事之暇,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彭辉明,又名辉盟,广西人。中国共产党员。参加广西百色起义,任中国红军第七军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游击作战。他随红七军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红七军到达湘赣苏区后,他奉命调任湘赣独立师营长,湘赣省军区第三分区(辖新余、宜春、分宜、峡江等县)司令员,红八军第二十三师政委,独立第一师政委,湘赣省军区司令员。他率部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至五次反“围剿”作 。红六军团长征后,他领导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坚持湘赣根据地的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江西莲花县的虎头岭与敌激战中牺牲。

彭德怀,原名彭德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人民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勋,抗美援朝惊天地,泣鬼神,“打败美帝野心狼”。1958年为民请命,在庐山会议中被打倒,“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屈屈而终,享年76岁。

郡望堂号彭氏郡望

陇西郡:秦置陇西郡,治所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甘肃省陇西南)。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淮阳郡:即今河南省淮阳,周为陈国都城宛丘。汉于此置淮阳国,后为淮阳郡。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民国改原陈州府治淮宁县为淮阳县。

宜春县:西汉初年置县,隋唐时设州,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治所在宜春,今江西省西部,邻接湖南省。

彭氏堂号

长寿堂、可祖堂:长寿堂、可祖堂都是因彭姓始祖(彭铿)彭祖而来。彭铿封于彭,古人说“其道可祖”,后来称之为彭祖。相传他活了800岁,在商朝末年,他当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当了柱下史。于是,彭姓后人以“长寿”为堂号。

彭城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辞官后定居于揭阳,是彭氏进入广东的始祖。其子孙除留居揭阳外,先后迁居丰顺、大埔、兴宁、五华、梅县等地。迁居丰顺县人数最多,有“彭半县”之称。

此外,彭姓主要堂号还有:“陇西堂”、“淮阳堂”、“述古堂”、“尚贤堂”、“敦本堂”、“光裕堂”、“雉封堂”、“思敬堂”、“衣言堂”、“述信堂”、“奎聚堂”、“三召堂”、“三瑞堂”、“商贤堂”、“柱下堂”、“明经堂”、“孝睦堂”、“雍睦堂”、“春福堂”、“积厚堂”、“博士堂”、“曹斐堂”、“敦伦堂”、“深远堂”等。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

源自高阳;望出宜春。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彭姓的源流和郡望。

疏陈十策;

名列三奇。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饶州鄱阳人彭汝砺,字器资,治平初年状元,官监察御史里行,首次上书,便陈述“正己、任人、守令、理财、养民、赈救、兴事、变法、青苗、盐事”等十件事,指陈利害,多是当时朝中大臣所不便说的。后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因被人弹劾,降为江州知府。他为官处世,言行必合于大义;与人结交,则尽诚尽敬,当时人称他有“古人风”。著有《易义》、《鄱阳集》。下联典指宋代宜丰人彭渊材,喜爱游历,通晓大乐,曾向朝中献乐书,官协律郎。当时,洪觉范奇于诗,邹元佐奇于命(五行阴阳),彭渊材奇于乐,号称“新昌三奇”。

武原二仲;

新昌三奇。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诗画粗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海盐人。天性孝友,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为名流推重,时称武原二仲。下联典出宋代学者彭渊材,宜丰人。曾出入京兆贵人之门十余年,及归上有李廷珪墨一丸,文与可竹一枝,欧阳公五代史稿一巨编而已。善晓大乐,尝献乐书,珍重协律郎。为“新昌三奇”之一。

吴中三老;

鸿博第一。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贡生彭行先,字务敏,长洲人。崇祯时授知县不就,隐居教授,年九十二卒。与金俊明、郑敷教称“吴中三老”。下联典出明代进士彭孙遹,字骏孙,海 人。工诗,有文才,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康熙中举鸿博第一,授编修,历官吏部右侍郎。

作柱下史;

封长平侯。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时彭祖,自尧时举用,作柱下史。下联典指东汉·彭宣,哀帝时封长平侯。

宜春世泽;

渔阳家声。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彭姓望出宜春。下联典指东汉·彭弘,哀帝时为渔阳太守。

采女问道;

小姑嫁郎。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彭祖善养生术,有采女乘车向其问道。下联典指江西省彭泽有小孤山在江水中,江侧有彭浪矶,后人戏称小孤为“小姑”,彭浪为“彭郎”。

五言通用

十策家声远;

三奇世泽长。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宿松县陈田村彭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清代诗画粗彭孙贻。下联典指宋代宜丰人彭渊材。

画梅留刚直;

悬竹志春晖。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彭玉麟,擅画梅,卒谥“刚直”。下联典指清彭启丰,于园中植花竹,朝廷赐额曰:“悬竹春晖”。

福随如愿至;

寿比老彭增。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古彭姓始祖彭祖。

七言通用

采女乘軿问道;

小姑得仙嫁郎。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彭祖善养生术,有采女乘车向其问道。下联典指江西省彭泽有小孤山在江水中,江侧有彭浪矶,后人戏称小孤为“小姑”,彭浪为“彭郎”。

悬竹志春晖之瑞;

画梅留刚直之型。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江苏省长洲人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自号香山老人,雍正年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乾隆年间历官侍讲、左佥都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书。为官四十年,以谨慎著称。为了奉养母亲,曾请求辞官,在家中壁园亭,植花竹,乾隆皇帝曾赐匾额“慈竹春晖”。工于书法,善于绘画,又能诗文,著有《芝庭诗文集》。下联典指清末湘军将领彭玉麟,字雪琴,湖南省衡阳人。咸丰年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建造大船。曾在湘潭、岳州等地与太平军作战,率水师封锁长江,围攻九江、天京、官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光绪年间官兵部尚书,因病辞去,奉命赴广东办防务,死后谥刚直。擅长写诗,下笔立就,尤其善于画梅花。

一室名师,专治易书义理;

四朝元老,博通今古精微。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代大司空彭宣,字子佩,阳夏人。事禹受易经,禹受易于施雠,由是施家有张彭之学。哀帝时官至大司空,封长平侯。下联典出上古彭祖,相传自尧时举用,历夏至殷。本姓钱名铿,封于彭城,故称彭祖。

政治精明,卓尔循良龟鉴;

学识正大,粹然性理鸿儒。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进士彭俞,字济川,宜春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自号连山子。绍圣年间进士,官终朝散郎。有《君子传》、《循吏龟鉴》、《贯通篇》、《时议》等传世。下联典出宋代乾道进士彭龟年,字子寿,清江人。乾道年间进士,曾与朱熹、张栻交游,学业益进,累官秘郎、吏商侍郎、宝谟阁待制。他学识正大,议论直切,严于辨析善恶、是非。著有《止堂集》。

盛德大功,四世国家元老;

孤忠峻节,百年天地一人。

——庞尚鹏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莆田县的黄石镇港利村彭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明·彭韶,港利村人。天顺元年进士。为政 静明法,决疑狱,督粮储;仗义执言,弹劾权奸,曾两度被陷下狱。他任刑部尚书时,安远侯柳景总戎两广,贪赃巨万。韶依法褫其爵。柳仗权贵之力,希望以八百两捐公脱罪,韶坚持不准。因他不畏权贵,批鳞逆谏、得罪于巨室。他就辞官回里。著有《名臣录》等书。

七百岁、八百年流沙记身世;

四十妻、五十子独卧妙权衡。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古代长寿彭祖(铿)传说事典。

掌东鲁文衡,数十生徒,尽是皇家之客;

传西陵望族,两三兄弟,因为工佐之臣。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麻城市彭家寨彭氏宗祠联。

肇派自吴西,宋元明清,雁塔鹰扬开甲第;

解缨迁楚北,祖孙父子,鹿鸣琼晏荫箕裘。

——佚名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麻城市彭家寨彭氏宗祠联。

汉司空德业、宋御史勋猷,溯从前忠孝传家,渊源有自;

六百年宗坊、廿余代族姓,欣此日馨香根本,典型维新。

——彭笏臣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此为湖南省桂阳县青兰乡彭氏宗祠联

李纲罢相,累及外家,忆先世辟地西江,六七族椒衍瓜绵,若汪若黄,祸我翻成福我;

至正肇修,迄兹民国,仰前徽发迹南宋,十二次梨灾枣火,即彭即蔡,宗同不必姓同。

——蔡飞陆撰彭姓宗祠通用联

字辈排行

清顺治七年(1650年)彭而述修、1919年彭有康总修的《彭氏七修族谱》中记载,湖南衡山彭姓保公房辈分字行是:

祖宗培植厚,兰树立庭芳,立德通经学,诗书绪以长。

本房辈分字行是:

光承选缔泽,代有士名扬,忠孝维国政,相传继永昌。

濠头房是:

智勇仁为达,福从大德生,前卿共自远,继善必其诚。

贺家仲房是:

友子大曰鼓,芳应均思成,世启家庐远,名扬祖宗荣。

湘潭中路铺房是:

友子大曰鼓,芸应均思成,世应家庐远,名扬祖宗荣。

杨子坪房是:

江右贻谋远,秋堂继起兴,后来宜萃芳,各位振而升。

林子冲房是:

盛世明良会,忠臣起若云,衡湘金玉秀,积庆肇元勋。

清光绪七年(1884年)彭杰圭纂修的《彭氏四修族谱》中记载,湖南湘潭彭氏行为:

思祖惟文太,宗兴伍百年,念征有杰士,述信继商贤。

续修辈分字行是:

安福源流远,中湘世泽绵,诗书昌令绪,孝友绍家传。

清乾隆十八年(1679年)彭城述修、宣统三年(1911年)彭钟模总纂的《彭氏宗谱》记载,四川简阳彭姓乾隆十八年连续辈分派语10字:

钟国家良彦,育君亲手臣。

同治二年(1863年)续修50字:

元善成正远,大德定光乾,朝廷尚进举,荣华富贵先,有为增学宪,

其才在尔全,志士兴万美,怀道安邦权,天开文远日,宗功永久传。

2. 宿松县大别山

安庆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但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大。加之地形复杂多样,常有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安庆地区地貌大致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岗地)、平原几个部分。

  中山主要分布于岳西、潜山、太湖、宿松境内,均属大别山系。低山是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山地类型,成因也十分复杂。分布于桐城——潜山——太湖深断裂西北侧的多为断块山;怀宁、宿松境内的低山,多为侵蚀低山;少部分为溶蚀低 山,它们都属大别山支脉。

3. 宿松县小孤山风景区 概况

1000年前的小孤山到处都是炮台和瞭望台。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的独立山峰。周围1里,海拔78米。形态特异,孤峰耸立。以奇、险、独、孤而著称。“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最形象的描写。山上有启秀寺、梳妆亭等古迹。因其地势也非常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4. 宿松县游玩

不开放。

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通过人员聚集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省市县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小孤山景区实际情况,经宿松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宿松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决定小孤山景区自2021年1月24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5. 宿松小姑山传说

陆游:游小孤山记

  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桀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老杜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6. 宿松县有山吗

它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和长江中下游的北岸。苏松县毗邻湖北、江西两省。东侧为望江县湖,西临黄梅县,湖北奇春县,东北与太湖县接壤,东南与望江县、南及长江的另一端,江西省彭泽县。

其总面积为2393.53平方公里。它有9个镇和13个镇,登记人口为8735万(2016年)。2017年,该地区的GDP为177亿元,人均GDP为20263元,财政收入15.6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70亿元。

由于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苏松县西北低,东南低,依次为中山、低山、山、岗、湖、平原的降序。

中国北方有两条河流,第二大河流是凉亭河,南有长江,还有龙湖、大官湖、黄湖和湖。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充足的光照、充沛的热量、充沛的降水和短暂的霜冻期。

7. 宿松县图片

  宿松十景  海门天柱——喻小孤山,山如椎髻,一峰孤立于长江之中,古称长江绝岛,又名海门第一关,故被誉为海门天柱。  小孤山雄居长江中下游之吴头楚尾,坐落在安徽省宿松县东南部复兴镇境内,屹立在长江中,砥柱中流,形势险要,秀拔奇特,有“江上蓬莱”之誉。  小孤山是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风光旖旎,独立不依,北望天柱,南盈匡庐,与 西湖口县的石钟山、彭泽县的龙宫洞相毗邻,山高百米,方圆一里,巍然耸立在江心。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勒“中流砥柱”于石上。小孤山形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钓鱼台  陈汉沟三河口附近河拐弯处,潭深水碧,河岸高高的石头山崖壁下有一块巨大的石板,石板上有两个“脚印”,传说是当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云游到此,沉醉于陈汉风景如画的山水,仙境般的环境,留恋忘返,经常长时间站立于此而形成的“脚印”。又传说当年姜太公也曾云游到此,并在此石上钓过鱼,故称钓鱼台。  因为是仙家蹬过的地方,陈汉沟河里每年清明前后汛期间,均有一批又一批的红尾鲤鱼和其它鱼从下游龙湖逐水经县大河、二郎河上游到钓鱼台水域“朝圣”。  钓鱼台览胜  我县西北部的大别山南麓,座座险峰高耸入云,条条峡谷神秘深邃,如削悬崖鳞次嵯峨,随处可观流泉飞瀑。  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曾垂钓于峭崖伸延入河中的石矶之上。因倾慕此地胜景,常憩坐于矶上,流连不忍离去,至今石矶有两个深深凹陷的脚印。  后人为追忆此段张仙果老的逸事,遂将此处命名“钓鱼台”,并赋诗以记之,诗曰:果老骑驴独钓秋,溪边坐石看鱼游,鱼吞仙饵翻飞去,剩得清泉日夜流。  如今,此处已成为水面呈“吕”字形,总库容10790万立方米,可灌溉16万亩田地的钓鱼台水库。  水库高涵出口处建有水电站1座,配备4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520千瓦,已纳入华东电网联网运行。  水库大坝全长230米,最大坝顶高近44米,非常泄洪道11孔泄洪闸门净宽60米,泄洪时强大的水流自闸门倾泻而出,似凌空垂练于空中飞珠溅玉,落下时汇聚成排天巨浪搏击深潭,其声如雷贯耳,似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令人精神振奋。?库面为4?36平方公里的高山平湖,每当天气晴好,眼前是水平如镜,波浪不惊。波光粼粼中,倒映出一幢幢新建楼房。其中就有钓鱼台水库招待所——闻名县内外的度假村。若于盛夏登临,远眺碧万顷,翠山绿水交相辉映;近观渔船弄波,游鱼戏水。若有兴致泛舟水上,便觉迎面凉风习习,轻拂慢弄于你的脸颊,乃至身  心。如正值天高气爽,还可于水库中心隐约窥见水底的昔日重镇陈汉沟的倩影遗踪呐!  倘遇刮风下雨,天幕低垂,怒涛争击,风呼叫,水怒啸!水库里象锁链着的万千匹野马、千百条蛟龙在闹腾翻跃,试图冲出重围……此刻,您定会对改造自然、征服洪水为民造福的设计  、建筑者们产生出由衷的崇仰之情,您会情不自禁地呼赞:这是人工伟力的凝聚!  湖心小岛五枢观,这天然的褐绿色屏障,将水面分为外湖与内湖。使得水库显露出幽奇有致,别具风韵。正所谓“犹抱琵琶半掩面,羞羞答答五枢观”。  月亮大桥飞架于水库尾梢的朱湾河上,全长80余米,高20余米,她将钓鱼台水库的风姿延至无限远方。而水库边的电站管理所,如盖如伞的柑桔树漫坡逢坎而种,放眼皆绿。每当暮春,柑桔花开,如同水晶撒嵌在满山遍野,千姿百态的翡翠之上,花香袭人,沁人心脾。  钓鱼台水库东北与太湖接壤,西北与蕲春毗连,三面尖,罗汉宕、珠宝寨、罗汉尖等千米以上的奇峰险山,恰似众巨人携手共捧着这颗熠熠闪光的明珠拱揖而立……  石莲洞----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宿松县城郊,距城三公里,属城郊型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  公园以森林景观 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达八十余种。境内山峰林立,苍松滴翠,秀竹娉婷,云雾缭绕,霞光熠熠;更有冰晶清碧的泉水,形态怪巧的石林,或立、或卧、或侧、或横,各具形态,趣味盎然。其古洞、幽谷、巧石、奇树交相辉映,构成典雅、清秀、静谧、深邃的森林生态环境,令人留连忘返。  公园内石莲洞镶嵌在万木葱茏的河西山西半腰,洞口峭壁嵯峨,藤树垂蔓,洞前古树盘枝虬干拱护洞口,洞前挹仙台临崖而建洞内石室嵌空,清泉滴答,钟乳倒悬,内有授法洞和八仙雕塑像栩栩如生,并留下不少神话传说。  严恭石道——宿松十景之一,是严恭山上一大自然景观,俗称石(道)大仙,上有数处前人的石刻,为宿松县不可多得的文化留存。石道指的是巨石肖似道人,并非石板道路或石洞;石大仙因石大如峰、云雾缭绕而被称之为大仙。  严恭山是宿松的一座名山,海拔464米,座落在凉亭镇夏家村境内。这里突峰兀立、怪石嶙峋、茂林修竹、古树繁荫、珍禽簧语、溪流飞瀑。山顶上的严恭寺相传为禅宗五祖弘忍所建,而“严恭”之名,据考证是从佛教中著名经书《楞严经》而来,鬼斧神工的严恭石道上就刻有“南无佛顶首楞严”字句。  凿山仙洞——宿松古十景之一,座落在九姑境内。有宿松民谚唱:“凿山有个仙人洞,洞里共有十八家,每家共有十八个,个个都会采棉花,每人采了十八朵,总共采了多少花?”  孚玉青峰----苍松翠竹,孚玉青峰,为宿松十景之一。孚玉山在安徽省宿松县城境内,山上有麒麟庵、聪明泉、烈士陵园、电视塔等景点。  仙田瑞谷----原为一种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优良稻种。“仙田铺”,距今宿松城北五十里。  宿松县令张何丹曾在朝廷担任中散大夫(谏官),因秉性忠直,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多次上书弹劾王莽,后来遭到王莽的报复,被贬为松兹县令。被贬至松兹后,他爱民如子,十分重视农业,几年以后,就培育出一种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优良稻种,名叫“仙田瑞谷”,惹得周围郡县的人都来松兹引种,一时名传遐迩,竟把松兹县称为仙田县,县治亦名仙田铺。    龙胡浮笠  秀河烟柳----旧址位于宿松县城中心的黎河园,园地总占地面积为2.89公顷,水陆面积各占一半。黎河,乃宿松的县河,蜿蜒温婉、宁静幽美。  太白书台----位于县城南门外3里许的南台山。这里依山傍水,背城面河,古木葱笼,群芳竞茂。过去一度被誉为“十里桃源”,是宿松十景之一。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诗人李白避安史之乱,来宿松养病,住南台山上的南台寺。宿松县令闾邱慕其才,特筑台供其读书。台依山傍水,古木葱茏,向有十里桃源之称。李白在此栖留三月之久。写下《赠邱宿松》、《赠间邱处士》等诗篇。因时代远久,原台已圮。1983年,县人民政府重建了太白书台,台高二点二米,直径7.92米,台中上竖清同治九年“太白书台”石碑,台六方,刻有李白在宿松题咏的诗章。台周置长石坐凳,供游人小息。附近饯客岭、南台寺、对酌亭等遗迹,仍依稀可辨。现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图片文字说明已载人《诗人李白》画册。  西源九井----宿松古老的“宿松十景”之一。九井沟位于安徽省宿松县西北部的深山古坞之中,河谷全长约二十华里,整条河沟呈带状。因沿河沟自上而下分布着九个深井(实际是“潭”)而得名。  九井沟风景特色有瀑布、悬崖、怪石、特点为鬼斧神工的泉中石井。山清、地静、水碧、瀑变、井深、崖峭,组合成罕见的自 景观,是一处未开发的处女地。其中最具特色为水景、瀑布,宛如一道道银河飞泻而下。尤其是四井、六井、七井、九井飞瀑更是惊涛浪怒,山鸣谷应。七井瀑布呈三叠式从高达两百米的悬崖一直挂到七井下的潭中,若是雨后宽可达3米,为皖西南一带不可多是的奇观。全国著名旅游学家杨乃济教授实地考察后称赞:九井沟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大氧吧”,会成为皖、赣、鄂三省回归自然的“后花园”,可成为比黄山、庐山“卖点”更大的旅游风景区。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在考察该处时也称此景绝不比庐山的三叠泉、黄山的翡翠谷逊色。该处在宋朝前就被发现,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历代文人墨客闻其景而到此游览,并留有赞美的诗篇。目前,九井沟已被宿松县委、县政府列为旅游开发重点。不久的将来,神秘沉睡的九井沟将会以崭新的风姿现在世人面前。该处1987年被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燃灯古寺----唐代金二祖师始建此寺,明万历四十年重建,清顺治八年又由知县孙继文捐款重修。前重山门结构精巧,全由石块砌成,门内外石壁上刻有各种花纹,组成龙凤、花鸟、虫鱼、八仙图案。中重正殿,建筑庄严雄伟,殿柱上书有清杜春华所题楹联:“古寺燃灯,借一点灵光,好读圣经贤传;长溪如带,流千秋秀水,都成学海文澜”。殿东西各有辕门,通两厢余屋,殿后上重为黄鹤亭,雄踞山腰,栋宇巍峨,檐角耸入云端,系宣统元年所建。古寺于1971年拆毁,寺址今为耕地,仅有黄鹤亭正殿一间尚存

8. 宿松县哪里

全市常住人口为531.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1万人,增长2.5%,年平均增长0.25%。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18.7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01.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万人,增长2.8%,年平均增长0.28%。

9. 宿松县小孤山

《小孤山》古诗原文及赏析

  小孤山

  宋代: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释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赏析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即海上的的大门关卡,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叙述,呼应上句,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

  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下句“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即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 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

  尾联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此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在此,山与人合二为一,传达出诗人以身许国的高远志向。

  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Hash:f97f965d6b921052e872a8d482c3c64d139e9eaa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