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州各景点的历史小故事 - 苏州十大故事
导读:有关苏州各景点的历史小故事 - 苏州十大故事 1. 苏州十大故事 2. 苏州十大故事有什么 3. 关于苏州的故事 4. 苏州的名人故事 5. 苏州经典故事 6. 苏州民间故事有哪些 7. 苏州有哪些故事 8. 苏州的故事有哪些 9. 苏州历史小故事 10. 苏州有趣的历史故事
1. 苏州十大故事
关于苏州园林的历史故事如下:
1、建于元代的古典名园狮子林有个景点叫立雪堂,蕴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门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颐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二十四岁便在开封收徒讲学。一次,他的学生杨时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访并求教老师。
时正隆冬,只见程颐老师正在厅堂内闭目养神,其实是佯睡观察。两位弟子见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静候。不期,天始降雪,两人冒雪静待,等了好长时间,程颐才睁开双眼,只见大雪已埋没学生的脚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
2、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中部水池东侧有座建筑名为曲溪楼,在罕见的八角门洞上,镌有“曲溪”两字,为文徵明所书。曲溪源于曲水流觞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偕亲朋好友共42人,在浙江绍兴兰亭(兰溪畔的亭子)做“曲水流觞”的游戏,其中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一篇,十一人交白卷,各罚酒三觥。
王羲之将这些诗集结一起,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计28行、324个字,即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文中,王羲之既描绘了兰亭优美的自然景色,又抒发了与朋友相聚的欢快心情,而书法更是遒劲舒展、变化无穷,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
3、怡园有个景点叫拜石轩,是著名典故米芾拜石的写照。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爱石竟至如痴如癫的地步。他任无为州监军,忽见衙署院内有一奇特之石,惊叫失声:此足以当吾拜。便立即换了官服,手握笏板,整冠而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
4、狮子林西部靠墙的山巅有座建筑名为问梅阁。就字面而言,源自唐代王维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但就内容而言,恐怕与佛教典故有关。一次,僧号为“梅”的佛徒问其师父马祖,何为佛?马祖说:即心即佛。意思就是佛不远人,即心而证,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
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你的自心就是佛。徒弟陡然大悟,便去别处佛寺为主持,并一直铭记“即心即佛”四个字,不懈钻研佛学,佛理越来越渊博。马祖派人打听“梅”事,闻此,连声说:梅子熟了,梅子熟了。
5、网师园“藻耀高翔”砖雕门楼被誉为江南第一门楼,在其东侧的兜肚上刻有“文王访贤”的立体戏文图。当然与著名的周文王访贤的典故有关。周文王为结束商纣王作恶多端的罪孽,求贤若渴,亲临渭水畔,单膝而跪,请求端坐眼前的姜太公出山助政,旁边文武大臣林立,场面甚为隆重。
6、拙政园中部有处景点为小沧浪,其反映的典故是屈原与渔父的对歌。当年屈原被楚怀王放逐后,渔父问他为何得罪楚怀王。屈原说:世人皆浊吾独清,世人皆醉吾独醒,是以见放。于是,渔父为安慰屈原,放声唱出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意思是,如果当朝英明惜才,你就洗净帽缨去为他治国;相反,如果其昏庸无道,你就隐居起来,以濯足自娱自乐。
7、狮子林假山群之西的水池边,有一峰湖石,形似袈裟披身的僧人,浮水而行,这就是佛教初祖的化身达摩,表达的就是禅宗著名典故——一苇渡江。老祖在与梁武帝一番对话后,少时,后者似有所悟,达摩却已飘然离去。
后悔之下,梁武帝忙派人火速而追。及至江边,见无舟无船,追兵以为大功告成,料想老僧无法过江。不期,只见达摩“嗖”地拔起一根芦苇,投之入江,立即化为一只小船,达摩从容乘舟而去。
2. 苏州十大故事有什么
赛金花当上状元夫人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风流韵事
1886 年(光绪十二年),赛金花在苏州河上的花船上为清倌人,改名傅彩云。后下海接客。
1886 年(光绪十二年),前科状元洪钧回苏州守孝。与赛金花初见,洪钧为其美色所倾倒。1887年正月十四日,洪钧纳赛金花为三姨太,为其改名为洪梦鸾。
1887 年(光绪十三年)5 月,清政府委派洪钧出使德、俄、荷、奥欧洲四国。洪钧的正室夫人不愿随洪钧前往,命赛金花随洪钧出访,并借诰命服饰给赛金花。因此,赛金花以公使夫人的名义出使四国。
出使期间,在柏林居住数年,到过圣彼得堡、日内瓦等地,周旋于上层社会。受到过德皇威廉二世和皇后奥古斯塔·维多利亚的接见。在此期间,与后来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相识。在柏林居住期间,赛金花与洪钧生一女,取名德官。
1892 年(光绪十八年)11 月 30 日,洪钧任满回到上海,12 月底抵达北京。任兵部左侍郎,仍居于京城邸宅。
3. 关于苏州的故事
苏州泰伯庙位于阊门内下塘街250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永兴二年(154)郡守麋豹建于阊门外,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吴越王为避兵乱徙于今所。1092年诏号至德庙。南宋建炎四年(1130)庙毁。乾道元年(1165)知府沈度鸠工重建,又于庙前建至德桥。
宋文帝元嘉年间有位吴郡太守叫刘损,字子骞,萧县(今属安徽)人。他是儒生出身,对“三以天下让”的泰伯很崇敬,因此一到任,就去拜谒泰伯庙。当时庙在苏州阊门外普安桥西堍的金阊亭(金阊门遗址在今阊门外普安桥西堍。)旁,据《春申君碑》记,是汉顺帝永和年间(136—141)的吴郡太守韩整建造的(见民国《吴县志》)。桓帝永兴二年(154),又经太守麋豹重修。可是刘太守到了庙门口,却不敢进去,因为庙宇破败不堪,大殿已成危房。他觉得徐佩之等前任真是拆烂污,于是下令大修。这庙东间祭祀的是“泰伯长子三郎”(《吴郡志》),这就奇了,因为古籍记载都说泰伯“无嗣”,怎么冒出了“长子”?有长必有次,仲雍的得位岂非可疑?因此五代吴越钱氏移庙于阊门内时,就把三郎撤掉,换上季札陪祀。
据《泰伯统谱》载:东汉永兴二年(154),吴郡太守糜豹迁建于阊门外雁宕村南。南宋淳祐六年(1246),提刑潘凯增绘仲雍和季札两像。明宣德五年(1430)由知府石昆玉、巡监胡继升先后修葺。嘉靖四十一年(1562),万历十九年(1591)、四十六年,崇祯二年(1629),知府史应撰修,南尚宝卿吴尔成出资成之后圮。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十九年先后葺治,主其事者有知府况钟、巡抚汤斌等名臣。康熙四十四年(1705),赐至德无名额—块。康熙五十五年(1716),存礼廊而新之,并立石碑记之。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灾。同治十三年(1874)冬,后裔吴之炳抚苏重建。1937年“八一三”事变,大殿右侧惨遭敌机轰炸。民国时期亦曾修缮。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石可考
4. 苏州的名人故事
1、春在楼
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松园弄底光明村9号,江苏省苏州东山镇有一座雕花楼,以其雕刻精美、结构奇巧,被称为“江南第一楼”。它是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发了财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为孝敬母亲而建造的一座豪宅,由香山帮著名匠人陈桂芳设计,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资15万银元,自1922年动工,历时3年才得以竣工的。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苏州唐寅园
又称唐伯虎文化园,是一处建于明代的 典园林建筑。坐落在苏州古城西南解放西路146号,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江南第一才地,很多客人到唐寅园求才、沾才、得才。唐寅园是苏州园林中以展示唐伯虎艺术生平及明四家书画作品为主的,是在苏州了解唐寅文化、吴文化、中国书画文化的必到之处。
3、章太炎故居
位于苏州市锦帆路38号。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来苏州讲学。1934年,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苏州,在此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西式花园洋房,大门朝南在体育场路8号,后门朝西在锦帆路。南部前院为南北两幢西式楼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章太炎当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观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砖墙,青平瓦屋面,大门柱子仿罗马式,木门窗既有苏州传统建筑风味,又有国外洋房气息。北部后院国学会遗址建筑已拆除,改建平房五间,为章氏后裔所居,现有章太炎衣冠冢,碑镌张大千绘章太炎像。
4、王鏊故居
又名苏州东山惠和堂,为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故居,位于陆巷古村中部的王家里,与粹和堂毗邻。惠和堂规模宏大,是一座明基清建的大型厅堂建筑,为古时官宦宅第的代表。总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主建筑深五进,纵轴三路,齐头并进。中轴线上有门楼、轿厅、大厅、堂楼、后楼和后花园;左轴线上有花厅、客厅、书楼、小花园;右轴线上有门间、茶厅、灶间、杂房、边楼等。左右均有长备弄可通,中间各有天进、石库门、风火墙相隔。廊轩、门窗制作精巧,梁柱用料粗壮,大多取材楠木。该堂中轴线上的主建筑为叶家清代所建,西侧书楼、照墙等是王鏊的故居,为明代建筑。
5、玉涵堂
即吴一鹏故居,俗称阁老厅,位于阊门外广济路东杨安浜16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一鹏(1460-1542),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累官至大学士,出为南京吏部尚书。故居现有房屋可分三路,南向,前临小河(其西段已填塞),东近通关桥,过桥即山塘街。其正路偏东,第一、二进为楼,第四、五进是与两厢连通的走马楼。第三进主厅即"玉涵堂",面阔三间16米,进深六檩14米,扁作梁架,东西两山墙贴砖细墙裙,青石鼓墩柱础,轩敞古朴,尚属明代遗构。除主厅外,均为清代建筑。
6、顾炎武(1613.7.15—1682.2.15)
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后人将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墓地分亭林祠、亭林墓两部分。一九五六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7、叶圣陶故居
位于苏州市滚绣坊青石弄5号,是作家叶圣陶在苏州的一处宅第。1935年,作家将房产购下,略加修缮,作为自家的宅第。平房呈丁字形,有青砖廊道,有方形立柱,布局开阔,庭院内紫藤悬垂,小径逶迤。叶圣陶许多作品在这里完成。1984年底,叶圣陶将宅第捐献给国家,拟给各地作家来苏州体验生活时小住。1988年冬天,《苏州杂志》社迁入此处办公。
8、俞樾故居
即曲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马医科43号,2006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构屋30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有隙地 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构筑小园取名"曲园",宅门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堂前缀湖石,植梧桐,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春在堂北突出一歇山顶小轩,名“认春轩”。轩北杂植花木,叠湖石小山为屏,中有山洞蜿蜒。
9、柳亚子故居
位于吴江市汾湖经济开发区黎里社区中心街75号,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亚子,(1887—1958),吴江黎里人,爱国诗人、南社发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原籍北厍大胜村,十二岁随家人迁居黎里镇。柳亚子出身书香门第,少从母亲学唐诗,并受其父亲影响,赞成变法维新,醉心于《新民丛报》的 宣传。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在家乡参加中国教育会,随即赴上海入爱国学社读书。
10、沈万三故居
位于周庄欢乐世界内,参照沈万三经商致富的各种传说和坎坷历史、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予以展示,是个全面了解这个传奇人物的博物馆。在这里,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和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有机结合,在欣赏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悠久独特的人文趣事。
5. 苏州经典故事
苏小小 与 鲍仁
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然而苏小小却爱上一个名门公子阮郁,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此时却遇一书生--鲍仁,上京赴考,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苏小小变卖首饰,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
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为苏小小赋诗:“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干将莫邪、唐伯虎点秋香、
6. 苏州民间故事有哪些
巧姑娘的民间故事
从前,苏州附近一座小山下的村庄里,住着一个老裁缝,他有七个女儿。
老裁缝一直希望七个女儿能够学他她的手艺,可惜,除了小女儿,其他六个女儿对针线活毫无兴趣。
这个小女儿叫七姑娘,似乎遗传了爸爸的本事,六岁会拿针,七岁会绣布边;八岁会裁剪,九岁就学会了刺绣。
别人活蹦乱跳地玩耍时,她却安安静静地在父亲身边刺绣。
有一次,老裁缝替财主的女儿缝制的嫁衣,不小心烧出一个铜钱大小的洞,大家急得一团糟,也没想出好办法来补救;只见七姑娘默默研究半天,忽地说道:在上面缝一片绿叶正合适。结果,真的是天衣无缝,皆大欢喜。
经过这件事后,大家就改口叫七姑娘为“巧姑”。
在一年七月初七的夜晚,巧姑精心绣了一副鹊桥图,七姐妹约好在家门口一起“斋七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愿。轮到巧姑时,她小心翼翼地展开鹊桥图,大家看后纷纷夸赞她的手艺巧。
她许下心愿:活到老,绣到老,永远绣不完,永远享受刺绣的快乐。
聚会完毕,七姑娘在香案上摆好鹊桥图,向天祭拜;只听“扑棱棱”一阵阵声响,是鹊桥图里密密麻麻的喜鹊飞了出来!
牛郎星和织女星于鹊桥上幸福的相会了!巧姑感动得落下了热泪。
织女为了报答她,送她了一枚金针。
巧姑的梦想实现了。
从此村子里的姑娘们每逢七夕,更热衷于祭拜织女。大家把这个仪式称为“乞巧”。
著名的苏绣,传说就是巧姑传下来的手艺
7. 苏州有哪些故事
当朝御史言官因年迈被皇帝派了一个海外催贡的闲差。江大人走后,江家小姐不忍看母亲因思父落泪,便去家附近的兴福寺降香为父祈福。谁料出庙时,天降异象,飞沙走石,不能视物。慌乱间,江秀英搭错他人轿子,被抬到了离家四十里的苏州。江小姐把随身穿的珍珠衫交于赵老大,送到当铺抵押,以筹措路费。赵老大却将当来的三百两银子悉数输在了赌坊。紧接着将江小姐骗出自家,用轿子抬到了天香苑,将这可怜的官宦之女卖到了勾栏之地。
8. 苏州的故事有哪些
苏州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苏州园林传说—狮子林
清乾隆年间,苏州狮子林附近,出了个状元叫黄熙,黄熙从小喜欢到狮子林里玩。那时,狮子林是狮林禅寺的后花园,寺内主持见黄熙聪明伶俐,也很喜欢他。便和黄熙开玩笑:“你不是很喜欢这座花园吗?那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中了状元,我就把这座花园送给你。”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后来黄熙果然考中了状元,只是尚未派到官职。这时候,老和尚送花园的事,当然也不提起了。不过,黄熙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这在这前后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了苏州,听说城北有座出名的狮林禅寺。寺里的假山堆得曲曲弯弯,,很是出奇,便叫地方官陪着到狮林禅寺游玩。
主持听说皇上要驾到,一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接驾。老主持急中生智,想起隔壁黄熙。黄熙书读得多,方才好,又见过世面,让他过来接待龙驾,准不会出差错。
主意已定,老主持叫小和尚请黄熙过来。黄熙到了寺里,老和尚说尽好话,把接驾的事托付给他,黄熙满口应承下来。
不一会儿,只听得鸣锣开道,乾隆皇帝驾到。黄熙和主持 带着那班小和尚,都俯首贴地跪在山门接驾。
乾隆一下轿,黄熙就山呼万岁,赶上去恭恭敬敬地带路。穿过弯弯曲曲的几处殿宇走廊,把乾隆引进了后花园。
乾隆见园中的作壁上观山,重重叠叠,峰回路转,十分奇妙。狮子,又名狻猊,据说是佛国之兽。这里的假山,堆得有的像大狮子,有的像小狮子;有的像公狮,有的像母狮;有的像狮子滚绣球,有的像双狮在嬉闹,真是千变万化。这假山还有许多好听的名字,比如:含晖、吐月、春玉、昂霄……最高的一层假山叫狮子峰。
9. 苏州历史小故事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毛爷爷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毛爷爷说:“应该有。”
老上海
毛爷爷的话,如同在黄浦江中投下一块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
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
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从前,这一带多是渔村。渔民出海打鱼,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建了这座小庙,奉祀护海女神妈祖。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位于虹口区昆明路73号,始建时仅有房屋9间。嘉庆年间荒塌,又重修。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又购地8亩多,逐步扩建。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又增建后殿等10余间。抗日战争初期,下海庙被日军炮火焚毁。1941年起,重新修建。
下海庙
为了寻找下海人们才注意到它的存在,这时候的它,小得不能再小,而且破烂不堪。庙小故事多。上海人通过这座小庙破解了上海、下海的由来。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
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着,北岸有个浦,叫下海浦。
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
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但是最后成名是因为酒。上海本是河流名。后来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因为酒,上海务的名气也像酒一样逐渐有了度数。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今日上海
从一条小河,变成收税的办公场所,再变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这是上海的经历。而它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
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就是现在的海门路。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下海庙,记着它的往事。
可喜的是,1990年,经上海市和虹口区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上海市佛教协会筹建修复下海庙。1992年1月30日正式开放,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
有意思的是,庙中有一块纪念碑,落款处刻的是“上海下海庙”。上海、下海肩并肩,又坐在一起了。
10. 苏州有趣的历史故事
公元832年,刘禹锡赴任苏州刺史,这里前一年发生大水灾,给百 姓带来严重的灾难,刚到任的刘禹锡立即察视灾情,为民请命,赈恤灾民。苏州在中唐时,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发生了灾害,朝廷以为这里一向很富裕,不需要赈灾,可以自救。但事实情况并不是如此,苏州百姓大多家里都无存粮了,民不聊生。
刘禹锡不断上报,想方设法的取得朝廷赐米赈灾的敕令。从本洲常平义仓中调拨了十二万石米,逐户分发,并宣布减免赋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由于刘禹锡的努力,当地消除了灾情,苏州人民为了表达对为民官员的敬仰,把他与曾经做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一起称为苏州三杰,并为他们建立了三贤堂。
Hash:0364cc737fdea43fd545f11d41d70afbf1cc9ff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