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台山的台怀镇到佛光寺

导读:从五台山的台怀镇到佛光寺 一、从五台山的台怀镇到佛光寺 二、您好,太原到五台山台忻线路况?走豆村,佛光寺哪一条路 三、去五台山拜佛 四、关于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及其他著名寺庙的游览问题 五、求五台山佛光寺的论文,佛光寺的资料也要 六、千年之约——佛光寺

一、从五台山的台怀镇到佛光寺

五台山在台怀镇。佛光寺在豆村镇!离的挺远的。从五台山到佛光寺估计得1--2个小时。佛光寺没什么好看的。就开着几个殿。大多东西都被锁起来了。什么都看不到,这里平时也没什么人过来!门票15

另外没什么便利途径。只能先下山在去佛光寺

那个不是门票,是进山费。

你只要从外边往山里走的话就得给,当然,不走出收费员的视线那就不用给了。。

内什么通票我没弄过。

通票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车次

二、您好,太原到五台山台忻线路况?走豆村,佛光寺哪一条路

我刚回来,山上一直下雨!上的时候走的豆村那儿,盘山路,车不多,路也可以,下来的时候走的高速!关键是走西门车可以开进去啊!!!

三、去五台山拜佛

一、铁路:

1、可坐火车到太原,再转坐汽车从太原→忻州→五台山;

2、可坐火车到石家庄,再转坐汽车从石家庄→阜县→五台山;

3、可坐火车到大同,再转坐汽车从大同→应县→砂河镇→五台山;

二、可坐飞机到太原、石家庄,再转汽车到五台山;

五台山景区介绍:五台山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平均海拔 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

术、佛教文化、民谷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主峰五座,东台望海峰可看云海日出,南台锦绣峰的花的海洋,西台挂月峰可赏明月娇色,北台叶门峰可览群山层叠,中台翠岩峰可见巨石如星,更有天造奇观:“热融湖”、“冰胀丘”“石海石川”、“龙翻石”、“写字崖”、“佛母洞”等。南北穿流的清水河,哺育着沿崖万物生灵,有野生动物百种,奇花异卉万枝,是美丽的高山自然公园。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萨的道场,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这里最早的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汉,经历代修葺扩建已形成一定规模。现存寺院48处,僧尼数百人。五台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建成群、文物荟萃、珍品云集,是中国古建、雕塑、绘画的艺术宝库。唐建南禅寺,佛光寺;始建于东汉,规模宏伟的显通寺以及《华严经字塔》等千百件珍贵文物早已名扬四海。淳朴的民俗风情诱人动情,历史的名人轶事给人以启迪,众多的僧尼生活引人入胜。

四、关于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及其他著名寺庙的游览问题

第一天到大同,游云岗石窟,然后坐汽车到应县。 第二天游木塔、悬空寺,上五台山。 第三天在山上玩一天。 第四天坐到太原的车下山,在佛光寺路口下车,游佛光寺。再坐同方向的车到五台县县城,找车或包车去南禅寺,然后回县城。 第五天坐汽车经太原回家。 加上你家到山西的来回时间,6-7天差不多。 有空请点击本网页上的我的名字,查看我的游记——我说山西好风光。 祝你旅途顺利!

五、求五台山佛光寺的论文,佛光寺的资料也要

买本介绍五台山的书,上面全有。这是我空间里的摘抄,先发你看看。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乡北10公里的佛光新村,离五台县城30公里,是游览五台山的必要景点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寺历史悠久,从唐朝至今已千余载,故本寺有“亚洲佛光”之称,五台山申遗成功主要也是因为佛光寺的原因。

寺院建在半山坡,海拔1320米,南、北、东三面峰峦紧抱,巍峨苍郁,一座青瓦红墙的古刹坐落其中。西面低下而豁朗,因面寺院的方向背东朝西。

在梯田式 寺基上,有两个院落,前面的院落最低,后边的院落最高,而环境最美的是百花喷香的后边院落。两个院落都很广阔,有殿、堂、楼、阁、窑、房、厩、舍等120余间。除东大殿7间为唐建,文殊殿7间为金建外,其他均为清建筑。东大殿在最后边的院落,位置最高,雄伟庄严,俯瞰全寺。另有魏、齐、唐、宋等代石刻经幢和砖建墓塔,点缀在寺院的内外,形成一寺荟萃多种建筑的特点。解放后,五台山古迹保管所设在这里,佛光寺修葺得面貌一新。

凡来此寺游览的人,都十分仔细地参观这里的“四绝”: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

唐建正大殿,佛教以东为上,故该寺的正殿又称东大殿。殿的柱、额、斗拱、门窗、墙壁,均未施彩绘,而是用朱土涂刷,显得十分朴素雅致。此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距今已一千一百五十多年,是国内现在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在东大殿宽大的佛坛上,满布唐代塑像35尊。大殿两侧和殿后,分列有明代塑造的罗汉296尊(原为500尊,1954年夏秋多雨,殿后石山倾塌,将佛殿后墙压毁,罗汉塑像部分被毁)。另还有施主宁公遇、愿诚和尚肖像各一。

­ 唐代的佛殿多以壁画作装饰,此殿也不例外,现存十几平方米的唐代壁画。在这些画里,艺术家们生动地描画了庄严的佛像、慈祥的菩萨、英武的天王、婀娜飘逸的飞天、诚笃诚挚的僧俗、供养人,既有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形态,也画出了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与敦煌莫高窟的画甚为相似。

大殿左右四梁下有唐代人的题字,字迹清晰明了,笔法劲沉,是不易多得的唐人墨迹。

文殊殿位于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距今已有八百七十多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八月二日重修,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在建筑结构上有着十分突出的特征。此侧殿的大小和正殿相同,这在佛寺建筑中是很少见的。殿内佛坛上,有7尊塑像,文殊骑狮塑像居中,两旁胁侍菩萨。塑像的宝冠和衣褶繁复,面像接近人生的现实,为宋代以后塑像的特征。殿内东西山墙和北墙,彩桧有五百罗汉(现存245尊)。

佛光寺内的唐幢和墓塔,也是闻名遐迩的。此寺有唐代石幢两座,一幢在正殿前,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十月立,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五十多年。另一幢在文殊殿前,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立幢,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三十多年。东大殿南侧偏东,有双基六角形砖塔一座,寺僧们叫它“祖师塔”。在寺后东山坡上,有“唐大德方便和尚塔”、“唐无垢净光塔”。寺西北里许,有“唐四方砖塔”,此塔之西又有“金杲公和尚塔”。

六、千年之约——佛光寺

去佛光寺是临时起意。

因膝盖不适,五台山穿越止步于南台之外。忽然间,“去佛光寺”的念头就疯狂地占据了脑海,并说走就走,亲眼目睹了这座中国伟大的古老建筑,成就了我与佛光寺的千年之约。

一个小时的车程,翻山越岭,从台怀镇匆匆赶到豆村镇的佛光寺。下午三点半,秋天的阳光灿烂,天蓝云白,佛光寺游人稀少。

说是寺却无僧人住持,千年前香火极盛的寺庙,如今是国家重要文物,被保护在五台山景区外一隅,没有景区内寺庙的熙攘喧嚣,寺很静。

入山门再进拱门,拱门呈压顶之势,门内,陡峭的青砖台阶如一堵墙挡住视线。此间夹缝逼窄,光从顶上来,仰头,有树冠如碧云镶满一方蓝天。

壁立的台阶要以膜拜的姿势攀爬,一步一步向上,建筑的顶、檐、墙、基,如绘画一般自上而下地逐部呈现。至高台,豁然开朗 画,亦成。

重建于公元857年的佛光寺主建筑东大殿雄伟壮丽,迎面安然端坐。举目,那块“佛光真容禅寺”千年匾额黯淡无光,却带着历史的厚重,送来隔着千年的印记,重重地击打在心房,震撼、感叹。

即使,不是佛教徒、不懂美术建筑学,与它之间隔着无数的不可能,可此时天地间,眼中只有它,让人专注、敬畏,仰望良久。

旅行中,陌生的面孔往往擦肩而过,如片片落叶随风而逝。在这,却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

那位学者模样的老者和同行的两位年轻人,在东大殿彳亍徘徊、交流喁语,想起刚刚在拱门下他的帮忙留影,便再次求助热心健谈的老者。

两位僧人站立殿前,回望高檐,又转身远眺,把思绪挥洒在绵绵群山间。若干青年男女殿檐下轻移脚步,着汉服、举相机,毫不违和。

殿前,写生的小学生静听老师指导,炭素笔下的木构飞檐在画本上像模像样,木檐裂纹幽暗深刻,仿佛也有了千年的记忆,触手可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不遥远,在小学生的眼中。

而我,有心追寻佛光寺更深的内涵,其存世千余年之谜,无奈学识浅薄,只能绕寺缓步,从不同的角度去端详、审视、欣赏这座国宝,充实内心的贫乏。

坐东朝西、三面环山的佛光寺西面低下开朗,与群山相望。

东大殿后的光阴处,毗邻山体的山墙赭红朴素,相隔不远的山壁石痕累累、岁月镌刻,山墙、山体相遇相知,惺惺相惜。

六角形汉白玉祖师塔立于殿的南面,比大殿的年龄更老,遗自北魏,形制古朴。

殿正面,千年的板门高大厚重,中门敞开,正对着的是一座雕工精致的千年经幢,上刻经文、史记,像一把打开历史的钥匙,在阳光下庄严肃穆,与殿内同时期的彩色佛像相互对应,宗教史与社会史协调相融。

粗大的金柱用存续了千余年的力量支撑着大殿,纵纹深深。仰望四周,那千年不朽的宏大斗拱层层叠叠,稳健牢固地支起殿檐深远,是一种要与时空对话的姿态,翼出欲飞。

一座明代古钟悬于殿前南角,锈色古老,突然,想撞钟听音,听千年吟诵恢宏、悠长、致远。

秋日和煦,氛围安宁,令人慵懒、沉浸。殿内,彩塑形象丰满写实、色彩艳丽,或站立、或蹲坐、或盘腿,庄严、慈祥、恬静,已过千年,佛性、人性和谐如初。

如果,不是时间有限,闲坐殿前何妨。这是一个值得在清晨和黄昏漫步的好去处,适合独自触摸流年不息,一手纳千年沉静,一手盛现世安稳。

立于寺下,看两侧古松滴翠。对空仰望,岁月纵深的飞檐下,似有人正在叩问千年前的秘密。问寺,你应该见过他们,寺,沉默。

曾经,佛光寺因种种缘由沉寂于历史尖埃下,寂静被打破是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前夕。

当时的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带领助手莫宗江、纪玉堂一行四人,骑着毛驴、不畏艰难赶赴至此。

于是,尘土拨开,在东大殿的广檐、斗拱、金柱以及殿内的题记、彩塑、壁画间,大唐的霸气、大气、豪气惊喜呈现,被遗忘在岁月长河中千余年的木构建筑终于被掀开神秘的面纱,重拾时光之魅,广为流传。

这座被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保存完好的木构架古寺,也从此成为建筑界学者的朝圣之地,成全学者见识唐代建筑的高超技艺、领略大唐文化的艺术气息。

沐浴过大唐风雨的佛光寺,静静伫立面前。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我与它的因,只能说有一种听不见的召唤让我与它有了必然的缘。

如今,建造它的匠人、跪拜它的信徒早已 见踪影,让它重见世日的先辈也已逝去。而它,还是千余年前的模样,执意大地,顽强矗立。

花开花落,岁月有痕。人,终究活不过建筑,然而,让建筑魅力永存的使命存续在脚下的土地,有生命力的大地赋予古寺另一种生命,熠熠生辉。

粗壮的柱身、彼此紧紧嵌合的雄壮斗拱是它的骨骼,木上深刻的纵纹是它的脉搏,殿内题记、彩塑、壁画是它的血肉,它的灵魂始终萦绕于出檐深远的气势间。

先辈们发现和保护国宝的艰辛,会换来更多人了解、欣赏、喜爱中国古建筑,佛光寺将会给更多代中国人留下可触摸的历史记忆。

历史沉默,定格在小小手机屏幕,攒在手心,不增份量,却显沉重有力,只因祖先勤劳智慧的结晶和文化艺术的自信,千年而真切的存在。

今天我赴约,致敬唐代。

Hash:f2396b5ac676d441b73682c521033fa24a5a674c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