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丨鹿纹双耳彩陶罐(十八)

文物介绍

此件鹿纹双耳彩陶罐,陶质,侈口,束颈,略垂腹,颈部双耳,平底。施橘红色陶衣、黑彩。口沿上用黑彩绘出重叠三角纹,颈部用黑彩绘一圈斜向相交的短线网格纹,腹部以黑彩顺时针方向绘制了七只伫立张望的大角鹿。鹿角硕大而分叉,四肢短促并用力蹬地,描绘的形态十分生动,显示出高原动物独有的特性。

形象示意图

文化内涵

距今约3800年,中原地区夏商王朝更替,而今青海地区则进入了青铜时代。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变化,居住于河湟谷地的原始居民逐渐由农业经济转变为以畜牧业为主,农牧兼营的经济生活形式。于是,他们也就迈开了征服青海广阔草原的步伐,从河湟谷地到青海湖畔,从祁连山下到柴达木盆地,许多地方留下了他们辛勤开拓的的足迹。

西山远眺卡约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湟水流域、黄河沿岸发现了许多史前文化遗存。1923年,“卡约文化”因为首次发现于湟中县云谷川卡约村而被命名。

卡约文化遗址石碑

在卡约文化的墓葬中,习惯用粟和牛、羊、马、猪、狗和鹿的肢体随葬,从这些随葬物中,人们看到了先民的农牧兼营的经济形态。此时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制器具,器形比较简单,制作粗糙。究其原因,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由于他们的生活是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大,大型器物不便于随身携带,所以制作一些小型的、便于携带的器物。如四耳或双耳低矮的罐,系绳后便于提携,骑马时也便于携带,成为先民喜欢使用的器具。这些陶罐上施用黑彩或深红色彩,图案多为几何形,如三角形纹、网格纹等。后来,也在上面描绘鹿、羊、狗、鹰等形象的纹饰。这一时期先民崇拜自然,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文化现象。

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铜时代卡约文化鹿纹双耳彩陶罐,是卡约文化的珍品,器形美观,纹饰简洁、生动,布局合理,不仅是绘画历史上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古代先民生活的真实材料。

● 【文旅时讯】第十八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暨河湟“花儿”艺术周活动在西宁举行

● 【文旅时讯】安徽省原创黄梅戏《邓稼先》 在青海大剧院上演——信长星看望剧组主创团队

● 【文旅时讯】2021年安徽(青海)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推介会成功举办

供稿:青海省博物馆

图文编辑:厅信息中心

投稿邮箱:qhwlwx@163.com

韩建业: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陶罐

本文所说亚洲中部地区,大致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国新疆青海宁夏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蒙古西部,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和萨彦岭地区,大体以阿尔泰地区为中心。这一纵横数千公里的广袤地区,在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的青铜时代晚期,普遍出现圜底或尖圜底陶器,尤其是作为盛储器或炊器的圜底或尖圜底陶罐,涉及齐家文化、卡拉苏克(Karasuk)文化、四道沟文化等,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区域或三个系统(图一)。本文拟对这些圜底陶罐的特征、年代、文化归属、分布范围等进行梳理分析,重点讨论其文化来源问题。

图一 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圜底陶罐分布区域

青铜时代晚期圜底陶罐的第一个分布区域,是中国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西部地区。圜底陶罐分彩陶罐和绳纹罐两大类,目前发现者基本都是随葬品,见于齐家文化晚期、四坝文化晚期,以及稍晚的辛店文化早期、董家台类型、刘家文化等。

齐家文化圜底陶器多为彩陶罐类,也有个别绳纹罐,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武威皇娘娘台等墓地,还见于兰州崖头、临夏瓦窑头等遗址,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至河西走廊东端、青海东缘。彩陶圜底罐多在颈部带双耳,侈口,垂腹;在黄色或浅红色陶衣上饰红彩,一般布满器身,以直线、折线、弧线等元素,组成多重波折纹、梯格纹、回纹、网纹、横带纹等(图二,1~4)。绳纹圜底罐花边口,束颈,颈部刻划菱格纹(图二,5)。齐家文化晚期的绝对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900~1500年,出土这类彩陶圜底罐的墓葬一般都属于所在墓地的末期,也就是齐家文化的最后阶段,年代当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

图二 齐家系统圜底陶罐

1.广河齐家坪墓地(M111) 2.兰州崖头遗址  3.榆中采集 4.临夏瓦窑头遗

址  5.武威皇娘娘台墓地(T11∶13)  6、7.民乐东灰山墓地(M132∶1、

86MD-M1∶3)  8、9.民和山家头墓地(M14∶1、M5∶2)10.临夏盐场墓地

(74KG15∶140) 11、12.临夏莲花台墓地(LL0012、M15∶1)13~15.宝鸡金河墓地(馆藏5、4、6) 16、19.天祝董家台 17.古浪四墩 18.武山洛门镇 20~22.扶风刘家墓地(M41∶3、M37∶3、M37∶5)

四坝文化仅在甘肃民乐东灰山墓地发现尖圜底双耳陶罐和单耳圜底罐各1件(图二,6、7),双耳罐颈、耳部位与齐家文化彩陶罐近似,年代也应相当。

辛店文化的圜底陶罐中彩陶和饰绳纹者并存,发现于青海民和山家头、乐都柳湾,甘肃临夏莲花台、盐场,陕西宝鸡金河,宁夏隆德马家河等墓地,圜底陶罐分布地域向东延伸至陕西关中西部和宁夏南部,属于辛店文化早期山家头类型。彩陶圜底罐分两种,一种花纹与齐家文化者近似,个别不带双耳而带双鋬(图二,8、9);一种圆腹而非垂腹,彩陶花纹较为简明,有的饰辛店文化典型的羊角形花纹(图二,10、11)。绳纹圜底罐直颈,圆腹,腹部带单、双耳或者颈部带双耳;通体饰中偏细绳纹,有的带花边,有的附加细泥条纹,即所谓蛇纹(图二,12~15)。辛店文化山家头类型是齐家文化秦魏家类型的直接继承者,其绝对年代应稍晚于公元前1500年。

所谓董家台类型的圜底陶器以彩陶罐为主,也有绳纹罐,发现于甘肃天祝董家台,榆中朱家沟、白崖沟、黄家庄,民勤芨芨槽,武山洛门镇,甘谷毛家坪[,古浪四墩等地,分布范围从河西走廊东端延伸到陇东南。彩陶罐高领,鼓腹,尖圜底;通体布满由菱格纹、三角纹、下垂的细长三角形条纹组成的红褐色图案,整体饰彩的风格与上述齐家文化圜底彩陶罐近似,但图案不同,与四坝文化的条带纹彩似乎存在一定联系(图二,16~18)。绳纹罐为单耳,尖圜底(图二,19)。这类遗存与山家头类型近似,时代也应相当。

刘家文化的圜底陶器仅见绳纹罐,发现于陕西扶风刘家等墓地,分布于陕西关中西部、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主要见于该文化早期阶段,绳纹罐和辛店文化山家头类型者近似(图二,20~22)。

公元前2千纪中叶的甘肃、青海、宁夏甚至陕西东部地区文化,总体属于一个大的文化系统,可简称齐家系统。早期刘家文化当与关中地区辛店文化早期和郑家坡文化的结合有关,早期辛店文化、董家台类型都应当是继承晚期齐家文化发展而来,而晚期四坝文化大致与晚期齐家文化同时且关系密切。

青铜时代晚期圜底陶罐的第二个分布区域,是阿尔泰、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区,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一直延伸到咸海鄂毕河流域。大都为装饰刻划压印纹的球腹罐,不见器耳和彩陶,见于卡拉苏克文化、伊尔曼(Irmen)文化、贝嘎泽-丹杜拜(Begazy-Dandybai)文化等。

卡拉苏克文化分卡拉苏克期和石峡期早、晚两个时期。卡拉苏克期的圜底陶罐发现于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卡拉苏克、道尔噶沙克(Torgažak)等遗址,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圜底罐微束颈,扁球腹;一般在颈肩部位装饰成排三角纹、折线纹、回纹、阶梯纹、菱形纹、连珠纹、三角纹填以斜线(图三,1~6),这类纹饰与安德罗诺沃(Andronovo)文化有继承关系。卡拉苏克期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4~11世纪。中国新疆阿勒泰发现的所谓库希遗存,大致应属卡拉苏克文化卡拉苏克期,圜底罐与米努辛斯克地区同类器近似,但颈部更高,有一定地方特色(图三,7、8)。

图三 卡拉苏克系统圜底陶罐

1~4.卡拉苏克遗址  5、6.道尔噶沙克遗址  7、8.库希遗存  9~12.伊尔曼遗

存 13~16.舒尔宾斯克遗存 17、18.贝嘎泽遗存

与卡拉苏克文化近似的扁球腹圜底陶罐,还见于额尔齐斯河至鄂毕河中游的伊尔曼文化,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伊尔曼、哈萨克斯坦塞梅伊省舒尔宾斯克(Щульбинск)等处遗存为代表(图三,9~16)。圜底罐纹饰总体简化,有的素面。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贝嘎泽—丹杜拜文化当中,也有类似卡拉苏克文化的圜底陶罐,但更瘦高(图三,17、18)。

以上阿尔泰、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区青铜时代晚期的圜底罐彼此近似,可能都与卡拉苏克文化存在密切联系,可简称卡拉苏克系统。

青铜时代晚期圜底陶罐的第三个分布区域是天山及其以南地区,从中国新疆中南部延伸到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南部。基本都是素面的球腹圜底陶罐,见于哈密天山北路文化晚期、焉不拉克文化早期、四道沟文化—苏贝希文化早期、新塔拉类遗存—察吾乎沟口文化早期,以及伊犁河流域文化(或索墩布拉克文化)早期、流水文化、香宝宝类遗存、楚斯特文化早期、贝希肯特—瓦克什文化晚期等。

哈密天山北路文化晚期的圜底陶罐,发现于新疆巴里坤南湾、东黑沟等遗址(图四,1~3),或称之为南湾类型。圜底陶罐分小口高颈和敛口无颈两种,都在腹部带双耳。

图四 萨恩萨伊系统圜底陶罐

1、2.巴里坤东黑沟遗址(GT1Z2①∶1、GT1⑥∶3) 3.巴里南湾遗址 4、5.哈密焉不拉克墓地(M75∶11、M30∶2)  6.奇台半截沟遗址  7、8.木垒四道沟遗址(T6∶45、T5∶43)  9~12.乌鲁木齐萨恩萨伊墓地(M29∶1、M68B∶1、M85D∶2、M85A∶1)

焉不拉克文化、四道沟文化—苏贝希文化早期、新塔拉类遗存—察吾乎沟口文化早期、伊犁河流域文化(或索墩布拉克文化)等早期阶段的圜底陶罐,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发现于哈密焉不拉克墓地,奇台半截沟和木垒四道沟遗址,乌鲁木齐萨恩萨伊墓地,和静察吾乎沟口五号墓地、拜勒其尔墓地、哈布其罕Ⅰ号墓地,尼勒克科克一号墓地等(图四,4~12;图五,1~6)。圜底罐高矮不等,圜底或尖圜底,高颈或束颈,个别带流,部分带双腹耳、双肩耳或者单耳;有的装饰红褐彩或黑彩的三角、菱块、垂带、飘带等图案,有的带刻划折线纹等,大部分则为素面。

图五 萨恩萨伊系统圜底陶罐

1.和硕新塔拉遗址  2.和静拜勒其尔墓地(M203∶3)  3.和静哈布其罕Ⅰ号墓地(M21∶3)  4.和静察吾乎沟口五号墓地(M21∶2)  5、6.尼勒克穷科克一号墓地(M39∶1、M41∶1)  7~10.于田流水墓地(M24∶5、M18∶2、M14∶1、M13∶6) 11、12.塔什库尔干香宝宝墓地(M10∶3、1) 13.塔什库尔干下坂地墓地(AIIM18C∶1) 14.科克特佩 15、16.楚斯特 17~20. 塔恩迪里乌尔墓地

流水文化、香宝宝类遗存早期阶段的圜底陶罐,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现于新疆于田流水墓地,塔什库尔干香宝宝、下坂地(第二期)墓地(图五,7~13)。费尔干纳盆地楚斯特文化早期阶段圜底罐,发现于乌兹别克斯坦楚斯特(Chust)、科克特佩(Koktepe)等处(图五,14~16)。巴克特里亚北部贝希肯特—瓦克什文化晚期阶段的圜底罐,发现于塔吉克斯坦南部贝希肯特(Бешкент)、瓦克什(Вахш)、坎古尔杜特(Кангурттут)、塔恩迪里乌尔(Тандырйул)等墓地(图五,17~20)。这些文化圜底罐与天山地区者近似,但绝大多数为素面,不见彩陶;流水文化有较多压印、戳印、刻划纹的圜底罐。

以上天山山脉及其以南地区大体属于同一大类的圜底罐,最早者除哈密天山北路文化晚期、新塔拉类遗存外,还有以四道沟下层遗存、半截沟遗存以及萨恩萨伊第二组墓葬为代表的四道沟文化或“萨恩萨伊类型”,年代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焉不拉克文化、察吾乎沟口文化、伊犁河流域文化(或索墩布拉克文化)、流水文化、香宝宝类遗存早期阶段的圜底罐,年代都在公元前1000年稍前;楚斯特文化的早期年代最早可到约公元前1500年,下限在公元前900年左右;贝希肯特—瓦克什文化晚期约在公元前1500年稍后。由于萨恩萨伊墓地出土圜底罐最多且最具代表性,可总称为萨恩萨伊系统。

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圜底陶罐在亚洲中部地区的流行,对大部分区域来说是一个颇为突兀的文化现象。

除新疆外的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陶器以平底器为主体,在大约公元前5千纪中叶至公元前3千纪中叶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石并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曾经流行过小口尖底瓶,但并无圜底陶罐发现。约公元前3千纪中叶以后,在齐家文化早、中期以及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中也不见圜底罐。因此,约公元前2千纪中叶齐家系统圜底罐的出现显得非常突然,其彩陶图案也颇具新意。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阿尔泰等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铜石并用时代曾经广泛流行过尖底或圜底的筒形罐类陶器,见于公元前6千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克尔特米那尔(Kel'teminar)文化、科兹洛夫·伊夫斯久凯那(Kozlov-Evstjuchina)文化、彻斯特·雅克(Čestzj-Jag)文化、伊卡特因宁卡(Ekaterininka)文化,约公元前4千纪中叶铜石并用时代以来的博泰(Botai)文化、苏尔旦杜(Surtandy)文化、巴耶卢克(Bajryk)文化、阿凡纳谢沃(Afanas'evo)文化等。但至公元前3千纪后半叶进入青铜时代以来,这些地区普遍开始流行平底罐,包括辛塔什塔(Sintašta)文化、彼得罗夫卡(Petrovka)文化、萨姆斯(Samus')文化、科洛托夫(Krotovo)文化、奥库涅夫(Okunev)文化;其中奥库涅夫文化早期还有少量圜底罐(图六,1~4),晚期已经基本都是平底罐。公元前2千纪前叶,这些地区几乎都被安德罗诺沃·费德罗夫卡(Andronovo-Fedorovka)文化系统的平底罐所占据,就连之前泽拉夫善河下游存在圜底罐的扎曼巴巴(Zamanbaba)文化,也被平底罐系统文化所代替。此时这一地区还流行圜底罐者,就仅有中国阿勒泰及附近地区的切木尔切克文化,以及贝加尔湖以西的安加拉河(Angara)流域的希维拉(Šivera)文化。

山西部地区铜石并用时代的阿凡纳谢沃文化中有圜底罐,公元前2千纪初期以来,该地区属于流行平底筒形罐的安德罗诺沃—费德罗夫卡文化系统,不见圜底罐。但在天山东部流行带耳彩陶罐的哈密天山北路文化当中则有个别圜底罐,天山中部昌吉地区的切木尔切克文化自然也包含有圜底陶罐。

如上所述,在公元前2千纪前叶平底陶罐流行于亚洲中部地区的时候,圜底陶罐只在少数文化中得以延续下来,包括阿尔泰南部和天山东中部的切木尔切克文化,以及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希维拉文化。

中国阿勒泰及附近地区以切木尔切克墓地早期为代表的切木尔切克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新疆阿勒泰切木尔切克墓地,此后见于哈巴河县托干拜2号墓地、布尔津县阔帕尔墓葬,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水库墓地,以及奇台西坎尔子遗址等。所出圜底或尖圜底陶罐一般为矮颈,蛋形;颈部压光或箍附加堆纹,或刻划网格纹、戳印篦点纹。腹部刻划梯格纹、重鳞纹,填充斜线或圆点的三角纹、菱格纹等(图六,9~12)。也有个别无颈蛋形圜底罐,戳印成排点纹(图六,13)。与其共存的还有平底罐、豆形香炉等陶器。

图六 公元前3千纪后叶至2千纪前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及相关器物

1、2、4.贝尔吐鲁(Belҳtyry) 3.巴特尼·亚凯(Bateni - Jarki) 5.地点不详  6.乌兰·哈达 7、8.希维拉 9、13.切木尔切克墓地(M16∶1、3) 10.西坎尔子遗址(76QK∶1)11.阔帕尔墓地 12. 阿勒泰(94AQC∶1) 14.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 15、16.罗布泊小河墓地(M24∶7、M34∶6)(1~4.奥库涅夫文化,5、6.格拉兹科沃文化,7、8.希维拉文化,9~13.切木尔切克文化,14.哈密天山北路文化,15、16.古墓沟文化;1~14.陶罐,15、16.草篓)

对于该文化的性质和年代有很多不同意见,曾被认为分别和颜那亚(Yamnaya)文化、阿凡纳谢沃文化、奥库涅夫文化、安德罗诺沃文化、卡拉苏克文化等早晚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年代相当。2 0 0 8年林沄对这段学术史有很好梳理,强调该文化不可能早到阿凡纳谢沃文化时期,绝对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笔者曾根据该文化流行类似阿凡纳谢沃文化—奥库涅夫文化早期的圜底陶罐,又有少量类似奥库涅夫文化的平底陶罐,以及青铜器较发达等情况,推测其上限或可早到奥库涅夫文化早期,“下限或许可晚至安德罗诺沃文化时期”,也就是可晚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邵会秋有类似认识,认为“该类遗存主体年代范围很可能在公元前2千纪初至公元前2千纪中叶”。最近丛德新和贾伟明结合中外考古材料对该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认为其相当于奥库涅夫文化时期,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700~1800年之间,对其上限的估计或许过宽了。

在哈密天山北路文化早期发现的个别圜底陶罐(图六,14),李水城早就指出其可能与切木尔切克文化存在联系。以哈密天山北路墓地为代表的哈密天山北路文化早期,与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很接近,年代也应大致相当,约在公元前2100~1500年之间。再向南,罗布泊地区的古墓沟文化中流行的圜底草篓(图六,15、16),被认为与切木尔切克文化存在着联系,古墓沟文化的绝对年代也在约公元前2000~1500年之间。

萨彦岭以东贝加尔湖地区在公元前3千纪和公元前2千纪之交为格拉兹科沃(Glazkovo)文化,圜底陶罐矮颈或无颈,蛋形,颈部有刻划折线纹、珍珠纹等(图六,5、6)。此时在米努辛斯克盆地及其以西地区都已经是以平底罐为主的奥库涅夫文化了,此后为流行平底罐的安德罗诺沃文化系统,但此平底罐传统基本没有延伸到贝加尔湖地区。继格拉兹科沃文化而来的是希维拉文化(Šivera),圜底陶罐与之前类似(图六,7、8),上限早于卡拉苏克文化,下限大体与卡拉苏克文化同时。

既然在公元前2千纪前叶亚洲中部大多数地方已经被平底陶罐传统所占据,而仅在切木尔切克文化和希维拉文化等延续着圜底罐传统。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测,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广大地区圜底罐的流行,应当是这些局部地区圜底罐扩展影响的结果。仔细比较,会发现公元前2千纪中叶以后的圜底陶罐,和之前切木尔切克文化和希维拉文化的圜底陶罐细部特征也很相似,都有瘦高型和矮胖型两种,一般都有颈部(图七,1~12)。尤其齐家文化重波折纹、梯格纹等彩陶纹饰(见图七,6、7),很可能就是切木尔切克文化陶罐上类似刻划纹的移植变体(见图七,9~11)。多年前笔者曾推测察吾乎沟口文化圜底陶罐“更早的渊源可能在帕米尔地区的香宝宝类遗存”,现在看来并不符合实际。

图七 公元前2千纪中叶前后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1、2.萨恩萨伊墓地(M85D∶2、M29∶1) 3、5.木垒四道沟遗址(T5∶43、T6∶45) 4.卡拉苏克 6.兰州崖头遗址 7.临夏瓦窑头遗址 8. 伊尔曼 9. 阿勒泰(94AQC∶1) 10. 阔帕尔墓地 11. 西坎尔子遗址(76QK∶1) 12. 希维拉(1~3、5.四道沟文化,4.卡拉苏克文化,6、7.齐家文化,8.伊尔曼文化,9~11.切木尔切克文化,12.希维拉文化)

特别要提出的是,卡拉苏克文化以流行圜底陶罐著称,以往的研究者论及亚洲中部地区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的圜底陶罐,多将其与卡拉苏克文化的对外影响相联系。现在我们知道,卡拉苏克文化并非亚洲中部所有圜底罐的源头所在,其本身的圜底罐可能是继承贝加尔湖地区希维拉文化的结果,并可能受到阿尔泰南部地区切木尔切克文化的影响。新疆及费尔干纳等地圜底罐应当主要源于切木尔切克文化,同时受到卡拉苏克文化影响。而甘青地区齐家文化等的圜底罐,主要与来自切木尔切克文化的影响相关。

亚洲中部地区平底罐和圜底罐的盛衰及其分布区域的变迁,反映的正是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迁徙流动、碰撞融合的历史背景。公元前3千纪中叶青铜时代早中期以来,盛行平底罐的辛塔什塔—安德罗诺沃文化从南西伯利亚地区东进南下,使得东至萨彦岭、南至兴都库什山的广大地区开始流行平底陶罐,以前的圜底罐文化传统衰落,这次东南向的文化强势影响过程,被认为与所谓印欧人群的扩张相关。

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随着青铜时代逐渐步入尾声,文化对外强烈影响的风源地转到阿尔泰地区、天山东中部地区和阴山地区,这些地区对外影响显著加强,造成周围地区文化格局出现重要变动,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叶尼塞河上游等地也由所谓印欧人群占绝对优势向印欧蒙古人群混杂转变。除上文所述圜底罐在阿尔泰南部至天山中部等地区的“复兴”和对外扩展,还有彩陶、青铜器等其他因素向外的传播影响,以及这些区域内部空前频繁的互动。就新疆地区来说,“文化影响和传播的大方向转为从东到西、由北至南”,略举两例。

其一,根植于甘青地区的彩陶,此时从哈密地区扩展到巴里坤、天山中部乃至于费尔干纳盆地的四道沟文化、南湾类型、新塔拉类遗存、楚斯特文化,稍后即发展为包含彩陶的焉不拉克文化、苏贝希文化、察吾乎沟口文化、伊犁河流域文化(或索墩布拉克文化)等,使得新疆大部甚至费尔干纳地区从此以后成为彩陶文化区。

其二,可能主要产生于阴山河套地区的铜兽首、铃首或环首刀、剑,此时西北向远距离影响至蒙古中西部、叶尼塞河上游、阿尔泰等地区,成为卡拉苏克文化青铜器的重要来源之一;东南向近距离渗透进燕山南北、西辽河流域、太行山以东等地区,对晚商文化造成很大压力。阴山-河套和叶尼塞-阿尔泰地区之间当存在复杂的文化互动,车马以及车马殉葬,应当就是从叶尼塞-阿尔泰地区传入阴山-河套,再进一步传入晚商,只是具体线路还不清楚。

阿尔泰、天山东中部和阴山地区文化实力的显著增强,实际上是这些草原地带畜牧经济长足发展、蓬勃繁荣的体现,为稍后公元前1千纪进入真正的草原游牧时代奠定了基础,更深层背景或在于欧亚大陆气候干冷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其影响所至,使得周边地区文化的畜牧成分也显著增强,新疆大部地区马具增多,常见马、牛、羊等殉牲;甘青地区以农业为主的齐家文化分化转变为半农半牧的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寺洼文化,朱开沟文化转变为半农半牧的李家崖文化等;夏家店下层文化转变为畜牧色彩浓厚的魏营子文化、围坊三期文化等;就连农业发达的晚商文化也有了马车殉葬现象。

附记:本文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2&ZD151)的资助。

(作者: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9期。此处省略注释,完整版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刚刚!胶州牧马城外工地现大量汉代瓦片陶罐!现在已经…… 陶罐

9月20日,胶州市里岔镇牧马城遗址外东南部,经过青岛考古人员多天的勘探发掘,目前发掘出了大量的汉代瓦片、汉代陶罐,水井等多种遗迹,充分说明在汉代时期,这里比较繁华。

另据相关文献记载,牧马城原为汉代祓[fú]国都城,因明朝在此豢养军马而重修城池,名称也由此而来。也是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

“我们这里的牧马城遗址外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已经好长时间了,每天工作人员都在工地上进行发掘,现场有很多的汉代青红瓦片,而且还从水井里发掘出来了汉代陶罐。”9月20日上午,有读者打来电话称,在胶州里岔镇牧马城遗址外东南方向的一处工地内,多名考古人员每天都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已经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瓦片和陶罐,并且还发掘出来两个水井,工地上的工人不得靠近,他们只能站在现场外围进行观看。

9月20日上午,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这处考古发掘现场长约50米,宽约30米的面积范围内,上面的土层已经被清理干净,已经发掘出来了2个水井,还有三个未发掘完成的坑,地面上摆放着部分汉代时期红色和青色的瓦片。这些已经发掘出来的瓦片上还刻有图案条纹。

现场的考古人员说,此工地位于牧马城遗址保护范围外,为配合基建工程,通过逐级审批,前期对这里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几处汉代灰坑和水井,近段时间前来进行抢救性发掘。 其中还有一处正在发掘中,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处坑中有一些汉代瓦片,而且摆放的非常规则,考古人员初步怀疑下面也是个水井,因还没有发掘完成,目前还很难定性。

考古发掘人员说,从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水井内发现了一些汉代瓦片,而且还从一个水井中发掘出来了一个保存比较好的汉代陶罐。水井内的陶罐根据推测,应该是当时在水井内取水时不小心掉下去的,这个陶罐在水井底部埋藏了2000年仍然完好无损。

在这处考古发掘现场的南部,考古人员又对一处位置进行探方,虽然在清理上面的表层土,已经发现了不少汉代碎瓦片。这些瓦片多为青灰色,少量红色,还有一些水缸的破损残片。考古人员说,从目前已经发掘的情况来看,从出土大量的汉代瓦片来看,这里又处于汉代的祓国都城东南一千米处,说明这里当时是一处农田,水井用于灌溉,发现陶片的地方地势较低,一些瓦砾残片堆积在这里。而发现的水井比较多,初步判断此处地势相对低洼,而且地下水源丰富,而此处属于汉代祓国都城范围外,这一片应该在汉代时期,是都城里的人前来取水之地,也应该是祓国都城重要的水源地。

此处怎么会出现大量的汉代瓦片?为揭开这个疑惑,考古人员说,在文物爱好者眼中,都喜欢秦砖汉瓦。所谓"秦砖汉瓦"是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比较盛行,汉代瓦当是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十分相近。

西汉时形成了以"秦砖汉瓦"和木结构的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史称之为"土木之功"。 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大屋顶的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梁画栋的宫殿形式和青砖黑瓦、朴素简易的民居形式。

这里为何会出现大量的汉代瓦片和陶器,大量的汉代碎片和汉代水井到底还有哪些疑惑?汉代时期的祓国都城在当时有多么的繁华,相信随着考古发掘的逐步进展,这些谜团会逐步解开。

相关链接:牧马城

祓国,西汉诸侯国,俗曰肥城,即胶州市里岔镇驻地西北方向3里处。《增修志》载: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灭齐,置琅琊郡,始置黔陬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秦置黔陬建立祓国,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祓国改名纯德,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被诛,重又恢复祓国旧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祓国被撤销,祓国共延续156年之久,祓国被撤销后,由于人口外迁,交通不便繁华的城池逐渐被没落直到湮废。到了明代,胶州所辖范围与权限比以前扩大了,军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在胶州择地养马以供军政需要。祓国都城虽然已废,但因其地处近丘陵平原,东西两侧胶水潆带,东南方有尧王山石马山为列屏,再加上水草丰美,原城略加修整,即成高墙围栏,成为养马的宝地。《增修胶志》载:"明择地养马,因旧而更新之",昔日的祓国故城在明朝成为"牧马城"。牧马城城郭方形,周长2公里,占地375亩,有东、南、西三门,但经过近两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只存城墙二、三米不等,昔日的繁华城池已荡然无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陶罐自由行旅游攻略

  • 馆藏精品丨鹿纹双耳彩陶罐(十八)

    文物介绍此件鹿纹双耳彩陶罐,陶质,侈口,束颈,略垂腹,颈部双耳,平底。施橘红色陶衣、黑彩。口沿上用黑彩绘出重叠三角纹,颈部用黑彩绘一圈斜向相交的短线网格纹,腹部以黑彩顺时针方向绘制了七只伫立张望的大角鹿。鹿角硕大而分叉,四肢短促并用力蹬地,描绘的形态十分生动,显示出高原动物独有的特性。形象示意图文化内涵距今约3800年,中原地区夏商王朝更替,而今青海地区则进入了

    2022-02-07
    853 32
  • 韩建业: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本文所说亚洲中部地区,大致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国新疆、青海、宁夏、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蒙古西部,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和萨彦岭地区,大体以阿尔泰地区为中心。这一纵横数千公里的广袤地区,在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的青铜时代晚期,普遍出现圜底或尖圜底陶器,尤其是作为盛储器或炊器的圜底或尖圜底陶罐,涉及齐家文化、卡拉苏克(Karasuk)文化、四道沟

  • 刚刚!胶州牧马城外工地现大量汉代瓦片陶罐!现在已经……

    9月20日,胶州市里岔镇牧马城遗址外东南部,经过青岛考古人员多天的勘探发掘,目前发掘出了大量的汉代瓦片、汉代陶罐,水井等多种遗迹,充分说明在汉代时期,这里比较繁华。另据相关文献记载,牧马城原为汉代祓[fú]国都城,因明朝在此豢养军马而重修城池,名称也由此而来。也是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我们这里的牧马城遗址外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已经好长时间了,每天工作人员都在工地上

    2022-02-02
    1791 26
  • 山东乳山银滩有陶罐的景点图片 山东乳山银滩有哪些景点

    山东乳山银滩有陶罐的景点图片 山东乳山银滩有哪些景点 1. 山东乳山银滩有哪些景点2. 乳山银滩周边景点3. 乳山银滩附近好玩的景点4. 山东威海乳山银滩景点5. 山东乳山银滩风景图片6. 山东乳山银滩有哪些景点好玩7. 山东乳山银滩旅游攻略8. 山东乳山银滩有哪些景点图片9. 乳山银滩景点介绍10. 乳山银滩旅游景点有哪些11. 山东乳山银滩有哪些景点介绍


    2024-05-22
    1838 70
  • 陶祖圣境风景区价格 陶祖圣境和陶祖竹海

    陶祖圣境风景区价格 陶祖圣境和陶祖竹海 1. 陶祖圣境和陶祖竹海2. 陶祖圣境和陶祖竹海的区别3. 陶祖圣境陶祖是谁4. 陶祖圣境和竹尖长廊5. 陶祖圣境风景区旅游6. 陶祖竹海在哪里7. 陶祖圣境和竹海风景区哪个好玩8. 陶祖圣地景区


    2023-10-21
    215 20
  • 六安皋陶墓景点有什么 皋陶墓里面有皋陶吗

    六安皋陶墓景点有什么 皋陶墓里面有皋陶吗 1. 皋陶墓里面有皋陶吗2. 皋陶墓里面有皋陶吗古代3. 皋陶后人有哪些4. 皋陶墓里面有皋陶吗图片5. 皋陶墓在哪6. 皋陶的图片7. 皋陶距今多少年8. 皋陶故里在哪儿


    2023-12-02
    1453 45
  • 北京到立陶宛 北京到立陶宛飞机 北京到立陶宛机票

    北京到立陶宛 北京到立陶宛飞机 北京到立陶宛机票 一、北京到立陶宛飞机北京到瑞丽飞机多长?二、北京到立陶宛机票北京到立陶宛多少公里?三、北京到立陶宛多少公里北京到吉林多少公里?四、北京到立陶宛多长时间北京到青岛飞机多长时间到?五、北京到立陶宛机票多少钱北京到巴黎机票特价机票多少钱?六、北京到立陶宛待多费用多卡多待的手机?七、北京到立陶宛火车立陶宛到法国多远?八、北京到立陶宛陆路快递从深圳到沛县陆路到多久?九、北京到立陶宛经过什么海洋北京到聊城,经过哪些站点,北京到聊城,经过哪些站点?十、北京


    2023-11-23
    1457 58
  • 立陶宛国家代码 立陶宛国籍代码 立陶宛国家二字代码

    立陶宛国家代码 立陶宛国籍代码 立陶宛国家二字代码 一、立陶宛国籍代码迪拜国籍代码?二、立陶宛国家二字代码立陶宛是几个国家?三、立陶宛国家代码欧陆风云立陶宛是哪个国家?四、立陶宛 代码立陶宛国家代码?五、欧陆风云4波兰立陶宛国家代码波兰立陶宛联邦面积?六、立陶宛国家三字代码立陶宛国家富裕吗?七、立陶宛国家代码是多少立陶宛是国家吗?八、eu4立陶宛国家代码立陶宛国家版图?


    2023-11-15
    1394 13
  • 陶然亭地铁站附近景点 陶然亭地铁站离陶然亭公园多远

    陶然亭地铁站附近景点 陶然亭地铁站离陶然亭公园多远 1. 陶然亭地铁站离陶然亭公园多远2. 区陶然亭地铁站3. 陶然亭公园坐地铁怎么走4. 陶然亭地铁站哪个口离公园近5. 陶然亭地铁站附近公交6. 坐地铁去陶然亭公园东门7. 陶然亭公园怎么坐地铁8. 地铁陶然亭站到陶然亭公园北门9. 陶然亭公园南门到陶然亭地铁站10. 陶然亭地铁站到陶然亭公园11. 陶然亭公园有地铁站吗


    2024-03-16
    1989 7
  • 立陶宛大力士 立陶宛大力士肌肉 立陶宛大力士塞维克斯

    立陶宛大力士 立陶宛大力士肌肉 立陶宛大力士塞维克斯 一、立陶宛大力士肌肉立陶宛前身?二、立陶宛大力士塞维克斯维克斯MK7坦克为什么与众不同?维克斯MK?三、立陶宛大力士大Z立陶宛版图?四、立陶宛大力士萨维卡斯维卡斯断桥铝合金规格?五、立陶宛大力士萨维卡斯釆访萨卡斯属于哪类乐器?六、立陶宛大力士冠军立陶宛足球联赛历届冠军?七、立陶宛大力士拉拉斯大力士海格力斯被谁杀死?八、立陶宛大力士萨维卡斯介绍维诺卡斯门窗好吗?九、立陶宛大力士天生神力历史兰陵王天生神力猛将排名?十、立陶宛大力士的真实身高身


    2024-07-29
    222 47
  • 陶祖圣境风景区在哪里 陶祖圣境陶祖是谁

    陶祖圣境风景区在哪里 陶祖圣境陶祖是谁 1. 陶祖圣境陶祖是谁2. 陶祖圣地景区3. 陶祖圣境简介4. 陶祖圣境和陶祖竹海5. 陶祖为什么叫陶祖6. 陶祖是什么7. 陶祖圣境有什么好玩的8. 陶祖圣境在哪里9. 陶祖圣境的陶祖是谁


    2023-11-01
    100 38
  • 人文陶都,陶醉宜兴

    江南宜兴历史悠久,山明水秀,人才辈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教授之乡。宜兴自古以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代代相继。历代以来,曾出了四位状元,十位宰相,三百余位进士;“一门九候”、“四代英杰”、“一邑三魁”等更是传为佳话。而当代名人更是层出不穷,二十六为两院院士,八千余名教授,是宜兴成为真正的“教授之乡”、“院士之乡”。书画之乡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就是宜兴的名

    2022-02-20
    1672 63
  • 陶然亭公园的亭子介绍-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在哪

    陶然亭公园的亭子介绍-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在哪 特色景观灯哪里有?陶然亭在什么位置,有什么特色?北京陶然亭公园36个亭子的名字走进陶然亭内的元代古刹陶然亭景点每个亭子介绍


    2024-01-07
    47 31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