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布鞋

老街布鞋

老棉布鞋是高淳著名的特产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高淳布鞋就名闻遐尔,远销苏、锡、常、宁、镇、扬和安徽芜湖、宣州地区。那时候,妇女大都不事农活,特别重视做针线活儿。所以农村中的妇女很少有不会纳鞋底、做布鞋的。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不会做鞋的姑娘嫁到人家后,婆婆就不会喜欢,村里人就会嘲笑,说是"能剪能画的是麻利婆,不会剪画的是钝煞鬼"。

满清时期女人时兴裹小脚,俗称"三寸金莲”这种封建主义的枷锁,束缚了妇女数千年。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丑的标准就看脚大脚小,脚小便是"美人"。这种"裹脚"的恶习,虽为广大妇女所深恶痛绝,但-者廖廖无几。女孩子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大人们用白布一层一层地将稚嫩的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煎熬,硬挤出一双"小脚"来。然而,要给"三寸金莲"做一双合适的绣花鞋,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选好面料,如缎面的、绸面的、绫面的,贫苦农家大都用布面的。在布料颜色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未出嫁的姑娘,大都用红色鞋面;出嫁后尚未生育的媳妇,

用红色或绿色的鞋面;中年妇女一般用紫红色或黛绿色的鞋面:老年妇女通常用黑锻或黑棉布做鞋面。在鞋面上绣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做鞋手艺高低的主要标志,巧手绣出的花鸟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笨手绣出的花鸟粗糙呆板、不堪入目。鞋花的品种很多,除各种花草外,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等。但很少有绣虎、豹、狮、牛、马、羊和人物肖像的。纳鞋底也有讲究,有纳"满天星"的、有纳"千家万字圣"的,有纳"必定双全"的、有纳"波浪式"的、还有纳"八卦式"的等。制作一双绣花鞋,从放样到成鞋,大致需要20多道工序。男人们穿的棉布鞋比较简单,大都是白底黑帮,花样不多,既不要绣花,鞋面用布也不需刻意选择,有能耐的女人只能在纳鞋底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高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在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中,不仅要准备几双供新郎一年四季穿用的单、棉布鞋,而且要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各做一双寿鞋,还要给小叔小姑各做一双喜鞋,给尚未出生的儿子做几双绣有虎头的"子孙鞋”因此,姑娘出嫁前,要花费一两年时间专门做鞋。当然,也有母亲、嫂嫂、姐姐和女中好友帮着做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不过,如今棉布鞋己被各种高档皮鞋和各种制式球鞋、运动鞋、旅游鞋取代了。相传制鞋人(俗称皮匠)的祖师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被誉为"皮匠教神"。他编著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事著作中的佳品。

据说当时魏国有个叫庞涓的人,很有一些本事,他和孙膑是同学,知道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钻研过祖传的《孙子兵法》,本事比他大的多。不除掉孙膑,他就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假意派人把孙膑请来和他一道共事。然而庞涓居心不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一怒之下,治了孙膑的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并把他囚禁在监牢里。孙膑躺在冷冰冰、阴森森的牢房里,冻得浑身发抖,两腿发麻,双脚就象伸在冰窟洞里似的,冷彻心腑。后来,他被齐国使者救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十分佩服孙膑的军事才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求齐国帮忙,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孙膑采用围城打援的办法,终于打败了魏军,并在马陵道用乱箭射死了庞涓。

孙膑由于两膝盖骨被刷掉,下肢渐渐失去了知觉,一年四季,不知寒暑。因此,十分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匠们听说孙膑喜欢穿皮鞋、皮靴,感到非常荣耀,将他奉为"行业神气清末明初,淳溪镇有10余家制作并销售布鞋的鞋铺,大都集中在老街上,加上圩区的鞋铺,圩乡片就有三、四十家皮匠铺。那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皮匠们都要聚会为他们的祖师爷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那天,要在承办人家的厅堂上悬挂孙膑的画像,设立孙膑的牌位,供桌上摆放猪头、公鸡、鲤鱼三牲和菱、藕、李荠等祭品,皮匠们一个接一个地在神像前烧香焚纸,三拜九叩,顶孔膜拜。祭祀结束后,皮匠们依次入席,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1953年夏天,在农业合用化热潮的影响下,由制鞋能手梅位炳牵头,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小组,后又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制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皮鞋加工过渡。梅位炳因是布鞋制作的传人,不愿舍弃本业去改制皮鞋,遂辞退回家,和爱人一起开办了一片夫妻布鞋铺。

梅位炳生于1928年,本县淳溪镇人氏,是古镇老街正宗老字号《梅家鞋铺》的创始人。他12岁开始拜师学徒,师承他的舅父,高淳圩乡很有名气的制鞋师傅周宪栋。日本鬼子侵占高淳后,他转移到乡下避难,仍以做鞋挣钱谋生。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重返淳溪镇开设布鞋铺,边制做、边销售。解放五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老街上,从未挪过地方。他热爱制鞋事业,苦心钻研制鞋技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制鞋事业。他高超的制鞋手艺,己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制做的布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式样新颖,价格公道,具有起步、养脚、不生臭、不生鸡眼,不鳖脚等诸多功能。由手他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因此,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近年来,由于他的商号和品牌,不断见诸于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梅师傅名声远扬,他所制做的布鞋越来越被顾客所青睐,不少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都要光顾《梅家鞋铺》,选购几双各种款式的布鞋带回去,或自己穿用,或孝敬家母,或赠送亲友。

随着古镇老街的日益繁荣,《梅家鞋铺》也更加兴旺起来了。2002年5月1日"首届南京高淳老街民俗文化节"期间,《梅家鞋铺》顾客盈门,各种布鞋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梅师傅在老街上租了两间门面,新辟了一家《梅家鞋铺》,让他儿子、女儿、女婿一起上阵,都做起了制作和销售布鞋的生意。店铺内摆放的各类布鞋琳琅满目,相映生辉,成了老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津布老街旅游攻略(布尔津旅游攻略怎么做)

辽宁营口有什么值得一去的的老街?建筑有什么特色?

营口,一直是北方著名的避暑城市,白天也不觉得闷热,晚上很清凉,住在这里非常舒服。

作为近代著名商埠,营口拥有众多历史久远的老建筑。

到营口旅游,辽河老街是最值得游览的地方,这里光百年以上的老建筑就多达31处,街区洋溢着浓郁的清代风情,穿行于街巷各个角落,仿佛回到一百多年前。

清代雍正年间,辽河老街就是营口最繁华的街市,客商林立,游人如织。公元1861年,营口正式开埠,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那个时候的营口,俨然就是北方的“小天津”、“小南京”。

清末,辽河老街除了云集本国商人,还有远道而来的外国客商。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交通,使辽河老街一带的老建筑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

辽河老街呈东西走向,总长度1.3公里,如果不看景,从头走到尾也就15-20分钟左右,不过这里实在值得花一个小时到数个小时的时间仔细品味,至少光品茶听相声就可以花一个小时。

泰顺祥是辽河老街上一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评书茶馆,清风徐来的夜晚,走进这座百年茶馆,品味大碗茶,听相声艺员在台上捧哏逗哏,自觉拍掌、微笑,非常写意。

泰顺祥茶庄始建于1896年,建筑的石质门框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的巴洛克艺术融合在一起,是当地人所说的“洋门面”。

泰顺祥早年专营茶叶生意,年销量达三万件。随着时代发展,这座茶庄一度消失,2012年10月重新营业,很快就声名远播。据说现在的老板出身于艺术世家,难怪把一座茶馆经营得有声有色。

辽河老街听相声、评书的地方不只泰顺祥一处,怡笑阁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除此之外,在这条年代感浓郁的老街还可以听到独具韵味的京韵大鼓,这种曲艺不一定是从茶馆里飘出来的,而是来自路边的某家老字号。

辽河老街被称为“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和成都宽窄巷子北京新天地、上海新天地等知名商业街齐名。

老街的建筑虽然主要建于清代到民初时期,不过每座建筑的风格都不一样,有的建筑外墙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特别有创意

夏秋两季是辽河老街的旅游旺季,除了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本地人也喜欢到这里闲逛。

相比起白天,晚上的辽河老街更加惊艳,这个时候,街上的灯光悉数亮起,将老街映衬得迷魅动人,有点像上海外滩

旅游攻略:打车、自驾车提前定位目的地即可。乘坐公交车的话,可打开导航软件,输入起点和终点,软件会自动规划出合适的线路供选择。

充满异域风情,仿佛置身国外的国内最值得去的老街在哪里?

在我国有许多以旅游而闻名的城市,而这些城市中几乎都有几条著名的街道,让游客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有的是新兴的购物广场,有的时候古色古香的老街,也有一些城市因为某些历史原因,而留下了异域风情十足的老街,街道两边的建筑偏西式风格,行走在这样的老街上,仿佛置身于外国,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这样的老街呢?

提到广西的旅游景点,不少人下意识就会联想到桂林山水龙胜梯田、阳朔西街等,始终绕不过桂林这座城市,但广西的旅游绝不仅仅只有桂林,北海也是一座以旅游闻名的城市。北海有秀丽的海滨风光,有最年轻的火山涠洲岛,还有一直为人们称道的北海老街

与其他动辄上千年历史的老街相比,北海的历史算不得悠久,到现在仅接近两百年的历史,它始建于1821年,开始名为升平街,现在进入北海老街时也会在街口见到升平街几个字。初建时它仅有200米长,宽4米,可以说是一条很袖珍的街道,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长1.44公里,宽九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临街的墙面上都有不同样式的浮雕和装饰,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颇有几番古罗马建筑的风格,充满异域风情,行走在老街上如深处国外一般。

除了建筑颇具异域风情外,沿街商铺也有不少商铺售卖外国的货物,如果不是中文的招牌,恐怕也会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身处国外。沿街有不少售卖东南亚商品的店铺,其中商品也是满目琳琅,比如越南咖啡、越南酸奶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美食等,在这里你就可以尝到许多国家的小吃

除了异域风情的商铺,也有不少商铺售卖北海特产珍珠,据说关于珍珠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也就是说南珠是国内最好的珍珠,而北海合浦的珍珠就被称作南珠,历代来都被誉为“国宝”,成为上贡的贡品。当然除了珍珠,还有椰子虾饼等北海当地的小吃值得品尝。

越南老街有什么好玩的

谢邀。上面很多人已经发表了自己对于河内的看法了,都非常准确。我在河内呆了四个多月,我觉得河内比较特殊,根据我的经验,对于中国人来讲,大多不是很中意河内,但是对于欧美人来讲,大多更喜欢河内。主要是因为欧美人许多都喜欢那种老街区,我现在的美国老板就好几次说要去河内看一看那些老街。之前在河内的时候一个德国人就跟我说过他觉得saigon没有什么好的,个人更喜欢河内的老街。前段时间一个马来西亚人也跟我说她非常迷恋河内,新年的时候又专门去河内呆了几天,所以如果要说河内有什么值得绕个路去看一下的话,那就是36条老街了,法式建筑加越南风情。我觉得到一个国家旅游就一定要去首都和金融中心这两个城市(也有可能是一个)去看一看,这样更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这个国家,也更有底气说自己游览了这个国家。我觉得你这样问,心里就一定还是倾向绕一下去看一看的。河内除了36条老街,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虽然我个人不是感触很深)就是,河内是全球十大streetfood(街边小吃)城市之一,排名好像还不错,可以去体验一下那边各式各样无所不在的streetfood。如果还是觉得不够convincing的话,还有就是河内是北越的代表,其实北越南越和中越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去河内,就不能够体会南越和北越的一些差异,同时去看看十五年前中国的感觉也是不错的lol。接下来列几个如果你要去河内一定要做的事:1.游览36老街,一条条地逛,并不是特别大,然后沿路吃各种各样的streetfood,比如buncha,chaga等等,反正见到不错的就吃一吃~ps:一定要去看看中国大使馆,你就知道相比起其他国家的大使馆,中国大使馆有多么不差钱了lol2.在hoankiemlake附近有一家冷饮店,就是有Bata的那条街,非常靠近lake,那条街应该是BaTrieu,你如果看到有很多人坐在街边拿着一个碗吃冷饮就是了。我吃过最好吃的冷饮之一!3.有60年历史的冰淇淋店,这个很有名,随便问问都可以知道的。4.eggcoffee,在河内好像只有两家店有,非常特别,而且那家cafe非常有特色,里面还有祠堂,view也超级好,基本上只有外国人,在11HangGaiStreet,就在那个船型建筑对面的一条街。5.河内糯米饭,很有名,叫XOIYEN,在35bNguyenHuuHuanHoanKiem。6.非常合理价格的越南菜餐厅,超级多外国人和本国人在里面吃,叫QuanAnNgon,在18PhanBoiChauStr.,这个一定要去!7.不知道你是什么budget游越南,有一家法式feel的越南餐厅,ClubDeL;Oriental,在22TonDanSt.,可以体验一下高端越南餐馆,价格有点偏高,我在越南的时候日本人同事一家人请我去吃过,当时整个餐厅就我们和另外一家日本人。正常情况下我是不会去消费的。人均至少25美元吧,我觉得。8.TayHo也就是西湖,其实这个湖蛮漂亮的,不过我要说的是湖边的小吃,非常有名,是我在越南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叫phocuon,个人超级喜欢,在NguyenKhacHieuStreet。越南人说只有在河内能够吃到,不清楚是不是真的。9.胡志明纪念堂,跟毛泽东的一样,瞻仰遗体,蛮特别的体验。10.Chada,翻译成英文就是icetea,主要是感受河内年轻人的夜生活,在老街去那个很 有名的法式教堂旁边很多这样小摊,就过去说chada,然后可以叫盘瓜子,很多外国人和河内年轻人。11.还有就是水上木偶戏,就在hoankiem边上的一个剧院,非常有名,全是外国人,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不贵。以上就是我暂时能够想到的只能在河内才能有的一些体验。如果接下来想到更多的会补充的~希望你旅途愉快。BTW,Danang(岘港)是越南最漂亮的地方,我周围的越南人全部都是这样告诉我的。

深圳老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地王观光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02号信兴广场商业中心地王大厦第69层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南庆街13号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思月书院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北路2017号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布尔津县中俄老码头风情街

布尔津县

中俄老码头

风情街

酸奶

冷水鱼

江边烧烤

卡瓦斯

休闲

美食

购物

夜市

江边的

河堤夜市

布尔津县因布尔津河而得名。"布尔津",哈萨克语。在哈萨克语,把三岁公骆驼称为"布尔津“。当地哈萨克语还称此地为"奎干"(为河流汇合处之意),因布尔津河在这里汇入额尔齐斯河

布尔津县高山逶迤,草原辽阔,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中俄老码头风情街也称布尔津河堤夜市,原本是当地政府在额尔齐斯河边建造和推出的一个当地特产街,但由于很多游客更喜欢 在夜晚的江边吃烧烤、喝啤酒,结果江边的烧烤摊越发多了起来。如今,作为布尔津县城的一大特色,河堤夜市已经成为了来布尔津旅游观光游客的必游之地。

如今的夜市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条异域文化浓郁的特色街区,统一的建筑,规范化的管理,物美价廉的地道美食,几乎来到布尔津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也成为当地旅游一大独特亮点。

中俄老码头风情街位于县城额尔齐斯河边, 以冷水鱼、俄罗斯老太太吉娜的“格瓦斯”和酸奶为三大特色,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烧烤美食。街内特色的文化雕塑、建筑等等也增加了用餐情调。

景区特色:休闲、美食、购物、特色街。

景点信息

景区等级

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交通路线

乘车路线:一般从乌鲁木齐往返喀纳斯布尔津做中转站,从乌鲁木齐碾子沟客运站可以买到去布尔津的车票。

自驾路线:连霍高速公路 → 奎阿高速公路从布尔津岔口出口离开,沿G217朝兵团十师一八六团/吉木乃口岸方向转入S319,至布尔津县城即可。

门 票

免费

欢迎关注新疆西域户外旅游微信公众号:xjxyhwly,了解更多

闽粤边界的小县城,一条老街上密布着的古寺庙和老牌坊

旅游领域创作者

诏安县地处福建最南端闽粤交界处,为漳州辖下,南濒东海南海交汇处,西邻广东饶平县。是“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福建著名的侨乡和重要台胞祖籍地。而我之所以选择在此停留就是听说这座边界小县城保留有一条千年文化古街,以寺庙和牌坊众多而著称。

诏安本地朋友听说我们到了,殷勤设宴招待。饭后消食,就烦请伊带着散步,去寻访传说中的老街,从关帝庙走到父子牌坊,老街狭窄而昏暗,黑魆魆看不真切,随意逛逛便自回去歇息。

初五清晨独自早起,凭着昨夜的印象摸到位于闹市区的关帝庙。闽南潮汕的寺庙大多雕檐绘彩的非常精美,这座武庙尤其讲究,腾龙造型的陶塑飞檐、双龙抢珠的正脊吻饰、镂刻描金的木雕门斗、栩栩如生的照壁彩绘……加以庙外参天的古树浓荫、庙内繁复的彩旗条幅,在氤氲的烟火中显得热烈而庄重。

昨天听朋友说正月初五迎财神,诏安县城所有庙宇都会引来汹涌的进香祈福人潮,俗称“做热闹”。久在闽南,知其所言非虚,闽南和潮汕本来就是中国对神明信仰最为狂热的区域,大城市近年来或许因为城市发展而有些减弱,然而下面的小县和农村则程度更甚。不出所料,虽然不到7点,关帝庙门前已经停满了单车和摩托车,香炉里浓烟滚滚,许多香客已经开始拜神烧纸了。

说是武庙,除了正殿供奉的关帝,侧门、后殿还祀有其他众多神灵,若问民间信仰的多样性,闽南应该无出其右者,几乎所有村庄都有其本地独有的神明,我不是民俗专家也就不一一考证了,总之许多神灵的称呼都闻所未闻。

正殿天井旁设有寺庙理事会,几位老人围坐着泡茶—,看我独自东看西拍,其中一位老叟用方言嘟囔了几句,猜测其意思大概是说好东西都在老街上,要拍去那拍,我苦于不能对话,唯有对其笑笑,自顾端详。

关帝庙牌坊外是一条新建商业街,宽敞整洁,这条长约500米的街道尽头,一个小小的斜坡,道路忽然收缩变窄,就是诏安明清古城西城门旧址,也是诏安老街的起始处。从这里出发一路直到东门中街的灵侯庙,是古城的东门旧址。从西门到东门,只有一条街道横贯,就是诏安明清两朝的古官道,也就是诏安的牌坊街。全长770米长的古街,据说总共矗立着8座明清时期的古牌坊,只有一座乾隆44年的,其他全部是原汁原味的明代牌坊。

老街起始处就是城隍庙。诏安城隍庙是省级文保单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历经重修。建筑为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主祀城隍爷。屋顶饰剪瓷雕华丽堂皇,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依次由门楼,前殿、天井、中殿、回廊,拜亭及正殿组成。前殿及两廊墙体嵌明万历,天启,清康熙,乾隆等年间重修碑记5方。城隍庙正殿1997年最后重修,2005年重建影壁及路对面戏台。

一进城隍庙,抬头便是正殿大门的上方,一个 “先问心”木匾,两侧影壁彩绘着硕大的黑白无常,在清晨的微弱光线里显得很是惊悚。殿内装饰精美,前殿高悬的“赏罚分明”牌匾体现了城隍庙的功能。只是新装的几盏吊灯过于现代,与整体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城隍庙旁边就是关帝坊,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坊坐北朝南,花岗岩仿木结构,三层一间,高5.5米,宽4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正面坊匾楷书“关帝坊”,旁署“知诏安县事楚荆朱训南诏所印张绳武同立”。大额枋上署“天启五年乙丑孟冬吉旦立”;右边石柱镌书“庙坊因风雨损坏乾隆五十八年四月日监生黄廷举捐修”。坊匾背面楷书“正气行在”。牌坊一根石柱落地,另一根则成了底下的西亭观庵的支柱,与墙面融为一体了,牌坊飞檐上密密缠绕着众多的电线,倒像一根电线杆,很接地气。

西亭观音庵始建于明代,坐西南向东北,面阔三间,由门楼,天井,正殿组成。正殿进深二间,抬梁硬山顶。主祀如来佛。清代扩建后殿,背倚前殿,进 深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顶,祀观音菩萨。殿前为天井,门位于天井西侧,有门匾“西亭”一方。旁署“光绪元年菊月,四城重修”。后殿天井墙体东侧嵌“民国16年四城乐捐碑”。

从西亭边上的巷子进去,里面却又是另一座武庙,外观和形制与刚才那座如出一辙,只是更显古老,原来这座才是老关帝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均有重修。其彩绘木雕,每一道纹路里面,都透出浓浓的历史烟熏味道。

尤其令人惊艳的是屋脊和天井檐口的剪瓷雕塑,人物繁多,楼阁密集,色彩艳丽,透雕镂雕圆雕不一而足,工艺造型细致入微,不厌其繁。瓷雕塑是诏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传承的老技艺,而其中最著名的沈氏艺圃是五代传承的老字号,这个正是他们家的作品。

老关帝庙坐西朝东,由站楼、两廊、拜亭、大殿组成,大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为十三檩卷棚式。门楼、门楣、墙肩均用花岗石,梁架均为木构。金柱均为梭形石柱,明间金柱周长1.2米,明间平身科为二攒,次间一攒,斗拱为一斗三升式。方型鼓镜式柱础。现存历代重修碑刻十方,刚才在上面关帝庙见到的老者不知何时也下到此处,指着那些碑刻让我看。确实,古寺庙里这些老物件摆着,其浓厚醇酽的岁月感觉自然就往外冒,令人肃然起敬。

回来查找资料,才知道关帝庙和城隍庙之间的小巷里还有一口唐朝时期的怀恩古井,清泉至今不竭,可惜当日并不知道,未曾寻着。

关帝坊再前行数十米,“父子进士”坊横跨老街上方,坊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是为诏安一对父子进士胡文、胡士鳌所立,东西朝向,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9.6米,宽9.6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三间三层。最上方原来悬有“恩荣”直写字匾,现已失落,中 镌“父子进士”坊匾,大额坊上镌“嘉靖丙辰科胡文万历丁丑科胡士鳌”、“万历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楷书、两面文字相同。石柱底层为抱鼓、石狮、雕饰为松鹤、莲瓣、花卉、云纹等图案。斗拱为一斗三升式,小额坊上为青石雕饰。据说该坊于1939年7月被日本飞机轰炸,损坏南侧一根石柱和中下梁一部分,部分雕刻件失落,主体及其余部份保存完好,现在看到缺损的的石柱用两根槽钢焊制的架子支撑,犹如一位独腿者拄着拐杖。牌坊下立有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至少证明已列入重点保护了。

父子牌坊前面就是诏安老县政府大楼,现在改作党校了。边上10米有一座恢宏的民国建筑芹圃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时期由华侨吴天然返乡而建,楼面宽10.4米,进深26.6米,总占地面积277平方米。整个建筑高大舒展,富丽堂皇,错落有致,雕花装饰、窗楣及栏杆等诸多立面装饰均有体现,为西洋风格建筑,共五层,平面呈前廊式布局,据说该建筑的设计图、建筑材料均由南洋运回,建筑师来自香港。在50至80年代曾作为当地的县委办公室,抗日战争时期,曾被作为一个袭击目标点,五楼的亭台顶部曾一角被炸毁。

在古街西段一道胡同口,可看见一幢破败的古宅落寞地孓立,走进细看,门楣上牌匾却刻着“沈氏家庙”,这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祠堂由门楼带两边房,前厅,天井带两廊,正殿和东西护厝组成,双燕脊,悬山顶。门楼镶嵌浮雕石板12块,有花鸟,瑞兽,戏曲人物和博古图案等,精巧细致,保存完好。只可惜祠堂似乎废弃已久,祠内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古老的木作散发出一股腐朽的霉味,令人掩鼻。

街边时不时就有这么一座小庙,毫不起眼地藏在民房中间,大多为简简单单的一间正殿,里面供奉着某位神灵。我甚至记不住庙宇的名字,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香火,随时总有数位虔诚的老太太围着殿内烧香拜拜。

前面又是一间小小的庙宇,却当仁不让地直接矗在老街街心,把原本不宽的街道挤成两条窄窄的小巷,这是五谷帝庙,也叫“东兴庙”,位于县前街最东端,与诏安建县同年所建,是一间占地只有二十几平米的小庙,由拜亭与正殿组成。内奉五谷帝,即神农帝。

紧挨着神农庙的这半座牌坊叫夺锦坊街,建于明代成化四年(1488年)。坊坐北朝南,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5米,宽7.5米,单檐歇山式加二坡,四柱三间三层。正面坊匾题刻“夺锦”,坊额题刻“明成 化戊子科许潜立”;背面刻“世科”两字,柱头置大栌斗,建筑及雕刻粗犷。说是半座,因为其一边石柱在街角,另一边则被路边民房所包围,完全不见了。“夺锦坊,为明举人许潜、许判、许选立”。许潜系明成化四年(1488年)戊子科举人,为诏安县明代首中举人者,其子许判系明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举人;其孙许选系明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举人。“夺锦”、“世科”意即指此。牌坊下摆着一案肉摊,彪悍的女屠夫看我在拍照,赶忙侧身躲开,或许她也知道肉摊和夺锦过于不搭罢。

从神农庙旁边的小巷进去,两边是密集的民居,巷子越走越窄,几近死胡同了。正在彷徨间,一位买菜回来的中年妇女经过,大概是看我提着相机东张西望,主动指引说前面有个郑成功纪念馆。顺着其指引方向转到巷子尽头,果然有一座郑氏宗祠,墙上嵌着县文保单位。然而祠堂并不甚老,没有什么看点。

重又返回夺锦牌坊,却意外发现路边紧锁的破旧铁皮大门内有一处精美老旧的庙宇从栅栏缝隙里看进去,形制甚为考究,门楼正中悬青石雕花匾,上竖写“文昌宫”。只是庭院里荒草萋萋,垃圾遍布,看来荒废已久。回来一查:文昌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为漳潮巡检司,清同治十年知县罗运端移祀文昌祀于此,就巡检司废址改建,命名为文昌宫,祭祀文昌帝君。真应了那句话: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是不知道这个省级文保单位,怎么会落得如此恓惶?

定睛细看,路边的民居中居然还有一座小型的牌坊隐藏在杂乱的藤蔓之中。它就是这条街上唯一一座的清朝牌坊节孝坊,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为故勇士洪生妻许氏立。单檐歇山顶式,三层,通高5米,面阔1间,两柱1门,柱刻楹联1副。 与众不同的是,其它牌坊都是竖立在道路正中,这座坊却谦卑地侧立在路的一边,后来直接被当做一道房门嵌入到民居之中,与房屋合为一体,如今房屋已经破败倒塌了,牌坊却依然地低调地斜倚在路旁,任荒烟蔓草逐渐淹没,无人管顾。而牌坊地下渐渐竟成了垃圾池,一堆堆生活垃圾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促人远离。

街道上渐渐开始热闹起来,人声嘈杂。我忽然失去继续寻找其他牌坊庙宇的兴趣,带着一丝怅惘离开了这条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