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天水市的变化

  本站消息(供稿:市政府研究室)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战略,抢抓机遇,求实创新,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使天水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这30年,是天水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30年,是天水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的30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30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将永远载入天水的发展史册。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6.2亿元,比1978年5.76亿元增长14.3倍;农业增加值达到35.81亿元,比1978年的1.64亿元增长20.87倍;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2.76亿元,比1978年0.60亿元增长38.5倍。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积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实施“10强50户”工程,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工业经济在改革调整中速度、效益和质量同步提高。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措施,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商贸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商贸流通活跃繁荣。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亿元,比1978年2.13亿元增长33.8倍;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3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76%。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4.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4%。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天北高速公路、国道310线和国道316线过境段、省道304线叶(堡)莲(花)段改造,全省第一条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麦(积)贾(河)高等级公路等交通主干道的建成通车,初步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随着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天(水)定(西)高速公路、天(水)平(凉)铁路、天水军民合用机场等重点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一个以公路网络为主体,铁路干线为动脉,发展航空运输为目标的主体交通规划结构体系将基本形成。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了城区外环路的拓建,建成了伏羲路步行街、中华东西步行街、商埠路步行街,城区供水和集中供热等一批便民利民工程。电力、邮政、通讯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信息传播网扩容改造工程陆续建成使用。五县县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实施“121”雨水集流和集雨节灌工程、“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天水市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城市绿化快速发展,先后实施了藉河示范和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建成了南郭寺、马跑泉等10个公园和织锦花园等20多处,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57%。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我市连续三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 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布局调步伐,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市被列为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试点市,全市七县区实现了“两基”,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267.24万平方米,比1978年102.4万平方米净增了164.84平方米,现有天水师范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2007年全市高考上线人数达14083人,比1978年824人净增13259人。围绕建设特色文化大市,进一步加强名城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了伏羲庙、胡氏民居、文庙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护工程;完成了秦州剧院改造,建成了市图书馆大楼、万寿宫、龙园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实施精品战略,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较快发展,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双拥”共建活动,我市荣获甘肃省文明城市和甘肃省卫生城市,连续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效效显著,农村贫困面由1985年的50.8%下降到2007年的17%以下,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120.58万减少到2007年底的12.32万人,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3元,是1978年106元的17.01倍。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结束了边远山区人居茅草房的历史,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3平方米。大力实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认真落实“三条保障线”制度,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均达到100%。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2007年,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21.43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319元,分别是1978年310元的577.23倍和26.8倍。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广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围绕大局,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依法治市全面推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和校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了社会稳定,我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长安杯”奖和“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地市”称号,连续十年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地区”。  回顾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天水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重要步伐,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人民生活开始由温饱到小康迈进。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天水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又面临发展进入推进现代化、信息化的新阶段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挑战;在经济总量较小、整体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又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要素加速向优势地区流动的冲击;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市管县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又面临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市就业问题突出的矛盾;在科 技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总体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又面临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竞争加剧的压力。但是,从长远看,天水加快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为我们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天水――关中经济区”,为我们拓宽发展空间,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了新的机遇;三是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四是随着天(水)宝(鸡)、天(水)定(西)高速公路、天(水)平(凉)铁路和天水军民两用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天水的交通条件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加之本身具有的装备制造业优势、相对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历史文化和人力资源等优势,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符合天水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天水、发展天水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加快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把天水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希望可以帮助你~

天水历史悠久,是情人请早期文化的发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688年,秦国在此设立了挂线和迹线,是中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地方,境内有国家和省市级最重要的保护文物16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天水甘肃省下地极市

Hash:a5dbec2a64c9650fc8fada53b796acdbe00b3b7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