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六尺巷景点导游词 - 描写桐城六尺巷

导读:桐城六尺巷景点导游词 - 描写桐城六尺巷 1. 描写桐城六尺巷 2. 介绍桐城六尺巷 3. 描写桐城六尺巷的直观和感受怎么写 4. 描写桐城六尺巷的景色 5. 桐城六尺巷简介 6. 桐城六尺巷的特点 7. 描写桐城六尺巷的句子 8. 描写桐城六尺巷作文 9. 六尺巷位于哪里安徽桐城 10. 桐城六尺巷的来历

1. 描写桐城六尺巷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六尺巷文化意蕴生发的根源,虽然局限在张英与吴家的个人道德层面上,但它凸显的是官方怎么对民众的态度,和利益之争的立场,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一个时代处理官民关系的范本。

2. 介绍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3. 描写桐城六尺巷的直观和感受怎么写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大学士,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感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间阴文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

张英的行为,不仅化解了两家多年来为争执宅基矛盾,让两家尽释前嫌,重归于好。也造福了乡里,从此一条六尺巷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一时之间传为一段佳话。

三尺巷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4. 描写桐城六尺巷的景色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

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5. 桐城六尺巷简介

六尺巷是安微桐城城中一个巷子,流传着张家和吴家把界墙互让三尺的故事,体现了两家互敬互让的美德。如果一家得寸进尺,那就沒有六尺巷,也就沒有这个美好故事了。

《游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间游客攘,

不贪景色不寻芳。

千年传颂吴张德。

礼让和谐百世昌。

6. 桐城六尺巷的特点

六尺巷其他含义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 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7. 描写桐城六尺巷的句子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8. 描写桐城六尺巷作文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9. 六尺巷位于哪里安徽桐城

六尺巷的故事原文为“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的西后街,今属安徽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住宅,全长100多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巷子由来有着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10. 桐城六尺巷的来历

六尺巷”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有个叫张英的人在朝廷担任尚书,算是朝廷的高官。他的老家在安徽桐城。有一年,他老家打算把房子装修一下,但是姓叶的邻居提出,希望能在两家之间留条通道,让大家出入都方便,但张家不同意,因为地契上也清楚地标明“至叶姓墙”,意思是张 的地契和叶家的墙相连。于是两家就发生了争执。巧的是,张家不仅仅张英在朝廷做官,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在朝廷做官。张家就沿着叶家的墙砌了一面新墙。叶家当然不干了,一纸诉状告到了县衙门。县衙主管案子的官员害怕张家势力,左右为难。张家人就给张英写了封信,希望张英能出面摆平此事。

很快,张家就收到了张英的回信,上面只有几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看到回信,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就主动找到叶家,表示第二天就把新砌的墙拆掉。叶家看完张英的回信也非常感动,连连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度量!”第二天张家就把新砌的墙拆掉,并且向后退了三尺。叶家见了,也主动把自家的老墙拆掉,同样向后退了三尺。从此,就形成了一条一百来米长、六尺宽您的巷子,这条巷子就是远近闻名的“六尺巷”。

Hash:8d888a3413ae90196e9b01b3c3b43f63a240395f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