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从军事博物馆到通州区第一实验中学的详细开车路线。

导读:请问从军事博物馆到通州区第一实验中学的详细开车路线。 一、请问从军事博物馆到通州区第一实验中学的详细开车路线。 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如果自家开车的路线是什么? 三、为什么在三维地图上找不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四、现在我朋友在军事博物馆地铁站 五、在中国的历史和地理中有哪些重要的关?如函谷关,以东称为关中。山海关,以北称为关东等等 六、秦皇岛哪里可以爬长城?急急急!!!!

一、请问从军事博物馆到通州区第一实验中学的详细开车路线。

驾车路线:全程约39.4公里

起点:军事博物馆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复兴路行驶1.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三环

2.沿三环行驶18.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京津塘高速公路

3.沿京津塘高速公路行驶16.3公里,稍向右转

4.行驶7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330米,稍向左转

6.行驶570米,稍向右转进入S302

7.沿S302行驶410米,左转

8.行驶930米,稍向右转

9.行驶620米,稍向左转进入通黄路

10.沿通黄路行驶310米,调头进入通黄路

11.沿通黄路行驶110米,到达终点

终点:通州区第一实验中学百度地图

自己设一个起点和终点就行了。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复兴路行驶1.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三环

2. 沿三环行驶18.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京津塘高速公路

3. 沿京津塘高速公路行驶16.3公里,稍向右转

4. 行驶7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330米,稍向左转

6. 行驶570米,稍向右转进入S302

7. 沿S302行驶410米,左转

8. 行驶930米,稍向右转

9. 行驶620米,稍向左转进入通黄路

10. 沿通黄路行驶310米,调头进入通黄路

11. 沿通黄路行驶110米,到达终点

通州区第一实验中学

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如果自家开车的路线是什么?

如果是外地车,就别开了,附近有禁行路段

你好!不清楚你当前位置,没办法给你说路线,建议你使用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进行导航,有详细路线可以参考。

三、为什么在三维地图上找不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种情况肯能是该三维地图标注不详细,导致你搜索不到。或者是数据位更新。还有一点就是革命博物馆属于军事要地,禁止制作。一般就是这几种情况导致某个建筑找不到的原因了。

四、现在我朋友在军事博物馆地铁站

在“军事博物馆”站,乘坐地铁1号线,到“复兴门”站,换乘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换乘地铁13号线,到“霍营”站下车!

公交线路:21路 → 地铁13号线,全程约27.9公里

1、从军事博物馆乘坐21路,经过11站, 到达索家坟站

2、下车往西南步行约620米,到达西直门站

3、乘坐地铁13号线,经过8站, 到达霍营站百度地图

到西直门换

五、在中国的历史和地理中有哪些重要的关?如函谷关,以东称为关中。山海关,以北称为关东等等

我国十五大名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1982年被 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 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潼 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 》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

虎牢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于此。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驻兵虎牢关和秦国对抗,楚汉争霸时(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特别是东汉末年,吕布在此大战刘、关、张,更使虎牢关威名大震;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代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虎牢关为历史上的古战场,帝王的争地图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供观瞻的历史遗迹名胜。

――――――――――――――――――――――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形势险要,自古称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是秦皇岛的市辖区面积 192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武举吴三桂等镇守过山海关。

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

――――――――――――――――――――――

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 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建筑逐渐荒废,但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却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敞开了一个窗口。

――――――――――――――――――――――

紫荆关:在河北省易县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

紫荆关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属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宋、金时名金坡关,后因山上多紫荆树易名紫荆关。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汉时为土石夯筑,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则改用石条作基础,以砖砌面封顶,并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迁都北平(北京)后,更大兴土木,修城建关。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曾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畿辅通志》称:“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

娘子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部建于唐初,因为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此故名,当山西河北两省要冲,形势险要。

原名苇泽关,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长城上的著名关隘,人称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地处山西、河北两省的交界处,山西人把娘子关内外作为省内外的标志。关城坐落在悬崖之上,居高临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环绕关城奔腾而过。这里山险沟深,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另一说为此处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据说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娘子关因此而得名,现今祠已废,有唐人书《妒女颂碑》,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人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该诗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修的《大清一统志》是首次收入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官修文献。关于娘子关这个名称的来源,有不少传说。明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凡“妇人服靓妆”经过妒女祠时,“必兴雷电”,大发嫉妒,故为妒女,娘子关因此得名。《元和郡县志》则说,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人为之筑妒女祠。另一个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关在此镇守,并创建关城,因而把此关称作娘子关。然而这些说法皆无信史可据铁路(即石太铁路)建成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相继修通了经过娘子关的阳井公路和娘子关至旧关的苇旧公路,并完成了石太铁路的复线工程和电气化工程,这些交通设施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平型关:在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邻接灵丘县,是长城要口之一,为晋北交通要冲。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大同灵丘县西南方,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151年)修筑。平型关城虎踞平型岭上,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真谓峻岭雄关。这里又因发生了震惊中处的平 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林彪将军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

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有自然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

――――――――――――――――――――――

雁门关:在山西省代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

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 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 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

附:三关: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重要关隘,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险要。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了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今在宁武恢河东岸,有周遇吉墓,为砖石所筑。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公里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关的赞誉。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武灵王破林胡的战场,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现存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偏关东南一公里,有凌霄塔,系明代建筑,为砖石结构八角形楼阁式空心雁塔,塔高35米,外观形似文笔,故名“文笔凌霄”塔,为偏关一景。

――――――――――――――――――――――

宁武关:为晋北古楼烦(古部落名)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 武,秦汉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楼烦关南口,县北的阳方口,即为楼烦关北口。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时先后属崞县、静乐县。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或说其地有旧宁文堡,取文武对应之义,因有此称。

当北同蒲铁路线上北上的列车像一条巨龙一样,由煤乡轩岗西北的崇山峻岭中穿越而过之后,眼前,一座现代化的小城便出现在铁路线西的河谷中,这就是古代的晋北重镇――宁武关的所在地。宁武关故址就是今山西省宁武县城,当吕梁山脉北支芦芽山和云中山交会的谷口。谷口宽广,敞向北面的朔县盆地。三面环山,北倚内长城,深居于四面屏蔽的腹地,形势稳固,易守难攻。这里处于大同、朔县联合盆地的南缘,地形高亢。山西省内两条大河桑干河和汾河却取源于此,分流南北。东西两面又有滹沱河、黄河的支流由此流出。因此,这里虽是山区,却具路通四方之利,交通方便。由此北上可到大同,南下可达太原。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始建于明代中期,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因其地处“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

――――――――――――――――――――――

偏关: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北靠长城与内蒙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与神池、平鲁两县毗邻。县境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58千米,全县总面积1682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新关镇。邮编:036400。代码:140932。区号:0350。拼音:Pianguan Xian。

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为青杨岭山,海拔1855.2米;最低处为黄河沿岸寺沟河畔,海拔875 米;平均海拔1377米。境内山地属管涔山脉,有青杨岭山、柏杨岭山、草垛山、明灯山等山峰。境内主要为黄河水系,有偏关河与县川河。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30千米,构成偏关西界。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而雨量集中,秋季凉爽而明快。年平均气温3℃-8℃,全年平均降水量为425.3毫米,无霜期为105―145天。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的晋蒙交界处,位于东经111°22′--11°01′,北纬39°12′--39°40′之间,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 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东南部有平鲁、神池、五寨、河曲等4县毗邻,全县总面积为1685.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02085人,其中男性54572人,女性47513人,农业人口88995人。县政府驻城关镇。 偏关县辖4个镇、6个乡:新关镇、天峰坪镇、老营镇、万家寨镇、窑头乡、楼沟乡、尚峪乡、南堡子乡、水泉乡、陈家营乡。

气候属大陆性半干燥区,寒冷干燥多风沙,年平均气温8℃,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0℃,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左右,平均无霜期140天。

――――――――――――――――――――――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长城的终点,依山筑关,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 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 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

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南部,为大别山隘口之一。

武胜关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 “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 “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鄂州(今湖北武昌),逼南宋求和,结 “鄂州之盟”。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

友谊关:又称大南关,界首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

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

早在汉朝这里就已经设关,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叫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1953年1月,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改称睦南关。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1995年2月,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 政府同意,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05月 25日,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鬼门关:1.原是迷信传说中进入阴间的入口;现指生死关口或险地。

2.古关名,省称“阴阳道”。《舆地纪胜》作桂门关,明宣德中改名天门关。在今广西北流县城西,位于北流、玉林两县间。有两峰对峙,其间阔30步,俗号鬼门关。古代为通往钦、廉、雷、琼和交趾的交通冲要,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经此勒石,残碑尚存。因其瘴疠尤多,去者罕有生还。谚云:“鬼门关,十人去,九人还。”故名“鬼门关”。唐宋诗人迁谪蛮荒,经此而死者迭相踵接。

3.鬼门关:这里是进入鬼国的必经关卡。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必须接受检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国通行证一一路引。这是人死后到鬼国报到的依据。路引长3尺,宽 2尺,是用黄色的软纸印做的,上书“为丰都天予阎罗大帝发给路引和普天下人必备此引,方能到地府转世升天”。同时,路引上面盖有“阴司城隍、丰都县府”三个印章。凡是人死后入殓(1ian)或火化时烧掉它,就会随灵魂来到地府,所到之处才能畅通无阻。

我国九大名关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形势险要,自古称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

紫荆关:在河北省易县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

娘子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部建于唐初,因为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此故名,当山西河北两省要冲,形势险要。

平型关:在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邻接灵丘县,是长城要口之一,为晋北交通要冲。

雁门关:在山西省代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长城的终点,依山筑关,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

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南部,为大别山隘口之一。

友谊关:又称大南关,界首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

壶关,虎牢关,嘉峪关,剑阁,绵竹关,阳平关,嘉萌关,武关,函谷关,

虎牢关、汜水关(洛阳的门户)

潼关(长安的门户)

山海关,嘉峪关,睦南关,潼关等。

六、秦皇岛哪里可以爬长城?急急急!!!!

1.角 山

2.九门口

3.苇子峪

4.董家口

5.板长峪

秦皇岛境内山峦起伏,万里长城横亘全境,是长城最精华地段之一。老龙头、天下第一关、长寿山、角山长城、孟姜女庙等长城系列游备受游人青睐。

秦皇岛境内现存北齐、北周、隋代及明代长城,分布于山海关、抚宁、青龙、卢龙。明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隆庆、万历年间陆续修建完备属九镇之一蓟镇管辖总长约171公里。秦皇岛境内的明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墙体宽厚,墙心为夯筑的三合土,两侧包砌砖石,青砖或片石漫顶,顶部有垛口墙和宇墙以及射孔、了望孔、排水孔。沿墙体有空心骑墙敌台和实心敌台、烽火台600余座,大多数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所建。可贮粮、积薪、 驻军、了望、御敌的空心敌台更是他独创,大大增加了长城的防御功能,也使万里长城从一条简单的“长墙”变为东西横亘、雄浑壮美、形式多样的坚固军事防线。老龙头、山海关、九门口等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此外,抚宁九门口村西南的“子母台”在实心敌台外侧又建瓮城性质的半月形“子台”、界岭 平面呈扇形的实心敌台、大石窟村俗称“八角楼”的不规则/\角形实心烽火台是万里长城线上的孤例。卢龙刘家口水关门楼亦是明长城沿线少数保存较好的水门,对研究长城建筑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1)角山,比邻山海关城楼,是长城自渤海岸边西来翻越的第一座山峰。山上巨石嵯岈,似龙头之角,故称为角山。角山并不太高,海拔只有500多米,但清秀险峻,独具特色。特别是角山长城更是别具一格。

角山前有一座小关――旱门关,长城自此向北转,进入崇山峻岭地段。关口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关城建有城台、城楼两部分。城台中心开一砖砌拱券门洞。1986年,修复关口时,在券洞上部新增了石匾、镌刻“旱门关”三字。旱门关外侧土地平坦,适宜耕种。按照明代守兵“三分守关,七分耕种”的军士制度,这里很可能是守关士兵种地打粮的地方。

角山山腰处有建于明初的角山关。此关为石筑,不规则四边形,东、北二边为长城主线。城南开一门,有通道可通山下。城内原有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建筑一座,是守城土兵行放武器、弹药、粮草的地方。

长城从山脚旱门关沿陡峭的山脊,层层拔高,扶摇直上。建有敌台、战台5

座,关隘1座。角山长城是典型的山岳长城,在山势陡峭处利用悬崖峭壁修建了险要的城墙。墙体外侧高,内侧低,以利防守。著名的角山一号台和镇虏台高踞山巅绝壁,遥相对应,而旱门关紧扼山前要冲,因此可看出“自古尽道关城险,天险要隘在角山”。

位居角山之巅的镇虏台是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烽火台。镇虏占为四棱形实心墩台,平面为长方形,向上有收分。台体为砖石结构,下部用大块毛石垒砌,上部用白灰浆砌缝,台心为碎石掺土夯筑而成。从山海关城远远望去镇虏台似一位英姿飒爽的卫士站立于角山顶峰。在边防吃紧的明代,它随时观察四周动向,可准确预报敌情,成为山海关城居民安定生活的保障。

角山山腰丛林中有一座古朴雅致的栖贤寺,也称角山寺,始建于明初。明代书法家萧显、兵部左侍郎詹荣、监察御史郑己等,都曾寄居于此,潜心求学,因而这里被誉为“山海关文化的摇篮”。夏秋雨季游览栖贤寺,会遇到“山寺巍峨逼太清,下方阴雨上方晴。阶前俯视蛟龙斗,槛外高悬日月明”的“山寺雨晴”奇景。

角山最高峰大平顶是观日出的理想之处。晴天拂晓遥望东方,见一轮红日刹那间跳出海面,这时,海水的绯红与天际的艳红融为一体,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托起一轮红日。这就是有名的“瑞莲捧日”胜景。

(2)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年),扩建于明初1381年。明代以前,这里是重要的军事关口。九门口长城全长1704米,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其跨河墙长达100多米。九江河水从城下的九道水门直流而过,“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景色壮观。

门口属燕山余脉,群峰簇聚,层峦叠嶂,山势较高,坡陡崖峭,青龙河从两山之间流过,旱季河道干涸,雨季山洪暴涨,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水势湍急,有如“万壑赴荆门”,石砂转流,势不可挡。明代洪武年间,徐达督军到山海关一带修筑长城,在这里为了做到既有高墙抵敌,又可放洪水通过,便在长城河谷处扩建了这九门口。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路基与六座水门洞被洪水冲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当年修城者为了保护长城不被洪水冲毁,在桥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铺砌了连片的巨型花岗岩条石,铺石面积7000平方米,用条 石1.2万多块。水门下用一片片条石铺出的河床,远远望去好像一片巨大的板石,故九门口又称“一片石”。

九门口水上长城西南距山海关15公里,正南距姜女庙6公里,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据文献记载,它被称为“京东首关”,可见它在长城线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九门口一带山势巍峨,巨石峥嵘,沟谷深邃,夏秋群峰叠翠。长城随山势蜿蜒起伏,逶迤北上,两侧山谷夹杂花木,特别是长城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更给九门口增添了色彩。2002年9月,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明长城位于绥中县西南县界,全长44公里。

境内长城分为两段:一段位于家堡、永安堡、加碑岩三个乡的西南,全长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属明万里长城主干线。另一段是明万里长城的支线,锥子山向东南的金牛洞,全长13公里。长城巍峨壮观,优美的自然环境如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吸引着广大游人。

(3)花场峪、苇子峪分别位于秦皇岛市区北32公里、28公里处。花场峪、苇子峪是义院口以南长城的两个小口,是由东路进祖山的两个溪谷。花场峪长城重点看石雕,苇子峪长城重点看碑刻。

花场峪北侧第7台俗称小媳妇楼,位于花场峪北沟西山上,石雕的内容是,上部券脸石正中镌刻盆栽莲花,两侧为对称的鹿衔莲花;中间两侧横置的压槛石上各雕莲花一朵;下部两侧立柱上刻有硕果累累的石榴树。纹饰用减地法雕成,线条粗犷中带着细腻,两只小鹿回头眺望,似恐有人抢走口中莲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长城敌台上的这些精美的浮雕,寄托了守台将士对安定美好生活水的向往。客观上,它美化了敌台建筑,给冰冷的军事防御设施增添了一抹温情。苇子峪长城碑刻密集,在13座敌台间有15通碑刻,故有碑林之称。从内容上看,分为建台记事碑和建墙记事碑两种。

建台记事碑以南侧第1台为例,碑铭为“大明万历三十六年秋防,德州营修完石义青山顶敌台一座,周围一十二丈,下根基石条九层,上接砌砖修,高连垛口三丈五尺,上盖望亭三间,下盖铺房三间”,接下来罗列了参与领导建台的各级官员的名字,每个人名前都有一长串官衔,包括实职、挂衔、封赐,还有籍贯。这些官员包括顺天巡抚、直隶巡按、永平知府、蓟镇总兵、东协副总、石门路参将、义院口关提调、德州营游击等。建墙碑以南侧第8台以南城墙上第1碑为例,铭曰“真定标下车营左部头司把总官郭管修青石敌台西空(止)、本台根起,二等边墙一十丈六尺,照式修完。万历三十六年九月吉旦。”

这些碑刻不仅明确记录了敌台或城墙的规格体量、修建年代,还为我们了解施工队伍的成分、管理体系的组成甚至明代的官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花场峪外的靴脚沟是抗日革命区,当年的县政府曾驻那里。往山里走,能到祖山景区北龙潭景点,可体味“遥望瀑布挂前川”的诗境。

(4)董家口在秦皇岛市区北49公里处。周边山峦叠嶂,草木茏葱。附近长城沿线筑有36个敌台,28个墙台,16个烽火台,3座城堡,全长8.9公里,最高处海拨556米。除城堡外,其余部分至今保存完好。

3座城堡即是明代3座关城,分别是董家口堡、大毛山堡、城子峪堡,是明代长城驻屯之所,后来逐渐发展成村落。董家口村东1公里是大毛山村,董家口村西2公里是城子峪村。已开发的一段长城在大毛山村北,有6座敌台。其看点有如下4处:

箭楼,建在一座百米高的山峰之巅,可了望四周敌情。除门、窗外,四墙还有射孔24个。

“双狮绣球”楼, 侧第1台,门券石上雕“双狮绣球”图案,造型古拙,从中可以体味明朝石刻的特色。

障墙,西侧第2台(孙家楼)到山根城墙上建有障墙。

铺房石础,孙家楼顶上有4个石础,形似鼓的一端,是建造房屋的木柱基础,可知楼顶铺房为砖木结构。

其余地段原汁原味的长城,也有4个看点:

“忠义报国”楼,董家口西侧第3台,门券石两端分别镌刻“忠义”、“报国”。敌台通道结构为回廊式,房顶为藻井式,即向上逐渐收缩呈小平顶状。

外墙券门,董家口西侧第5台往上的城墙,外侧开一券门。其它各处都是内侧开门,便于将士上下城墙。此处向外开,遇敌侵犯时可出城墙迎击来犯之敌。

扁楼,董家口西侧第6台,楼体扁长,南北向二券,北墙5个箭窗,南墙6个箭窗,俗称六眼楼,比较少见。其北不远的山尖上有架觇标,标有海拔高度为461.2米。

库楼,在城子峪北河床上,当地称为库楼,在楼内外发现过大量武器,如箭镞、石、火药、铁炮,最有价值的是3支母铳和24支子铳,为铜质,均铸造于明嘉靖年间,隆庆年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运来,是我国古代兵器史上火器由前装式向后装式过渡的实物例证。现部分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其余由抚宁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周边地区还有一处可看景点,距董家口3公里的邹刘贺村有一关帝庙,规模不大,但壁画和楹联品位较高,如壁画“关公辞曹”、“刀劈齐秦”,楹联“秉烛非避嫌千里归心思有汉,华容岂报德一时侠气目无曹”、“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

角山就非常好,

你可以考虑去山海关看看

Hash:fa0626916aa1d86aec20c6bd2043689cd39c39b3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