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特色建筑、文化遗址的研究

商城位于大别山区,东与安徽金寨县为邻,南同湖北麻城市接壤,介于豫鄂皖三省结合部。县境东南部层峦叠嶂,中北部丘陵垅岗,地貌多姿;金刚台、黄柏山屏峙东南,灌河、东沙河萦回南北,素称“吴楚之屏翰,中州之捍蔽”。虽地处中原,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灵水秀,物产富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溯至远古,大别山是山高水长,林木蓊郁,河网交错,草蕨茂密,鹿豕追逐,龟蛇出没,百鸟嬉戏的原始森林。 这方神奇的热土,深得天时地利之便,据考古资料证明,约距今五千年前已有夷、蛮氏族部落分支进入雩娄之野繁衍生息,并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而后,由于战争的频仍,王朝的更迭,民众的迁徙,这里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汇的地域。漫长的历史岁月,留下了文化底蕴丰厚的遗迹和遗物,它是研究商城历史的宝贵实物资料。笔者以多年的考古勘查和部分考古发掘所获文物材料,并参照相关文献,拟就商城古文化遗址摘要述列,以求教于方家。 西岗子遗址(俗称古城遗址) 位于县城西岗老街北,东临陶家河。遗址面积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在1—2米之间。遗址中心偏西有一台地,高出周围耕地1米左右,断面遗物遗迹明显。出土有石锛、石刀、陶网坠、绳纹泥质灰陶片、指甲纹陶片、鬲足等,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至早商文化遗址,其中有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存。1953年11月河南省文管会委员兼秘书赵全嘏曾来此考察(详见《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1期)。1961年7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专家周到亦曾来此考察。195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乱占滥建遗址被侵损过半。 李集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21公里李集乡李集村。遗址西北约100米是李集村部,东南为石山嘴自然村,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一条无名小河由南弯曲北流纵穿遗址,河水经年冲刷,遗址破坏相当严重,2米多深的河床陡岸最下层裸露大量陶片和遗迹。1998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志清一行曾来此勘查(《河南文物工作50年》2000年8月文心出版社)。 为配合312国道改线扩建工程,于1999年7—9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克映为领队,商城县文管办杨琼参加,对李集遗址路基部分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揭露面积300平方米,上层厚约1—1.5米,出土汉代一直叠压至清代陶器、瓷器碎片。下层厚1—1.2米,出土有较多的生活用陶器,主要有鸭嘴足鼎、直颈罐、敛口钵、圈足盘、盆、碗等,以泥质和夹砂的灰陶为主,红、褐陶次之,饰竖篮纹、凸弦纹,亦有素面和磨光者。并有少量磨制石凿等生产工具。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遗物。此外,在探方2.5米以下的青淤泥中叠压大量碳化树木,最大直径约40公分,最小值径5公分,多为南北平卧,极少竖立。是一处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的古代聚落遗址。县文管会登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嘴子遗址 位于县城北11公里河凤桥乡老庙(即培源庵)下嘴子西南。遗址面积南北长200米,东西宽50米,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为一台地,高出四周耕地约1米,俗称墩子地。地表采集有石锛、石斧、石刀、石镞、石镰及大量绳纹灰陶片等。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县文管会登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枫树店遗址 位于县城西23公里观庙乡枫树店村东南阜坡。遗址北临小河,面积长100米,宽50米,约5000平方米,为一台地,高出周围地面5米,文化层厚达2.5米。采集有石锛、石刀、绳纹灰陶片和鬲足等遗物。属新石器龙山文化至早商文化遗址。1953年11月河南省 管会委员兼秘书赵全嘏曾来此考察(详见《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1期)。195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袁围子遗址 位于县城西24公里观庙乡王寨村。遗址东南300米为袁围子,南临小河,面积长100米,宽80米,约8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采集有石锛、绳纹泥质灰陶片、鬲足等。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至早商文化遗址。其中有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存。1953年11月河南省文管会委员兼秘书赵全嘏曾来此考察(详见《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1期)。195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桥遗址 位于县城西19公里汪桥镇集南桥头,小河东岸,公路北侧。遗址为一台地,面积长22米,宽22米,约4800平方米,文化层厚1.7米。地表裸露有绳纹泥质灰陶片、陶豆残片、鬲足和红烧土块。属新石器时代至早商文化遗址。1953年11月河南省文管会委员兼秘书赵全嘏曾来此考察(详见《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1期)。195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历年公路扩修和汪桥镇扩建侵蚀,加之小河冲刷,该遗址破坏严重。 塔岗遗址 位于县城北32公里白塔集乡李湖村。遗址为一阜岗,南邻湖头自然村,西襟大河,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采集有石斧、石锛和绳纹泥质灰陶片、鬲足等。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据传明代曾在遗址上建一座八方形砖塔,因名塔岗。塔已毁。县文管会登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沟遗址 位于县城北20公里上石桥镇堆子塘村路沟南侧土岗。遗址高出周围田地0.7米,呈长方形,残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1米。地表采集有夹砂绳纹陶片、泥质篮纹灰陶片、陶纺轮等。属早商文化遗址。县文管会登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小湾遗址 位于县城北16公里河凤桥乡栏杆桥李小湾西北岗坡。遗址面积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50米,约2.4万平方米,断面遗物遗迹明显,文化层厚1米多。发现大面积红烧土遗迹,采集有绳纹泥质灰陶片、鬲足等。属早商文化遗址。附近有汉墓,为券拱多墓室砖墓。1961年7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专家周到曾来些考察。195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堆子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李集乡张瓦房自然村西侧。遗址为一台地,东依垅岗,西临小河,为一台地,面积3500平方米。1998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志清一行曾来此考察(《河南文物工作50年》2000年8月文心出版社)。 为配合宁(南京)西(安)铁路建设工程,于2001年4—8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志文领队,商城县文管办杨琼参加,对马堆子遗址路基部分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揭露面积400平方米,发现西周早期房址柱洞54个,排列有序,形成聚落;墓葬3座,灰坑1个,出土大批石器、陶器,还有玉器及石制饰物等。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镰、石凿、石锛、石镞、砺石、敲砸器等,多为青绿色、细石质、双面磨刃,制作精细。陶器主要有袋足鬲、方唇折肩鼓腹缸、双耳罐、高柄豆、折沿盆、尊、簋、瓮、盘、壶、碗、圆形纺轮等,为泥质和夹砂的灰陶、红陶和褐陶,饰细绳纹、粗绳纹、划纹、凸弦纹、凹弦纹、方格纹、指甲纹、附加堆纹,亦有少量素面、磨光和墨衣。制作方法大部分为轮制,极少为手制。器物造型和纹饰上都体现了先民们功能性与形式美的艺术巧思。如缸腹附加一周堆纹,不仅加固器物,且装饰美观。从文化面貌、器物形制分析,是一处商代至西周早期文化遗址,对研究江淮间古代南北文化交融与互动,皆有重要意义。县文管会登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镜湖遗址(亦称安陂城遗址) 位于县城西26公里汪桥镇天镜湖村. 址横跨商城、潢川两县边区,面积长600米,宽500米,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8米。地表裸露多有绳纹陶片,出土有铁弹丸。1955年在遗址内修塘,发现陶井24眼。属商代至战国遗址。195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丁家楼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27公里武桥乡敖岗村王染坊。遗址面积为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有大量绳纹陶片。遗址东部发现一古井,深8米,由16节绳纹陶井圈构筑,井圈周长0.8米。井底出土13个篮纹陶罐,应是当年的提水工具。属商代至战国遗址。县文管会登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骨头岗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25.5公里武桥乡月塘村东南。遗址南临东沙河,面积约7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有大量绳纹陶片、几何纹砖和瓦。属商代至汉代遗址。近年村民在此取土修公路,破坏严重。县文管会登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岗遗址 位于县城北18.5公里上石桥镇回龙集东南任岗,村民俗称“幽州城”。遗址为一岗地,濒临小河,面积长300米,宽300米,约9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地表裸露大量陶片,亦有石器,汉、唐、明、清瓷片随处可见。属商代延至清代遗址。县文管会登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岗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双椿铺镇古城村。遗址面积长310米,宽210米,约6.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0.8米。耕地层经常裸露红陶片、灰陶片,出土青砖饰几何纹,少数镌刻有马,有聚落遗迹,属汉代遗址。附近有汉墓,1971年村民挖墓取砖,陪葬器物大都被毁,仅存一陶狗,现藏商城县文管办。1956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县境内有已查明的西岗子遗址、袁围子遗址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李集遗址、下嘴子遗址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还发现有十数处古文化遗址,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考古勘查阐释其文化内涵。

自己调查去啊

Hash:4f51179ac2f84ee5a136361cbb41f7a72905ba1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