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文昌文化旅游节 文昌文化月

导读:第三届文昌文化旅游节 文昌文化月 1. 文昌文化月 2. 文昌文化园第三期 3. 文昌市文化 4. 文昌市历史文化 5. 文昌文化月手抄报 6. 文昌文化节 7. 文昌的春节 8. 海南文昌文化月 9. 文昌民俗节日

1. 文昌文化月

1. 文昌星(即文桂)属金,南斗,司科甲,乃文魁之星。

2. 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

3. 文昌市是海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将军县,是被世界誉为东方奇迹——宋氏三姐妹的故乡。

4. 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毂。”5.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6. 尚书省的别称7. 宫殿名8. 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

2. 文昌文化园第三期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共有两个校区,分别为绵阳校区、梓潼校区。个人认为,两个校区各有特点和专注,绵阳校区以学术研究、理论学习为主;而梓潼校区注重学研转换,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择业要求进行选择校区。

先说说绵阳校区,该校区地处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技城绵阳,学院占地面积637亩,毗邻南湖公园和南郊机场,依山望水,环境优雅,具有生态园林式大学的特征!主要特点: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

再说说梓潼校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梓潼校区暨四川(梓潼)大学生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园是由四川华怿教育文化传播集团第一期投资15亿元,在四川梓潼兴建的中国第一家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大学生实践实训创业产业园。园区总体规划用地2773亩,位于梓潼县文昌大道东侧,在潼江河拐弯与马鸣河交汇而形成的“三江六岸”处,水面宽阔、环境优美。她将建设成为复合型文化艺术体验小镇、科技与文化艺术融合实践实训示范基地、文昌文化活化体验基地、古蜀道旅游目的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国艺术圣地。园区一期总占地面积934亩,建设规划设计以实现艺术教育、生态旅游、商业博览、文化展演、创新创业等相融合为目标,主要特点是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为基础,以高等艺术教育的实践实训为主要表现形式。

3. 文昌市文化

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早在隋唐之际,广州的西部地区就为中外商贾聚居之地。在蕃坊一带,众多各国商人"列肆而市",已经形成了繁华的商业与聚居区。从那时起,便开始推行较为自由的市场和贸易制度,同时完备的服务业也都体现出多彩的风貌,城市商业文化之传统相当久远。

到宋、元二代,广州市舶贸易得到持续发展,许多异域文化不断渗入。由于本地南越族文化能够吸纳自中原迁入本地的汉族文化,所形成的广府文化形态也得到自身更新和发展。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随着人员交流往来的增多也影响到广府系地区和广州的文化与风俗。这时的市民文化也在经济发展和与外界交流的作用下趋于多层次化和多样化,反映出广州商业社会的开放式性格的一面。

明代广州城内商业仍旧十分发达,商品丰富、人口密集,城南、城西是最繁华之地,城中众多富贾巨商居住于此,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商业与住宅混合住区。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封闭了闽、浙、江三地海关,唯留广州粤海关对外通商,即实行"一口通商",并委托建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十三行"协助管理广州海关的对外贸易事务。这无疑极大地刺激了广州的贸易发展,并为十三行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城市经济和空间环境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在此后的约150多年时间里,广州的商业贸易得天独厚的地位得到高度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恰值此时,西方先进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炮术、物理学、医学、建筑学、美术等方面的新成 ,由西方的传教士们先后带入我国,其中大部分学科登陆我国的第一站便是广州,使广州社会文化进一步丰富起来。随之而来的西方思想意识也相继涌入,令人们眼界大开。

广州西关地区的发展同以上这些历史背景相关联。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拓宽。清代中期至民初,城区建设逐步突破原有旧城范围,向东西开拓。1921年2月15日公布实施《广州市暂行条例》,使广州市城市现代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使广州原有的城市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广州市的西关地区,是指今荔湾区的人民路以西,六二三路以北,荔湾湖以东的区域。

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称城西太平门外为"西关"。当时该地大部分还是农村。由于内城区已满足不了商业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光绪中叶的数十年间,绅士、富豪、商贾相继在西门外的太平街至泮塘一带大面积的置地建宅,此应为西关大规模建设之始。一方面这里为低缓的丘陵地带,另一方面,又毗邻十八甫、十三行商业区及沙面地区,建造居住区便于经商和手工业加工、生产。加之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更成为适合于居住的好地方。

西关地区由于进出口贸易及与内地的商业发展,手工业、商业人口不断增加,对住宅建筑的需求也急剧增多,进而形成了很多较为完整的"特色住宅"区,如开建于1862~1882年的宝华区,多宝区及宝源区等地。民国初年,广州西关的商业文化和城市经济进入成熟和平稳发展时期,而此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吸收西洋文化而融入自身传统的时期。

现存西关建筑真实地反映出本地文化的发展痕迹,代表着广州本地建筑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特独形式,也反映出地方建筑形式发生突变的历史。民国时期的特色住宅建筑,一般在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等方面大体上仍保持古式大屋型民居的一套格局和法则,但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营造方式的近代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些变化,如楼层出现了悬挑阳台,建筑的立面出现西洋古典样式的柱式檐口与窗门的装饰线角等等。

西关传统住宅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荔湾区西关传统住宅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清晚期广州旧民居,即通常所讲的"西关大屋"。其平面布局是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的"三间两廊"式多单位纵向组合的基础上,吸取苏州等地大宅中的厅、堂布局演变而来。

它的平面沿纵深方向排布、左右对称地布置若干进房及天井、楼梯间、厨房等。在建筑物主体的外侧设有"青云巷"(也称冷巷),作为生活活动和出入之用,也能够满足辅助功能。正间以厅堂为主,中轴线明确而严整,沿轴线布置门廊--门官厅(门厅)--轿厅(茶厅)--正厅("神厅"或大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尾房等。这种格局适合于封建大家族聚族而居,而且功能分区明确,内外界线严明,显示出主人的身份。这种格局还反映当时居民生活形态。

2、除上述西关大屋之外,还有一种"五边过"特大型住宅,它在屋旁、屋后附建有花园、亭阁和水榭等。其平面有五个开间,规模较大。但广州目前已无实物存在。

3、相对狭小的中、小型民居--竹筒屋住宅类型的简化样式。其建筑的进数不大,开间亦少,一般为一开间或两开间,平面同大屋相类似,我们今天所见广州荔湾区特色住宅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此类。

4、平面格局为传统住宅竹筒屋的形式,而立面为中西合璧式样的中、小型特色住宅。 为一~二开间,有的另辟一偏门,其内设上至二、三层的狭窄楼梯间,内部也有多层次进深。立面为青砖脚,即外墙贴水磨大青砖;基脚为花岗岩墙裙,门套及窗套也为花岗岩。上面二层阳台或出挑或与立面墙基本平齐,阳台栏杆的样式丰富多变。在檐口部分用牛腿或叠涩,支撑出挑不大的檐板,已有不少建筑已经逐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木构与钢筋混凝结构相组合。

5、完全西式风格的近代住宅。它的规模大,单栋,二~三层。外墙面用红砖或水刷石。

在街区的布置上,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建筑都紧密排列,单体向纵深发展,横向只占较少的沿街面宽。所形成的小街坊虽然较为狭窄,但是其空间亲切、尺度宜人。它的特色在于追求自由而实用的聚合形式,同时又受到商业氛围的烘托。该地区传统住宅的建设布局有以下特点:整体相联,成片建造。大格局相类似,但局部和单体又不尽相同,细部形式各具特色。建筑规模不大,多为二、三层高,面宽窄而进深大,尺度宜人。装饰在简单中求变、求异,虽同具一定的模式,但细部处理上又是千变万化。街道空间狭窄而深长,宽度一般在4~5米左右。其内道路铺砌条石,建有较完整的排水管道系统。各家多在门前种树木,或者摆放盆栽花卉,对建筑内的居民家庭内部来说街巷又是一处相对开放的公共环境。在阳台、檐口及屋面多种植花草方式使其趋向于自然化。而且在结构方式、构造方法,用材选料等方面体现出务实的追求。

建筑布局聚集的紧凑性,可促使建筑群落的小气候形成,还为安全防范带来方便,也增强了社区人居环境的亲和力,使"居"融入社会空间,住宅对城市空间的拥有状态大体呈现一种社会关系间的平衡。

目前较为集中的西关大屋群落分布在以下一些地区。

逢源路~宝贤南:宝源路;龙津西路~多宝街、逢源大街、三连直街、逢源路、逢源北横街、逢源北街、逢源沙地一巷。

文昌北路:耀华大街、耀华东街(南北、东西)~耀华西街、宝仁坊、后耀华中(街)。

龙津东路~洞神坊、历荣里:华贵路~华贵西横街。

文昌南路~敬善里:长寿西路~鸿昌大街、毓桂三巷。

扬巷路~扬仁南、扬仁中:十八甫南路~冼基东、冼基西、鸡栏街。

宝华路:十六甫东四巷、十六甫街。

宝华路:宝华正中约、宝庆新中约、十五甫正街。

多宝路:多宝坊等。

在那些区域内,随处可见散布于各条街巷之中一些传统住宅和老式建筑,这些建筑物原是外观较为地道、形式典型而完整的西关传统住宅。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将西关传统住宅建筑的特色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继承传统方格形街坊结构的群体布置方式,形成一种低层高密度的住宅格局。

2、平面紧凑、空间处理巧妙,对外相对封闭而内部通透、私密性较好。并较好的解决了南方湿热气候下建筑在通风、采光、遮阳、隔热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

3、立面造型、细部装修和室内陈设方面体现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4、现实而大胆地积极汲取外来文化,并将其融入传统建筑之中。尤其在立面处理上,运用西洋古典建筑装饰元素,而建筑的平面、剖面仍旧保持并发展了传统住宅中的合理形制。

4. 文昌市历史文化

“似半月倒影,自古人杰地灵,热带的季风,吹过椰林十里飘香,雄伟铜鼓岭,群峰连绵不断,七州列岛宛如仙境,木兰为你指引着航向,这就是文昌,百万华侨的故乡,凝聚着世界关注的目光……”

一首歌, 不尽文昌的美,唯有走近她、了解她,才能领略她的风情和独具特色的魅力。

文昌作为海南省三大历史古邑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也相当的深厚。这里不仅是海南闽南文化发源地,还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排球之乡。

5. 文昌文化月手抄报

2021年中国空间站的开始建设之年,今年的4月29号天和一号核心舱内。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将中国的首个空间站模块儿送入太空了。之后又发射了货运飞船和神舟12号,完成了三个月的太空载人燕,明年将完成空间站的任务,之后通过空间站将开始进行运营阶段。

6. 文昌文化节

2021三亚市欢乐节不放假,2021的欢乐节主会场在海口,分设了几个分会场,分别是三亚市,儋州市,琼海市,文昌市,万宁市。

本次欢乐节从2021年12月10号开始,在三亚市举办的会场有2021海南岛(国际)婚庆旅游博览会 2、2021年全民健身业余网球公开赛(NFAT Open)

  3、2021第三届热带海岛(三亚)国际美食博览会暨海

  南旅游美食与商品巡回展销会

  

  4、2021第六届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7. 文昌的春节

白天可以,甚至短袖短裤都行,但晚上有点冷,最好带个外套。

8. 海南文昌文化月

文昌市属于海南省下辖市,不属于区。

文昌市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10年,即汉武帝元封年,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古称紫贝县,尔后三易其名。在公元627年,才改为文昌县,意为偃武修文。公元1995年,撤县设市,改为文昌市。文城镇是文昌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9. 文昌民俗节日

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诞生日。

文昌帝君,及张亚子,为民间及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利禄及善行,是中国民间星辰信仰中的神,即北斗星。北斗,有六颗星星组成,合称文昌宫。这六颗星中,每颗都是星神,并各司其职。文昌星在北斗中居第四和第五颗,亦即司中、司命星。作为司命星,后在中国民间渐渐被灶君神多代替。文昌帝君主掌世人功名禄位,护佑天下好学上进之士,主考试顺利,学业有成并禄运不断,因此历来为文人墨客、莘莘学子所供奉,信仰传统已延续千年。凡求科甲及第,谋求功名,想要学业有成、功名高贵、工作顺利,都离不开文昌庇佑!

礼拜文昌帝君,即将参加中考、高考、考研、各种职考、考评的莘莘学子可求耳聪目明、智慧明了、思路敏捷、从容应考,文星高照,魁星点额,金榜题名,仕途通顺。工作者可求广开云路、工作顺利、文运官运步步高升、事业有成、福德增崇。

参加重大考试前向文昌君祈祷,说不定有奇效哦

Hash:80ce778379f164e9566e96e2a50a0870d1c04f0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