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风景点 武安风景区

导读:武安风景点 武安风景区 1. 武安风景区 2. 武安风景区有哪些地方 3. 武安风景区图片 4. 武安风景区画 5. 武安风景区画又简单 6. 武安风景区关闭没有 7. 武安风景区哪里好玩 8. 武安风景区有哪些地方免费的 9. 武安风景区开放吗 10. 武安风景区快板

1. 武安风景区

武安花果山旅游景区位于武安市冶陶镇琅矿村,距武安市30公里,邯郸市60公里,景区具有红色之旅,绿色之旅,彩色世界的世外桃源之称,神态备异的山,水,林,花,果,树,润,沟,岭等大自然风光,随处可见,美在自然,贵在原始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放异彩。

座座山岭摩肩接题,条条山沟牵于相连,一座座青山铺青盖绿,一朵朵白云缠绕山间,动静相策,阴阳平衡,这里有景点80多处,是闲游,度假游,生态游的人间天堂。


2. 武安风景区有哪些地方

邯郸的主要景点有:

1、七步沟景区

七步沟景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活水乡境内,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由门景区、休闲度假区、百瀑峡、罗汉峡、三棱山、马武寨六个景区组成,集绿色、古色、红色旅游资源和独特地质资源之大成。

2、

长寿村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长寿村)

武安长寿村旅游风景区地处太行山南麓河北省武安市境内,距武安市区56公里,西与山西省左权县毗邻,北与邢台市邢台县相望。

3、兰陵王墓

兰陵王墓是邯郸北朝墓群之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5公里处,是北齐高欢之孙高肃之墓。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1988年,兰陵王碑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兰陵王入阵曲》作为古代名曲流传到日本,深受人民的喜爱。

4、古武当山

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景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古武当山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5、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城市——河北省邯郸市陵园路中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园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


3. 武安风景区图片

一、从邯郸市到武安朝阳沟风景区的自驾游路线如下:

驾车路线:全程约90.1公里

起点:邯郸市

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中华北大街行驶220米,右转进入人民东路

2.沿人民东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人民西路

3.沿人民西路行驶5.0公里,直行进入邯武快速路

4.沿邯武快速路行驶16.5公里,朝G309/涉县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3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G309

6.沿G309行驶28.5公里,过固镇立交桥,朝阳邑/管陶/S314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固镇立交桥

7.沿固镇立交桥行驶690米,过固镇立交桥,右前方转弯进入S314

8.沿S314行驶12.2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S202

9.沿S202行驶40米,直行进入S314

10.沿S314行驶13.1公里,直行进入朝阳湖隧道

11.沿朝阳湖隧道行驶190米,直行进入S314

12.沿S314行驶3.5公里,稍向右转进入Y189

13.沿Y189行驶7.8公里,左前方转弯

14.行驶1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朝阳沟风景区

二、如果选择坐车,可以在邯郸汽车站乘坐808路公交车到武安汽车站,武安汽车站有直达朝阳沟风景区的大巴车,大概半小时一趟。


4. 武安风景区画

无甲骨文。

磁 cí

〈名〉

(1) (形声。从石,兹声。本义:磁石。也指磁性)

(2) 同本义。也为石名,即磁石,俗称吸铁石 [magnetism]。如:地磁;磁了好眼(骂人话,犹如瞎了眼)

(3) 瓷的俗字。指瓷器 [popular of“瓷”]。如:磁器(本谓磁州窑所产的瓷制品。后泛指瓷制器具); 磁窑

(4) 地名 [Ci county]。治所在今河北省磁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邯郸、磁县、武安等市、县地

词性变化

◎ 磁 cí

〈形〉

紧密 [dense]。如:雪很磁实;谷穗一尺多长,粗实实的又硬又磁。

磁 國語辭典

磁ㄘˊcí

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参见「磁铁 」条。

地名。参见「磁县 」条。

瓷质的。如:「磁器」。《红楼梦·第四一回》:「这木头的可比不得磁的,那都是一套,定要吃遍一套方使得!」通「瓷」。

磁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 磁·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0

【廣韻】疾之切【集韻】【韻會】牆之切【正韻】才資切,

音慈。本作礠。省从茲。【說文】石名。可以引鍼。【本草】山之陽產鐵者,隂必有礠石,蓋二物同氣也。【文選·曹植矯志詩】磁石引鐵,於今不連。【水經注】鎬水,北經漢靈臺西,又經磁石門西,門在阿房前。

又【韻會】州名。古邯鄲地,隋置礠州,唐改惠州,尋復爲磁。【前漢·藝文志】作慈。


5. 武安风景区画又简单

附近的景点有:京娘湖风景区,七步沟风景区,武安市古武当山景区,英脑山旅游区,九龙潭,洺山寺,玄清观,东太行山武安市七步沟,东山文化博艺园,东太行旅游景区,或安长寿村,古武当山,武安朝阳沟风景区,武安青烟寺,武安伯延徐家庄园,武安国家级森林公园等。


6. 武安风景区关闭没有

不能,京娘湖,现为AAAA级风景区。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宋太祖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亦称口上水库,距武安城30公里。


7. 武安风景区哪里好玩

武安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西倚巍巍太行,东望华北平原,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东邻邯郸市、永年县,西倚涉县、山西左权县,北连邢台沙河市,素有“太行明珠”之称。武安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铁、煤炭、石灰岩储量较大。尤其是铁矿,为全国四大富矿之一。民间艺术繁荣,是著名的地方戏曲之乡,现留存黄河流域惟一的古傩戏。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京娘湖,长寿村,朝阳沟,古武当山,七步沟等国家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2处。

工具/原料

最佳旅行时间: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建议游玩天数:1-2天。

当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语言:河北话、普通话。

必游景点TOP5

京娘湖: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亦称口上水库,京娘湖有“太行三峡”之称。距武安城30公里,距邯郸约60公里,位居太行山脉腹地。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长短各3公里。这里山水环绕,群峰竞秀,层峦叠嶂,川谷深幽,赤壁丹崖,色彩斑斓,林木茂盛,波光粼粼,风景秀美,造化神奇。现已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京娘湖因宋太祖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

步沟景区:位于河北武安活水乡境内,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因佛教文化中的“七步莲花”而得名。景区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由门景、休闲度假、百瀑峡、罗汉峡、马武寨、三棱山六个景区组成。集生态旅游、宗教和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

长寿村:四周山体高大,乾象卓著;古木成林,苍翠可爱;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负氧离子密集。来此者可吐故纳新、 洗心涤肺,赏美景而健身心。长寿村之贵还在于四季景色各异而夏无暑热,实太行深处之桃花源,华夏避暑之最佳处也。长寿泉,为天然雨水经草木濡养,岩石渗滤,千年沉潜,喷涌而出。具有水温恒定(10℃)、流量恒定(260m3/天)、水质恒定(矿物含量稳定,污染物优于国际标准)。低温低钠低矿化度,高钙高活性,富含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乃健康长寿之源也,堪称神泉。

朝阳沟:作为对外开放旅游胜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到处充满诗情画意,朝阳沟人朴实勤劳、性格爽快、热情待客。特别是景区内山山水水,秀丽迷人,一年四季非常鲜明。朋友们到这里感受到无穷欢乐,期待着大家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当朝阳沟新一代农民,朝阳沟美丽景色将给您留下永远难忘的回忆。

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景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古武当山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此为古武当山,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它武当山。古武当山上庙主峰海拨1437.7米,真武古庙建在山的极顶处,庙内供奉着道教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END

注意事项

合理规划时间,注意出行安全。

深夜码字不易,路过的朋友麻烦点个赞,谢谢啦。


8. 武安风景区有哪些地方免费的

免费开放。

洺湖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城区南部的大洺远水库,2009年5月1日前夕正式向市民开放,“洺湖”的开放给市民又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平台,也将改善武安市城区生态环境,丰富城区自然景观。

永年区洺湖水生态湿地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为理念,洺湖园区的主要项目有:环湖公路、会议服务中心、南湖宾馆、湖滨度假村、林海山庄、农家乐、水利广场、水上世界、游乐园、游泳池、荷花苑、老龙沟、湖心岛、湖滨浴场、主干道景观区、别墅度假区、运动健身区、森林休闲区、水上活动区、生态湿地区、观光农业区等。


9. 武安风景区开放吗

1、京娘湖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 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原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故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2、长寿村即武安市西北56公里处摩天岭脚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村以来,村民少病绝癌,世代长寿,寿命均在85岁以上,故称长寿村。长寿村乃洺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河北武安国家地质公园、青崖寨省级自然保护区“两园一区”的重心区域。

3、东山文化博艺园景区,武安市东大门,有一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秀美园林 -- 东山文化公园。总占地500多亩,是一所集文化旅游、度假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高品位的文化园。

4、东太行景区,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境内,因所处太行山东麓而得名。规划总面积2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28米,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同属丹霞地貌。东太行景区,是一处集太行山雄、奇、险、峻和巧石、云海、清幽、变幻于一体的山岳型自然景区。

5、古武当山景区,在东太行山武安有一座与湖北武当山齐名的道教名山。传说真武大帝,原是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犯天戒,被贬人间,投胎隋炀帝爱妃为太子,长大后因不满隋炀帝昏庸无道、云游四方,见这里山清水秀,遂弃国 此结庐修行,太子在此修行42年,得道飞升,到湖北武当山布道,故称北方古武当山。垍頭條萊

6、七步沟景区,东太行山武安市七步沟,山荫苍潇,林木葱茸,绝壁飞岩,重峦叠嶂,花香鸟语,御玺湖、马虎寨、南天门、石林峰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罗汉洞的和尚烧大腿煮清石、隐士塔的大明皇帝隐居-、七步沟的来历等人文传说不胜枚举,其壑之幽静,山水奇秀、水之媚现、洞之玄奥,实乃人间佳境。

7、武安朝阳沟风景区位于邯郸市西部深山革命老区-----武安管陶乡列江村,地处晋冀接壤处,距邯郸市90公里,距武安市65公里。  这里是中国著名现代戏曲作家杨兰春的出生地,也是名扬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现代戏曲《朝阳沟》创作及剧中主要人物银环、栓保的原型地。

8、青烟寺又名法华洞石窟,位于河北武安石洞乡青烟寺村东一公里的山黝里。这里山静林郁车马不尘,“宜其为群仙之洞府,宜其为诸佛之胜地”。拾级而登,抵寺。寺前有一小柏林,树林内偶有钟声回荡。在钟声环绕中,登山的体乏和意烦早于被洗彻一空。

9、伯延徐家大院,武安伯延老街的西南角,有一座城堡式的古建筑群,布局独特,规模宏大,号称“九门相照”的徐家大院。该庄园形成于乾隆年间的中后期,大规模扩建是在晚清至民国初年。整座庄园有大小院落13座,房舍398间。

10、武安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邯郸市西部的太行山区,距离邯郸市50公里,公园总面积61.8万亩,橡树园内树种繁多,植被丰茂,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树种约有67科、150属、近400种,其中水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核桃、杜仲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稀有物种。


10. 武安风景区快板

  那叫剧种,戏曲的名字就多了。

  京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 京剧

  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基本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   京剧的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的唱腔的特点是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节奏起伏,变化鲜明。各行角色的唱腔和用嗓各有特点,能充分发挥各行演员的特长和创造性。表演在继承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及其他地方戏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手段和表演方法,把唱、念、做、打各艺术手段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吕剧

  吕剧是从说唱形式的“坐腔扬琴”演变而来。发源于鲁东北地区的广饶、博兴一带;流布于山东全省各地,并流行于河南、江苏、安徽等省部分地区。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主要板腔有四平、二板,另外有娃娃腔等部分曲牌穿插运用。音乐唱腔质朴通俗,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眉户

  眉户又作“迷糊”,是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盛行于关中地区,同时流行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   眉户,一说因其主要曲调是由秦岭脚下的眉县、户县的民歌小调组成,因地得名;一说因眉户曲调悱恻缠绵,悦耳动听,颇有迷人之感,故而 称“迷糊”   眉户的语言十分通俗生动,音乐风格又很质朴。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形式,不少曲牌是由长短不等的句子组成。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海笛辅之,逐渐加入扬琴、二胡、提琴和部分中、西管乐打击乐器基本与秦腔相同。

  评剧

  评剧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1910年左右,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   评剧的前身是河北省东 评剧

  部滦州一带的对口“莲花落”。莲花落是一种化妆坐唱的形式,剧目有《王二姐思夫》、《杨二舍化缘》等。东北的蹦蹦(二人转)传入关内后,莲花落艺人吸收了蹦蹦的音乐、剧目和表演等,使说唱形式的对口莲花落成为带有表演的莲花落,这就是评剧的雏型;因此,后来人们有时称评剧为“蹦蹦”或“蹦蹦戏”。1909年“莲花落”进入唐山后,受到煤矿工人的欢迎,被称为“唐山落子”。接着由于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所以被命名为“平腔梆子戏”,简称评剧。再后又吸收了京剧、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艺术,使评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黄梅戏

  黄梅戏使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以演唱“两大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青阳腔和徽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以及民间音乐,演出了大戏。主要唱腔,大戏有平词、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小戏多用各自独立的唱腔。由于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言讲唱,形成了独特风格,所以曾被称为“怀腔”。

  东北地方戏

  在东北地区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人表演的戏曲剧种。音乐部分基本上沿用二人转,摈弃了曲艺色彩,增加了戏剧性。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演出较普遍。

  秦腔

  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源于陕甘一带的民间曲调和宋金元的铙鼓杂剧,形成于明代中叶。曾受昆腔、弋腔、青阳腔的影响,以梆子击节,音调高亢、激越,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

  邕剧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钦州等地。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古名邕州的南宁,故名“邕剧”。系在宾阳戏和武鸣老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属皮黄系统。唱腔和剧目与桂剧相近,也吸收粤剧的一些艺术因素。表演纯朴粗犷,武打有“大过山”、“跳椅”、“滚藤牌”等特殊技术。解放前已渐趋湮没,解放后获得新生。

  柳子戏

  也叫“弦子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河南的部分地区。旧称“柳子腔”,是由河南、山东一带流行的山坡羊、黄莺儿、打枣竿、柳子等弦索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而成,并用加“滚”的唱法。传统剧目《黄桑店》、《挂龙灯》、《玩会跳船》等,风格均较古老。曲调分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等四大类,偶亦演唱转调与昆调。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笙、笛,后来又增添了琵琶、排笙等。

  南昌采茶

  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南昌民间的“花灯”和“十二月采茶调”,经灯戏、三脚班、半班等阶段而于清末形成。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等地。主要曲调有“茶灯调”和由“茶灯调”发展演变而来的“攀笋调”、“秧麦调”、“下和调”等。音乐伴奏的二胡有“花奏秦腔”的演奏方法,分中弓与短弓两种,而短弓又有顿弓、颤弓、上滑音、下滑音、打指等拉法。

  淮海戏

   称“淮海小戏”、“小戏”。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泗阳、沭阳、灌云及连云港等地。始于清末,以地摊形式演出,后逐渐发展成为舞台剧。曲调质朴优美,以“拉魂腔”见长。伴奏乐器以板制三弦为主,因而俗称“三括子”。 拉场戏   也叫“小落子”。戏曲剧种。由曲艺二人转发展而成,故习惯上也称“二人转”。传统剧目有五十多出,以《回杯记》、《梁赛金擀面》、《寒江关》、《二大妈探病》等影响较大。解放后编演的现代剧有《光荣灯》、《新婆媳》等。

  彩调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原称“调子”或“采茶”,约有两百多年历史。解放后定名为“彩调剧”。是在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基础上形成,曾与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云南花灯戏互相影响。音乐唱腔大多轻松活泼,生活气息较浓,表演时载歌载舞,富有地方色彩。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就是在彩调音乐、表演基础上创作的。

  莆仙戏

  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和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因为发源地过去隶属于兴化府而得名。兴化戏在明代中叶就已盛行,清代又有很大发展,50年代初改称"莆仙戏"。   莆仙戏是在古代"百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作为宋元南戏的古老剧种,尽管莆仙戏在近代以来曾受到闽剧、京剧以及文明戏的某些影响,但由于声腔、方言和欣赏习俗等因素,却一直保持着它独特的风貌,不被其它剧种所同化。这个剧种,在保存古老剧目、音乐曲牌、演出仪式、表演程式等方面,都以"奇、古、特"的艺术形态令人惊叹称绝。

  辽剧

  辽剧原于辽南皮影戏。辽南皮影戏生成于300多年前,发展为辽南影调戏至今已有50多年。道白清晰,唱腔优美,既有皮影古韵,又有现代唱腔,深受辽南地区乃至辽宁全省观众的喜爱。2002年1月被辽宁省确定为唯一的地方剧种。

  豫剧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它流传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是在明代秦腔、蒲洲梆子传入河南地区后,同当地民歌小调结合而形成的。一说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演变而成,以梆子按拍、节奏鲜明。豫剧分别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两个支派,豫东调以商丘、开封为中心,音调高亢、唱腔一般多用假嗓为主,称“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音调较低,唱腔一般用真嗓,称为“下五音”。

  锡剧

  “锡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常州农村。流行于江苏南部及上海等地。长于抒情,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和水乡情趣。基本曲调有“老簧调”、“铃铃调”、“大陆板”、“长三调”、“哭调”、“老旦调”等。

  高甲戏

  从明末清出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的化装游行发展起来的剧种,也是闽南诸剧种中传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高甲戏的表演艺术,一部分来自梨园戏和木偶戏,一部分来自弋阳腔、徽戏和京剧。角色方面,文戏的青衣、文生和花旦的表演主要以梨园戏科步动作为基础,优美细腻,舞蹈性强;武生、武旦、老生和净角的表演则带有浓厚的京戏色彩。高甲戏的服装与京戏相同,只是叫法有所不同而已。脸谱化妆最初只有红黑白三色,后期摹仿京剧的化妆。

  淮剧

  淮剧是江苏的主要剧种之一,产生距今约二百年历史。   淮剧土名又叫“三伙子”,可说明它是从三个方面形成的:一是香火戏,它有一批职业演唱人员,从事祈神求福的迷信活动;二是 间说唱,如打响板沿门卖唱的“门叹词”,唱些小词书上的片段和流行的各种民间小调、秧田号子、工鼓调等;三是徽剧,也就是流行于里下河的徽班。这三方面逐步结合,尤其是受徽剧的影响,淮剧形式逐渐形成,并有专业班社流动演出。

  柳琴戏

  柳琴戏是江苏省主要剧种之一,分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50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始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柳琴戏在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及毗邻地区的剧种音乐,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备唱腔体系,内容丰富多姿,腔调高亢华丽为观众钟爱,百听不厌。

  南词

  “南词”原为坐唱曲艺,清代由苏州传入福建。南平南词即以这种唱腔与南平一带的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融合,经民间艺人和专业文艺工作者的传教、整理、挖掘,发展形成了剧种,上世纪50年代初搬上舞台。因剧种年轻,以普通话为剧种语言,着重编演现代戏,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欢迎。

  上党落子

  上党落子是山西省东南部(古上党郡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因为是在山西省黎城县境内发展和形成的,所以又称黎城落子。上党落子是河北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1954年冬,长治专区人民剧团第二分团代表全区参加了山西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之后,被定名为上党落子。

  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它形成于上海,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属滩簧系统。   沪剧源自上海及江、浙一带农村的田头山歌,初名花鼓戏,进入城市后改称本地滩簧,亦名"本滩",二十世纪20年代始有"申曲"之称,40年代初又出现了沪剧称谓,至抗战胜利后才通称沪剧,是一个较年轻的戏曲剧种。   在上海风行的剧种很多,但只有沪剧才是唯一产生并壮大于上海的地方戏。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云南花灯

  云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境内汉族聚居地区和汉族、少数民族杂居区。在农村和小城镇尤为流行。在昆明就有“有烟火的村子就有花灯”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云南流行花灯的县达八十余个。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云南花灯逐渐形成十个支系: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腾冲花灯。它们彼此大同小异,基本特色相似。此外,在贵州的盘县、兴义和四川的会理一带也有云南花鼓流行,它们在剧目、音乐、舞蹈等方面也多有相似之处,似有血缘关系,但因多年来分头发展,已各自形成独立的剧种。

  三跳道情国土局

  宜兴三跳道情小戏,以宜兴地名取名。其前身为江南太湖地区流行的“说因果”,后来在宜兴扎根、发展,演唱时因以竹板、木板伴奏,故称为“三跳道情”。宜兴三跳道情小戏,用宜兴方言演唱,形成自己表演形式美、声腔演唱美和地方语言的艺术特色。特别是丰富的曲调和优美的唱腔,使得它善于叙事、长于抒情,有利于戏剧矛盾的推进和戏剧人物的刻画,是太湖西岸独特的一种戏曲形式。

  海门山歌剧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靠长江,近邻上海,号称上海北大门,清代中叶后,江南移民把吴歌传入,经海门劳动人民世代口头传唱,发展成为流传于境内的海门山 。1958年8月,海门县政府在省、地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专业的海门山歌剧团,一个崭新的剧种出现于舞台,活跃于江海之滨。海门山歌剧曲调优美朴实,清新流畅,乡土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据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是在赣南民间灯影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有传统剧目一百多出,在闽、粤、湘、桂等地颇有影响。赣南采茶戏具有浓郁的赣南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唱腔优美动听,语言诙谐幽默,表演则以活泼灵巧的高矮步、扇子花、单长水袖载歌载舞的表演有别于其他剧种而独具特色。赣南采茶戏的优秀剧目有四小金刚《哨妹子》、《补皮鞋》、《钓蛉》、《老少配》。四大金刚《反情》、《大劝夫》《上广东》、《卖杂货》以及大型传统戏《九龙山摘茶》小戏《试妻》、《双打龙凤刀》等。

  陕北说书剧

  陕北说书,是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有九调和十八调之说。男女同腔同调,说似唱,唱似说,人物跳进跳出,旋律委婉动听。主奏乐器为三弦或曲项琵琶。近年来由延安曲艺馆给予改革尝试,将陕北说书搬上舞台,发展为陕北说书剧。

  九江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原名茶灯戏,俗称茶戏,进入半班形式后称采茶戏。明末清初,广泛流传于九江县内及九江府辖各县,故名九江采茶戏。 曲分南河、北河两个流派,本剧为流传九江县一带的南河派采茶戏。声腔分为平板、花腔、汉腔、杂腔、曲牌等五大类。原演出时,不用弓弦乐器伴奏,而以打击乐,乐手居台中天幕前而坐,演员在乐队前台演唱,众人后台帮腔。

  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雷剧

  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雷剧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雷剧用雷州地区方言表演,以雷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声腔体系完整、曲调优美。唱腔创作以板式变化结构为主,采用原雷讴散、慢、中快板,高商雷讴散、中、快板,高台羽调慢、中板,高台宫调中板,原腔混合复、慢板等11种板式,根据剧情和不同的意境采用女声伴唱,男女声重唱的作曲手法来渲染不同的戏剧氛围。

  越剧

  越剧,又名绍兴戏,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个人觉得部分说法有失偏颇~~~~~~


Hash:e1489b800d45af6624d010ec225807e542d5aa8a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