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镇景点 - 吴起镇地理位置

导读:吴起镇景点 - 吴起镇地理位置 1. 吴起镇地理位置 2. 吴起镇的位置 3. 吴起镇地理位置怎么样 4. 吴起镇属于哪里 5. 吴起镇地势 6. 到吴起镇简介 7. 吴起镇位于哪里地图 8. 吴起镇位于哪里地形区 9. 吴起镇地理位置图 10. 吴起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1. 吴起镇地理位置

长征的终点是吴起镇,因为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之地,标志着长征取得了胜利。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的瑞金,终点是陕西的吴起镇。

一般是以中央红军的长征为起点,以三大主力会师为长征的终点,因为在万里长征当中,不同根据地的红军出发的时间和地点也是不同的,比如说红25军,就是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同时红25军也是最早完成的长征,四方面军就是从川陕根据地出发的。

2. 吴起镇的位置

吴起起兵反秦的镇子就起名吴起镇。

3. 吴起镇地理位置怎么样

延安市,古称肤施,陕西省地级市,下辖2区、11县,总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3556 平方千米),人口205.6万(市辖区37.4万)。延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1、秦汉时,延安属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

三国时,延安为羌胡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西魏,设东夏州和北华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延安郡为延州总管府,改上郡为富州;宋代,属永兴军路,设延州、富州、丹州、坊州;宋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州为延安府;金置彰武军部管府。

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南北;清仍设延安府,顺治年间领三州(富州、绥德州、葭州)16县;雍正年间,三州归省直隶。

1913年废府、州,地属榆林道。1920年榆林道移治肤施县。1928年废道直属省。1935—1948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49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迁驻西安,撤销延属分区,设立陕北行署区;延安市撤销,并入延安县。1950年撤销陕北行署区,设延安专区。1969年改延安地区。1972年复设延安市。1975年延安县撤销,并入延安市。1996年撤销延安地区和县级延安市,改设地级延安市。

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 延安”(延州)得名于“延河”, “绵延流淌”,之意。

隋朝时期因“延安”属于“边陲之郡、五路襟喉”故改“延州”为“延安”,意为“边陲久安”。

4. 吴起镇属于哪里

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到达陕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

5. 吴起镇地势

延安是座山区城市,城市坐落在群山之中,由于受山地与河川等地形限制,城市建设沿河川两岸发展,市区不是很大。中心城区集中在宝塔区三川交汇地区,这里高楼林立,商业兴盛,是延安发展得最好的地方

6. 到吴起镇简介

吴起镇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约前400年)屯兵驻守而得名。

吴起镇,古为边陲要地,相传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屯兵驻防,镇名由此而来。元太祖(1206年)时,地方兵制设立百户,吴旗至今仍有“田百户”地名,百户下设旗,改“起”为“旗”。1942年7月成立吴旗县后,吴旗镇便成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1958年10月,吴旗镇与楼房坪乡三、五、七社合并为青春公社。1958年12月吴旗县并入志丹县后,改设吴旗镇公社。1961年9月恢复吴旗县后,改为城关公社,增设薛岔公社(由蔡砭公社分出)、新寨公社。1981年成立吴旗镇后,城关公社迁居姚店台(1985年12月更名为洛源乡) 1984年撤社改乡。

7. 吴起镇位于哪里地图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2016年10月22日为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里程不是在地图上测量出来的,更不是凭空编造的数据,而是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二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的行程。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长征胜利结束。当天,时任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的萧锋在日记里写道,毛泽东对他讲,红军长征“根据红1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8. 吴起镇位于哪里地形区

陕西省延安市

延安市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起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西部子午岭,南北走向,构成洛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是高出黄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东部黄龙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岭)海拔1788.7米;中部劳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黄龙山和劳山统称为梁山山脉,形成延安地区地形的骨架。

9. 吴起镇地理位置图

意思是

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出自《史记·吴起传》

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翻译: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任用吴 ,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得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10. 吴起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具体开始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

结束时间: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地点有: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33年到1934年,国民党调遣了约百万之众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10月,国民党向苏区中心区域进攻,在苏区内战胜敌人,打破围剿已无可能,于是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所说的长征。

红军长征之初,中央红军共有8.6万人参与战略转移。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红军突破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这就是湘江战役。湘江战役让党损失惨重,红军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损失惨重。

在危急关头 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5年初红军进攻敌人的薄弱地带,攻占遵义。在遵义休整期间,我们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中共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为红军取得了喘息之机。之后红军迅速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但红军并没有放松,因为国民党并没有就此罢手,后方敌人的追击仍在继续,前方大渡河天险横在眼前,为彻底跳出包围圈,红军进行了强渡大渡河,继续向北挺进。

之后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夹金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雪山。翻过雪山,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此后中央红军为谋求向北发展,继续率领红军度过茫茫草地向北进发,这就是过草地。渡过草地,红军来到陕北吴起镇成功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全部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胜利结束。

Hash:89d5a64bb70ecfb4ec6c3dd0c42e416d092f716d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