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台山景区突发山洪导率 五台山景区突发山洪

导读:5台山景区突发山洪导率 五台山景区突发山洪 1. 5台山景区突发山洪导率 2. 五台山景区突发山洪 3. 五台山洪灾 4. 五台山引发山洪 5. 五台山降雨量 6. 五台山洪涝 7. 五台山发生山洪具体位置

1. 5台山景区突发山洪导率

黄蜡石首先发现于真腊国(今柬埔寨),故称腊石。但另有说法是因石表层内呈现蜡油状釉彩而得名。蜡石是广东较出名的观赏石种之一,广东各地多有产出。其中以潮州、台山、阳春、粤北各县、市为主要产地。广西的柳州、贺州、钟山、金秀等地所产蜡石质地也有不错的。蜡石属矽化安岩或砂岩,含铁石英。黄蜡石在岩石学上是一种石英石,主要成份为石英,清代谢堏所著《金玉琐碎》中对黄蜡石就有记载。黄蜡石硬度大,摩氏硬度7°左右,韧性也强,极富稳定性,虽然其表层为黄蜡油状,但其切面石心部分常为粉白或黄白、乳白色的石英微粒,其油蜡之质感源于石英,而其颜色则来自氧化的铁质。而黄蜡石是蜡石的其中一种,蜡石的形成过程是:石英岩矿物因地质变动而使破碎的石英石滚入酸性的泥土中,并长期受酸性物质的低温溶蚀,使其表面产生蜡状釉彩。又因山洪暴发,使其滚入山溪中,一部分蜡石经河水搬运而流入江河,经千万年的江河溪水冲刷及沙砾摩擦,使其表面油光溜滑,并经水中各种矿物元素的长期渗蚀,使其产生多种色彩。

所以需要千万年的时间!

2. 五台山景区突发山洪

五台山下雨天可以去徒步的,在五台山下雨天徒步前提条件是必须配置好个人的防护用品,防护装置,做好个人防护,因为五台山海拔高,降雨量充沛,气温抵,徒步时最好结伴而行,好有个照应,避开抵洼地带,防止山洪与塌方,总之在五台山徒步要小心谨慎。

3. 五台山洪灾

西柏坡附近的河是滹沱河,1956年8月,滹沱河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根据新 水文资料,有关部门对《规划要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1958年4月,北京勘测设计院根据水电部、国家建委审查意见作出了《岗南水库工程补充初步设计》。1958年6月16日水电部批复,基本同意《岗南水库补充初步设计》,并同意岗南水库正式开工。岗南水库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水库地处滹沱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 1.59 万平方公里,约占该河山区面积的68%。库区北岸有著名的革命历史纪念地——西柏坡。

4. 五台山引发山洪

特别是8月3日至8月5日,山西省大部地区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降暴雨到大暴雨。这次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导致泽州、沁源、阳城、灵石、五台、方山、隰县等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8月1日至8月5日,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过程,晋城市部分地段短时强降雨达371毫米。

据初步统计,山西全省有10市46个县(市、区)13.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0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62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1万亩,其中绝收6万亩;328间房屋倒塌,963间不同程度损坏;部分农田、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人民币。

5. 五台山降雨量

松树是我国三大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广泛的分布于我国大江南北,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松树枯死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松材线虫病危害、松褐天牛危害、松毛虫危害、局部旱灾等。

6. 五台山洪涝

碘是人体维护正常机理所需要的元素,碘是由甲状腺分泌而来的,缺碘会导致人体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软的症状。

主要流行在山区、丘陵以及远离海洋的内陆,但平原甚至沿海也有散在的病区。

过去全世界除冰岛外,各国都有程度不同的流行。亚洲的喜玛拉雅山区、拉丁美洲的安底斯山区、非洲的刚果河流域等都是有名的重病区。

我国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病区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脉;华北的燕山山脉、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大青山一带;

西北的秦岭、六盘山、祁连山和天山南北;西南的云贵高原、大小凉山、喜马拉雅山山脉;

中南的伏牛山、大别山、武当山、大巴山、桐柏山等;

华南的十万大山等地带。这些地带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倾斜,洪水冲刷严重;有的降雨量集中,水土流失大,碘元素含量极少。除上述山区外,一些内陆丘陵、平原地带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碘缺乏病地区分布总的规律是: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平原高于沿海。内陆高于沿海,内陆河的上游高于下游,农业地区高于牧区。

7. 五台山发生山洪具体位置

  刀为“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   现存的刀法派别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梅花刀等。   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也有共同点:一、“刀招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二、“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在刀法中非持刀手及步法极为重要。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己。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后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后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宋史·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 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於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长枪趋於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的攻击力和攻击范围都比近战武器强,因此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同时它的程度成为战斗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射得准,其威力方可体现出来.所以箭法是否高明也成了判定一个武将是否的标准1、【夺命连环三仙剑】 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剑宗绝招。华山派剑宗的绝技。三剑一气呵成。起始当头直劈;若对方斜身闪开,则圈转长剑,拦腰横削;如果对方还能避开,势必纵身从剑上跃过,则长剑反撩,疾刺对方后心。对方背后不生眼睛,势难躲避。当年玉女峰上大比剑,剑宗弟子以此剑法杀了好几名气宗好手。岳不群在少林寺与令狐冲比剑时,急不择招,竟也使出这种平时为他所鄙薄的剑宗绝技。(见《笑傲江湖》)   2、【独孤九剑】 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风清扬传令狐冲。独孤求败创立的无敌剑法。分为九个部分,即: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修习此剑,要旨在“悟”,虽一剑一式亦可变幻无穷,临敌之际将招数忘得越干净越好。传人有风清扬、令狐冲。令狐冲曾以独孤九剑击败田伯光,刺瞎十五名黑道高手的双目,赢过任我行、冲虚道长、岳不群、林平之。(见《笑傲江湖》)   3、【太极剑】 张三丰所创绝学,圆转如意,生生不息,后入太极门   4、【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内的武功,自宫者可练,迅急难挡。莆田少林寺渡元禅师还俗后更名林远图,受《葵花宝典》启迪后创制七十二路辟邪剑法,打遍黑道无敌手,青城派长青子等白道好手也在他剑下输招。但修习此剑有一个前提,需挥剑自宫,因此林远图不希望后人修习。林震南的辟邪剑法未得真谛,所以功力低微。而岳不群自宫后修习辟邪剑法,武功大盛,击败左冷禅,夺得五岳派掌门。林平之自宫练成此剑法,杀死余沧海、木高峰。练成辟邪剑法后,身形飘忽,有如鬼魅,出手之奇,匪夷所思,但比起独孤九剑,辟邪剑法似乎稍逊一筹。(见《笑傲江湖》)   5、【追魂夺命剑】 红花会二当家无尘道长的绝学   6、【达摩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方天劳所使   7、【韦陀伏魔剑】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   8、【段家剑法】 大理段氏之武学,段正淳使之拒段延庆   9、【玉女素心剑法】 古墓派玉女心经之绝学,全真、玉女两剑法之合璧   10、【玉女剑法】 古墓派武学,清丽飘逸   11、【全真剑法】 全真教武学,古朴拙重   12、【玄铁剑法】 杨过使玄铁剑对抗山洪时所悟,乃提气运劲之法门   13、【神门十三剑】 武当派武学,专攻手腕神门穴,殷梨亭对抗五凤刀时使。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所创。共有一十三记招数,每记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处,全是敌人手腕的神门穴。神门穴在手掌后瑞骨之端,敌人中剑后,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点力道。武当六侠殷梨亭用此剑轻而易举 使三江帮十余人撤下腕中之剑。(见《倚天屠龙记》)   14、【迅雷剑】 何足道的绝学,迅捷无比   15、【绕指柔剑】 武当派绝学,阴柔奇幻,莫声谷与殷天正教手时曾使   16、【落英剑法】 桃花岛武学,点点落英,变幻无方,由落英神剑掌化出   17、【两仪剑法】 武当派武学,武当二高手与令狐冲过招时所使。武当派两位高手积数十年之力所创,剑法中有阴有阳,亦刚亦柔。出招时,一人迟缓,一人迅捷,姿势虽不雅观,但剑招古朴浑厚,破绽之处实所罕见。斗到紧要处,一人长剑大开大阖、势道雄浑;一人疾趋疾退、剑尖上幻出点点寒星。清虚、成高两位道长曾以此剑法刁难令狐冲,因不能阴阳混而为一,还是败在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之下。(见《笑傲江湖》)   18、【金蛇剑法】 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绝学,诡奇狠辣,难躲难防   19、【两仪剑法】 仙都派武学,黄木道人所创,两人同使,剑分阴阳   20、【华山剑法】 袁承志所学,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21、【松风剑法】 青城派绝学,如松之劲,如风之迅   22、【泰山十八盘】 泰山派绝学,由泰山石阶化出,威严厚重   23、【玉萧剑法】 桃花岛绝学,有飘逸出尘之姿   24、【狂风快剑】 华山剑宗封不平所创,一百零八式如狂风暴雨   25、【伏魔剑】 五台山清凉寺武学   26、【正两仪剑法】 昆仑派绝学,与华山派反两仪刀法合璧威力更增   27、【回风落雁剑法】 衡山派武学,一剑落九雁,威力无穷   28、【柔云剑术】 武当派武学,陆菲青之绝学,绵绵不息   29、【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衡山派绝学,千变万化,眩人耳目。衡山派一位高手所创武功,为衡山派三大绝技之一。这位高手以走江湖变戏法为生,竟将变戏法的本领渗入武功,变化古怪。刘正风为嵩山派高手所挟持时,曾使出此绝技,提起弟子尸身佯掷丁勉,突然间身子往斜里窜出,双手微举将尸身送到费彬胸前,乘费彬运力抵挡,顺手点中费彬的穴道。后来,莫大先生也曾假意与费彬口舌周旋,寒光陡闪,手中已多了一柄长剑,猛地反刺向费彬胸口,重演了这一疾如闪电、如梦如幻的衡山派绝技。(见《笑傲江湖》)   30、【玉女剑十九式】 华山派武学,唯女子能使,变化多端   31、【点苍剑法】 武林四大剑派点苍派之绝学   32、【芙蓉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3、【紫盖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4、【石廪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5、【天柱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6、【祝融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7、【衡山五神剑】 衡山派绝学,一剑包一路,威力无穷   38、【梅家剑法】   39、【五大夫剑】 泰山派武学,由五大夫松化出   40、【嵩山剑法】 快慢十七路剑法,妙招纷着,层出不穷   41、【上清剑】 仙都派武学   42、【冲灵剑法】 令狐冲和岳灵珊合创,不值一提。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和掌门人岳不群之女岳灵珊在瀑布中玩耍时所创,由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此剑法虽属小孩游戏,却是他俩青梅竹马的象征。在少林寺比剑时,岳不群故意使出冲灵剑法,暗示令狐冲弃剑认输即可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在五岳剑派并派大会上,令狐冲与岳灵珊比剑时,两人不知不觉使出冲灵剑法,共忆旧情。(见《笑傲江湖》)   43、【太岳三青峰】 岳不群所创,一剑强似一剑   44、【周公剑】 一字慧剑门之绝艺,卓不凡劈桌时所使   45、【无量剑法】 云南无量剑派之武学   46、【苗家剑法】 打 遍天下无敌手金面佛苗人凤之绝学,招式严谨   47、【连城剑法】 藏于连城诀之剑法,号称天下无敌   48、【雪山剑法】 雪山派绝学,七十二招,变化多端   49、【唐诗剑法】 一招一诗句,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所使   50、【八仙剑法】 广西梧州八仙派之绝学,袁紫衣曾使   51、【祁家剑】 大内侍卫聂钺之武学   52、【越女剑法】 阿青所创,江南七怪韩小莹之武学,轻灵精妙   53、【同归剑法】 全真教武学,为抵御欧阳锋所创   54、【阴阳倒乱刃法】 公孙止之绝学,剑似刀,刀似剑,惑人耳目   55、【三分剑术】 天山双鹰之绝学,迅快无比   56、【罗汉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57、【无双无对 宁氏一剑】 宁中则所创,凌厉无比。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夫人宁中则为帮助令狐冲制服田伯光的快刀,临时创出的一个剑招,势道凌厉,包含华山派内功、剑法的绝诣。岳不群赞为“无双无对 宁氏一剑”。在剑宗高手谋夺华山派掌门之位时,宁中则以此剑招逼退丛不弃。令狐冲无意中发现,这一剑暗合华山前辈的剑意,不过前辈的剑招更为朴实、有力。(见《笑傲江湖》)   58、【沐家剑】 云南沐王府之武学,流传甚广 古代阵型简介   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开始编制有组织的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出现的,融合了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但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著,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1972年出土了《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现在已经失传。秦汉以后,我国历朝的军事家对阵法的发展还有:三国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新书》(已失传,仅余若干引用),有专章讲述行军布阵之法;(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详解阵法,戚继光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显现威力。我国的各朝军队均演 阵法。   日本的阵法起源于中国。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十一月十日,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祢关成等六人与太宰府的大弐吉备真备等将在军中演练“武侯八阵”和孙子的“九地”,以后自源平合战始,在实战中普遍地使用。“武侯八阵”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结合日本的实际,发展成为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编成这八阵的是日本战国名将武田信玄,因此又称“武田八阵”。下面作简单的介绍:   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锋矢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也是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锋矢阵的防御性较鱼鳞阵为好,前锋张开的“箭头”可以抵御来自敌军两翼的压力,但进攻性稍差,阵形的弱点仍在尾侧。   鹤翼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战术思想:左右包抄。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战术思想:密集防御。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雁行阵: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个人认为,“骑铁”很适合使用。   长蛇阵:用于行军或追击的一路纵队,机动力强,战斗力弱。   衡轭阵: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战斗力较长蛇阵强。“武田八阵”是很有代表性的阵形,另外还介绍一种车悬阵,车悬阵为日本战国名将上杉谦信所创。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此外还有虎韬、卧龙、轮违、大妄、虎乱、乱剑、云龙、飞鸟、松皮、流行、井雁行直、将棋头、别手直等阵,不一一详解。   阵法操练,是古代治军的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合力。阵法操练是将乌合之众训练成军队的有效途径。今天各国军队使用的队列,就是古代阵法操练的残余。目前各国均使用西式队 列,原来东方的队列已不可见,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西式队列较东式队列严肃整齐,指挥多用口令,东式则是以旗号、金、鼓为主,日本使用军旗、法螺贝、太鼓、钟和军配。战国名将武田信玄擅长阵法训练,武田的军容,常使人感到危险。   中国的兵法重视谋略,阵法处在次要的位置,而在日本则受到相当的重视。这是因为,中国的战争规模远比日本为大,在动辄以“良将千员,带甲十万”的战争中,军队统帅主要进行战略和战役层的思考,战术还在其次,同时也因为尊崇儒术,重文轻武,对阵法研究不够重视;而日本的战争多在千人级,军队统帅也是战术指挥员,不能不精研阵法,日本自镰仓以来一直是武家政权,阵法在历次战争中经受磨练,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孙膑兵法>中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八种阵型,既:“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及火阵,水阵,”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圆,锥为主.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依兵力,兵士的战斗力,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并没有多少玄机可言,只要队列整齐既可.锥行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圆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疏阵,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尤以吴,楚用得多(战车少,倒不是装备不起,是用处不大,水网密集,不适合车兵驰骋).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玄襄,钩行则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荆柯刺秦>;中有一段秦军攻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战场上一片死寂,各兵种依次出击,很有气势).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阵”。比如射击时用“云阵”,包围敌军要用“赢渭”阵,奇袭用“阖燧”阵,而向山陵要用“封(那个字打不出,是封字半边加右边刀形)”阵,反正总加起来不会少于20种阵。(前面引用的大多是<孙膑兵法>中的阵型,也就是战国中期的事,估计比孙子,吴起所列的阵要全面,毕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

Hash:ea04ac484fbbcff146c013d37fcfdf4f8147ae3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