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咸阳不并入西安?

导读:为什么咸阳不并入西安? 一、为什么咸阳不并入西安? 二、杨凌揉谷镇搬迁哪两个村子? 三、罗剑朝的主要代表作有:

一、为什么咸阳不并入西安?

我们来捋捋这个事儿。

说的咸阳会不会并入西安,我们要明白咸阳不比四川的简阳市,简阳市开始由内江市代管,后由资阳市管辖,最近几年划给成都市。简阳面积小,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而陕西的咸阳可是确确实实有着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四五百万呢。对于一个这么大的地级市,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难度可想而知。

有人就会说重庆上千万人口不照样直辖出去了,我们要明白重庆直辖是因为中央首先提出,而并非是四川省提出的,而目前西咸一体化等,还是咸阳要并入西安,均都是由陕西省提出的,说白了,国务院在此事儿上没有以前对重庆直辖那么大的支持度。

咸阳市辖2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和9个县,共有100个建制镇、58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咸阳市政府机构大多位于秦都,渭城两区,而这两个区经济在整个咸阳市发展也较好,而地理位置距西安也较近,西安目前规划的好几条地铁均深入到此处。所以也可以看出,未来如果秦都渭城两区全部并入西安,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然而要全部将整个咸阳市并入西安,可能性不大,西安在陕西省一家独大,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文化,都是最强的,然而别忘了咸阳也是个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咸阳经济整体与西安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西安是否有能力接纳这么多人口?并入西安,势必就要和西安本地在一个锅里吃饭,分享西安原来的资源,西安是否愿意?况且咸阳市领导班子也不傻,目前最起码是个地级市,划到西安成为了一个区或者其他比地级市低一个级别的行政区,他们是否愿意?其实这种合并我倒觉得跟朝鲜和韩国会不会合并有点相似,同宗同族,合并就会牵扯到很多利益关系,难度不小。

我们常说的西咸一体化,至少对目前而言,这个西当然指的就是西安,咸却并不是指整个咸阳市,而是距离西安较近的秦都,渭城,泾阳等地,西咸新区五大组团,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有哪一个区域是离西安特别远的,比如划到咸阳市的永寿,旬邑等县的?

所以咸阳市要整体并入西安,个人感觉最近几年之内可能性不大,据听说目前要给西咸新区机动车重新划定车牌字母,既不是西安的陕A,也不是咸阳的陕D,而是用陕U。

所以,我们常说的建设大西安什么的,政府规划的除了把咸阳并入,甚至要把渭南市的富平等地划给西安,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是需要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否则很难达到双赢的结果。

西安和咸阳,相距只有二十公里左右,电话区号都是029。这导致很多外地朋友误以为咸阳隶属于西安,其实是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同属陕西省管辖。

关于两个城市为何如此之近,却迟迟不能合并,这是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的,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说一下。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写到秦咸阳,即汉长安也。历史上两个城市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体的。秦朝时期西安隶属于咸阳,到了汉朝咸阳又归西安管辖。唐朝时期修建大长安城,也就是如今的西安,咸阳依然隶属于西安,到了明清依然如此。直至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政局混乱,西安做为西北重要城市,时而单独建市,时而直辖,时而降格为县,中央政府一直不能准确定位,陕西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把咸阳剥离出来着重发展以备不时之需。自此开始西安和咸阳由一个城市,走向了分分合合,直至彻底分开。

时间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把民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进行了全 修正。把西安做为省会和当时的西北局驻地。咸阳成立专区,户县,高陵,周至,长安县当时都归咸阳专区管理。1953年夏天中央政府在全国设立12个直辖市,西安升级为直辖市,咸阳专区取消,成立咸阳市,陕西省政府机关暂时留在西安办公。之后短短一年作为直辖市的西安,就又遇到中央整体重新划分行政区,直辖市也在这次重新规划中被取消了,重新回归陕西省省会的位置。

这样一来一回,咸阳和西安就彻底分开了。再后来的几十年里陕西省一直担忧西安会被再次直辖,在经济等各方面不愿过于依赖西安。咸阳市作为独立行政区不愿意再次划归西安变为一个区县。西安市在经历这么多之后也是有苦说不出,面对着已经分家过日子的兄弟,只能默默的发展自己。

正因为这些复杂的历史原因,导致了省、西、咸三方都有各自的顾虑。虽然2002年就开始提出西咸一体化,之后又成立了西咸新区,但时至今日仍未有大的进展。相信随着国家把西安定位为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建设关中城市群以后,各项政策的调整,能够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到时西咸一体,陕西经济定能更上一层楼。

二、杨凌揉谷镇搬迁哪两个村子?

整村改造: 一、李台街道办辖区 永安村 应拆迁户数:660户 (全部拆除) 西魏店村 西桥村 胡家底村 南庄村 陈小寨村 应拆迁户数:700户 (共拆除不少于700户房屋)

三、罗剑朝的主要代表作有:

《“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学科建设》、《博弈与均衡:农地金融制度绩效分析》、《资源整合与体制创新:国家农业园区发展战略构想》、《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方案设计》、《农业投资:内涵、类型与现实特点》、《我国农业三元投入主体的合理分工与行为优化》等。2004年9月主讲的《货币银行学》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所著《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业发展》、《进一步调整陕西农村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研究》、《跨世纪选择――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我国农业投资结构的调整》、《农业投资的运行分析与对策》等5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分别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3等奖、陕西省农经学会、陕西省金融学会优秀论文1、2等奖、中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奖。曾获杨凌农业科技开发基金“科技新星”、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等荣誉称号,2002年1月荣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6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中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率评估与宏观监督体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投资的逆常规变动与宏观调控方式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与监督保障体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方案与管理创新研究”

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农业投资全方位增长的政策支持体系与对策研究”

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农业财政投资效率评估与监督保障体系研究”

中华农科教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可行性研究”

农业部软科学基金“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农业支持保护战略研究”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中国农村金融项目“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杨凌示范区委托项目“杨凌示范区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杨凌示范区委托项目“杨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户经济社会发展调查与实证研究” 等科研课题20余项

出版专著情况

已出版《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与监督研究》、

《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业发展》、《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返乡农民工创业与就业指导》、

《跨世纪选择――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世纪之交的陕西农村经济》等学术专著8部

主编出版《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公共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管理案例库教程》教材8部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国家一级学术刊物89篇,CSSCI源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农业经济》、《财政》等转载。

主要代表作有:《“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学科建设》

《博弈与均衡:农地金融制度绩效分析》

《资源整合与体制创新:国家农业园区发展战略构想》

《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方案设计》

《农业投资:内涵、类型与现实特点》

《我国农业三元投入主体的合理分工与行为优化》等 《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教社科[2009]5号,2009.9.4

《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与监督研究》,2006年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编号:06L22,2006.6

杨凌农业科技开发基金“科技新星”

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

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2002年1月荣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1年6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

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

Hash:43a504ebdab8b6c1db72ba033bbea6928980f65f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