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旅游景点简介 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资料

导读:大雁塔旅游景点简介 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资料 一、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资料 二、旅游景点大雁塔的简介 三、西安大雁塔旅游介绍 四、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资料作文 五、西安大雁塔景点图片 六、西安名胜古迹大雁塔简介 六、旅游景点西安大雁塔 八、陕西大雁塔的介绍 九、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 十、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资料大全

一、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资料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这一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古印度佛教建筑艺术传入中国并逐渐的中国化的过程。

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大雁塔内收藏的贝叶经也是弥足珍贵的佛教文物。

二、旅游景点大雁塔的简介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于唐代在大慈恩寺内建造的,应该是先有寺后建塔,是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带回来的经卷佛像而主持修建。层数和高度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七层塔身,是西安标志性建筑。

明朝期间大雁塔进行了修建加固,经过此次改建后也就固定下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雁塔即是那个时候的遗存。

大雁塔是四方形阁楼式砖塔,包括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塔基宽阔坚固,每层的西面都有券门。大雁塔的基座都有石门,门上都有对联和雕刻精美的佛像。还有李世民、李治、褚遂良手书的碑,即 “二圣三绝碑”,这应该是最珍贵的遗物。

塔身洞壁之上都有题刻、长联、壁画等,有玄奘取经的传说故事,有唐代历史文化和人物造型。据专家测定大雁塔应有地宫,至今尚未开启,一千多年来地宫未被盗掘,能得到保护实属不易。地宫内的文物即是玄奘带回的舍利、释迦摩尼像、贝叶经,神秘的地宫,雄伟的雁塔,国之宝藏安然无恙。

大雁塔是唐长安的地标建筑,也是唐王朝为我们遗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

三、西安大雁塔旅游介绍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看点:大雁塔·大慈恩寺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游客的必到之地。登上塔顶,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身呈方形锥体,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塔高64米,共七层,塔身用砖砌成,内有楼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相传出自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底层南门两边立有碑石,左边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右边的是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 记》碑,这两块碑石是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十月由玄奘亲手竖立于此的,至今保存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可惜早已湮没在历史中。但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还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

四、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资料作文

大雁塔,又称大慈恩寺。建于唐太宗贞观22年(公元648年),是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而建造的。位于古长安城南,是唐长安(今西安)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占地360余亩,寺内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共13个院落,计1897间,时有僧侣三百余人。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五、西安大雁塔景点图片

西安大雁塔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0公里,绕行一圈约80公里。计算80公里=160里地=160000米;160000米除以0.7米为绕大雁塔一圈大约228600步左右。

西安的大雁塔,古西安的象征,现在西安市的地标建筑和热门打卡的旅游景点,可以登塔观赏舍利子,俯瞰古西安的美景,尤其是夜色下的大雁塔广场,朦朦胧胧,甚为好看!

六、西安名胜古迹大雁塔简介

大雁塔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

大雁塔原名慈恩寺塔,位于慈恩寺内。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更名为大慈恩寺。

寺院里楼阁、殿宇、禅房相间,共有院落十进,总计有房舍1897间,著名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伊琳等都曾挥笔作画,使得满壁生辉。寺院建成后不久,当时的名僧玄奘由弘福寺迁往此处翻译佛经,历时十九年,译经74部,并在此寺创立了佛教慈恩宗,因此寺院名声远扬,香客云集,盛极一时,大雁塔建于永徽三年(652年),就是唐高宗李治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经籍而专门建造的。不幸的是寺院在唐末遭遇兵火,殿宇全部烧毁,只有此塔保存了下来,今日寺内所存的建筑都是明清两代重建的。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

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塔基座的南侧镶嵌有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唐代以来,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慈恩寺内有传统的庙会,俗称“雁塔庙会”,极为繁华兴盛,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会萃之地,举子及第后均登塔题名,& ldquo;雁塔题名”遂成为士子们仰慕向往之事,塔的前边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的陕西举人题名刻石。

此外,文人还常登塔题咏,唐天宝十一年(752年)诗人杜甫、岑参等同登大雁塔,岑参赋诗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成为历代诗人题咏雁塔的名篇。

六、旅游景点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广场由南北两个广场组成。北广场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大雁塔南广场占地32.6亩,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

作为旅游景点,白天和晚上景色各有不同。北广场有亚洲最大的音乐、灯光喷泉,南广场紧邻大唐不夜城。

八、陕西大雁塔的介绍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

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九、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扩展资料:

大雁塔文物遗址:

1、塔座: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碑石,西龛是由右向左书写,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时任中书令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2、塔身:七层是大雁塔的最高处,可向四周远眺,古城四方四景尽收眼底。七层的塔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14个字,连环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

3、舍利: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存放经像、舍利而建造了大雁塔,玄奘法师究竟带回多少舍利,在《法师传》中记载仅说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具体数量未说明。

十、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资料大全

大雁塔位于慈恩寺内,曲江池旁。它以玄奘译经而为后人所知。但是在当时却是科举活动的重要据点。文人 往那里,怀念自己奋斗过的地方,更是期待放榜后的荣耀与风光。

中榜学子的拜谢与宴游,比较著名的活动都在大雁塔周边展开。

曲江游,“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处是瀛洲”。平民百姓,公卿贵族皆赴此胜会。群众的狂欢中,充满了对新科进士的赞美。甚至还有直接从中挑选女婿的,可见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诚不欺我。

杏园宴。杏园宴的主要项目是“探花” ,所谓探花,指在进士中选择两位年少俊美者,即“探花郎”骑马游于曲江各处,采摘名花。孟郊《登科后》就是描绘这一场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雁塔题名,随即新进士至雁塔题名题诗,留下自己满心欢喜与踌躇满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进士及第后的得意流传至今。故当时文人最向往大雁塔,也不难想象。

正因如此,大雁塔也成了文人登高抒怀、雅聚的地方。天宝十一年,高适、岑参、杜甫、储光羲等人共登塔题诗,各留佳句。

现在的大雁塔虽不复当时辉煌,但仍是本地市民休闲娱乐,外地游客打卡拍照的圣地。文人粗人,皆向往之。

Hash:9d44af121eac5311ac5ecc9de80bed5c2c33e838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