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命名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

导读:香港街道命名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 1.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 2. 中国街道命名规则 3. 香港以人名命名的街道 4. 香港 街道名 5.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最新 6. 香港街道命名的来历 7. 香港特色街道名称 8.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文件 9.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是什么 10. 香港所有的区街道名称大全 11. 香港街道地名

1.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

砵兰街(英文名: Portland Street),是一条有强烈特色的街道。为了纪念两度成为英国首相的威廉·卡文迪许-本廷克(英文: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兼波特兰公爵于1927年而命名。人称“声色犬马、龙蛇混杂”之地,是没有香港政府认可的红灯区,其实夹杂在长长的砵兰街中的各式商铺有戏院、唱片店、洋服店、长生店、皮革店、烧猪店、道堂、杂货铺、药材铺、旧书铺、印刷铺、疋头店、建筑装修材料店、室内设计室、华洋酒办店、各中西式食肆及学校等,所以不应把砵兰街简单地视作红灯区。

兰桂坊(Lan Kwai Fong),位于香港中环区的一条呈L型的上坡小径。是由德己立街、威灵顿街、云咸街、安里、仁寿里及荣华里构成的一个聚集大小酒吧与餐馆的中高档消费区,深受年轻一代、游客的欢迎,是香港的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兰桂坊酒吧街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港府在中西区开始进行市区重建。当时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在这里开设了一间意大利服装店及餐厅。部份在中环上班的“优皮士”,下班后想找一个地方谈天,这家餐厅便成为他们欢乐时光的聚脚处。其后,兰桂坊渐渐成为一处有品位的消闲之地,酒吧、食肆及娱乐场所越开越多。

2. 中国街道命名规则

60、70年代的城市,市民居住的楼房不多,大部分还是居住在平房里,那个时候的楼房在一层楼栋门口处钉有多少号楼,而平房在进入胡同口处一般会钉有什么什么街道或什么什么胡同名,再到具体入小院或某排时钉有门牌号啦。可以说门牌号,就是指钉在门上标明街道名称和房子号码的牌子。

3. 香港以人名命名的街道

香港只有港岛有上环、中环两个地区(区域)称呼,并非街名。之所以称呼为“环”是因为这是表明一个区域,比如“中环”就是在香港的港岛中间的一部分的区域,它的东面是金钟区,在往东是湾仔区。而从“中环”往西行,则有上环和西区。香港的道路名称多以英文人的名字命名,也有不少街名跟我们内地的地方有关,比如湾仔的“厦门街”、“太原街”等。

4. 香港 街道名

骆克道

骆克道是中国香港湾仔的一条街道,西面连接军器厂街,东面至铜锣湾东角道。全长1700米。

骆克道湾仔段有很多售卖装修物料及从事室内设计的商铺,为该类商铺于香港岛的集中地。而铜锣湾段因邻近崇光百货等购物区,因此人流很高,假日更被划为行人专用区。

5.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最新

香港以前叫做香江。 早年香港岛上有一溪水自山间流出入海,水质甘香清甜,为附近居民、过往船只和海上往来的商人提供淡水资源的补给,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时间一长小岛就被人们称作“香江”。

后来到了清朝开始了鸦片贸易,英国人霸占香港岛,他们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久而久之,直到今天香港回归,我们仍然称之为香港,但它的别称仍是香江。

6. 香港街道命名的来历

中英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约250米,宽约3—4米,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

中英街有步行街、环城路、海傍街、横头街、碧海路等5条街道与道路,主要建筑有入口广场、入口处建筑、骑楼、街道转角处建筑、转角 场、榕树林荫道、回归广场、天后宫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园、海滨绿水长廊和中英街雕塑墙,街边商店林立,体现出“一街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

7. 香港特色街道名称

港岛、九龙半岛、新界,这是香港的三大区域。香港的市区指的就是港岛的北部与九龙半岛。西环、中环、湾仔、铜锣湾、天后、北角、筲箕湾等就是在港岛,富豪云集的浅水湾也是在港岛。耳熟能详的尖沙咀、旺角、深水埗、黄大仙、九龙塘等就是在九龙半岛。新界出现了许多新市镇。以填海造地建设起来的观塘和荃湾,是香港两个较大的工业卫星镇。荃湾和沙田的公共屋村工程,以及大埔、上水、屯门、粉岭、元朗等新市镇的建设与发展,迅速改变着新界的面貌。

8.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文件

● 普通公路路线命名规则

公路按公路行政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公路六个等级,其中国道包括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省道包括省级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

公路按技术高速公路以及普通公路。

普通公路路线的命名,是按照首都或者省会放射线,北南纵线和东西横线的起讫点方向顺序排名,采用起讫点所在地的主要行政区划分名称。

放射线以首都或省会城市为起点,放射线止点为终点。

北南纵线以路线北端为起点,南端为终点。

东西横线以路线东端为起点,西端为终点。

普通公路路线的全称,由路线起讫点的地名中间 加连接符“—”组成,称为“xx—xx公路”,其中普通国道和普通省道宜采用县级及以上地名作为起讫点地名。普通公路路线的简称,用起讫点地名的首位汉字组合表示,或采用起讫点城市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名表示,称为“xx线”县道及以下的公路也可简称为“xx路”

示例:北京—香港公路,简称“京港线”;通州—马驹桥公路,简称“通马路”

普通公路为城市绕城环线或地区环线时,全称为“xx市(地区)环线公路”简称为“xx环线”。

高速公路命名规则同普通公路命名规则相同。

● 国家高速公路编号规则

国家高速公路的主线编号,由国道G和一至两位数字编号组配表示;城市绕城环线,联络线和并行线编号,由国道标识G和四位数字编号组配表示。即:

国家高速公路的首都放射线数字编号为一位数,总体上又被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升序编排

顺时针方向,由东向西,由北到南,编号数字逐渐增大。(G1~G7)

国家高速公路的北南纵线数字编号为两位数奇数,总体上由东向西按升序编排。(即G11、G13、G15~G89)

国家高速公路的东西横向数字编号为两位数偶数,总体上由北向南按升序编排。(即G10、G12、G14~G90),编号方式跟国道编号方式相同。

国家高速公路的地区环线数字编号为两位数(如珠江三角洲环线),其中第一位是9,在全国范围总体上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编排。(即G91~G99)其中台湾环线编号为G99,取意九九归一。

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的城市绕城环线数字编号为四位数,有两位主线编号加一位识别号0再加上一位顺序号组成,即GXX0#,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排。主线编号和顺序号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线编号应优先选取成视绕城环线所连接的北南纵线,东西横线和地区环线中编号最小者,如该主线所连接的城市绕城环线编号空间已全部使用,则选用主线编号次小者,以此类推;

——城市绕城环线仅连接首都放射线时,主线编号前应以0补位,即G0X0#;

——同一条国家高速公路穿越多个省市自治区时 所连接城市绕城环线的顺序号,宜沿主线起讫方向增序排列。

国家高速公路的联络线数字编号为四位数,由两位主线编号加一位识别号1再加一位顺序号组成,即GXX1#,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排。联络线数量突破容量时,可将识别号扩充至3,即GXX3#。主线编号和顺序号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GXX中的XX表示这条联络线所依靠的高速公路主线编号,不足两位数的如G1变为G01,即京哈高速为G1,其中联络线秦皇岛之滨州的秦滨高速即为G0111,符合GXX1#的编号方式)

—主线编号应优先选取成视绕城环线所连接的北南纵线,东西横线和地区环线中编号最小者,如该主线所连接的城市绕城环线编号空间已全部使用,则选用主线编号次小者,以此类推;

—城市绕城环线仅连接首都放射线时,主线编号前应以0补位,即G0X1#;

—同一条国家高速公路穿越多个省市自治区时,所连接城市绕城环线的顺序号,宜沿主线起讫方向增序排列。

● 普通公路路线编号规则

普通公路路线编号,由国道G和三位数字编号组配表示,其数字编号的第一位用1 2 3 5分别标识1首都放射线,2北南纵线,3东西横线和5联络线,以全国为范围编制系列顺序号。普通国道的首都放射线标号,从正北方向起,总体上按顺时针防线排列编号。

普通国道北南放纵线编号,按路线的总线排列,总体上由东向西顺序编号。

普通国道的东西横线编号,按路线的横向排列,总体上由北向南顺序编号。

纳入普通国道的地区环线或城市绕城环线编号,可纳入首都放射线的编号区间。(如京环线)

普通国道联络线的编号,在全国范围内总体上按照路线起点位置由北向南的顺序编号,起点位于同一纬度附近的路线按照由东向西的顺序编号。

新增普通国道的编号规则参照上述规则,在相应编号区间内有空号的则使用该空号;利用原有路线延伸起点或终点的普通国道,按照原有路线进行编号;其余新增普通国道在原编号序列之后进行编号。

● 国道编号总结

国道编号总结下来可分为三大块,第一大快是以首都为起点的国道命名即G101~199

编号方式以顺时针为基础,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数字之间递增。可参考下图

第二块是北南纵线的国道命名编号即G201~299,编号方式遵循北南纵线以路线北端为起点,南端为终点,总体上由东向西顺序编号。

第三块是东西横线的国道命名编号即G301~399,编号方式遵循东西横线以路线东端为起点,西端为终点,总体上由北向南顺序编号。

● 总结

不论是国道还是高速公路,遵循的都是先以首都放射线为主,顺时针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顺序,依次递增的规律编号。

9. 香港街道命名规则是什么

简介各种一度或仍然流行于香港部分社区的汉语方言:

客家话:按抵港时间分香港客家话可分为本地和移民两种。

本地客家话,即新界客家话,是新界原住民语言使用人数中最多的一种。新界客家人是香港原住民的主要族群之一,亦是最早来到香港的“主人”之一,之所以不自冠以“本地人”的头衔,只是客家的习惯问题。新界客家人主要居住于新界,以及九龙土地较贫瘠的地方。过去由于客家人与本地人(广府人)族群界线明显,因此客家话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被周边方言同化。客家话人口大抵与客家人数量相当,根据刘镇发的研究[1],1911年香港有15.1%为客家人,战后因大批难民涌入香港,客家人占人口比例下降,因此至1966年估计只有6%至12%香港人口会客家话,当时新界依然有十分完整的客家话社区 。香港的客家话曾有基督教巴色会建立的客家话教会使用,并曾以拉丁拼音方式出版客家话《圣经》,但流行范围不广。此外于1970年代及之前香港电台的新闻报告及天气报告在广州话广播后都会加插客家话版本,以方便不谙广州话的新界人口。

新界客家话属客家话新惠片,与广东深圳、惠阳、惠东的客家话高度接近,与其它主流客家话都可以互通。

围头话:香港新界粤系原住民的方言,属粤语莞宝片,与深圳平湖等地的围头话属同一种语言,较接近东莞话,与广州话勉强能够相通。围头人即“本地人”,是最早来到香港的“主人”之一;尽管围头人与客家等族群在几乎相同的时间抵港,但由于一些习俗的原因,香港原住民中往往以“本地人”来特指围头人。正如其他原住民语言一样,围头话已随城市化和年轻人流失而快速衰退。周润发曾于喜剧电影《我爱扭纹柴》内扮演一个围头人角色,电影内曾多次出现围头话对白。

在前九广东铁尖东站的多语言欢迎字句(法语、日语、西班牙语、韩语)蛋家话:香港水上人家的主要方言,与广东话高度相通,但带有明显的口音。由于过去蛋家人多受陆上人的歧视,因此这种口音也成为了被人看不起的口音。过去蛋家人多聚居在香港岛的香港仔、九龙的油麻地、新界的西贡等地的避风塘,于市区的蛋家人在1970年代中开始移往岸上居住,迅速融入了主流社会。至今只有西贡等少数小渔港有保留蛋家口音的蛋家人。香港的英文名称Hong Kong正是蛋家话的音译。

四邑话:四邑话理论上虽然属于粤方言,但由于语音差距太大,一般广府人难以听懂,因此过去香港的四邑人一直保持与广府人不同的族群认同。四邑人于香港开埠初期即已到来香港市区工作,于族群内保持高度的团结,因此其语言得以保留。与其他族群一样,说四邑话的家族于1970年代开始因族群观念转淡而改说广东话。

潮州话:潮州话属闽南语一支。潮州人于香港开埠之初就到来香港市区工作。由于潮州人内部十分团结,加上族群内部认同鲜明,因此其语言至今尚一直较好的保留。于香港有不少潮语基督教会,专门以潮州话作宣教语言。不少潮州人家庭至今依然在说潮州话,算是抵御广东话较成功的一种方言。香港说潮州话最出名的是首富李嘉诚,他不论说广东话还是普通话皆带有极之浓烈的潮州口音。

福建话:香港所指福建话,即以厦门为准的闽南语,或称鹤佬话、福佬话。(然而福建除了闽南语外,还有多种互不相通的方言,因此将其称为福建话是不准确的。)闽南语与潮州话相近,但未经训练仍不能通话。台湾话也是闽南语的一支,与厦门闽南语祇有少数字汇、发音差异。原居香港的渔民中,除了蛋家人,另一族群是福佬人,所操的闽南话源于广东海丰。因为与客家人长期接触,又受粤语影响,说话带有客家话和粤语词汇。他们登岸后,多聚居在沙头角、大埔、西贡一带。[1]至于移居香港的福建人,多为自1960年代后偷渡或移民至香港,并将语言一并带至香港。该两语种使用人口目前主要聚居在香港岛北角与西环。东区立法会议员蔡素玉就经常以自己的福建人背景为号召,以争取选票。亚洲电视2000年至2001年播映台湾布袋戏《大儒侠史艳文》,以广州话配音和台湾语双语广播,是香港电视上绝无仅有的闽南语节目。香港有多间闽南教会,一直维持以闽南语崇拜传统。另外,因台湾与香港往来密切,在观光景点亦可听见台湾观光客使用台湾话交谈。

上海话:与北方官话一样,上海话是较迟进入香港的方言。1949年上 政权易手,大批上海资本家将资本和工厂迁到香港,并在香港定居。由于来港上海人中不乏富裕及有权势之士,加上上海人多以自己的语言为荣,因此于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香港市面经常可以听到上海话。这种景像在楚原《七十二家房客》和王家卫《花样年华》等电影中亦有反映。今日不少上海籍香港人说话时依然保持明显的上海口音,例如影星沈殿霞和前特首董建华。例如,董建华说“合作”时“合”(粤语拼音为hap9)时,入声韵尾由-p变成了喉塞音的-??,带有明显的吴语特色。

10. 香港所有的区街道名称大全

1、弥敦道弥敦道位于香港九龙,连接旺角与尖沙咀这两个主要商业区,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是九龙区最主要的干道。由尖沙咀海旁伸展至九龙半岛以北的界限街,两旁商业和住宅大厦林立,佐敦至尖沙咀一段更逐渐成为购物区,入夜后游人如鲫,各式霓虹招牌闪烁耀眼,令人目眩。

2、荷李活道荷李活道有时亦称作荷里活道,是旅客到香港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它位于香港中环至上环,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与美国电影业的好莱坞无关,却来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带的冬青树(Hollywood)。荷李活道东端连接着兰桂坊,而旧中区警署亦位于此街上,而在旧中区警署侧中央广场的Dragon-i酒吧,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访港时到此消遣。连接中环与半山区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亦途经荷李活道。上环一端的荷李活道近楼梯街一段是著名庙宇荷李活道文武庙的所在地。

3、煤气灯街煤气灯街,又名都爹利街,不少香港电视剧和电影都曾以这条街为场景,多以其为香港缩影来进行拍摄。煤气灯街本身是一条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车。此街与雪厂街连接之处,建有一条花岗石楼梯与此街相通。而石阶楼梯两旁,立有四支煤气灯,这是全港目前仅有的四支煤气灯。上世纪50年代以前,煤气灯在香港并不少见,是香港的主要照明街灯。但到了70年代,全港煤气灯已被电灯取代,现仅剩余此四盏,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部分煤气灯于1979年8月15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现在,这部分煤气灯仍每天由傍晚6时至早上6时亮灯,作街灯照明之用。

4、庙街庙街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中的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街道南北走向,连接文明里及佐敦道,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由于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访的人则以男性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称号。庙街内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摊档,包括海鲜、煲仔饭及各类面食等,由于价钱大众化,而且口碑不俗,深受居民以及外地游客欢迎。

5、石板街石板街的正式名称为“砵典乍街”,是香港的一条街道,位于香港岛中环。街道连接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诺道中,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由于颇为陡直,故用石块铺盖路面,并设计成一块凹下一块凸起,既方便行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两旁泻走,因此人们习惯叫它做“石板街”。香港政府在1858年将此街命名为砵典乍街以纪念第一任香港总督砵甸乍。石板街已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参考资料:人民网-最有香港味的九大街道!

11. 香港街道地名

香港有名的地名:

1.浅水湾

香港岛南部有两个著名的海湾和沙滩----深水湾和浅水湾,一个叫做熨波洲的小岛在中间隔着,深水湾是华人的豪宅区,以别墅为主。

浅水湾是西人的豪宅区,以公寓为主,深水湾的英文叫做Deep Water Bay,浅水湾叫做Repuls e Bay。

Repulse在英文中是“击退、击败”之意,得名是因为1840年代曾于该湾停泊的英国海军军舰HMS Repulse。

2.铜锣湾

铜锣湾目前已经是繁华商业区的名称,但它原来指的是今为维多利亚公园的海湾及其东南岸,因为该处的海岸线像一个铜锣,因而得名。

早期海岸线就在今日铜锣湾道,19世纪中期铜锣湾成为英资怡和洋行总部所在地,当时怡和在此区域设置货仓及糖厂。

由于来往港岛东西需绕路或坐船经过铜锣湾很不方便,就兴建了一条连接海湾的海堤,即是现今的高士威道。

至1950年代填海工程将海湾填平,得到的土地一部分用来修路,一部分则成了维园。原来曾经位于海边的铜锣湾道和建于海湾中的高士威道,都变成了内陆道路。

3.香港仔

香港仔也就是“小香港”的意思,香港仔在港岛南区的中心位置,原称“石排湾”,1841年英军登陆赤柱,获一名叫陈群的女原居民引路到香港岛北部。

当英兵行经香港村时,向陈群询问该处地名,她以疍家口音回答“香港”(Hong Kong),所以整个岛屿就被称为香港岛,此地则被称为“香港仔”。

4.赤柱

赤柱位于香港岛区之赤柱半岛,浅水湾以东,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树,有鲜红的花朵,在日出阳光照耀下看起来像红色的柱子,因此村名称为“赤柱”。

还有一个说法是因海盗猖狂,当地常遭抢劫,也有海盗寄居于此,原住民称该地有“贼常住”,客家口音“贼住”后来转为“赤柱”。

5.水坑口

水坑口以前是港岛北岸的一个海角,附近有一个大水坑,1850年代填海后已成为内陆地区。1841年义律与琦善私定《穿鼻草约》后,英军登陆香港。

英国测量人员发现附近有一片突出的高地既平坦又临海,可用来扎营,于是开辟从海旁到这片高地的道路,也就是今日的水坑口街。

Hash:434389e4771bc02639b29b925c283d1ebce4d5a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