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至雁荡山自驾游攻略 徐霞客游雁荡山路线

导读:霞浦至雁荡山自驾游攻略 徐霞客游雁荡山路线 1. 徐霞客游雁荡山路线 2. 雁荡山的诗句徐霞客 3. 徐霞客游雁荡山原文 4. 徐霞客游雁荡山路线图片 5. 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 6. 徐霞客游雁荡山路线怎么走 7. 雁荡山记 徐霞客 8.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 9. 徐霞客 雁荡山

1. 徐霞客游雁荡山路线

雁荡山有北雁荡、南雁荡、东雁荡、西雁荡和中雁荡五山。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 ,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

《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以景观区位分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陈志岁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2. 雁荡山的诗句徐霞客

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七言古诗.漫游黄山仙境徽之黄山五百里,雄踞皖南山区中。秦时别称号黟山,相传黄帝修身地。崇信道学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大小奇峰七十二,三瀑二湖廿四溪。奇险峻壁似华山,雄伟壮丽如泰岱。峰峦清秀胜峨嵋,白练飞瀑比匡庐。深谷巧石像雁荡,缥缈烟云赛衡岳。

三奇四绝冠于世,更有彩池碧如玉。十大风景留青史,世界遗产名录存。行路漫步南大门,人间仙境入画屏。桃花逍遥二溪从,楼阁遍布别墅群。温池灵泉清鉴人,可饮可浴终不绝。西行浮溪观猴群,嘻戏同乐野趣生。驰名中外黄岳茶,仙馆盘坐品壶茶。毛峰云茶似雀舌,制作一斤八千芽。雾结馥郁像白兰,幽香馨人沁心脾。唯有身临其境界,方知自然造化绝。

徐公慨叹观止矣,后人将话精炼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山要游徽黄山,不到黄山憾一生。天下游子痴绝处,无梦神游到徽州。

3. 徐霞客游雁荡山原文

四海名山皆过目指的是雁荡山。徐霞客曾经盛赞雁荡山为“四海名山皆过目,就中此景难图录。”

雁荡山享有“天下奇秀”、“海上名山”的称号,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作雁荡三绝,灵峰景区以怪石嶙峋出名,这里的石头形态各异,不论是夜晚还是白天,景色不一。

灵岩景区规模虽小,但景观丰富。崖壁上的灵岩飞渡表演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大龙湫景区是最适合悠闲散步的景区。琼林玉树,山水相应。

4. 徐霞客游雁荡山路线图片

徐霞客参观过的景点:四川成都天台山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特色享誉中外在繁花似锦的四月初,徐霞客进入了天台山,留下了《徐霞客游记》中的第一篇文章。

游览天台山后,徐霞客又来到了雁荡山(当时称雁宕山),参观了灵峰、灵岩、大龙湫瀑布等,并冒险寻找雁湖。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扬州瘦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徐霞客游览了家门口附近的扬州、南京等地,还参观了瘦西湖。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徐霞客在参观了白岳山(今齐云山)后,来到了黄山。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

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此后,徐霞客来到了福建省,开始了武夷山之行。

5. 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书,无法翻译。《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

6. 徐霞客游雁荡山路线怎么走

游雁荡山日记

徐霞客 〔明代〕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迭,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接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象。坐玩至瞑色,返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迭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 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为止,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峰撩人,至是且无峰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7. 雁荡山记 徐霞客

1、徐霞客,明朝人,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2、徐霞客简介

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3、《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 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8.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光辉著作,它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着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它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和读者的赞赏,称霞客为“千古奇人”,称《徐霞客游记》为“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评价道:“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徐霞客游记》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和读者的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今天已掀起了研究徐学的高潮。大家一致认为《游记》至少具有以下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第一,《徐霞客游记》(包括《徐霞客西游记》)是霞客30多年旅行考察的真实记录和结晶,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从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奇峰、异洞、瀑布、温泉的探索;从动植物生态品种到手工业、矿产、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置的记述;从风土人情的了解到民族关系和边陲防务的关注等等,皆有记载。它为我国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

第二,霞客系统地考察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亦称岩溶地貌),他的《游记》对峰林、洞穴、溶沟、石芽、石梁、圆洼地、落水洞、天生桥和地热显示等地貌景观的分布、类型、变化、特征和成因皆作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研究,有比较科学的解释,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珍贵文献,比欧洲人于18世纪后半期才开始的岩溶地貌的考察,还要早100多年,其中许多西方地理学家认识到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早在《游记》中有了论述。它在世界上开辟了岩溶地貌考察的新方向。

第三,霞客考察了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大小河流,对诸水的源头、走向进行过认真的探索,他勇于打破传统的错误说法,并纠正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地方志记载的错误。尤其是他的《江源考》,正确指出长江的正源是金沙江,不是岷江,大胆地否认了1000多年来陈陈相因的“岷山导江”的错误论断,为以后进一步探求长江源头开辟了新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四,《游记》对一些奇特的自然地理现象作了许多科学解释,揭示了一定的自然规律。例如,它以福建宁洋溪(今九龙江)与建溪为例,说明二水发源的山岭高度相等,但距海的远近不同而决定了二者流速的快慢,即所谓“程愈迫,则流愈急”。

第五,《游记》中有关各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风土人情,动植物的种类、分布、特征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亦有不少记载和认识,给我们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动植物地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资料。

第六,《游记》充分反映了霞客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考察方法和追求真知的献身精神。霞客旅游的目的,就是要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攀登地理科学的高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下定了最大的决心,临行前,他嘱咐儿子说:“譬如吾已死,幸无以家累相牵矣。”在考察中,他不畏巉岩,不避死,百折不挠地同大自然作斗争, “虽山精怪兽群而狎我,亦不足为惧。”他重实践、勤考察,不迷信书本知识和民间传说。他能够经常遵循科 学的原则去认识和解释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现象。总之,我们通过《游记》,可以学到徐霞客的许多优良品质。

第七,《游记》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从《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霞客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爱憎分明,对当时政治腐败不满,尤其对宦官头目魏忠贤一伙深恶痛绝,不入仕途,不与贪官污吏为伍,并同情被迫害的东林党人,情愿和他们交朋友,他以“身许之山水”,决心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恤孤怜寡,拯弱救饥”。

因此,凡是读过游记的人,无不被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所鼓舞。

此外,《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名著,还是一部享有盛名的文学佳篇;不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祖国的锦绣河山,自然界的万千奇景,在霞客的笔下,如诗如画,栩栩如生。写动态,千变万化;写静态,清新秀丽;写山,或峻险幽奇,或巍峨雄壮,令人目不暇接;写水,或碧波荡漾,或水清石寒,令人心旷神怡;写洞,或玲珑剔透,或乳柱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写险,或悬流而下,或猿挂蛇行,令人心惊胆战。如此种种,美不胜言。它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表达深刻细致。洋洋60多万字的大著作,人们读起来,如身临其境,深受感动,爱不释手,真不愧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9. 徐霞客 雁荡山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的游历中,重游的地方有黄山、大台山、雁荡山。徐霞客的再游雁荡,除雁荡的奇伟壮丽使他未曾忘怀外,还由于他那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所驱使。他每游均“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他的两次雁荡之游,写了共七千字的前后《游雁荡山日记》,对雁荡诸景的奇伟壮丽,都以白描的手法作了刻画。他冒着葬身岩壑的危险,“在刀剑隙中”攀登百岗尖,“梯穷济以木,木穷济以梯,梯木俱穷,则引绳揉树”地窥探天聪洞。“与石削不受树,树尽不受履处,辄垂藤下”,或“缚木为梯开岩端”登上小龙湫背寻剑泉的艰险历程,跃然纸上。只有象他这样不畏登攀的人,才真正有福份尽领雁荡的风光。他的日记还给我们今天考察研究雁荡的历史和风俗人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张大千画雁荡山 早在我国画坛上久负盛誉,年轻时期与齐白石齐名,并称“南张北齐”的鼎鼎大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于一九三七年的春天,结伴来游雁荡,绘制了两幅雁荡山山水画。一九三七年三月,张大千和于非厂、谢秩柳、黄君壁、方介堪等著名国画画家在南京举办了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后,一同来到了雁荡山饱览了奇峰异嶂、飞瀑流泉,作了一幅《大龙湫图》和一个《西石粱瀑布图》的底稿,此画是回到上海后同年九月份完成,为两笔小青绿山水,构图严谨,用笔精到,色彩清丽,中景西石梁瀑布于幽谷中奔泻而下,右侧高崖苍松一棵,近景石坡上有一老翁坐观飞瀑,画面清幽奇颖,气象博大高远,是画家中年时期一幅巨作。题词《点绎唇》一首及跋文近二百字,记叙游雁荡情况。   后来张大千旅居海外,到一九七九年他八十一岁时与箧中翻到题在《大龙湫》上的词时,勾起对往日游雁荡的回忆,于是又用词重作《大龙湫图》。他以晚年泼墨泼彩之活作此画,布局以大龙湫为主体,瀑布从悬崖飞流而下,构图简练,画面水墨淋漓,色彩鲜明,除此词外,亦题记游文字近二百字。 黄宾虹游山画入神 历代游览雁荡山的文人画士可谓多矣!名山的景色启迪了他们的创作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他们或写游记,或赋诗作画,或 字刻壁,为名山添色。现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就是其中一位。黄宾虹生平喜作雨雾中的山及晨昏暮色中的山。他游雁荡在初夏,正如他在游雁荡中所写的是“清游日日雨纤纤”,“漠漠云烟雨不收”的时候。他以为这是体验雨雾中山时生活的良好时机,可以更好观察山与树木在雨中的变化,所以他曾冒雨翻过了谢公岭去东外谷看老僧岩,结果淋得象“落汤鸡”一样回来。他却说:“看到了雁荡的奇峰怪石,做个落汤鸡有何不可。”   黄宾虹的雁荡山作品有《灵岩图》、《仰天窝图》、《西石梁图》、《大龙湫图》、《三折瀑》、《雁荡龙湫实景》等。他作画重视内在气质,不追求外貌的形似。他说:“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窈其形,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故他的雁荡山水画也并不是物表面的描绘,而是画家对生活的内心感受,通过绘画的技巧形之于笔墨,以达“自然之性”、“内涵之神”。

Hash:66563800bf8f54ba5fb22e29110b7b78242f141f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