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的著名景点 福州西湖八大景图片

导读:福州西湖的著名景点 福州西湖八大景图片 1. 福州西湖八大景图片 2. 福州西湖八景图片介绍 3. 福州西湖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4. 福州西湖的景色 5. 福州西湖图片风景图片大全 6. 福州西湖十景有哪些 7. 福州西湖景区图片 8. 福州西湖全景图 9. 福州西湖八景介绍 10. 杭州西湖十景是哪十景

1. 福州西湖八大景图片

春天西湖公园有柳树,迎春花,小草,杨柳;福州西湖的花有茉莉花、白玉兰、茶花、桂花、三角梅、夜来香、海棠花、菊花

每逢春季,西湖公园桃花、樱花、杜鹃花、木棉花、刺桐花、油菜花等繁花盛开,尤其是公园引进不同品种的樱花170株,打造最美樱花大道,不仅有雪白的染井吉野樱花,更有粉嫩的绯寒樱,花期2月底至3月。

2. 福州西湖八景图片介绍

步入西湖公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仙桥柳色”,古时人们游西湖,由城西门过迎仙桥而至。当时,仙桥卧碧波,湖畔遍植梅柳,景色十分迷人。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曾有词“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可知宋时植柳之风已盛。夏秋湖面十里荷花馨,是柳绿花红;冬时红梅凌霜艳,有暗香浮动。此乃“仙桥柳色”之古景。

如今的“仙桥柳色”,春光明媚,烟笼柳翠,垂丝萧萧,绿柳婆娑;堤上迎春花黄,桃花羞红,色彩鲜艳,引人注目。三月桃花灿若云霞,近观人在花中游,远眺如湖中锦带,引人流连赞叹,驻足留影。临桥眺望,青山绰影,高楼参差,碧水波涟,彩舫舟楫,如诗如画。四月里,柳絮纷飞扑人面,恰如王安石所赞“扬花独得春风意”,别有一番情趣。夏日绿荫浓郁,凉风习习,柳枝拂空,清新凉爽。冬天仍能见柳绿,呈现出“绿涨连云翠拂空,垂阳影断岸西东”的胜况,可与昔日古景相媲美。

3. 福州西湖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福州西湖开放

现在福州西湖是免费开放,地理位置福州市鼓楼区湖滨路71号,开放时间为5:30-22:30,总面积约45公顷,水域面积约30公顷,著名景点柳堤,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大梦山,福州市区可以坐运营线路1、54、66、100、109、111路到福州西湖站下车及到。推荐游玩时间2-3小时。

4. 福州西湖的景色

福州西湖宾馆历史较久,早年原称呼为“交际处”,西湖宾馆内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后在前二十年前逐步改称为西湖宾馆,而西湖酒店则比西湖宾馆较迟建立,主要为外事接待之用,其实真正较好的应该是历史悠久的西湖宾馆,而西湖酒店则比较崭新而已。

5. 福州西湖图片风景图片大全

要按面积来说的话,泉州西湖公园占地面积约100公顷,应该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福州西湖公园算起来至今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应该是福建省最大的保留较完整的古典公园,虽然期间有过和其他公园合并过。福州西湖公园经过合并,目前也是一个较大的城市公园。

6. 福州西湖十景有哪些

福州西湖没有十景之说,一般称西湖古八景。福州西湖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36个西湖之一,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所凿,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唐末便成为游览胜地,五代时,成为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御花园,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曾主持西湖修浚。1914年时辟为公园,福州西湖古八景分别有: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如今水晶初月、澄澜曙莺已不存在。

7. 福州西湖景区图片

福州西湖公园现在是免费的!而且现在和左海公园连在一起都作为市民的免费休闲景点。顺便说一句:今年农历没有年三十,只有二九。天气预报里说福州春节期间的七天有五天会下雨。记得带伞以备不时之需咯。预祝玩得开心咯:)

8. 福州西湖全景图

福州西湖一圈,精确量出10.48公里。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 、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

西湖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径流量为1400万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为1次/年。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

9. 福州西湖八景介绍

镇海楼自明清以来,除了作为历史名楼,还被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所以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历史进入清代后,镇海楼在1659年7月又被台风吹倒了。《榕城纪闻》记载:

顺治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大风起,自辰至未,坏样楼、鳌峰亭,开元寺大殿、铁佛殿、尊经堂、石坊并七门城楼,其余衙门、公署、民居无不飘荡。其风比辛巳年更大,所在倒折更多。

在康熙初年,镇海楼再次。但后又被毁,在康熙年间进行了3次重建。据雍正年间的《福建通志》说:

康熙初重建,复毁。后总督姚启圣、郭世隆相继兴建。

1678年至1684年间,姚启圣任福建总督。后来,又有6位任总督。接着,1695年至1703年郭世隆任总督。其中,有两次重建的镇海楼存在的时间较短,只有20年左右。而总督郭世隆重建的镇海楼,存在时间较长,

约有50年,但后来不幸于1760年秋毁于雷火。

关于这次被毁,乾隆年间的《福州府志补》记载较详细:

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向夕,山上霹雳一声,楼四面火出如灯,绿色,人皆以为雷火,乃属人意。按:自国初以来,毁已数次。

论者采形家言,谓:‘山尖而锐者,为火星,圆而秀者为文星。越王山其形尖锐似火,作屋不宜复用棱角。屋脊作卷棚以培之,庶可无患。’或亦有见。

镇海楼经历这次大火,于是就有人给它“算过命”,说越王山山形尖锐属火星之相,建筑物不宜再用棱角屋脊,应改作卷棚式的圆形,就可以防火了,但镇海楼实际上并未因此免于大火。

1785年,雷火再度焚毁了镇海楼。但不久,经“官匠建立”的镇海楼再度于1792年被雷火焚毁了。当时,为镇海楼大兴土木的主要是官方倡建并与民间共集资。镇海楼仍为上下两层,以明代制式重建,虽经多次毁建,但其基本尺寸变化不太大。

过了68年,在1860年镇海楼又被雷火焚毁了。过了3个月,镇海楼就再次重建起来了。清代学者林枫在《观我录》中说:

咸丰十年庚申……九月微雷小雨,镇海楼灾后数月重建,物料偷减,制视昔独卑。形家言其失前人创造之意,于风水有碍,未知然否。

这次重建,因资金紧缺,其宽度缩减了三尺。据光绪年间的《晦讷斋文集》记载说:

咸丰间改造,规制卑陋,不及四十稔,倾圯随之。

果然,不到40年,镇海楼于1892年又一次坍塌了。按清代光绪年间历任芝山书院、白鹿洞书院、致用书院主讲的谢章铤撰写的《重建镇海楼碑记》的记载:

且夫楼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嗟呼,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

关于重建后的镇海楼,谢章铤在《重建镇海楼碑记》写道:

高六丈三尺,深七丈二尺,广十三丈七尺,周边的城墙厚五尺三寸。

1892年,闽浙将军希元、总督谭钟麟和官绅都捐了钱,整整用了一年时间的修建,于第二年就竣工了。楼的建造按旧制“尺无所短,寸有所长”,其尺寸与旧制误差不超过一尺。福州学者谢章铤撰《重建镇海楼碑记》,由清末翰林院庶吉士陈宝琛挥毫题写碑文。

据说,在清代末年时,登上镇海楼仍可以看见大海。清末福州田园诗人魏杰《越王楼远眺》诗道:

欲穷千里目,独上越王楼。

双塔排城市,三山镇福州。

人从台际望,海入眼中收。

地杰钟王气,雄风自昔留。

因此,后来的福州西湖新增八景之一就有“样楼望海”一景。它与当年的福州的“龙舌品泉”等景一起被载入《新修西湖志》。

后来,光绪年间重建的镇海楼曾失于大火。之后,重修的镇海楼基本保持了明代时期的制式,城楼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加腰檐,城门式高台二层楼阁。施以斗拱,屋面使用陶制简瓦和板瓦,檐口饰有瓦当、滴水,适当增加一些配套工程。

为了凸显该楼,重建时特地抬高了一层约11米左右的架空台基,使它更宏伟、壮观。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台基采用城墙砖、首层台基地面采用金砖铺设,栏杆使用汉白玉雕作,所有露明梁柱外饰木质材料,小木作均采用实木,重建后的楼高、进深、面宽均严格按古建筑的尺寸和规制建设。

镇海楼楼高22.3米,台基高10米,由基座层、台基层,基座层内设地下宫。面阔43.5米,进深24.5米。门窗及牛拱等均为实木,吊顶为平暗式,并与梁架之间施以弯枋、一斗三升,为典型的福州传统建筑式样。

在镇海楼门前,在七星缸附近,有一座外面插着四簇雕花小石柱的三层圆台,其中心镶嵌阴阳鱼,共60甲柱,代表时间的周期。在此设60甲柱,寓意福州百姓的福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此外,镇海楼前还建有登山的青石道,道路中间有三组各9层台阶,海浪翻滚,蟠龙出海,堪比皇家“御路”规格。

镇海楼的一楼大厅中央,设有金丝楠木梅花雕屏,上面题有“清客肯来榻还下我”的词句。陪侍这扇屏风的,是七八十厘米高、一剖为二的巴西紫水晶洞。

在大厅西侧,供养在镇海楼建筑模型右侧的,是热心人费尽心力从海南弄来的“佛教七宝”之砗磲、珊瑚。水晶、砗磲、珊瑚,都是辟邪之物,有了它们,庇佑福州城的镇海楼,更加法力无边了。

大厅东侧书案正中竖屏是光绪三年一甲一名进士王仁堪的手迹。此人不仅“善设色花卉,书法为时所称”,而且当官也当得很出色,授修撰,入直上书房,出为镇江知府,殉职于苏州知府任上,官声颇佳。

二楼门额悬挂有“镇海楼”三字匾额。楼内布置有各色红木家具、古董及珊瑚等,还有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所撰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整座镇海楼雄居于福州古城中轴线端点的屏山之巅,仍然是俯瞰福州城及福州三山及西湖周边景色的登高眺望点。其建筑重檐飞角,冲霄凌汉,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三山二塔之间的视廊关系。

10. 杭州西湖十景是哪十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不同的角度都能发现西湖的美。自古以来,公认的西湖十景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一、苏堤春晓,是西湖春天的美景。桃红柳绿,漫步苏堤赏尽西湖美景。

苏堤因苏东坡而命名,横贯西湖南北,两岸遍植柳树和桃花,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锁澜桥、映波桥,自北向南依次连贯。春天的苏堤,桃红绿柳,漫步苏堤,登桥赏景,整个西湖美景真个是一网打尽。

二、曲院风荷。是西湖夏日赏荷最美的景观,“映日荷花别样红”说的就是这里。

苏堤的北段西侧,自跨虹桥向北,过岳湖、金沙岗到卧龙桥外,迤逦数里,是西湖风景区里最大的赏荷公园,乾隆皇帝亲自题写“曲院风荷”立碑亭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西湖夏天赏 荷的最佳地方。

三、平湖秋月。是西湖秋天的美景,“月到中秋分外明”,西湖赏月的最佳位置在白堤西侧。

秋高气爽时节,天空澄澈,皓月当空,倒映在西湖平静的水面上,泛舟西湖,景不醉人人自醉。乾隆皇帝御笔题写“平湖秋月”四字,建御书楼悬挂匾额。依山临湖,是西湖秋夜赏月的最佳位置。

四、断桥残雪。是西湖冬天赏雪最美的地方,也是民间传说中播撒爱情种子的地方。

断桥并非真是断掉的桥,它是白堤连接杭州市区的桥。冬季的西湖,雪后初晴,桥分阴阳,朝阳的一半积雪融化,阴坡一面依然覆盖着白雪,远远望去,仿佛桥断了一般。断桥是西湖冬季赏雪的最佳地点。

五、柳浪闻莺。是西湖的岸上之美,赏柳色,听莺啼,声色俱佳,游客流连忘返。

西湖的垂柳不为苏堤所独有。在西湖东南侧,同样有大面积的栽植。暮春三月,柳绿似烟,垂枝飞舞,既有动态之翠浪翻空,又有静态之薄雾笼烟。黄莺不时飞舞其中,竞相啼鸣,声色并茂,自古是西湖胜景。

六、花港观鱼。是西湖水里的风景,鱼戏莲叶间,倚桥扶栏,赏荷观鱼两不误。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这是乾隆皇帝的题诗。而在这之前,康熙帝也曾来此游玩,题写“花港观鱼”四字,祖孙两个皇帝同来游玩,先后为同一景点刻碑题字,恐怕绝无仅有!可见此景非同一般。

七、三潭印月。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点,被印到人民币上面,是“西湖第一胜景”。

三潭印月是西湖上的一座小岛,南面湖中有三座石塔,每座石塔有五个小孔。中秋之夜,石孔内点起蜡烛,烛光似月,映在水中,加上天上的月亮,游人心中的月亮,共计三十三个月亮。此奇异景观,西湖为独一家。

八、双峰插云。西湖西岸,南北两座寺塔,在云雾中似隐似现,恍若仙境。

由水及岸,西湖胜景向外延伸至西侧的两座高峰,是登高欣赏西湖美景的好地方。而换一个位置,从西湖向山上看,双塔时时隐现于薄雾之中,颇有仙境之美。康熙帝为此题写“双峰插云”四字,刻碑建亭,流传后世。

九、雷峰夕照。民间传说赋予雷锋塔以文化内涵,夕阳又把雷峰塔与西湖融为一体。

雷峰塔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古朴的雷峰塔被夕阳镀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夕阳渐落,古塔、山峰成为剪影,愈发显得神秘。雷峰塔早已倒掉,现在的雷锋塔是新建的仿古建筑,而风景一点儿也不输旧塔。

十、南屏晚钟。南屏山下慈静寺,悠扬的晚钟成为一种意境和文化镶入西湖风景之中。

南屏山在西湖的南边,慈静寺在南屏山下,背依青山,面对西湖。傍晚时分,钟声响起,回声悠扬,在西湖的水面上飘荡,为西湖披上一层神秘而厚重的文化因子,西湖风景平添浓厚的文化意境。

Hash:097c963134fee0ae49c0c773c004bb5ecd4d632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