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新会的景点 美丽新会的画画

导读:画新会的景点 美丽新会的画画 1. 美丽新会的画画 2. 美丽新会的画画作品 3. 新会美景绘画 4. 美丽新会的画画图片大全 5. 美丽新会的画画图片 6. 新会地方特色绘画

1. 美丽新会的画画

扇子种类的划分:折扇与团扇  

1.扇骨材质:(竹质类):玉竹、棕竹、紫竹、斑竹、湘妃竹、老凤眼竹、凤眼竹、豹纹竹、箭竹等(木质类)蛇纹木、沉香木、小叶紫檀、金丝楠木等。  

2.扇面材质:纸质扇、丝质扇,我知道【盛风苏扇】的团扇是非常有名的,刺绣团扇、罗布团扇、缂丝团扇、欧根纱团扇等制作非常漂亮。  

3.扇子的形状:葫芦形扇子、梯形扇、芭蕉叶形扇、方形扇、圆形扇、异形等  

4.扇子的用途:日用扇、工艺扇、广告宣传扇、舞蹈扇、仪仗扇等  

5.扇子的样式:镂空扇、拉花扇、镶嵌扇、雕刻扇等  

6.扇面图案:书法扇、绘画扇、空白书画扇、书画扇等

2. 美丽新会的画画作品

明代由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的。假如元代打入欧洲算起,那么12世纪的中国人,应该见到油画了。不过明代万历年的利玛窦、汤若望到中国以后宣传西方文化比较系统一些,这时应该是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方油画的开始。但是,由于油画是为宗教服务的,看到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清代乾隆时期,中国的鼻烟壶工艺美术,销往欧洲数量比较大,为了适应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在鼻烟壶上有不少油画风格的绘画,这应该是中国人最早学习和应用油画。

当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以传教士和商人的身份,于1275年来到中国元朝大都北京,从此,在中国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带了几十人的庞大团队,团队里边主要有商人、传教士、旅行家、冒险家,还有画师和艺术家。

从广东外销画开始大家开始学习油画。那个时候,西方水手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想把中国的东西带回家乡,让老乡看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画,这样人们就知道,“原来中国长这样啊”!这就催生了广东外销画——一种民间大量制作的画,虽然是油画,但技法很粗糙。

中西图像交流,尤其是油画如此重要的西方艺术呈现形式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上层社会的精神文化等方面,民间精神文化和艺术表现都仅有较少的探讨。目前公认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洋油画应是由利玛窦等传教士所带来的,但这些宗教绘画除却特定的使用功能(用以传教或当做赠礼)外,拥有较为狭窄的传播路径。这对“新会木美人”则提供了从民间的角度来观察“西画东渐”的过程。

十六七世纪的时候,西方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兴办教堂,传播耶稣基督教。这里面大家知道有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据说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第一个西洋人。同时也把西方油画带入中国,挂在教堂壁上。这应该是中国老百姓第一次看到与中国画迴然不同的西方油画。

清朝乾隆年间,意大利画师勃朗图来到中国,在宫庭当画师,还给乾隆皇帝画过像,当时颇受恩宠。至二十世纪初,我国画家刘海粟等从欧洲留学归来,带回了西方油画绘画艺术,并开办画院,召收学生,传授此技

3. 新会美景绘画

  新会华侨中学创办于一九五八年,至今已有四十七年历史,是一所直属公办示范性完全中学。  学校现有教学班 59 个(高中 37 个,初中 22 个)。学生达 3150 人,在编教职员工 211 人,校园占地总面积 47447 平方米,建筑面积 32817 平方米。  建校四十多年来,在历届区委、区府、校董会以及华侨、港澳同胞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不断发展,校容校貌日臻完美。一九九四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 1993 年加建了科学楼, 1995 年建成求真楼,并改建了运动场、游泳池; 2000 年加建了学校图书馆 公楼,改建了校园围墙,加大校园绿化工程的规模; 2002 年又改建了综合大楼, 2004 年建成求真楼二期工程。至今校舍建筑群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校园内绿树成荫,令人赏心悦目。学校建设布局完备,拥有教学楼和办公楼 7 幢,建筑面积共 5700 平方米 ; 科学实验大楼设有 24 个功能室,内有仪器齐全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地理室、舞蹈室、图画室、音乐室、阶梯教室以及综合用途室等,其中设有多媒体平台的功能室 7 个;两座宿舍大楼七层高,建筑面积 14000 平方米,拥有可供 10-12 人居住的宿舍 160 间,宿舍设备配套,室内整洁明亮;图书馆面积配有藏书室、阅览室等,藏书量 83304 册, 2002 年还建立了电子阅览管理系统,正式对师生开放;体育场地有 300 米跑道田径运动场 1 个、体育馆 1 个、篮球场 5 个、排球场 3 个、羽毛球场 6 个,标准游泳池 1 个;校园内配有生物园、地理园、花圃园。校园网络已建成,并配备了实用的校园管理系统,提高和优化学校管理质量,是新会区首批建成校园网络的学校之一。目前我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逐步完善,已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在 2003 年“省一级学校”复评中被复评组评价为“教学手段现代化有新的突破,成为新会的龙头示范学校”。。  学校拥有一支“严、勤、细、实”良好教风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敬业乐业,富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其中高级教师 31 名,一级教师 70 名,教师达标率符合要求。  学校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方针,不拘一格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爱国、勤奋、求实、向上”的校训,形成了“严、勤、细、实”的教风和“尊师、勤学、守纪、有礼”的优良学风。在德育工作上建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三个层次两个序列”的德育教育体系,坚持公民道德教育;近年特别注重学生仪表风纪教育,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了序列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好评;在教学工作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长期坚持“三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能力为主线,狠抓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办成了一所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侨校,在社会上建立了良好声誉。我校先后获得广东省侨资办学优秀成果“吴汉良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三等奖、“广东省绿色学校” 、“广东省中学共青团建设先进单位”、“江门市先进集体”、“江门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新会区教育先进单位”、“新会区高考成绩一等奖”、“新会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在广东省一级学校评估中,被誉为是一所“校风、校纪优秀、校容校貌优美、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高”的新型侨校。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校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过国家、省、市的表彰和奖励,学校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制作的作品曾获全国三等奖,学科竞赛获全国二等奖、省二等奖和三等奖,获江门市、新会市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体育健儿在新会区级运动会上,多人多项目获奖。文艺比赛多次获团体一等奖,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曾选送日本国展览,师生的摄影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升学率逐年提高,连续 19 年破历史记录。今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 69 人, 2A 线 296 人,第三批上线人数 434 人,前三批有 585 名学生被录取,录取率 93.5% 。  中考成绩以绝对的优势在新会排行第二, 440 考生中尖子生 104 人,优秀生 173 人,省优良生 298 人,优良率 67.7% 。  数十年来,在政府及华侨、港澳同胞关怀下,学校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充实;在师生们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优美的校舍校容,良好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显著的教学效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誉为是一所“校风、校纪优秀,校容校貌优美,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高”的新型侨校,成为新会侨乡教育事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4. 美丽新会的画画图片大全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和风光,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它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代表人物有居巢、居廉、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高剑僧、何香凝、方人定、卢传远、李抚虹、伍佩荣、容大块、黎雄才、关山月、伍嘉陵、黄独峰、司徒奇、赵崇正、何磊、杨素影、黎葛民、黄幻吾、何漆园、黄少强、赵少昂、陈凝丹。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东莞张穆著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

现代,继承和发展这一画派艺术的,有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昂、杨善深等。

它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

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并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5. 美丽新会的画画图片

1、霍津:民国年间陶塑名家。驼背,人称“驼津”。擅塑仙佛人物和动物,尤以塑牛闻名于世。传世的牛作品多为素胎,能逼真地再现牛的神韵、形态以及纤细的牛毛,世称“霍津牛”。

2、霍子厚:又名文厚,因其跛,人称“跛厚”,民国年间艺人。擅长制作人物,代表作品有《关羽》、《太白醉酒》 ,他熟悉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善于抓住历史人手的典型性格,塑造得细腻、生动,颇具写实风格。常在作品上钤用篆书阴文方形印章“霍子厚制”。后开设店号“霍厚记”,又改钤用篆书阴文方形印章“霍厚记造”。

3、温颂龄:名奇,号颂龄,因其跛足,人称“跛奇”。民国时期颇具艺术个性的陶艺家,擅长塑造人物,耻于模仿,喜创新,纯以个人的观察体会创塑人像,在刻画人物性格上有独到之处。作品形象古拙,衣纹线条流畅,釉色凝重大方。抗战时期,广州沦陷(1938年10月中旬),他与儿子和徒弟在香港开了“复兴工业社”,香港沦陷后(1941年),温颂龄饿死于荃湾。

4、林堂煜:初在刘佐潮处当学徒,学习塑造亭宇小品,后改为学习塑造人物,题材较为丰富,具有刘佐朝的作风,其代表作有“杨五郎”,形貌古朴,衣纹简洁有力。其作品常印有“林堂煜造”篆书阳文方章,或“林堂煜作”阴文楷书长条印章。

5、吴灶生(1902-1981):又名吴炳南,广东石湾人。工艺美术师。自小学习拉坯成型工艺,熟习釉料的配制。民国期间曾自营陶业,1953年任石湾工艺四分社经理,1959年从工业陶瓷厂调到美术陶瓷厂从事釉料研制。长期致力于石湾传统釉色的继承发展,特别对红钧釉和结晶釉的配制和批量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石湾上世纪中叶的配釉名师。

6、廖作民(1904-1957):广东石湾人,原名廖源新,又称廖新。出生于陶艺世家,在艺术氛围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好学上进,酷爱陶艺。少年起到多家陶艺作坊学习陶塑技艺和制陶技术,后随堂兄廖坚学习山公、盆景和器物造型。时廖坚与陈渭岩、潘玉书等名家多有往来,探索切磋,从中获益良多。20世纪30年代与弟廖沧创办“利生”陶艺店。作品以人物陶塑为主,兼作山公盆景、器物。建国后加入石湾工艺生产社。早期风格粗犷写意,后期逐渐吸收潘玉书细致典雅之长。

7、梁华甫(1905-2005):广东石湾人。年轻时随父梁福学艺,谙熟泥、釉、火的运用,协助父亲经营“醉石轩”。1956年起在美术陶瓷厂创作室研究釉料配制及进行陶艺创作,擅塑人物、鹤、瑞兽等。作品以古雅、朴拙、浑厚出名,并配以变化无穷的釉彩。

8、陈 红:生于1906年,又名陈雄,女,擅长山公创作,一直被误认为男性,被称作“男工红”。解放后在石湾工艺美术陶瓷厂做山公人物,著名作品有《取经》等。

9、区 乾(1907-1958):广东新会人。父区大为清末民初擅塑鸟兽的著名陶艺名家,区乾自幼随父学艺,继承家传,1952年加入广州人民美术社雕塑工场(后转为石湾美术陶瓷厂)。他注重写生体验生活,作品风格写实逼真,讲究神韵和意境。他是石湾当代动物陶塑的一代宗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刘传在石湾陶艺界“双峰并峙”。

10、马 海(1932—2004年):原名马其海,男,广东顺德人。少年因家贫辍学到广州、澳门等地当小贩、炊事员,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学绘画与雕塑。1956年进入广州人民美术社石湾工场工作。1963年在石湾美术陶瓷厂从事陶艺创作。自学成才,兼收并蓄。作品以人物为主,多喜塑造历史上杰出贡献和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之士,寄情述志,寓意褒贬。

11、何秉聪(1918—1999年):本名叔明,号南海陶人,祖籍广东南海。早年于南海师范本科毕业,后获香港教育司署早级教师文凭,在省港多所中小学文、史、化学及数学等科任教五十余年;课余致力钻研陶艺从未间断,成为石湾陶釉专家,殊有创新之见;任香港艺术馆名誉顾问十五年;对石湾陶艺独怀深厚感情,积极参 多次在香港举办具规模的石湾陶瓷展览,推动陶艺爱好者及大众对石湾陶艺的认识和收藏。著有《石湾陶艺》、《历史、神话与传说》、《陶艺杂谈》、《釉与涂釉》等。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予“视觉艺术终身成就奖。

6. 新会地方特色绘画

江苏檀香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的各式折扇和其他形状的扇,主要使用对象为女性,亦称为文扇。檀香木,又名旃檀,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木质坚硬。檀香木制成檀香扇具有天然香味,用以扇风,清香四溢。有扇存香在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依然幽香阵阵。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制作过程,一般经锯片、组装、锼拉、裱面、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制成。檀香扇的生产和制作产地,国内主要有苏州、杭州、广州等。苏州以绢画为多,杭州和广州以拉花著称。苏州檀香扇为江苏著名传统工艺品。约创始于清末民初,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多记"等七家作坊。早期主要生产男扇,以后主要生产女扇。苏州檀香扇,工艺精良,玲珑纤巧,芬芳馥郁,富有地方特色,深为各界妇女珍爱。扇面用绢面,扇骨拉制图案,式样有全面、格景、中空和西泠等。苏州檀香扇以"四花"(拉花、烫花、雕花、画花)见长。色泽秀丽、典雅大方,在泥金扇面上绘工笔重彩,高贵富丽。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花色品种达300多种,年产量达50万把。1981年荣获全国工艺品百花奖银杯奖。

檀香扇以其独特技艺,独具风格,富有工艺性,而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广东火画扇

火画扇火画扇与檀香扇,竹丝扇,绫绢扇并为中国四大名扇,产于广东新会。火画扇制作精美,清秀典丽,永不褪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用一种特制的"火笔"(现用"电笔")在葵扇工作画,故名"火画葵扇"。

据说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当时,诗书画风较盛,新会有位著名画师叫陈晚,他将诗画剪贴于玻璃扇上,但不牢固,一经受潮便会脱落。又发展用墨汁或颜料直接把诗画画在扇上,但也容易褪色,后将画在扇面上的诗画用香火烙焦,以显示出诗画来。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便开始使用铁笔在炉火里烧红,然后在扇面上烙诗画。到1914年前后,刘怡记扇寮加工火笔扇时,工艺又有所发展,方法是选用薄玻璃扇两柄,先将扇的脊骨和柄削去,然后合成一柄双面扇。这样,扇的两面均可用火笔作画。又把扇边用彩色丝绒缝制,逐步发展成为三脊和五脊火画扇,款色高雅,美观大方。扇柄也有多种多样的装饰,有用竹制的。中有棕竹、佛肚竹、斑竹、篱竹之分。也有用象牙或藤条缠柄的。并用胶片作夹,明角作钉。其中的象牙火画扇,装饰华丽、名贵,是欣赏收藏的扇中精品,富豪之家多用之为互相馈赠的礼物,产品扬名中外。

四川竹丝扇

竹丝扇俗称" 龚扇", 有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美评。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维妙维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

平整光亮的竹丝扇竹丝扇是扇子中的一种,选用优质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竹丝扇的扇面是桃形,形似纨扇,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薄如蝉翼,是中国工艺品中的一颗明珠。因为编织这种竹丝扇的技艺是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创造的,而且在龚家传了 代,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所以,人们习惯称自贡竹丝扇为"龚扇"。 竹丝扇享誉中外,据说,有一次在广交会上,一位很内行的英国丝绸商人居然把龚扇认成了丝绸制品。当他知道这是竹编制品以后,惊叹地说:"自贡竹丝扇可以当之无愧地进入世界艺术瑰宝之林。"

自贡竹丝扇早就享誉中外,1956年就获得出国展览奖,中美建交后,它被送到美国展出。如今,它已经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深受各国人士的欢迎。

浙江绫绢扇

绢扇是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一般多圆形,故又名"团扇"。亦有腰圆、椭圆和"钟离式"等。以苏州生产的最精良。造型美,画面精。用铁丝作外框,用绢糊面,彩带沿边。以绘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通草贴花等作扇面装饰。扇柄用材有湘妃竹、棕竹、梅录竹、楠木、红木和牙骨等,并装有流苏,贵重的配有宝石扇坠。秀丽典雅,高洁精美,尤为年轻妇女所喜爱。成都绢扇继承了古绢扇的造型,以铁丝作框,楠竹片作柄,彩色线带蝴蝶结为坠,价廉物美,大方实用。绢扇以扇画面的格调高雅为主要特色。成都绢扇工笔重彩,与清丽淡雅的苏杭绢扇不同,采用木版水印、印线填彩和手画为表现手法。绫绢在折扇出现之前就广泛用来制作纨扇扇面,如今也用来作折扇的扇面,凡是用绫绢作扇面的扇子都可以称为绫绢扇。绫绢扇扇面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色泽光亮,给人以温文尔雅之感。

Hash:52f1e3f3dfb05525d604c57fd4305f9bfa0c8df2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