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名吃
西双版纳古时叫做“勐巴拉纳西”,意思是“美好,理想而神奇的乐土”。在那里,一年四季可以品尝到亚热带水果。还可以看到吉祥的孔雀,遨游的白象,成群的野牛,珍贵的长嘴犀鸟。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繁衍自息的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十几种民族,有着独特的风俗民情,驰名中外的泼水节,澜沧江上的赛龙舟,别有情趣的丢包以及婚礼上的“栓线”仪式,会把您带进一个令人神往的境界。这么有特点的地方,当然少不了各种美食。1.香竹饭做香竹饭最有意思,把一节有杆面杖粗,竹节很长的香竹内塞满洗好的糯米,斜放在很旺的粟炭火上烘烤,竹子被烤得焦糊,大约十分钟就能听到嘭地一声,塞在竹筒口的芭蕉叶被筒内的蒸气冲将出来,饭熟了,这时,就可以把竹筒从火炭里抽出来,用一根木棒不断地捶着竹筒,把竹筒捶得越软越好,因与竹筒里的饭越捶软越好吃,当把敲裂的竹皮剥去,就看见被一层乳白色竹膜紧包住的饭柱。如同一只只熟透了的“香蕉”。香竹饭洁白油亮,柔软细腻,清香滋润,不就什么菜,都好吃无比。傣家人吃饭更有意思,他们吃东西一不用筷子,二不用碗,碗用芭蕉叶代替,筷子用手代替。所以,饭前洗手特别讲究。吃饭时,用手抓起一团糯米饭,用手指捏个饭团,捏紧,捏实就放进嘴里吃,饭一点不粘手,越捏紧越可口,越好吃,吃起来要比上海的窠饭更香更爽。如果外出就用芭蕉叶包起一碗饭,再搁点腌菜,辣子,烤肉之类就行了,食用十分方便。这道别有风味的傣族名小吃很受中外游客的青睐。2.毫诺索年糕“毫诺索”是傣语,这里指的是年糕。“毫”是抜、粑*把;“诺索”是石梓花(一种野生香料)呈褐黄色,“毫诺素”就是一种用石梓花粉和糯米粉做成的粑粑。过去,一般在傣历新年才能吃得到,如同汉族的年糕。傣家人有这么一种说法:“吃了毫诺索,人就长一岁”。现在,要想吃毫诺索根本不用再等到过年了。每天清晨,东方才泛鱼肚白时,您就可以在那街边烧着炉灶的食品虑内品尝味道香甜的点心“毫诺索”了。“毫诺索”是用芭蕉叶包成两寸宽、四寸长的长方形小包,每包约重半两。只要把蒸好的小包外面的芭蕉叶撕开,就露出酱红色的粑粑了。吃“毫诺索”还得有点窍门,如果您手抬芭蕉叶,用嘴凑过去吃粑粑,那么,糯米粑粑就会粘在脸上嘴上,将您涂成个大花脸。当地人的习惯都是把手洗干净后,用食指一点一点地蘸着吃,这种吃法既可以把芭蕉矸上的糯米粑粑吃得干净,又非常够味。3.亳吉阿粑粑毫吉阿是一种用糯米饭和芝麻做成的糯米芝麻粑粑。这种粑粑有好几种吃法:一是,糯米饭和芝麻一起舂细,拌匀就可以吃,这样吃起来有糯米和芝麻的清香味;二是,把舂好的芝麻饼放在火炭上烤,然后抹上红糖沫,这样有糯米、芝麻和红糖羼合的甜香味;三是,把做好的糯米芝麻粑粑切成细条,然后用油炸着吃,这样的吃法味道更是异香酥脆了。4.油炸麻脆当踏进木结构建筑的傣家餐馆,就一眼能看到一碟碟、五颜六色、形似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被炸得泡乎乎的,这活灵活现的样子真是不忍下箸。细一打听这叫油炸麻脆,是一种用廿蔗、红芋头、魔芋、地瓜、山豆根等汁液,渗入糯米饭舂成饭泥。然后,就用这些粘合力极强的饭泥在案板上揉团擀片,做成各式各样的动植物形状,染上各种天然色素。最后用掠树叶穿成一串一串的晒干。吃时只用温油炸泡,味道香甜酥脆,十分可口。
程本系统1.程甲本
Hash:368a1291428ce18e181f715958514acda876ea16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