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延安保卫战一场演出可容纳多少人?门票是多少?首次公演是什么时候?

导读:梦回延安保卫战一场演出可容纳多少人?门票是多少?首次公演是什么时候? 一、梦回延安保卫战一场演出可容纳多少人?门票是多少?首次公演是什么时候? 二、自助从西安到黄陵,再到延安应该怎么安排 三、自助游:从西安到壶口再到延安再到榆林怎么走 四、请问从西安坐大巴(火车)去壶口瀑布怎么走?在线等。。。谢谢!!! 五、保卫延安战役相关内容 六、西北野战军实力如何?西野发动一次战役需要消耗多少弹药呢?

一、梦回延安保卫战一场演出可容纳多少人?门票是多少?首次公演是什么时候?

三四百人。

开放时间:每年3月25日至11月25日

演出时间:每天上午场11:00 下午场4:00 夜场8:00(5月至10月)

在枣园,门票120,有时一天还白送几张票,就看你的运气了。

二、自助从西安到黄陵,再到延安应该怎么安排

早上城北客运站坐大巴到黄陵 车费42元左右 中午11点-12点到黄陵。 吃饭后参观黄帝陵 下午4点 从黄陵汽车站(黄帝陵山下)坐车到延安 车费约40元 晚上到延安 延安一般宾馆120元左右 除去宝塔山 清凉山 延安保卫战外 其他景点不要门票 返回时从汽车南站出发 尽量避开清明节 因为清明节当天黄帝陵祭祖活动是要封闭高速公路的

在西安城东客运站(坐公交在轻工市场下)坐长途汽车到黄陵(不到半个小时一班,3小时)。再从黄陵坐长途汽车到延安。在延安坐长途汽车或火车回西安。延安到西安的长途汽车停靠在西安城东客运站。

从城北直接坐车到黄陵县 直接诶去黄帝陵逛逛 晚上住在皇陵,第二天一早黄陵县汽车站上延安,3个小时就到了,去延安就是上上山,看看枣园

三、自助游:从西安到壶口再到延安再到榆林怎么走

10.1旅游吗?

给你这个建议

直接到榆林 回来的时候再到延安 在到壶口 坐车返回 在到延安 在坐车去西安

西安去榆林 120左右 忘记了

榆林到延安 (北站) 50-70左右

延安玩完

一大早去延安南站做旅游车 去壶口的车 车价估计在30-50左右.

壶口门票一个90多 差不多100

3小时估计就完了...

回去后估计中午了...

换车去黄帝陵 比壶口近~ 然后 下午回到延安南站

然后可惜选择看看延安的夜景 赶晚上10点多的火车

也可以选择快5点去西安的高速车...

因为我是延安的 榆林我大概不知道...

去延安旅游 纪念馆什么的我就不说了

枣园上面有个延安保卫战 你去看看...

我这么安排是因为时间和路途比较顺一点... 呵呵...

1.在西安城东客运站坐到宜川的汽车。发车时间:9:00;11:00;13:00。票价:高一级:68元、74元、77元(节假日票价 高一级:85元),+4元(燃油附加费)+1.5元(站务费)。运行时间:5小时30分。

2.在宜川坐公交到壶口瀑布。

3.游览完壶口瀑布后,在壶口瀑布坐公交到延安。

4.在延安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到榆林。

四、请问从西安坐大巴(火车)去壶口瀑布怎么走?在线等。。。谢谢!!!

如果是想去壶口瀑布的话,我建议你去淘宝报个旅行团吧,毕业之前我也是想去壶口瀑布和黄帝陵,但是查完路线发现自己去的话乘车不方便,而且车费还贵,给你算算啊,报旅行团是305的价钱,没有其它收费,有学生证的可以再退回30块钱,也就是275,包括从西安到黄帝陵,黄帝陵门票,黄帝陵到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住宿一晚,壶口瀑布到延安,延安到西安。如果你是只去壶口瀑布的话,大巴从西安到壶口瀑布要100,户口的门票要半价45,你再回西安又是100。而且当天很难赶回来,住宿的话最少要60。你报团的话会进购物点记住不要买东西,还有在延安会有忽悠你去看延安保卫战,是自费的,记住别去就行了。吃饭也可以自带零食,别交钱吃团餐也可以。

西安坐火车、汽车到延安,延安汽车东站转乘汽车到壶口。

西安城东客运站坐汽车到宜川,转乘汽车到壶口。

希望能帮到你

五、保卫延安战役相关内容

延安保卫战,于1947年3月13日开始。 战争是 由国民党为了攻占延安,摧毁中共党、政、军指挥中枢的目的,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25万多人的兵力而起。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保卫延安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延安保卫战战争背景

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就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当时,国民党军在西北战场有23万人,主要是第 l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嫡系将领胡宗南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盛气凌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则不到3万人,而且装备极差,补给困难。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编第1军、第29军所属 6个整编师15个旅共约l4万人,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指向延安。彭德怀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身份部署延安保卫战,掩护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转移。西北野战军教导旅、警备第3旅、第l纵队等部在延安以南的临真镇、金盆湾、牛武、茶坊等地构筑纵深阵地,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抵抗。国民党军以近百架飞机、大量火炮掩护进攻,对延安进行狂轰滥炸,西北野战军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英勇作战,节节抗击。

194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 命令 ,由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担负起直接指挥西北战场作战的任务。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已兵临延安城下,直到傍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才离开延安。延安保卫战进行了七天七夜,

1947年3月19日,国民党军占领延安。毛泽东临走时对彭德怀说:“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1]

延安保卫战战争起因

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把他的西北军政大员胡宗南召至南京,具体部署进攻延安,想以攻占延安来实现其“摧毁匪方党、政、军 神经 中枢,动摇其军心,瓦解其斗志,削弱其 国际 地位”的心愿。蒋介石把在西北的34个旅25万兵力组成南、西、北3个集团,以其“西北行辕”的马鸿逵、马步芳和“晋陕绥边区总部”的邓宝珊军在西线和北线钳制配合,以第一战区胡宗南主力从南线突破,夺取延安。其意图是,驱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在延安及其附近围歼西北解放军,或逼解放军东渡黄河,由胡宗南部与黄河以东的国民党军夹击而歼灭之。[1]

延安保卫战战争经过

解放战争进行了8个月后,国民党军战线延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947年3月起,被迫由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企图在战略上实施两翼突破,尔后钳击华北。在陕北战场,国民党军集中34个旅25万余人,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20个旅由洛川、宜川一线向北担任主攻;以西北行辕副主任马步芳、马鸿逵部12个旅由银川、同心、镇原一线向东;以晋陕绥边区总部所属第22军2个旅由榆林向南,企图围攻延安,摧毁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消灭陕甘宁解放区部队于黄河以西,或逼过黄河,尔后会同华北国民党军将其歼灭于黄河以东地区。此时,人民解放军在陕北战场仅有4个野战旅及3个地方旅2万余人,且装备很差。中共中央军委 决定 充分利用陕北有利的地形条件和群众基础,诱敌深入,歼其有生力量。必要时放弃延安,采用“蘑菇战术”,牵制胡宗南集团主力于陕北战场。据此,以教导旅及警备第3旅第7团共5000余人的兵力,于延安以南临真镇、金盆湾及牛武、茶坊地区,在延安军分区独立团和民兵游击队的配合下,实施运动防御,阻击敌军的进攻;以 编第4旅及驻陕甘宁边区的晋绥军区第1纵队(辖2个旅)为预备队,配置在~县(今富县)西南地区待机。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集团整编第1、第29军共15个旅14万余人分两路北进。其第一梯队12个旅8万余人,在数十架飞机的配合下,以密集队形实施多路攻击,企图三天占领延安。教导旅和警备第7团等依托既设阵地组织防御,交替掩护,节节抗击,给敌以杀伤。16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宁解放区的各部队统归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

16日,胡宗南部进至甘泉县麻子街至金盆湾一线,随即改变战术,谨慎推进。彭德怀、习仲勋即令第1纵队、新编第4旅加入战斗。西北野战部队利用有利地形,实行积极防御,适时组织反击,并利用夜暗灵活出击,袭扰、迟滞国民党军的进攻。18日,胡宗南集团进至延安以南10公里的二十里铺、杨家畔一线;马步芳、马鸿逵集团进占盐池、庆阳等地;第22军向横山发起攻击。此时延安各机关、学校已安全转移,群众已疏散完毕。当晚,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等撤离延安。西北野战部队经六昼夜激战,歼国民党军5000余人,完成了预定任务,也于19日上午主动撤出延安。此后,毛泽东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等率精悍的指挥机构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1947年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部署进攻延安,决定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为主力,并率马鸿逵、马步芳、邓宝珊等部共34个旅25万余人,100余架飞机,由南、西、北三面对陕甘宁边区实施重点进攻。 面对严峻的形势,1947年3月初,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研究击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问题。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外线配合内线作战,保卫延安的计划。同时决定,必要时主动放弃延安。3月6日,毛泽东一面向各解放区 通报 陕北军情,一面急调外线部队靠近陕甘宁边区,电令王震率两个旅由晋绥西渡黄河,同时调守卫边区南线的新四旅、三五八旅从淳化、合水一线回延安。3月8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新市场举行万人大会,动员保卫边区、保卫延安。3月10日,保卫延安的部队集结完毕,彭德怀亲临前线部署。当时,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主力只有6个旅,兵力不足3万,与敌相比,众寡悬殊。面对危急形势,为掩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和群众转移,中央决定将兵力部署于延安以南地区,用运动防御战阻击敌人。

主动放弃延安

1947年3月11日,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撤离后仅7小时,国民党军飞机即开始大规模轰炸延安。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南线集团组成左右两个兵团,分别由整编第一军军长董钊和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指挥,由宜川、洛川等地向延安发起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飞机对延安及附近地区再次实施轮番轰炸。胡宗南坐镇洛川,要求“三天占领延安”,彻底解决西北问题。 从1947年3月13日起,西北各野战集团军和地方武装在延安以南地区,依托既设阵地,对来犯之敌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抵抗,为掩护中央机关和群众转移赢得了时间。1947年3月12日凌晨,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撤离延安。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停止播音,由预设在瓦窑堡的备用电台接替,继续广播。 1947年3月16日,为统一指挥边区部队,中央军委决定将陕甘宁边区所有野战集团军编组成西北野战兵团,下辖主力6个旅共2.6万余人,陕甘宁边区警一旅、警三旅、新编第十一旅和骑兵第六师共1.6万余人编为地方部队,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 总参谋长彭德怀任司令员兼 政治 委员,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同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签署保卫延安作战命令,要求西北野战兵团“在防御作战中达到疲劳与消耗敌人后,即可集中五个旅以上打运动战,各个歼灭敌人,彻底粉碎敌人进攻”。 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撤离延安前在驻地会见了刚刚率部从晋绥赶来的王震,并嘱咐彭德怀,一定要让部队把房子、院子都打扫干净。入暮时分,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十年的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2]

国民党为了攻占延安,摧毁中共党、政、军指挥中枢的目的,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25万多人的兵力。

中国共产党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南线部队开始从宜川、洛川分两路向延安发动天上地下的进攻。西北野战军则组织运动防御,迟滞、消耗国民党军,掩护指挥中枢转移。到1947年3月18日,中共各机关已转移完毕,西北野战军主动在1947年3月19日撤出延安。

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却遭到西北野战军的不断袭扰、周旋,国民党军疲于奔命,磨得敌人缺粮断灶。趁此机会,西北野战军再集中优势兵力,伺机各个歼灭。

由于延安保卫战战术运用得当,国民党军损伤惨重,连中共指挥中枢的毫毛都未能碰到。

六、西北野战军实力如何?西野发动一次战役需要消耗多少弹药呢?

恐怕军史爱好者都知道,中原野战军是由八路军第129师发展而来的、华东野战军是由新四军主力和115师一部发展而来的、东北野战军则是由115师、129师(29个架子团)和新四军一部集成发展而来,那么西北野战军的主体是由哪支部队发展而来的呢?没错,正是贺龙元帅当年领导的八路军第120师。

1937年第120师组建时兵力已有14000余人,不过在贺龙师长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的部队,只有第358旅全部、359旅的一个团8200余人,而第359旅旅部率一个团留下来担负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并且120师在前期的发展也还是不错的,转战山西河北等地,到1938年黄河以东的部队已经发展到25000余人,期间还深入冀中平原协助吕正操的部队打击日寇,先后扩编了两个独立旅。

转折发生在1940年前后,阎锡山前一年底发动“12月事变”,日军也觊觎陕北,所以黄河河防的压力极大,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形势也很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奉命率120师主力回师晋西北,进而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期间,第120师在冀中发展起来的部队,包括五个支队都留在当地坚持抗战,后来划给了晋察冀军区指挥,也因此,后来的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跟120师是有血脉相连的。

比如开国上将周士第,抗战期间最初的职务是八路军第120师的参谋长,解放战争期间则成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就很说明了这个问题。晋西北当然是苦寒的山区,经济不发达且人口基数不大,严重制约了120师的后续发展,到1940年底整个晋西北军区的正规军和地方部队加起来,刚刚发展到51000人,这在八路军第二次大发展时期,这算是相对比较慢的。

八路军在晋西北站稳脚跟后,逐步向塞外的绥远西部发展,比如成立了大青山支队等等,所以火力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1942年,为了整合陕甘宁边区和晋绥的警备力量,同时应对胡宗南的搞摩擦企图,贺龙师长到延安组建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师政委关向应改任联防军政委,也就是说 贺龙成为了陕甘宁边区、晋绥抗日根据地所有正规部队的指挥员,第120师也整体划入联防军战斗序列。

那么晋绥军区的指挥员换成了谁呢?正是从冀中率部转战而来的吕正操将军,接任了晋绥军区司令员,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到1944年度,晋绥军区还实行了“精兵减政”的政策,经过整编后,晋绥军区主力部队由39000余人减至25000人。而在陕甘宁边区的120师部队与八路军留守兵团合并后,约有30000余人,所以贺龙领导的联防军总兵力在5万到6万人之间。

抗战胜利时分,晋绥军区的主力部队发展到45000余人(另有地方武装40000人),而陕甘宁边区的兵力变化不大,同时又以359旅为基础先后组建了两个独立支队南下,也就是王震的第一支队4000余人和刘转连的第二支队4000余人,因此总兵力被进一步削弱。这样,留在陕甘宁边区的正规部队数量仅有20000余人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军抽调部队大举出关抢占东北。

在这一期间,不仅晋绥军区的吕正操等率部出关,延安也是竭尽所能抽调力量,比如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其他单位,包括359旅组建的刘转连独立第二支队,也恢复359旅的番号开赴东北,所以从陕甘宁边区调往东北的总兵力达到了10000多人。这次抽兵北上不仅使陕甘宁边区的警备力量所剩无几,同时也意味着,其实东北野战军也有八路军第120师的成分。

到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时的1946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留驻延安附近的部队只剩下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和第3旅,且各旅兵力也比较单薄,每旅兵力基本在3000余人左右,好在陕北暂时没有敌情。而晋绥军区在抗战胜利后组建了晋绥野战军、晋北野战军等野战部队,遂行抗日大反攻以及跟阎锡山、傅作义的部队作战,到1946年11月整合为晋绥军区第1、第2、第3纵队。

时间进入1947年初,胡宗南进犯延安已经箭在弦上,陕甘宁边区必须做军事斗争的准备了,于是将晋绥军区第1纵队调来陕北,与原来的四个旅共同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28000余人,以张宗逊为司令员,这也就是西北野战军的前身。3月间,保卫延安的战斗正式打响,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改称“西北野战兵团”,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兼任兵团司令员,同时又调来晋绥军区第2纵队纳入战斗序列。

西北野战兵团改称“西北野战军”的准确时间,是1947年7月31日,一个月后晋绥军区第3纵队和新成立的第4纵队再次西调陕北,也就是说,原晋绥军区的几乎全部正规部队,都调到陕北加入了西北野战军的序列,即便如此,彭总指挥下的西野总兵力也不过四个纵队45000余人(跟其他野战军的纵队没法比的),确实跟敌人的兵力差距还是很大的。经过近一年的陕北转战和不断消灭敌人,到1947年底,西北野战军发展到五个纵队75000人。

然后就是战略大反攻,一步步把胡宗南的部队赶出陕北,西野杀入关中等地,部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1949年2月1日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所属七个纵队依次改称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军等七个军,总兵力发展到155000人。不过一野每个纵队(军)到1949年初也不过20000人冒头,无论是纵队数量还是纵队兵力,跟其他三大野战军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一野战军若想解放大西北,需要面对和消灭的是胡宗南、马家军以及其他杂牌军40多万人,那么以15万人的兵力显然是不足以完成任务的。因此为了加快西北地区的解放进程,在太原解放华北全部平定的情况下,军委将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第18兵团、第19兵团西调,划 入第一野战军作战序列,使彭总麾下的部队总兵力达到了344000人,随后第一野战军开始对胡、马两匪展开全面战略进攻,进而全部解放了大西北。

在华北两个兵团没有到来之前,尤其是西野占领西安和宝鸡之前,西北野战军的装备水平和弹药供给是几大战略区最差的,延安保卫战期间,根据罗元发的回忆:“ 我教导旅平均每支枪25至50发子弹,全旅3000余人,新4旅平均每支枪不到20发子弹,也是3000多人,从晋绥调来的第一纵队战士们就没有几颗子弹,只有手榴弹 ”。王震的一个旅仅有两门山炮,每营轻重机枪仅有10余挺,而对面的胡宗南那是全套美械装备,弹药和供给非常充足。

所以西野在战争初期完全依靠缴获敌人来维持作战,比如在青化砭战役中,西北野战军整个作战仅用两个多小时,消耗子弹30000余发,以伤亡256人的代价全歼胡宗南一个旅2900余人,缴获子弹30万发,同时还有火箭筒6具和化学迫击炮2门,基本解决了西野未来数月的弹药问题,胡宗南算是个“运输小队长”。到后来贺龙组织晋绥区兴建了14座军工厂,逐步解决了西野的基本弹药供给问题,但是炮兵火力仍很欠缺。

1948年陈毅到陕北参加会议,回去跟华东野战军的同志们介绍西野的情况:“他们每打一仗,每门山炮只准打5发炮弹,迫击炮每门只能配5发到15发炮弹”,而华东战场上,部队作战时“每门迫击炮要准备300发炮弹,山炮500发炮弹,一挺机枪平均打6、7000发子弹”。西北野战军主力之一的第1纵队,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山炮弹消耗量是6063枚,仅相当东北野战军攻打四平战役12分钟的弹药消耗!

比如为了支援西野攻打榆林,贺龙特地从晋绥派来的唯一的一个野炮排,不过两门野战炮,而且西北野战军还缺乏炸药,所以攻坚能力较弱。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王政柱回忆:“迫击炮和少量的日式山炮是当时部队主要的重火器装备,攻坚战斗主要靠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也是打坦克的主要武器)和土工作业。”

西野其实最大的困难还是缺粮问题,陕北太穷了,粮食产量太低,几乎绝大部分军粮都需要贺老总从晋绥根据地筹措再运来,耗时又耗力,比如第一次攻打榆林时,全军只携带了六天的口粮。而在消灭刘戡的宜瓦战役中,西北野战军也仅仅携带了三天的口粮,在战役待机和设伏期间就已经断粮,如果刘戡再不钻进伏击圈,西北野战军只能撤出战斗了。

正是在如此缺粮少弹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顽强地坚持了下来,牵制了胡宗南20万人的精锐部队,为其他战场歼灭敌人转入反攻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便是后来第一野战军得到加强的大反攻时期,总兵力仍然少于胡宗南和马家军的部队(还有新疆的敌人呢),然而第一野战军最终还是一一击破了敌人,解放了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地区,功莫大焉。

先说结论:西北野战军是各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差的,发动一次战役所需的弹药消耗也因极度缺乏重武器而远少于其他野战军。

1947年7月底,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西北野战军下辖第一纵队、第二纵队、教导旅、新编第四旅,全军共约4.5万人,约相当于东北野战军一个纵队的兵力。

西北野战军首长合影(左起:赵寿山、张宗逊、彭德怀、甘泗淇)

西北野战军的领导配置是各大野战军中最高的,由解放军副总司令担任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员。但 西北野战军的实力也是各大野战军中最差的 。

1948年初,随着晋绥军区第3、4纵队 归西北野战军和教导旅、新编第四旅合并为第6纵队,西北野战军的总人数达到了7.5万人,但也仅相当于东北野战军或华东野战军半个兵团的兵力。

同时期的东北野战军仅一纵就有4.5万余人,而东野有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和炮纵、铁纵。

西北野战军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就是西北地广人稀,不管是兵员补充还是后勤补给都是大问题。 实际上,西北地区的青壮年因为常年战乱大都被抓了壮丁或远走他乡,我军很难从当地百姓中补充。西北野战军是各大野战军中俘虏兵占比最高的,兵力补充主要就是靠俘虏兵,解放战士的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八十。

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气候恶劣,农作物以小米、高粱、小麦为主,这些农作物的产量要比水稻低很多,很难供应大军的作战,也限制了西北野战军的兵力。

一场战役需要多少弹药,要看战役的规模和性质,但西北野战军本身就极度缺乏枪支弹药,特别是各种重武器。

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攻打韩城,独立第4旅的一位教导员回忆道:“城门楼上的敌人火力对我们威胁太大,旅首长决定派一门山炮配合轰击敌人城门上的火力点,但只给了三发炮弹。”

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同时期,华东野战军平均每营有“大小炮二三十门,轻重机枪六七十挺”。而第2纵队独立第4旅,初到陕北时全旅仅有两门山炮,迫击炮平均每营不到1门,轻重机枪仅有10余挺。

1948年初,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到陕北汇报工作,回去后给华野的指战员讲道:“他们(指西野)每打一仗,每门山炮只准打五发炮弹,迫击炮每门只能配五发到十五发炮弹。”而华东战场,部队作战时“每门迫击炮要准备三百发炮弹,山炮五百发炮弹”,“一挺机枪平均打六七千发子弹,一门炮打三百发炮弹”。二者相差了近百倍。

据时任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王政柱回忆:“迫击炮和少量的日式山炮是当时部队的重火器装备。攻坚战斗主要靠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也是打坦克的主要武器)和土工作业。”

战争年代我军的武器装备基本来自敌军,但陕北作战受黄土高原复杂地形的限制,西北野战军即便缴获了重火器,因携带困难也常常一毁了之。

西北野战军主力之一的第1纵队(司令员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山炮弹消耗量是6063枚,仅相当东北野战军攻打四平12分钟的弹药消耗!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

缺乏枪支弹药,特别是缺乏重武器的问题,直到1948年才稍有改观,还主要是靠晋绥军区的支援。

西北战场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场,兵力占国民党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与之相反,我军在西北战场投入的兵力仅占总兵力的百分之五。西北野战军长期以极度的兵力劣势与敌军作战,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并且策应了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的兵力都投入到了极限,任何一支生力军的加入,都可能改变战争的结局,蒋介石想到了调胡宗南集团东进,驰援淮海战场。就在此时,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歼灭敌76军2.5万余人,迫使胡宗南集团焦头烂额,无力东援。胡宗南无奈的说道:“我主力始终被牵制于陕北,一无作为,殊为惋惜。”

到了全国解放时期,西北野战军共消灭敌军近60万人,解放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面积约3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西北野战军的 战果在各大野战 军中是最显著的。

先一句话总结,西野是用抗日时期的装备,来打解放战争的队伍,。

都知道西野战力垫底,殊不知西北野战军是最苦最难的,最缺装备物资的,底子最薄的部队,但论其贡献却丝毫不弱!

从出身上来说,西北野战军的前身是八路军120师,再往前算就是红二方面军的底子。相比于红一方面军改编的115师和红四方面军改编的129师来说,本来120师的底子就不算厚。

在抗战时期,三个主力师负责的任务就不相同,120师侧重保卫总部,建立根据地,以及后勤保障任务,主要驻扎地在 陕甘宁地区及晋西北 根据地。知名的“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就是120师359旅主导的,“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口号,也是当时提出的。

129师 主要负责一线抗日,在“百团大战”的作战过程中,129师是绝对的主力,而386旅又是129师的主力,386旅在抗日中的名声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115师 侧重于开拓发展的,师长林彪在1938年被阎锡山部下哨兵误伤,后来就去了苏联治疗,直到1942年才回国。

在林总离开国内的时期,115师一分为三, 一部分 在山西吕梁等地开辟抗日根据地, 一部分 由副师长聂荣臻带领,在河北一带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另一部分 由政训主任罗荣桓带领去山东发展,开创了山东军区。

从三个主力师的侧重方向来看就知道,120师的发展状况是比较乏力的。

在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129师的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30万人上下了。115师就更发达了,只师部所在的 山东军区 就有27万部队,聂帅所在的 晋察冀军区 也有20多万人主力部队,还有一部分部队在皖南事变后,为支援新四军而编入其麾下。

而120师呢?截止抗战胜利的时候,只有8.5万人。

如果觉得120师的发展已经是滞后了,那西北野战军的起步则更加艰难,它是临危受命才组建的。

不知有没有人感到奇怪,其他几个野战军首长都是原师级首长担任的,如二野(中野)是129师发展的,首长是刘邓二帅,三野(华野)是新四军发展的,首长是陈粟二帅,四野(东野)是115师发展的,首长是林罗二帅,按道理有120师底子的一野应该是贺老总为帅,怎么成了彭老总挂帅了?

事实上,前期由120师为基础而成立的晋绥野战军确实由贺老总挂帅任职司令员,在晋西北一带作战,另有一批120师的部队及干部抽调进入东北作战。

然而在1947年3月的时候,国民党军聚集了25万大军进攻延安,妄图一举“扫平”西北,蒋亲自赶赴西安指导作战, 胡宗南 也是不断战前放狠话。

这就是“延安保卫战”,在此期间我军临时成立了西北野战军。当时的陕北地区的主力只有晋绥军区第1纵队,其他多是地方联防军的留守部队,总兵力约为2.8万人,彭老总临危受命,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彭老总指挥不到3万人马的西野,四十天内三战三捷,歼灭1.4万敌军,稳定了西北的局势。

在此之后,晋绥军区又抽调了3纵、4纵编入西北野战军,至此也才4.5万人。

1947年6月的时候,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刘邓大军12万部队挺进中原;另有陈(赓)谢(富治)大军共8万人,由晋东南方向进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野主力18万部队由鲁西南方向进军豫皖苏边区,三方合力打破敌人围攻,取得了卓越的战果。

在这种局势下,西北野战军虽然实力不强,也要配合全国局势进行战略反攻,先后进行了榆林战役、延清战役等,这些规模都不大,歼敌数量都是几千人的规模。相对于同期挺进中原的战 役歼敌75万的规模来说,实在差点意思。

但这已经很难了,人少,装备差,不是一般的差,能打赢就很不容易了。 用李云龙的话说: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没有这些家底儿,我敢和坂田拼刺刀?做梦去吧。 能想象吗?截止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发展到7.5万人的时候,只有一个直属山炮营。楚云飞一个加强团还有一个炮营呢,从这点你就知道西野装备有多不足了。

就是凭着这些稀薄家底,西野也打得有声有色,进入1948年,先后发起了宜川战役和黄龙山麓战役,歼敌规模到了两三万的级别,于4月21日收复延安。

下半年,晋绥军区又抽调了几支主力旅编入西北野战军,在陕甘宁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战,加上收编的俘虏,终于在1949年初的时候,西野兵力达到了15万余众。

49年是啥行情大家心里都有数,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国内大局已定, 解放大西北 也要提上日程,为此中央又特别调了华北军区第18、19两大兵团编入西北野战军,使其兵力提高到34万之众。

19兵团先不说,18兵团就值得一提,因为它的统帅是徐总指挥,原四方面军的指挥官。熟悉这段 历史 的知道,那是与西北马家军有着血海深仇的部队,有史料提到本来主席有意让徐总指挥解放西北的战事,但却因重病而错过了这个机会,不过18兵团还是参与了这场战事。

不管怎么说,增兵之后的西野战力已经足够解决西北问题,国军胡宗南部虽然还有几十万兵力,但连番战事失利已让其胆寒,他曾跑到重庆请求退兵到川,却被训斥而回。

从7月到9月的作战中,西野先是打垮了胡宗南部,迫其退守秦岭,继而全歼西北马家军其部,“打垮”和“全歼”这个意思体会一下其中的力度。

9月26日,新省通电起义,西野派兵进入,至此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全部解放,还有不到一周就是开国大典!

回顾西野的历程,虽然它的战绩没有其他几个野战军耀眼,但它的贡献也是极大的,依靠数量贫乏的物资弹药,英勇作战解放了西北广大疆土,常常要和十倍于己的敌人斗争,吃穿用度都远不能和其它军队相比。

主席曾多次在全军主力部队中表彰西野艰苦作战的斗争精神,这是独一份的,搞的其他军功颇大的野战首长都莫名奇妙。

西野第六军军长 罗元发 的《回忆录》中曾说过:“ 我教导旅平均每支枪25至50发子弹,全旅3000余人,新4旅平均每支枪不到20发子弹,也是3000多人,从晋绥调来的第一纵队战士们就没有几颗子弹,只有手榴弹 ”。

陈毅元帅也曾说过: 他们每打一仗,每门山炮只准打5发炮弹,迫击炮每门只能配5发到15发炮弹。 同期的华野起步都是配上百发炮弹,翻倍都是常事,阔气的东北野战军更别提了。

说西野是抗日时期的装备,真不算夸张。西野不仅缺弹药,处于陕北贫苦地带,还缺衣少食,一些资料中记载西野状况,还有士兵不得不吃野菜充饥的情况,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

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彭总指挥的西野,一开始只打小规模的歼灭战,就是要保证胜利的前提下,缴获物资装备来补充自己。否则堂堂八路军副总指挥,打个兵团级战役,基本没啥难度,要知道后来的彭老总跟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起来,那都丝毫不会手软的。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发动一次战役需要消耗多少弹药,没有准确的数据,况且战役规模有大有小。

我可以肯定地回答,西北野战军人数少、武器装备数量少、质量差,但战斗力最强,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用陈毅元帅的话说:“几大野战军中,西北野战军是作战条件 艰苦的一个野战军。”

194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翌年二月任命赵寿山为第二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张文舟任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第2纵队、教导旅、新编第4旅,共计4.5万人。

西北野战军横扫西北,牵制了胡宗南24万大军和马家军10万人马,先后与敌人进行了16次重要战役,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榆林战役、兰州战役,扶d战役、宁夏战役等等,解放了西北四省全境,直逼新疆。

从西北野战军中,走出了一批共和国将帅,计有:

彭德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共和国元帅。

许光达,共和国大将。历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三军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等重要职务。

张宗逊,开国上将。历任晋绥军区一纵司令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司令员、西北野战军一纵司令员、一野副司令员。

王震,开国上将。历任西北野战军二纵司令员、二野第二军军长等职务。

甘泗淇,开国上将。历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一野政治部主任。

彭绍辉,开国上将。历任晋绥野战军二纵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七纵司令员、一野七军军长。

贺炳炎,开国上将。历任西北野战军一纵副司令员、一野第一军军长。

当然还有一批中将、少将等,感兴趣的友友们,欢迎你们补充。

西北野战军的前身是八路军129师,作战勇敢,悍将如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巨大功勋。发动一次战役需要消耗的弹药和其他野战军相比要少一些。

Hash:8f81c87a325251be38afe0cd226b51a79a6c8790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