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润城景点 润城镇景点
导读:阳城润城景点 润城镇景点 1. 润城镇景点 2. 阳城润城旅游景点大全 3. 润城古镇在什么地方 4. 润城镇旅游景点 5. 镇江润州区旅游景点 6. 润城镇旅游 7. 润州区旅游景点 8. 润城有个什么景点 9. 润城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1. 润城镇景点
虞城大虞春秋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2016-03-23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虞城县人民路中段(润城超市二楼)。
虞城大虞春秋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1425MA3X83TU4T,企业法人闫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虞城大虞春秋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影视制作;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旅游宣传策划;文化传播;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旅游项目投资;景区游览服务;产品展示展览服务;设计、制作、发布广告业务。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2. 阳城润城旅游景点大全
答:中国跟润有关的城市是 山西省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 。
润城镇,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地处阳城县东北部,东与北留镇为邻,南与白桑乡相邻,西与凤城镇、町店镇接壤,北与沁水县嘉峰镇毗邻,区域面积72.81平方千米。
润城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陶瓷黏土等。
3. 润城古镇在什么地方
1、山西长治李元镇
地处长治市沁源县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3公里,因古代李树成园得名,故亦名李园。总人口16000人,属全县四大工业园区之一。8个千强镇排首位,全国列452位。
2、山西阳泉冠山镇
作为平定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 治、经 济、文 化中心。人口10.5万(2008年),面积93.76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百强乡镇”。千强镇排462位。
3、山西朔州云中镇
地处县城中心,面积146.9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境内有山有川,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是一个典型的城效型乡镇。千强镇排546位。旅游景点有金沙滩古战场、清凉山辽代砖塔
4、山西晋城巴公镇
巴公镇,位于泽州县北部,因春秋时期因晋文公西伐巴蜀迁巴子于此而得名。总人口6.2万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素有太行第一镇之称。千强镇排578位。旅游景点有崇寿寺、碧落寺
5、山西晋中张兰镇
张兰镇是介休市第一畜牧大镇,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庙堂林立,明、清两代曾设有二府衙门,历史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张兰古镇上拥有现时中国农村最大的古玩市场,是品种齐全的古玩集散地。当地人自豪宣称:张兰古镇一直稳坐 “中国古玩第一村”的交椅。千强镇排592位。
4. 润城镇旅游景点
1、惠州旅游年卡(原价200,使用2张消费券后,120元获得,如使用一张按照对应的折扣减少)
2、大亚湾万达广场
3、惠州印象城
4、电影院:佰富影城、惠州大亚湾世纪影城、黄埠橙天国际影城、惠州万达影城、惠州佳兆业国际影城、惠州美博城、橙天惠州国际影城方直店、百川影城
5、书店:惠州各区县的新华书店、 惠阳购物中心、大亚湾·渡·书店
6、酒店:皇庭假日水会酒店、双月湾华美达酒店
7、深惠龙光商业广场:全场60+商户可用(现场有参与标识)
8、丽日购物广场4店(实际可用商家以现场说明为准)
9、惠州佳兆业广场
10、惠阳印象汇(品牌:沃尔玛超市、华为、荣耀、阿迪达斯、耐克、彪马、李宁、周大福、六福、小龙坎、顺德公等140+店铺均可使用)
11、商超或其他:八家荣购物广场、全市的大润发超市、人人鞋业、石湾镇汇禾购物广场、龙溪万润城购物中心(全场通用)
12、阿皇仔脆皮烧鹅各大门店
13、景点:惠州海滨温泉、永记生态园大门门票
14、惠州华贸天地(大部分可用,如 祭烧肉一番、科颜氏惠州首店……)
15、港惠购物中心:女装、男装、运动、鞋履(实际可用商家以现场说明为准)
5. 镇江润州区旅游景点
2022年镇江景区免费开放时间如下:
1、镇江博物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假日开放时间以官方平台通告为准。
景点地址:镇江市润州区伯先路85号
联系电话:0511-85286597
2、镇江科技馆
开放时间:镇江市科技馆正常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
科技馆地址:镇江市京口区解放路27号财富广场
咨询电话:0511-80969987
3、镇江市文化馆
开放时间:8:30——20:30(周一至周日)
景点地址:镇江市京口区山门口街37号
联系电话:0511-85911605
4、宝塔山公园
开放时间:08:00-17:00
景点位置: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塔山路1号
6. 润城镇旅游
晋城特产
1、陵川党参:中药材,因产于山西上党地区长治、晋城两地而又被称为“潞党参”,陵川为潞党参产区,尤以产于黄松背的“黄背参”为最佳;
2、晋城红果:它为山西传统名果,为全国八大产区之一,主要产于晋城市郊陈为、下村两个乡,这里的山楂,主要有2个品种,一种味道酸中有甜,另一种则甜而不酸。粉口山楂:果实呈圆形,阳面朱红色,阴面红色,果实表面有光泽;
晋城风景
1.皇城相府 AAAAA
皇城相府(国家AAAA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
2.泽州青莲寺 AAAA
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5公里的陵石山中。青莲寺下临丹河,背依高山而建,与中国古代“面山背水”的风水建筑观念十分吻合,整个寺院雄峻秀奇,别具风格,所临山崖的肢内的一池清水经年不涸不溢。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题记。寺院分为古青莲寺和新青莲……
3.丹朱岭工业旅游区 AAAA
丹朱岭工业旅游区为公司对邻近矿区的釜山水库进行改造,新修了“湖弯”、“财弯”、“清弯”等“十八弯”美景;利用废弃的矿井,建成井下游览区和集安全培训、灾难模拟为一体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基地,以井下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为内涵,采用声、光、电、雾、轻质材料,模拟……

4.柳氏民居 AAAA
柳氏民居内有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等。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四年(1406),柳宗元后裔耕读发家,于沁水县城西南2……
5.王莽岭风景区 AAAA
 看 点: 王莽岭险峰幻叠,云海浩翰,瞬息万变被之为“云山幻影”。同时日出也是他的一大壮观,一如泰顶。 景区内另有许多天然溶洞,如黄龙洞、苍龙洞、黄巢洞、新砦洞等。还有一条深800多米、延伸15公里、深邃幽长的大峡谷穿村而过,堪称一绝。 介 绍: 王莽岭风……
6.大阳古镇 AAAA
在山西省泽州县太行山麓,有一座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大阳古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它先 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

7.高平炎帝陵 AAAA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第一大帝,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史称农皇。庄里村炎帝陵是我们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谒陵扫墓的神圣之地,是中华第一陵。炎帝陵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陵区周围东、西、南三面沟壑纵横,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
8.郭峪古城 AAAA
郭峪古城位于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现存老狮院、小狮院、陈氏12宅、王家13院等明代民居40……
9.湘峪古堡 AAAA
湘峪古堡湘峪古堡(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湘峪村,原名相谷村。为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孙氏兄弟的故里。因孙鼎相在兄弟行第三,其故居便称“三都堂”,又称“三都古城”。始建年代不详,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
10.天官王府旅游区 AAAA
天官王府旅游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交通便利,距县城仅15分钟车程。全村350户,980口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村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百余年里,共走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贡、监生员有数百人之多,……
7. 润州区旅游景点
镇江风景区有
1、金山风景区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路62号。门票价格60元/人。开放时间为06:00~18:00。属于国家5A级景区
2、焦山风景区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吴路底。门票价格60元/人。开放时间为07:30~17:00。属于国家5A级景区
3、句容茅山景区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万福路。门票价格66元/人。开放时间为07:30~17:00。属于国家5A级景区。茅山是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
8. 润城有个什么景点
1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
2 窦庄村
沁水县窦庄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传统村落。窦庄古堡建筑群位于晋城市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县城约50公里,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名重一时的大型古堡建筑群。
窦庄古村落不大,其地形和南面的郭壁村一样,也是背山面河,坐落在沁水西岸。窦庄是明朝天启年间兵部尚书张五典的故里,张五典为明朝万历二十 (1592年)进士,其子张铨为明朝万历甲辰(1604年)进士,后清兵入侵,张铨在辽东战死殉国。清兵入侵及明末社会动荡,张五典开始感觉到明朝危机,告老还乡后,就开始着手修筑窦庄城。不久后张五典因病去世,后有张铨的妻子霍氏率家人于崇祯二年( 1629 年)历时九年告成。
建成后不久,于崇祯四年(1632年)遭到流寇的围困,霍夫人率族人奋起反抗,四天四夜过后流寇无功而退。后来又多次击败流寇的进攻,窦庄因此也被称为“夫人堡”。周边村落也开始先后效仿,在方圆五十里内建起数十座城堡。现城内保存较完好的建筑有尚书府、九宅院、念修院、怡善院、贾家大院、古公堂等十余座明清院落。
3 西黄石村
西黄石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村内街巷纵横,古房连片。原来西黄石村古名叫金玉村,始建于唐代。
西黄石村现存的清代民居,规模最大的是杜家大院。这些建筑基本集中在村中的东、西两条胡同中,其中西胡同保存下来的民居院落最多。
因为商人的局限性或者经商的规模小吧,没有那种错乱别致规模宏大的院落,可观赏性一般。
4 郭峪村
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堡内是独具特色的明代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乡村第一城”。郭峪村历史久远。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郭峪始建村当在唐初。明朝时,郭峪为里,到了清朝,又称镇。民国六年(1917年)实行编村制,郭峪里改为郭峪村。
现在的郭峪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为了防御流寇和农民起义军而修建的。城呈东西窄南北长的不规则形状,高12米,阔5.3米,城周1400米。城堡设东、北、西城门3座,另有东水门1座、有敌楼10座。郭峪的城墙上,开凿有三层六百余眼窑洞,居住与防守功能兼而有之,郭峪城墙因而也被形象地称为“蜂窝城墙”。
明清两代,该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共走出了18位举人和15位进士;加之商贸发达,民居修建成一时之盛。现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1100余间。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民居多为四合院,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该村民风淳朴,居民生活中仍有用纺花车、织布机、碾磨、车驾、犁耙等物者。一些居民至今还保留着烧香拜佛、求神祭祖的习俗。
村内曾建有大小寺庙20余座,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汤帝庙,为九开间大殿,庙内飞檐挑角的元代戏台高达20多米,气势恢宏,中国少有。
5 砥洎城
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润城村,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占地面积约37000平米,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因古代沁河称洎水,故名“砥洎城”。 砥洎城建成于明朝崇祯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砥洎城原为古寨,目的主要是防御。大规模的建设在明末,崇祯6年,时任北京大兴县知县的润城人杨朴,为保家人免遭李闯王兵灾、流寇之苦,筹资数百万银两,动工修建砥洎城,崇祯11年砥洎城建成.。
砥洎城的蜂窝型城墙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是别致奇特的,整个城墙是用罕见的炼铁坩埚和青砖石料,以炼铁矿渣调浆筑垒而成。
步入城中的丁字形住宅巷道,穿梭在时光的隧道里,不由得惊叹古人的奇思妙想,坩埚城墙、望楼、炮口、藏兵洞等防护措施、丁字形的住宅通道,四门八窗等等,还有那镌刻在门楣间浓浓的书卷气息,震撼、沉思、激动,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绕过时光,驻足浅酌。
目前小巷里居住的居民,被分隔在了大大小小 院落里,同当地的坊一样,每一个院落也都有着诗情画意的名字,看着就让人沉迷,比如:“素屡居”、“笃庄居”等等。但后来听当地的老人说过去这里被分为十个坊,每个坊都有着自己的名字,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只留下“世泽坊”这一块匾额了。
6 上庄古村
阳城县润城镇东北4公里的山脚下,一个群山环绕,清溪穿流,林木茂盛,风景优美的小山村,这就是明代著名政治家、财政家、文学家王国光的故里,人称“天官王府”的上庄村。虽处群山僻壤,却堪称文化之乡。明末清初百余年,曾出过5位进士,6位举人,秀才、贡士百人之多。
上庄古村因成功保留了五个时期的古建筑被众多游客知晓,古建专家称其为古村落保护的杰出典范、“中国民居第一村”。近年电视剧《白鹿原》、《三滴血》以及电影《烽火别恋》在此地拍摄,更加使其名声大噪,成为不少人穿越体验胜地。
上庄古村完整的保留了自元代开始,元、明、清、民国以及解放后各历史阶段的建筑,是建筑史上的活化石,是一个有着完整年轮的建筑群,皇城相府主要是以清代建筑为主,湘峪古堡以明代为主,不具有多朝代风格建筑。
为什么上庄古村能够存活千年还有人居住?而不是像其他地方的古建筑民居一样成为了只可远观的旅游产品,这期间的上千年有什么样的人曾为保护这里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吗?能保持千年有五个原因:一是因为建筑材料、建筑质量过硬;二是村内有丰厚的财富,充足财力支撑;三是因为山西气侯干燥,适合木制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四是晋城不在地震带上,避免了地震对其的影响;五是文革中只是破坏了建筑三雕,建筑主体太过结实无法破坏。最重要的就是上庄古村的修缮保护一直在进行中,村民们都在努力。
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朴实无华的民风民俗,活着的古村落形态都是充满韵味的。上庄古村最值得人称赞的除了历经千年的古建筑和特色美食八八宴席还有民风民俗,家风家训等软实力,如央视乡愁栏目挖掘的"慎独"文化。还有景区重点打造的民国风情一条街以及影视基地、电影小镇,都值得游客留恋。
古村的那些庭院,每一个都积累了很多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静静的在那儿等着人们去感受。走进庭院也会让人浮想联翩,当时人在那种小院子里头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7 湘峪古村
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整个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城堡式建筑,400年来,一直气势恢宏地矗立在山崖坚石上,被称为“中国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中空的古城墙、绿莹莹的护城河、中西合璧的民居、全国罕见的“双插花院”,让它显得格外神秘。
湘峪原名相谷,整个村庄城堡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质朴大气,固若金汤。兵洞连城的建筑,被专家称为民间军事工程的顶峰之作。
明代末年,流寇四起,但是沁河流域繁荣富庶,为了保家护院,皇家“工程师”孙鼎相把自己的家乡建造成了一座防御式古堡。孙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孙氏三兄弟曾同朝为官。老三孙鼎相曾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主要负责皇家工程的建造和修缮。古堡建成于1634年。
高10米至25米的城墙气势恢宏。由一孔孔窑洞组成,东西贯通,成中空结构。堡内古民居高大古朴、中西合璧。河水护城,群峰环绕,苍松翠柏,层楼叠院,高低错落,屋依着城,城偎着山,粗犷雄伟。这个湘峪古堡,山光水色,一幅质朴大气、古韵悠悠的画卷。
城内建筑由东西向两条街,和南北向九条巷道将其分割有序,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 男院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特别是修筑于城垣之中的藏兵洞,中西合璧的状元楼、探花楼以及固若金汤的城墙防御体系极具特色。
⑥郭壁
郭壁村位于沁水县端氏镇和阳城县润城镇之间的嘉峰镇以北的沁河西岸,属沁水县,村落依山建,背山面河。古为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是明清时期的商贸重镇。因水运发达,经济繁荣,古有日进斗金之说,故当时人们称其为“金郭壁”。据现存史料记载,在北宋哲宗赵煦年间(公元1085—1100年),郭壁在周围方圆百里就有盛名,至清朝乾隆年间(1735—1795年)达到鼎盛时期。
伫立沁河东岸眺望,郭壁村保存的大量明清建筑鳞次栉比。这个流淌了千年历史长河的古镇,其古城坝明朗可辨,古渡码头原址尚存,铺着石板的古驿道穿村而过,楼映院连五里多长,历史上号称“五里金郭壁”。昔日的城廓遗迹、古朴的民居、恢宏的寺庙等古建筑,辉映在沁水古八景之一的“沁渡秋风”胜境中,充满了江南的风韵和水乡的情趣。
由郭壁村北进入村内,一座低矮的古城门印入眼帘,城门门额上“郭壁”二字依稀可辨。张、王、赵、韩,是古郭壁的四大姓氏,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从明代以来,郭壁先后出过16位进士,均出自四大姓氏。虽然岁月流逝,可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至今在村里仍然留有宅院。这些宅院就坐落在“五里金郭壁”古商业街两侧,由北至南依次排列。
在街道西侧,一座高达十几米的门楼上有三个大字“进士第”,两侧八字靠壁下置威风凛凛的滚球狮子,狮座抱鼓,气派非凡,直观感觉非常排场、讲究。
从保存至今的门楼名来看,建于明末清初的郭壁是典型的古堡式村落。为加强其防御功能,村内被划分成许多区域。这些区域并非互不相关,而是被内门楼或过街楼巧妙地分成若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街区。街区中,王家的“三槐里”“青缃里”保存完整,仍显示着当年的豪华气派。
9 南安阳村
位于阳城县城东南的凤城镇南安阳村,作为一座古村落,是非常对的起这个名声的。
现村中明清古建筑遗存较多,民居院落木雕十分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最出名的还是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占地总面积约20000平米,共有院落53个,房屋1600余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潘家十三院,其占地总面积6000余平米共有房屋390余间。建筑特色是我国北方清代稀见的九间头四合院。也是北方最大的四合院。潘家大院规模宏大,错落有致,特别具有参观价值。
10 贺坡村
贺坡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西部大东沟镇北部丘陵山区,长河中游,东距晋城市区15公里,南距东沟政府1.5公里。贺坡村古称贺跋村,贺坡村发展建于宋朝,有悠久的历史,传闻,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妃子贺金蝉在儿子死后跋山涉水回乡之意。
村中现存明清历史建筑规模达52800余平方米,有寺庙建筑、民居建筑和其他公共建筑,如石桥建于明朝,属于典型的建筑遗产型村落。村中的建筑充分运用了古代坐北朝南的选址理念,在院落布局上多有:一进四合院、二进四合院、棋盘院、簸箕院等格局。院落中的门楼、影壁、砖雕、石雕等小品建筑和建筑艺术十分精湛,村中的青石古道车辙印和马蹄印十分明显,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古貌。
村庄整体街巷格局呈现“月”字型,“月”口向长河方向,从东到西为上街、门里街、底街,从北到南为后街、官道街。官道街为村庄南边的一条青石古道,由西至东成约30度坡状,车辙印迹深约五公分,是古时沁水通往泽州的必 经之路。
11 良户村
良户村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太行古村落,位于高平市西部。
这里是清代高平号称“三阁老”之一的田逢吉故里,民居古建 遗存十分丰富。那高低错落的阁楼老房,结构精巧的院落布局,美妙绝伦的“三雕”艺术,无一不透射出古朴厚重的明清风貌和人文遗物。
良户村依山傍水,三面环山 ,一面绕水,建筑依自然形势顺势择吉选址,东西较长,北高南低。街道有后街、西街、东街、太平街,多数是沙石铺砌,排水流畅,对古村落的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主要古建有蟠龙古寨,玉虚观,侍郎府等。
12 苏庄村
苏庄村位于高平市南8千米处,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这里依山傍水,地势优越,曾是清朝的交通要道,现今村落内晋商大院高度密集,素有“苏庄民居冠全县”之称。
村中民居古建星罗棋布,古街老巷旧貌犹存,其中仅清中前期的院落就有近百处,其中以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迁入的贾、杨两姓院落保存最好形成了独特的苏庄古院落。
贾杨院落都有着晋地的风范:墙厚楼高,庄重典雅,院落大门均是台基高筑,大门都有精致的眺阁,砖雕照壁的功力自然也是高的,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它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并巧妙地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既显得出家族的阔绰,也能品得出晋商们的居住格调。
翠锦堂是杨家最经典的大院,堂内院落成群,除主体大院和书房院、马房院外,还有占地七亩的大花园。大院建筑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走进院里,住宅厅房富丽堂皇、井然有序。另外,贾家也有较为出彩的“长门院”、“老桥底院“贾氏老院”、“九宅院”等宅院。
9. 润城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在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期新阶段,为更好满足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势,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的制度安排,是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创新实践,是引领城市大踏步走向世界先进城市行列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把新思想新理念内化为全体市民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有利于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有利于把生活城市宜居品质转化为城市长远发展的持久竞争优势,有利于把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的创造培育深化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总体思路。顺应未来五年城市人口和市场主体总量、分布、需求及其结构性变化,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以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城市发展物质基础,以商业化逻辑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以场景化营造释放城市投资机会,以产业化思维满足多元市场需求,以全周期理念推动人力资源高效协同,以共建共治共享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让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三)努力方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全市人民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共同实践中,加快建成高品质生活环境新标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样本。
——人人都拥有尽展其 、梦想成真的发展机会。敞开城市胸怀、厚植发展沃土,为市场主体创造发展机会、为新兴产业提供应用场景、为各类群体搭建圆梦舞台,使人人都能通过创新创造和努力奋斗实现自身发展、成就人生梦想,让城市始终涌动蓬勃生机和兴业活力。
——人人都享有幸福和美、安全稳定的美好生活。以最优供给满足市民、最好资源服务市民,让市民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更可期待,共同营造“劳有厚酬、闲有雅乐,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幼有善育、老有颐养”的美好家园。
——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把生态惠民的绿色理念、友好善意的人文关怀体现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把更多的秀美环境、开敞空间留给市民,让天府绿道、大美公园、清澈河湖成为市民举步可就的生活场景,让“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深深融入城市血脉。
——人人都拥有参与治理、共建共享的归属认同。民情民意受重视、民心民声被倾听、企业权益有保障,让市民和企业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让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二、主要任务
(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坚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75%,力争突破7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86%,力争突破40000元,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
1.提高工资性收入。推动产业结构向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前沿延伸,大幅增加优质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高收入工作岗位。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劳动者贡献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7%、9%。
2.提升经营性收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幅均达7%。
3.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投资入股、产权交易等制度,有效保护股权、债权、物权和知识产权等财产权益。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为有条件的居民合法出租房屋资产提供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等形式获得相应投资收益。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依法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快推进财富管理发展,打击非法集资、非法经营金融业务。鼓励推广员工持股制。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9%、7%。
4.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合理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7%、9%。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较“十三五”末期提升10%,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二)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由服务户籍人口向服务常住人口转变,构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让公共产品更加优质普惠、共享可及。
1.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开展幼儿园、普通高中延时服务。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10所。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支持在蓉高校“双一流”建设,新增研究生培养单位4-6所,新增进入“双高计划”市属高职院校1-2所。建立适应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人事薪酬激励机制,培养市级以上名优教师3000名,大力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教育人才。
2.提供更加优良的健康服务。建设全域成都重大卫生健康项目78个,引进全球高水平医疗机构来蓉合作办医,规划建设未来医学城,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0个,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新增三级乙等疾控中心5个以上,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机制,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达100%。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力争区(市)县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三级水平。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医联体、长期照护保险等国家试点示范工作,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千人口床位数达95张、千人口医师数达45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824岁。
3.打造优雅时尚的文旅新场景。建成国内领先的文物与博物馆、书店、演艺、赛事、艺术空间五大体系,国家高等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场和专业音乐厅达130个以上,新建书店和城市阅读空间4000家,新增公共文化示范点230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范例500个。培育文化街区和天府绿道“沉浸式文化空间”100个,每个社区建成至少1个美空间,推出“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400个,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培育国际知名专业乐团,创作生产各类文艺精品年均增长10%。引进国际国内精品舞台艺术、音乐演出、美术展览等年均增长20%,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年均增长10%。
4.共享崇尚运动的生活新风尚。建成“三级三类”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实现区(市)县级“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全覆盖,推动每个村(社区)至少建成1个“运动角”,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00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实施品牌赛事引进培育行动,办好大运会、世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培育举办“熊猫杯”等自创品牌赛事,年均举办国际赛事20项。举办“天府绿道健康行”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新增体育消费新场景300处,每千人拥有“社区健康师”3名以上,城乡居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3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50%。
(三)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完善供给体系、稳定价格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房价收入比保持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较低水平,打造“中国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超大城市,让城市更加幸福宜居、生活更加巴适安逸。
1.房子住得起、有保障、可选择。稳定住房供应规模,住宅用地占经营性用地的比重不低于60%,优先保障人才住房建设用地需求。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发展长租房,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构建包括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产业园区配套住房、普通商品房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供给体系。全面推进租赁补贴发放,建立租赁补贴发放标准随市场租金水 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升住房功能品质,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
2.生活消费品价格稳、种类多、品质优。实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计划,培育重点保供企业30家以上、大型购物中心200个以上,标准化改造菜市场400家以上、生鲜超市2000家以上,健全粮油、猪肉等政府储备和应急投放机制。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买全球卖全球”网络,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业态新场景,引入时尚买手店、国内外知名品牌高级定制店,引进国际范品牌首店1000家,新建跨境电商 O2O线下体验店300家,提升市民国际商品消费体验。
3.生活服务就近便捷、丰富多元、温暖贴心。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步行生活圈,滚动发布社区商业机会清单,打造生活服务综合体“邻里人家”50个、特色商业街区200个,发展社区连锁店12000个、“成都特色小店”500个,实现生鲜菜市、洗衣理发、家政维修等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社区养老、学前教育、特色文体等品质提升服务配置到位,无接触配送、私人定制、深度体验等个性化服务精准供给。构建乡村社区15分钟骑行生活圈,优化调整文化教育、养老、体育等服务设施布局。
(四)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让职住更加平衡适宜、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心美好。
1.职住格局平衡适宜。推进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强化产业功能区建设和站城融合发展,促进职住平衡。优化住房政策体系和供给结构,促进住房资源与产业布局平衡配置。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范围,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45%。
2.交通设施智能便捷。科学评估和优化交通干道环、射线工程设计和功能划分。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全面消除“断头路”。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过街设施,加快推进天府绿道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边角余料”推广停车场商业化改造,利用地下空间实施立体化、智慧化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停车资源扩能共享。加强5G、智慧交通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出行选择丰富多元。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轨道交通实现区(市)县全覆盖,产业功能区覆盖率超过50%。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全面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通勤公交体系,公交接驳地铁线路新增100条。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分担率达7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通勤时段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公交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以内。建成自行车骨干网络1000公里,新建社区绿道5000条,全面实现社区绿道直通“家门口”。
4.交通管理规范有序。构建国际一流智慧交通指挥管理系统。“一点一策”治理重要道路堵点,完善重要景点、重要消费街区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实现“快进慢游快出”。严格管控工程施工占道时间和范围,减少对道路交通的负面影响。完善公园城市绿色交通法治保障体系,提升交通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5.通勤生活深度融合。在有条件的轨道、公交站点植入服务场景和消费场景。打造TOD综合开发示范点14个,支持在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和社区绿道发展生活服务业态,引入新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让市民可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五)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 造提升工程
以天府锦城、一环路市井生活圈和锦江公园子街巷改造等城市品质提升重大工程为牵引,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加速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保留城市记忆,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
1.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双提升。完成老旧小区分类提升改造6100个。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治理,动态消除D级危房安全隐患,改造地下管网设施,加快推进自主加装电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适老、适幼、停车等功能,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构建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小区业主、建筑师、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力量参与营造小尺度、多功能的“泛空间”,增强城市与人的情感黏性。
2.老旧社区服务治理更加完善。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全覆盖,推动便民服务线上线下集成,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推动老旧社区“微更新”,营造社区精致生活场景。深化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支持规范成立社区自组织和小区自治组织,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物业管理协调机制。
3.老旧片区重构市井烟火气。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0户、城中村改造6800户。统筹实施片区内涝治理和管网改造,全面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和片区公交循环系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深化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提升街区和建筑设计感、品质感和标识性。统筹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工业遗产和原生树木等保护利用,加快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大力推进“金角银边”更新利用,打造融合体育、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的“1+N”复合型空间。整合释放片区可利用空间及资源,打造“邻里式”商业服务圈,构建宜居宜业生活圈。
(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塑造山水呼应、绿道蓝网、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金字招牌,让市民在大都市也能望见雪山、漫步绿道、亲近自然。
1.天更蓝。实施大气污染源分类防控,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其他面源污染治理,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协作,推动区域协同减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小于38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2.山更绿。实施龙泉山生态提升、龙门山生态修复和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龙门山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龙泉山增绿增景25万亩,建设“东部森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实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
3.水更清。突出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排查整治岷江、沱江主要支流1公里岸线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集中整治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天府蓝网”1000公里,重点湖泊水质优良率达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93%,消除黑臭水体,锦江流域水质稳定保持为优,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4.土更净。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开展受污染地块的治理修复。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和新污染物治理,建设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达100%,城镇 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2%,确保“土净地美、安全可控”。
5.景更美。开展“五绿润城”行动,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璀璨“绿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天府绿道城市“绿脉”、锦城公园超级“绿环”、锦江公园精品“绿轴”。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建成天府绿道超过10000公里,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公园小区1000个,每年营造公园城市示范场景100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达30%,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在绿道公园周边加快布局建设高品质社区,让更多市民拥抱“身憩公园、春暖花开”的美好生活。
(七)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以市场主体和市民获得感为评价标准,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稳定公平发展环境,让“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成为成都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让市场主体安心投资、专心经营、全心发展。
1.办事环境便捷高效。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蓉易办”平台功能,实现企业和市民100%事项网上可办、80%以上事项“不见面”审批、90%以上事项一窗受理、80%以上事项全域通办、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超过50%。加快建设集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市民中心,企业和市民线下办事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2.政策环境稳定可及。完善惠企政策“蓉易享”系统,推行惠企政策一键直达、精准查询、在线申报、智能评审。一般政策申请基本实现智能审批、快速兑现,普惠政策免申即享。健全接诉即办和督办问责机制,市场主体诉求100%受理、100%回访,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府”。出台《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事后评价制度,保持政策延续稳定,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智能智慧监管,全面推广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防止任意检查、执法扰民。
3.市场环境公平开放。深化治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行为,市场准入全面实现“非禁即入”。城市机会清单拓展扩面,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比例达80%。企业财产、知识产权等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审批和监管执法规则全面实现标准化。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深入实施“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面向中小微企业放款规模达300亿元。
(八)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机会成就青年创业梦想,以“锐意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气度激扬青年奋斗勇气,以“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城市温度提升青年情感归属,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让青年人才筑梦成都、成就未来。
1.创新有平台。引进培育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60个和各类创新平台2000个。搭建校院企地合作平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开放率达85%。引育高水平技术经纪组织,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丰富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和技术资本对接平台,每年举办“菁蓉汇”“蓉漂杯”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会活动200场以上。
2.创业有底气。完善“ 偿资助+无息借款+天使投资+信用贷款”创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优秀青年大学生在蓉创业分层补贴政策支持,设立“人才贷”“成果贷”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推出“人才保”等创新创业风险服务产品。优化“科创通”双创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创业辅导和融资、场地、人才、市场等方面精准对接服务。推进城市机会开放共享,每年发布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1000个。建成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1000万平方米,提升“科创交流+科创展示+科创传媒+科创培训+科创加速器”服务水平,满足创业全生命周期载体需求。登陆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的企业新增50家。
3.就业有机会。实施“蓉漂计划”“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青年人才感知成都行”等人才招引活动,为各类人才汇聚成都提供平台通道。开发新职业新工种,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达1:2。提供青年成长全周期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推介,技能培训机构达8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200家。支持职业技术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持续开展“成都工匠”评选命名。
4.情感有归属。根据人才空间分布优化人才工作站布局,推动“线上+线下”人才全方位服务。升级“蓉漂”青年人才驿站,“免费入住7天”即来即享。优化布局人才公寓,符合条件的来蓉青年购买人才公寓可享受政策面积85折优惠。建立青年企业家俱乐部、创业者之家,建设青年活力社交空间,加快培育涵盖创业安居、婚恋社交、运动休闲各领域的青年社群。推动产业社区功能整合和传统产业空间社区化转型,营造空间更开放、生态更多元、交流更活跃的产业社区环境。
(九)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完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全周期呵护城市安全,做强“城市大脑”,做细“神经末梢”,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智能感知就在身边、安全网络覆盖全域、风险隐患远离市民,让城市治理更加有序、更富活力、更可持续。
1.城市管理智能便捷。大力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做强全域感知、全局洞察、系统决策、精准调控的“城市大脑”体系,通达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小区(院落)各级管理“末端神经”。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城市感知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安防系统、智慧急救信息系统、智慧应急平台实现随呼随应、一键响应。加强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拓展“天府市民云”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打造数字化社区便民中心。
2.灾害防治高效及时。构建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地震监测和预警信息覆盖率达8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全面达标。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逐步消除城市排水不畅和路面积水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水淹停车场”“城市看海”。规划建设一类应急避难场所23个,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提升突发事件紧缺重要物资生产快速恢复能力。
3.安全防线牢固坚韧。中心城区用户年度供电可靠率达999%。天然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供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老旧燃气设施改造。构建覆盖全域、安全便捷的成品油零售网络体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风险监测监控率达95%。电梯年检实现全覆盖。新建城市消防队站20个,实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全覆盖,有效提升灭火应急救援初期响应效能。重点食品品种可溯源率达100%,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 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本地生产国家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达99%以上,杜绝重大药品安全事件。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十有四清”建设,实现镇(街道)综合性救援救助队伍全覆盖。
4.社会环境稳定有序。刑事案件总量、违法犯罪警情持续下降,民商事案件诉讼周期缩短20%,执行难问题有效解决。网络空间清朗健康,个人信息安全得到充分保护,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更加畅通。历史遗留问题逐年化解。
(十)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彰显“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气质,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工作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社会的温暖。
1.让孩子们开心成长。实施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行动,科学布局、规划建设与人口相适配的托育服务体系,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业发展。依托教育、医养类社区综合体,集中配套社区托育园所、社区儿童中心、家庭聚会中心、儿童运动场及家庭农场等设施,提供更多鼓励、吸引儿童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依托城市社区公园打造儿童“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依托城市郊野公园打造儿童“半小时自然体验圈”,为儿童提供回归自然、释放天性的公共空间。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在各大中小学校推广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辅导室。
2.让老年人舒心长寿。优化“一院一中心多站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专业化的养护型、护理型、认知障碍照护型、安宁疗护型等功能型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信息化普识教育,推动智慧化养老服务走进家庭。大力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依托社区综合体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提供老年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对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特困老人全面实现集中供养,“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所有街道,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00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实现日间照料和夜间监护服务社区全覆盖。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3.让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构建低收入群体动态管理、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稳步扩大兜底保障覆盖面。实施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分别达100%、80%。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制度机制。为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幼小初高15年免费教育,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应入尽入,同步拓展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有需求残疾儿童康养救助覆盖率达100%,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有康养服务率达80%。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就业援助服务。培育发展助残社会公益组织,发展一批集护理、心理等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服务机构。持续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两级中心三级网络”建设,对符合康复条件的居家患者建档立卡率达100%、服务率达90%以上。
Hash:6ce41245192fffb8d5d2339cb99deebbf5d9f13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