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旅游景点资源 宜昌的旅游资源

导读:宜昌市旅游景点资源 宜昌的旅游资源 1. 宜昌的旅游资源 2. 宜昌的旅游资源开发 3. 宜昌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4. 宜昌的旅游资源分类 5. 宜昌的旅游资源介绍 6. 宜昌的旅游资源调查 7. 宜昌的旅游资源特色

1. 宜昌的旅游资源

宜昌5A景区一共有四个。

宜昌已经拥有4家5A级景区,它们分别是: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旅游区、三峡人家风景区、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和三峡大瀑布景区。宜昌成为湖北省当之无愧的5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地级市,对打造宜昌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宜昌的旅游资源开发

百里荒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与远安县阰邻,总面积40平方千米,距宜昌中心城区55千米,距三峡大坝78千米,平均海拔1200米。百里荒在古代因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而得名。

百里荒的历史追踪溯源,最早是由宋代文宗、时任夷陵县令欧阳修确定的夷陵九个自然景观之一。在《夷陵九咏》之“劳停驿”中,留下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的名句。

百里荒野生动植物品种丰富,曾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南方草场建设“北羊南养”项目的实验基地,享有“中国南方草场”之美誉。2003年7月,成立宜昌百里荒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百里荒开发为旅游区。

2017年3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消息,宜昌市百里荒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 宜昌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宜昌必玩的三个景点:清江画廊景区、木桥溪、黄牛岩。

1、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5A级景点,属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也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北省旅游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级旅游风景区之一。

2、木桥溪村域面积3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8117亩,耕地面积1360亩。村域内旅游资源众多,著名的丹水漂流、充满激情浪漫的“兰草谷”冲浪、拥有“百潭群”和悬壁峡谷的大溪旅游等景点均在本村内。

3、黄牛岩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大坝下游1公里处的南岸,处于长江三峡之西陵峡中段,海拔1047米,是三峡坝区的制高点。在主峰黄白相间的峭壁上有一幅天然彩色图案《巨神牵牛图》,一个壮汉牵着一头大黄牯牛信步而去,黄牛岩因此而得名。

此外,三峡人家、三峡大坝、三峡大瀑布等一些5A级景区也是不错的去处。


4. 宜昌的旅游资源分类

生活在宜昌近30年,这是一座文明干净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酒店业发达,值得游览和度假。

二至三天最适宜,如条件允许,可住宿桃花岭饭店,这可是宜昌的国宾馆,来宜领导人都住此。旅游攻略为:第一天游三峡大坝,晚上乘船夜游长江。

第二天游三峡人家,晚上漫步长江江滩,感受滨江公园之美,体念下宜昌的市民生活,笫三天游览市区或转上神农架。


5. 宜昌的旅游资源介绍

宜昌市十大人气景点有:三峡大坝旅游区(5A)、长阳清江画廊景区(5A)、夷陵区三峡大瀑布景区(5A)、秭归屈原故里(4A)、长江两坝一峡景区(4A)、西陵峡口三游洞景区(4A)、点军车溪民俗风景区、五峰柴埠溪大峡谷景区(4A)、三峡人家风景区(5A)、秣归三峡竹海景区(4A)。


6. 宜昌的旅游资源调查

宜昌65岁以上老人,乘公汽可以免费,宜昌市,所有游玩景点,景区,都可以免费,但老年人还是要在家人的带领下前去游玩,游玩时要注意安全,太高,太难的路不要去走,水池,高空等地方要注意安全,总之安全第一,老人身体好的是要多去宜昌免费地方多玩玩,看一看,对身体有好处。


7. 宜昌的旅游资源特色

宜昌有13个县市区,每个地方的还是有些差异,另外,还有土家族和汉族之分,也不一样,不能 概而论,我就说说主流的宜昌习俗:

饮食民俗:宜昌在长江两岸,饮食仍是南方特点。一般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玉米(俗称包谷)、红薯、土豆(俗称洋芋)等杂粮。

宜昌菜肴的味道偏辣,而兼有酸、甜、苦、辛诸味,咸淡适中,制作上擅长熏、烫、蒸、炸、炒、凉、生。日常餐中以素菜为主,荤菜为辅。城区家庭一般不自做早餐,习惯到餐馆“过早” 。早点以馒头、包子、油条、油饼、油香、京果条、蒸饺、豆浆、稀饭、醪糟为主。

宜昌特色小吃有豆皮、豆饼、顶顶糕、凉虾、磁瓦子、醪糟汤圆、醪糟鸡蛋、炸汤圆、炸萝卜饺子、炸花卷、馓子、蜘蛛蛋、卤鸭脖、卤鸭头、卤鸡蛋、棒棒鸡、炕土豆、炕红薯等。

饮茶、饮酒是宜昌人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的名茶有水浕司茶、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红茶等。改革开放以来,又新推出如峡州碧峰、邓村绿茶、采花毛尖、萧氏茶、阮大妈茶、向师傅茶、虎狮龙芽、政存绿茶等新品牌名茶。近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饮茶风气有所改变。许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开始喝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苦丁茶、功夫茶了;更新潮的是接受了咖啡,茶吧、咖啡吧在宜昌境域内应运而生。

宜昌盛产名酒。解放前,酿酒多属家庭作坊制作。解放后,酿酒业才具规模地发展起来。上世纪70年代宜昌城区出产的“三游春”、“西陵大曲”曾经上过国宴。如今稻花香、枝江大曲、关公坊、屈原故里酒、昭君特曲、楚园春等酒誉满全国、全省,有的还远销海外。

宜昌饮酒,讲究坐席。老者、长者或者来客坐上席;长阳、五峰的土家族饮酒,则不讲究喝酒和吃主食的次序,可以边吃边喝,待客,不外乎装叶子烟,喝烤罐茶,吃坨坨肉等三部曲。

居住民俗:宜昌民居大致分平原和山区两类,建筑式样和风格各不相同。平原民居比较密集,但追求环境优雅和广阔;山区一般依山而建,故讲究基础牢固,通风隔潮。解放以前,居住多为茅草房、夯土房、板壁房等平房,汉族住房多为传统的一堂两偏的平房,喜欢单家独户。土家族住房多为吊脚楼。宜昌老城区沿江的吊脚楼,在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已拆除净尽;城内的明清民居,在城市改造时也鲜有遗存。

解放以后,居民的住宅逐步有所改善。城镇干部职工享受住房配给,有了集体宿舍或个人住房,分为单间、套间和多套间,都是钢筋混凝土平房或者楼房;乡村农民也逐渐修起了木房、砖瓦房。90年代以来,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城乡的民居式样、结构更趋多样化。追求园林式小区、洋楼别墅,室内装修也因人而异,精彩纷呈。除讲究舒适、方便以外,还追求美观、雅致。贴瓷砖、铺木地板、大理石地面已屡见不鲜。

交通民俗:自古以来,长江水路就是宜昌主要的对外通道。过去,人们驾的小木船有“豌豆角船” 、“神驳子” 、“柳叶船” 、“拖驳子”等,遇到上行船工必须沿江拉纤。陆路,宜昌城区主要街道是石板路面,其它的均为土路。市民代步的只有黄包车,山区则是羊肠小道,人们出行只能靠步行,行商则依靠骡队马帮。1928年以后,宜昌在旧川汉铁路的基础上修建了汉宜公路。解放以后,各县市逐步修建上等级的公路、国道,通了汽车和客车。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还保留着人力车。70年代初,宜昌作为战备要地通了焦柳铁路。为了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辟通道,宜昌又开通了汉宜铁路和宜黄高速公路。枝城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相 建成,极大的改善了陆路和水道的营运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修建了飞机场、火车站、深水港和高速公路,而且村村通了公路。沪蓉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也正在加紧建设。如今,人们行旅可选择汽车、火车、飞机、快艇;甚至还可以自驾车出行旅游。宜昌已具备了国际化都市的立体交通网络。


Hash:6d3cea40e188b1d9eab47c758d01d41fa71154ec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