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红色革命景点 - 宜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

导读:宜昌红色革命景点 - 宜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 1. 宜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 2. 宜昌的红色革命圣地 3. 宜昌的红色景点 4. 宜昌红色旅游线路 5. 宜昌周边红色革命景点 6. 宜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图片 7. 宜昌红色历史遗迹 8. 宜昌红色革命基地有哪些

1. 宜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

宜昌莲沱风景主要有:一是九四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设计为丰字型,碑座高达11.33米,碑身9.4米,象征着九四暴动。该纪念碑是一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是用来纪念牺牲于九四暴动的革命先烈们,属于宜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二是莲沱对岸三把刀,山峰崎岖陡峭,是宜昌有名的户外登山路线。

2. 宜昌的红色革命圣地

宜昌,远古称西陵,是西陵部落分布的中心地区。距今约二十万 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在活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宜昌 市点军区李家河、紫阳河一带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以及白庙 子、清江滩、中堡岛、小溪口等数十处古遗址和文物,充分证明早在七 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到夏商时代,宜昌 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为楚地,史称“楚之西塞”,是楚文化发祥 地之一,那时宜昌就建成城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 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使宜昌有文字可考 的历史达2281年。

期间,宜昌为历代县、郡、州、府的治所,曾经使用 过夷陵、西陵、峡州、宜州、拓州、东湖等名,其中使用次数最多,时间 最长的是‘•‘夷陵”和“峡州”二名。 夷陵,一是《汉书•地理志》所说: “因西北有夷山”而得名;一是旧志所说:“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 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

又因其地扼长江三峡之口,故有峡州之 称。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隶属荆州府。第二年改夷陵为葬 陵。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置鼻陵镇。 康熙三年(1664年),市域 各县均属湖北省。

雍正十三年(1735年),葬陵州升为宜昌府,改彝。

3. 宜昌的红色景点

宜昌最高的山是兴山县高桥乡仙女山,主峰高2426.9米。高桥乡地处兴山西南部,是巴兴归三县的交界地。209国道、457省道穿境而过,距宜巴高速巴东北18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这里不仅有宜昌最高峰——仙女峰,有红色革命的足迹,还有美不胜收的田园诗画。人生有梦,梦在高桥!

4. 宜昌红色旅游线路

长江三峡穿越湖北和重庆,这里有两个国家五A景区,还有国家最大的水利枢纽。这里的山水自然景观自是一绝,尤其适合乘船游览。如今正值深秋,正式观赏秋叶的好时候,来看看长江三峡红叶最佳观赏时间和地点。

长江三峡红叶的最佳观赏时间

每年的11月到12月中上旬。

每年11月初,长江三峡沿江两岸的高山红叶都会率先染红。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长江三峡两岸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每年11月在重庆巫山,不定时还会举办长江三峡红叶节。

这个时候游长江三峡,天气也不是最冷,而且游三峡赏红叶还会遇到各种活动,价格也比较实惠。

长江三峡红叶的最佳观赏地点

赏三峡红叶,最佳的观赏地点是在重庆巫山阶段,尤其以巫峡,神女峰景区和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最为集中,沿江两岸呈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绚丽景观。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

其间有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峡大坝和三峡人家风景区,是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在湖北宜昌境内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瞿塘峡位于重庆奉节境内,巫峡位于重庆巫山和湖北恩施州的巴东两县境内,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 境内。

人民币十元纸币背面的三峡夔门景观更彰显了长江三峡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重要的标志地位。

5. 宜昌周边红色革命景点

宜昌是湖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宜昌周边有6大好玩的地方,赶快来看看吧。

01

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位置在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附近还有一个葛洲坝。三峡大坝适合坐船游玩,非常壮观。

02

三峡人家。三峡人家是5A级风景区,位置就在西陵峡中段,和三峡大坝、葛洲坝特别近,这里有峡江吊脚楼,还有峡州美女、峡州清茶,非常值得在这里过夜。

03

清江画廊。清江画廊在湖北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国家AAAAA级景区,清江水非常清澈,风景秀丽,乘坐游轮,可以观看江岸两边秀美风景。

04

朝天吼漂流。朝天吼漂流在湖北省宜昌市昭君故里——兴山县境内,每天8点30~下午18点开放,门票180元一人。在此处漂流,非常惊险刺激,游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05

世外桃源。世外桃源风景区在西陵峡峡口,高峡平湖之上,由白马洞、桃源部落、桃花村三大景点构成,门票78元,开放时间是早上8点~下午17点。

06

西陵峡。西陵峡风景名胜区在宜昌市西郊,距离市中心约4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区。 西陵峡主要以“险”著称,这里还有一些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比如说快艇、蹦极等等。

6. 宜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图片

这个处于北纬30度线上的神秘地带,奇峰林立,瀑布满山,移步换景,如诗如画,被游客誉为“湖北的张家界,三峡的九寨沟”。山里的绝壁天梯不要错过哦~

2

十堰武当山

名气大到已无需多言。道教名山,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观,玄妙、空灵的神韵,只有到了才知道……

3

神龙架神龙顶

神农顶风景区的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华中第一峰,堪称“华中屋脊”。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期而遇“野人”的神秘感……

4

通山九宫山

因南朝“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宫殿于此山,遂以为名。主峰海拔 1583 米,境内千峰争翠,万壑竟幽,峰、岭、岩、台、洞、泉、池等奇丽景物引人入胜。

5

随州大洪山

大洪山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盛誉,为名山之属。

6

秭归凤凰山

屈原的故里,是名山,也拥有大量古建筑群。古建筑二十四栋,桥梁四座,城门二座,牌坊一座,古井一口,均为清代建筑。

7

通城县黄袍山

黄袍山是一座红色的山,罗荣桓革命初期起步地;是一座绿色的山,有着众多自然景观,如“华中第一瀑”“插剑岩”等独步南鄂的景点。

8

麻城市龟峰山

因形似神龟而命名,龟头至龟尾延绵25公里,其间是50多平方公里的大片原始森林,需穿越数道峡谷,是一条极佳的野营爬山线路。

9

英山大别山主峰

位于大别山南麓,国家级森林公园,温光同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6%。

10

黄陂木兰山

木兰山海拔约六百米,是大别山脉南麓的高峰之一。因山中多长木兰树,故名木兰山。又因“木兰将军”的传说,使山蒙上神秘色彩。山上现存“木兰将军之墓”碑。

11

恩施大峡谷

专家认为恩施大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12

孝感市双 山

奇峰竞秀、怪石林立、林木葱郁、花香鸟语,古有“仙源”之称,现以鄂东北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名而享誉中原。

7. 宜昌红色历史遗迹

宜昌市历史悠久,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伐楚,拔郢烧夷陵,置南郡,夷陵之名始见于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

两汉时,分属荆州南郡和武陵郡,置有夷陵、夷道、枝江、当阳、临沮、秭归、佷山等县。

三国时,大部地域始属魏,又属蜀,旋属吴。晋置宜都郡,统夷陵、夷道、佷山、宜昌(分夷陵西境而置)4县,宜昌之名始见于史籍。

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称宜州,西魏改名为峡州。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4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

唐初,改夷陵郡为峡州郡,领原4县,属山南东道。

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峡州,辖原4县,仍属山南东道。五代时,峡州曾并入南平国。

宋代复称峡州,仍领原4县,属荆湖北路。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4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

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3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隶属荆州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改夷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

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

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8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苏区湘鄂边根据地、归(秭归)兴(山)巴(东)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在许多地方建立过革命政权。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

1949年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月11日,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

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8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9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1年,改 湖北省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

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

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

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

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

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

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7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

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8. 宜昌红色革命基地有哪些

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下辖46个县,320万人口。由贺龙、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武装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10100多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还有河北、江苏各一部分,下辖96个县,1350万人口。1937年冬至1938年,共产党先后建立鲁南、胶东、清河根据地。1939年3月,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主力进入鲁西,与之会合。从1937年至1944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和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5万余人。

华中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5月和7月,陈毅和张鼎丞分别率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江南,创建苏南根据地。8月,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开辟豫皖苏根据地;6月,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建立皖东根据地;年底,新四军一部在八路军配合下,开辟皖东北和淮海区。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伪作战17500余次,毙伤日伪军24万余人。

华南抗日根据地:包括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原在东江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在曾生等领导下,组成抗日游击队, 立东江根据地。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原在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和海南岛人民,在冯白驹等领导下,建立琼崖根据地。两地都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粉碎敌人多次“扫荡”,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由杨靖宇领导。“卢沟桥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他们以打击敌人后方和援助关内抗日为中心任务,破坏交通,使日本侵略军疲于奔命。后来,日军主力回师敌后,东北抗战转入极端困难时期。东北抗日联军被迫出没在大森林中。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装备优势的日军坚持斗争,直到获得最后胜利。

苏北抗日根据地: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它是联结华北八路军和南方新四军的重要枢纽,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省中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等地区,东临黄海,南至长江,与苏北、淮北、淮南、皖江等华中抗日根据地相连。皖南事变前统称苏北。1941年3月,苏中区党政领导机构成立,苏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新四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以津浦路为界,分路西、路东2个地区。

皖江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皖中无为地区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是皖南事变后由浦东南进的抗日武装、浙东地方党以及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派来的一大批干部,经过艰苦奋斗,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包括四明、会稽、三北(指余姚、慈溪、镇海3县姚江以北地区)和浦东4个地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河南抗日根据地:开辟河南新区,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共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经过八路军、新四军的共同努力,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对于坚持全国抗战,控制中原战略要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武汉陷落后逐步开辟的,习惯上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或鄂豫边区,也称豫鄂边区、鄂豫皖边区、湘鄂豫皖边区。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阳,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广大地区,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

湘鄂抗日根 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鄂南抗日游击区。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长江,建立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后因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鄂南根据地,部队除留一部坚持当地游击战争外,主力部队撤退鄂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极端困难中坚持了抗日阵地。

东江抗日根据地:地处珠江江口、广(州)九(龙)铁路两侧,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这里面向大海,背靠广州,是日军进攻广州、侵犯华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初,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马白山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队员300多人。1939年2月10日,日军数千人在海口一线登陆,国民党军撤退,海口、榆林沦陷。是日,独立队派一中队在敌东进必经之地潭口设伏,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潭口阻击战,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

Hash:851caed4972f907b8cd82369f2037717b1afb763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